方格精選

中年還不到總結人生的時候,是積極開拓「第二人生」的開始--《40歲起的人生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你認為40歲,是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呢?

隨著醫療進步,人類進入長壽時代,過去兩百年間,人類的平均壽命穩定成長,每10年就增加2歲以上。也就是說,如果你目前20歲,有5成機率你可以活到100歲;如果你目前40歲,有5成機率會活到95歲。

《40歲起的人生課》裡嘗試將人的一生比喻為「一天」。以24小時換算的話,百歲人生裡的1歲約莫是14分24秒。這麼一來,40歲便是上午9點36分,也就是一般人剛上班,正要努力工作的時候。必須到50歲,才會來到正午時分,而60歲的話,也不過就相當於下午兩點半左右。

讀到這部分時,我很自然用「旅行」的情境來想像:如果是早上9:36(40歲),我應該才剛開始一天的旅程不久,即便是下午14:30(60歲),也還覺得有大半天可以進行豐富的行程。這樣一想,似乎55歲的我還可以好好思考人生下半段可以怎麼精彩。

這次要介紹的《40歲起的人生課》,作者金美敬在韓國被譽為「最棒的講師」「夢想導師」。她經營的Youtube頻道訂閱人數超過170萬。但她在45歲以前只是個無名講師,對未來懷抱憂鬱與不安,本書是她在60歲之後以自己的親身體驗與過程中領悟的40歲功課,分享給讀者百歲時代的新人生戰略。

金美敬老師的頻道

金美敬老師的頻道

40歲要開始為「第二人生」好好準備

我回想自己的人生上半場,那時工作是我的人生重心,對很多人來說,第一人生的關鍵字是「成長」,如何在社會與家庭中活出更好的自己,是自己最在意的事。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培養自身價值,持續爭取自己想要獲得的成果。

然而,進入中年階段,開始要把表現與發揮的機會交給年輕的夥伴,也意識到人生有其他值得追求的可能性,以及嘗試修復自己在人生上半場累積的傷痕與磨損。《40歲起的人生課》用「有尊嚴的生活」來形容這個階段:要能擁有自我決定權,按照自己的期望生活。此時,物質條件(金錢)與對未來的期待(目標)缺一不可。在這個階段的目標,不在於和其他人比較待遇、成就、子女的成績…之類,需要認真的思考自己的「心願清單」。

為了實現理想中的人生下半場,作者用「珍珠」來比喻中年世代所擁有的種種資源:工作中獲得的薪水以及長久累積的有形資產,以及珍貴的朋友與同事、證照、知識、經驗、技巧、評價、履歷等無形資產。這些珍珠必須用不同的方式串連起來,產生協同效應,才能提升其對自己的價值。所以金美敬老師認為中年階段還不是收成的階段,應該要再一次播種,為自己創造豐足的未來。

raw-image


另外,書裡提到人的一生當中,心靈會有兩次成長期:第一次發生在青春期,此時內心瞬間成長,是為了配合成長中的身體。而第二次發生在四十歲左右,是為了必須承受變老的影響。讓自己變得成熟,明智地接受自己的老去,為人生下半場做準備。

raw-image

積極展開40歲後的人生,可以這樣做

在讀《40歲起的人生課》時,除了對作者的觀念相當認同之外,對於行動面的提示也覺得相當受用,以下分享我蠻有感的幾點:

辭職獨立前一定要知道的事

書中以一位專為企業高階主管開設培訓、領袖能力、組織文化講座的白宗華老師為例:他在辭掉原本的工作前三年,每天透過媒體連載文章,進行外部演講,甚至為了遵守公司禁止員工參與外部商業活動的內規,因此授課培訓和諮詢全都不收費。當他41歲宣布離職時,他提供過免費課程的公司爭先恐後向他遞上正式合約。成為專門為大企業高階主管(介於40至59歲之間)提供教育訓練的專家。

