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中年還不到總結人生的時候,是積極開拓「第二人生」的開始--《40歲起的人生課》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你認為40歲,是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呢?

隨著醫療進步,人類進入長壽時代,過去兩百年間,人類的平均壽命穩定成長,每10年就增加2歲以上。也就是說,如果你目前20歲,有5成機率你可以活到100歲;如果你目前40歲,有5成機率會活到95歲。

《40歲起的人生課》裡嘗試將人的一生比喻為「一天」。以24小時換算的話,百歲人生裡的1歲約莫是14分24秒。這麼一來,40歲便是上午9點36分,也就是一般人剛上班,正要努力工作的時候。必須到50歲,才會來到正午時分,而60歲的話,也不過就相當於下午兩點半左右。

讀到這部分時,我很自然用「旅行」的情境來想像:如果是早上9:36(40歲),我應該才剛開始一天的旅程不久,即便是下午14:30(60歲),也還覺得有大半天可以進行豐富的行程。這樣一想,似乎55歲的我還可以好好思考人生下半段可以怎麼精彩。

這次要介紹的《40歲起的人生課》,作者金美敬在韓國被譽為「最棒的講師」「夢想導師」。她經營的Youtube頻道訂閱人數超過170萬。但她在45歲以前只是個無名講師,對未來懷抱憂鬱與不安,本書是她在60歲之後以自己的親身體驗與過程中領悟的40歲功課,分享給讀者百歲時代的新人生戰略。

金美敬老師的頻道

金美敬老師的頻道

40歲要開始為「第二人生」好好準備

我回想自己的人生上半場,那時工作是我的人生重心,對很多人來說,第一人生的關鍵字是「成長」,如何在社會與家庭中活出更好的自己,是自己最在意的事。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培養自身價值,持續爭取自己想要獲得的成果。

然而,進入中年階段,開始要把表現與發揮的機會交給年輕的夥伴,也意識到人生有其他值得追求的可能性,以及嘗試修復自己在人生上半場累積的傷痕與磨損。《40歲起的人生課》用「有尊嚴的生活」來形容這個階段:要能擁有自我決定權,按照自己的期望生活。此時,物質條件(金錢)與對未來的期待(目標)缺一不可。在這個階段的目標,不在於和其他人比較待遇、成就、子女的成績…之類,需要認真的思考自己的「心願清單」。

為了實現理想中的人生下半場,作者用「珍珠」來比喻中年世代所擁