白代表這麼說「一輩子只做公司交派工作的人,忽然脫離公司,肯定找不到自己能做的事。畢竟沒有人知道他們是誰、有什麼專長,可說毫無『品牌』,等到離開公司後,才終於認清現實。

另外,《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也提到:美國的研究團隊就「準備創業時,繼續工作比較好?還是辭職比較好?」在1994年至2008年間追蹤調查五千名創業者,進行了長達十五年的研究。結果與預想「放棄工作、專心創業的人更容易成功」完全相反。繼續正職工作的創業者與辭職的創業者相比之下,失敗率少了33%。行事謹慎、懂得分散風險的人較能成功。

以「一件事」培養成長的肌肉

每個人的一天都只有24小時,扣除工作、吃飯休息、照顧家人的時間,可以自由使用的時間通常不到兩小時。想在這段時間內兼顧多項目標絕對不容易。把心力全放在對自己來說最迫切、同時能達到多種效果的「一件事」上,才是最實際的方法。

金美敬老師以自身為例:他在55歲時在思考自己「想怎樣度過第二人生呢?」時得到的答案是:「想到國外生活」「隨心所欲到處旅行」「嘗試一些令人興奮的挑戰,看看自己的課程是不是能在海外備受歡迎」,而讓這些心願清單成真,勢必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要學好英文。後來金美敬老師因為積極提升自己的英文能力,不但在國外學者訪日時能夠對答如流的訪談,之後也成功完成出國與其他國家KOL合作節目的心願。

金老師這麼說「一件事可以解決的問題愈多,愈不容易做到,所以我必須不斷挑戰自己。聚焦在一件事上的強度要像重訓過程中因為承受重量撕裂肌肉,成功增肌。這不是每天十分鐘就能辦到的事,至少要兩小時以上。必須強迫自己騰出時間來做這件事,歷經千辛萬苦,才能在某個瞬間體驗到急遽上升的能力成長。」

金美敬老師提醒40世代:之所以覺得無法懷抱新夢想,是因為自己只有「生活的肌肉」,沒有「成長的肌肉」。生活肌肉足以應付三餐、上班、日常,但光憑生活肌肉,絕對承擔不起創造新夢想和新事業。要做到長期聚焦一件事,撐過瓶頸,完成一個目標,非得擁有強大的成長肌肉才行。四十歲時如果成功撕裂一次成長肌肉,這個經驗便會完整地留存在自己身上。憑藉這些,就足以解決各種人生課題,達到所有目標。

確保自己學習的空間與時間

你在家裡有屬於自己專用的書桌嗎?上面又放著些什麼呢?

想要實現自我成長,必然要先投資。在沒有投入時間、空間和金錢的情況下,成長無非是空談。如果想成為有想法的人,必須先塑造一個能讓自己產生想法的空間。為自己打造專屬的空間,放張小桌子,有個讀書的環境。金美敬老師這麼說「40歲時,夢想應該始於你的書桌。

坐在書桌前看書時,不僅有放書的空間,還有筆記本、便條紙等文具,自然而然就會思考,得到許多靈感。單憑一張書桌,就能使一個人的樣貌變成「學習的人」「為未來做準備的人」。有了書桌後,才有坐在書桌前的時間,能夠在自己容易專心的時間,養成坐在書桌前思考、學習的習慣。

raw-image

-------------

想為自己開展第二人生嗎?讓「人生轉型工作坊 2.0」幫你梳理方向

你是否曾有這樣的感覺?一切還順利,卻總有種「心空空的」感受;想改變卻不知道從何下手。這並不是你獨有的疑問,而是無數中年人的共同感受:「我究竟是誰?」、「我為了什麼努力?」「難道一生就這樣了嗎?」

別讓這些疑問停留在心中影響你!小班制的《人生轉型工作坊2.0》是老查專為中年人設計,透過引導與討論、反思,幫你打開新視野,找回動力,制定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在一整天的工作坊中,帶你從盤點過去、檢視現在、未來描繪與制定計畫,3大階段讓你撇除心中雜音,梳理雜亂思緒,幫自己找回工作與生活的熱情!

報名連結:https://senior.104.com.tw/c/674feebb4432c5060ebcbe74

-------------

《閱書無界,悅讀無限》電子讀書會

2024年9月25日(週三)晚上19:00,在位於台北大稻埕的閱悅電子書展示空間(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155號貝殼好室二進),舉辦《40 歲起的人生課》電子讀書會。由老查為參與者導讀這本適合中年級朋友的好書,其間也會有分組討論交流的時間。邀請您一起在擁有百年歷史的閩式建築中,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閱讀心得,參與討論。

作為台灣首家集結各大品牌電子閱讀器的實體展示空間,閱悅致力於以一站式的服務,幫助消費者打造理想的數位閱讀解決方案,並提供免費租賃服務。歡迎閱讀愛好者或對數位閱讀感興趣的探索者到現場試用、體驗各大廠牌的電子書閱讀器。

(讀書會已結束,導讀簡報請見這裡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讀書會現場交流的討論題目:

  1. 作者提出「40歲時,夢想應該始於你的書桌。」建議中年世代都該有專屬自己的書桌,為自己打造專屬的空間,你認為呢?你在家中有自己的書桌或空間嗎,大部分都會在書桌上做甚麼呢?
  2. 作者提出中年人手上擁有的「珍珠」包括:工作中獲得的薪水以及長久累積的有形資產(如房子/存款),以及珍貴的朋友與同事、證照、知識、經驗、技巧、評價、履歷等無形資產。你有盤點過你手上有哪些珍珠嗎?接下來你會如何串聯它們,善加運用呢?
  3. 你想如何度過自己嚮往的第二人生?你覺得事前需要做哪些準備?你已經開始準備了嗎?或者你計畫怎麼開始?

4. 書中讓你印象最深刻,或者最認同的觀點是?

討論時間

討論時間

讀書會花絮影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黃玫籽-avatar-img
2024/09/21
期待查哥您禮拜三讀書會的分享~
我是老查-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21
黃玫籽 妳會一起來參加嗎? :)
黃玫籽-avatar-img
2024/09/21
書桌真的可以變成一個很特別的空間, 讓人靜下心來專心做事 能夠有個放書和文具的地方,不僅讓環境變得整潔,也激發了創意和靈感~
我是老查-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21
黃玫籽 的確,不必很大,有能放notebook 電腦和寫字的的檯面就可以認真做事、閱讀了
晶品人文-avatar-img
2024/09/20
羨慕台北,好希望中壢也能有這樣的讀書會。
我是老查-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20
晶品人文 可以嘗試線上讀書會,我之前在疫情期間有辦過十多場,如果大家願意開鏡頭交流,效果也還不錯 :)
金美敬老師這麼說「40歲時,夢想應該始於你的書桌。」 快要四十歲的我也正在準備第二人生,正巧也是從堆滿書和筆記的書桌開始,繼續加油
我是老查-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19
阿祥的誰來晚餐 太棒了,一切順利! :)
avatar-img
與老查一起讀商業好書
33.6K會員
194內容數
持續分享商業好書閱讀心得與整理,以及人生下半場的轉型心得,歡迎你一起交流
2025/04/21
你我都經歷了一番努力才到達中年階段的,有些人轉換過不同的工作逐步探索,有些人則在一個領域堅持,深耕努力,都到達了人生中相對寬裕、平順的時期。這種「漸入佳境」的感受,讓我們誤以為這就接近終點了。 接下來20年,以一個「更厲害的自己」,具備主動意識的規劃,你是不是覺得比起年輕的自己,更有把握一些呢?
Thumbnail
2025/04/21
你我都經歷了一番努力才到達中年階段的,有些人轉換過不同的工作逐步探索,有些人則在一個領域堅持,深耕努力,都到達了人生中相對寬裕、平順的時期。這種「漸入佳境」的感受,讓我們誤以為這就接近終點了。 接下來20年,以一個「更厲害的自己」,具備主動意識的規劃,你是不是覺得比起年輕的自己,更有把握一些呢?
Thumbnail
2025/04/07
中年危機的產生,來自於這樣的發現——我們總覺得自己有無限的可能,覺得只要肯努力,就能突破極限,成為更好的自己。當步入中年,這種信念終於開始動搖 當我們願意放下「我能夠一直努力下去」的執念,真正接受人生的變化時,就能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新道路。中年危機並非必然,反而是一個讓我們重新調整人生方向的機會。
Thumbnail
2025/04/07
中年危機的產生,來自於這樣的發現——我們總覺得自己有無限的可能,覺得只要肯努力,就能突破極限,成為更好的自己。當步入中年,這種信念終於開始動搖 當我們願意放下「我能夠一直努力下去」的執念,真正接受人生的變化時,就能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新道路。中年危機並非必然,反而是一個讓我們重新調整人生方向的機會。
Thumbnail
2025/03/11
一般來說講到「中年」想到的是:乏善可陳、事業危機、健康走下坡…之類算不上積極正面的印象,但《中年的選擇》想告訴讀者:中年不是危機,比較像是在十字路口但沒有路標為我們指引前方的路。在這個階段,「成長」和「變老」同時發生,可以藉由書中提到的12項冒險/發現,為自己畫出新的中年地圖,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3/11
一般來說講到「中年」想到的是:乏善可陳、事業危機、健康走下坡…之類算不上積極正面的印象,但《中年的選擇》想告訴讀者:中年不是危機,比較像是在十字路口但沒有路標為我們指引前方的路。在這個階段,「成長」和「變老」同時發生,可以藉由書中提到的12項冒險/發現,為自己畫出新的中年地圖,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重啟人生》一開始就點出一個讓我當頭棒喝的真相,當然這個真相理論上每個人都知道,只是我們大多在逃避,而這本書就是要當面告訴你,每一個人的衰退都來得比你預期的早。 「不論從事哪一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快40 歲到50 歲出頭時,開始走向衰退。」 好啦,誰都知道人老了就會開始衰退,只是我一直以為衰
Thumbnail
《重啟人生》一開始就點出一個讓我當頭棒喝的真相,當然這個真相理論上每個人都知道,只是我們大多在逃避,而這本書就是要當面告訴你,每一個人的衰退都來得比你預期的早。 「不論從事哪一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快40 歲到50 歲出頭時,開始走向衰退。」 好啦,誰都知道人老了就會開始衰退,只是我一直以為衰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朋友,我不知道你的年紀,也許你從未思考過「養老」這個問題,或甚至覺得「養老」或「退休生活」距離自己還很遙遠。 但只要從社會結構宏觀的角度來看,若現在的你沒有未雨綢繆的思維和規劃,很可能就要一輩子為錢工作到老。 無論你現在是20歲、30歲、還是40歲。 老齡化社會 根據UN的定義,6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朋友,我不知道你的年紀,也許你從未思考過「養老」這個問題,或甚至覺得「養老」或「退休生活」距離自己還很遙遠。 但只要從社會結構宏觀的角度來看,若現在的你沒有未雨綢繆的思維和規劃,很可能就要一輩子為錢工作到老。 無論你現在是20歲、30歲、還是40歲。 老齡化社會 根據UN的定義,6
Thumbnail
40歲可算是步入中年的開始,工作也發展到一個階段了,很多人在這個年紀已經有了另一半與小孩,父母也邁入退休的年紀了,可能很快的就要變成所謂的三明治族,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很大。 我一看到這本書名的時候,就對這本書的內容非常有興趣,不管是關於子女、自己的健康、職場發展、人際關係與退休金的
Thumbnail
40歲可算是步入中年的開始,工作也發展到一個階段了,很多人在這個年紀已經有了另一半與小孩,父母也邁入退休的年紀了,可能很快的就要變成所謂的三明治族,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很大。 我一看到這本書名的時候,就對這本書的內容非常有興趣,不管是關於子女、自己的健康、職場發展、人際關係與退休金的
Thumbnail
大部分各國政府,都以 65 歲以上, 也就是大約退休之後的年齡,視之為老年階段的分水嶺。 基於個人在心中的想法以及親身經歷的印證,我可以說,進入 70歲以後的階段才是真正人生的精華的價值所在。 不過,在這個同時,各項身心潛在的問題才逐漸明顯地在增大 “衝擊的可能性”與 “影響的程度”
Thumbnail
大部分各國政府,都以 65 歲以上, 也就是大約退休之後的年齡,視之為老年階段的分水嶺。 基於個人在心中的想法以及親身經歷的印證,我可以說,進入 70歲以後的階段才是真正人生的精華的價值所在。 不過,在這個同時,各項身心潛在的問題才逐漸明顯地在增大 “衝擊的可能性”與 “影響的程度”
Thumbnail
我站在40歲這個人生的關鍵時刻,回顧著自己一路走來的成長和轉變,深感人生多姿多彩,每個階段都讓我成長。無論怎樣匆匆流逝,人生始終屬於我自己,記錄著夢想和足跡。活在當下,珍惜眼前的人和事,這就是我想對自己說的。未來的路還長,但屬於我的人生旅程永遠繼續,我正在活著,歡迎開啟新的一天,繼續我的人生旅程。
Thumbnail
我站在40歲這個人生的關鍵時刻,回顧著自己一路走來的成長和轉變,深感人生多姿多彩,每個階段都讓我成長。無論怎樣匆匆流逝,人生始終屬於我自己,記錄著夢想和足跡。活在當下,珍惜眼前的人和事,這就是我想對自己說的。未來的路還長,但屬於我的人生旅程永遠繼續,我正在活著,歡迎開啟新的一天,繼續我的人生旅程。
Thumbnail
 以前我總以為中年就是日暮,人生逐漸走向衰敗與腐朽。 在《給四十歲的嶄新開始》書中,作者松浦彌太郎給了讀者一個新的視角, 他認為人生七十才開始走向耀眼的顛峰, 還能持續活躍地與社會連結、付出。 你認為人生的巔峰是幾歲? 你認同人生有所謂的中年危機嗎?
Thumbnail
 以前我總以為中年就是日暮,人生逐漸走向衰敗與腐朽。 在《給四十歲的嶄新開始》書中,作者松浦彌太郎給了讀者一個新的視角, 他認為人生七十才開始走向耀眼的顛峰, 還能持續活躍地與社會連結、付出。 你認為人生的巔峰是幾歲? 你認同人生有所謂的中年危機嗎?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作者分享自己中年後對於生活和社會的感想的散文形式書籍。書中談到40歲是人生的折返點,開始關心健康、飲食、社會關係和孤獨感。作者也探索自己對於獨處和社交的看法,並分享一些關於老後生活和自由業的經驗和擔憂。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作者分享自己中年後對於生活和社會的感想的散文形式書籍。書中談到40歲是人生的折返點,開始關心健康、飲食、社會關係和孤獨感。作者也探索自己對於獨處和社交的看法,並分享一些關於老後生活和自由業的經驗和擔憂。
Thumbnail
年齡近四十是昨日,現在四十很正。
Thumbnail
年齡近四十是昨日,現在四十很正。
Thumbnail
當人生進入下半場,開始感到身體老化時,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呢? 讓我們來看看這張圖! 以上內容引自《圖解從老化到臨終:從檢視老年生活到面對臨終,回顧只有一次的人生》
Thumbnail
當人生進入下半場,開始感到身體老化時,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呢? 讓我們來看看這張圖! 以上內容引自《圖解從老化到臨終:從檢視老年生活到面對臨終,回顧只有一次的人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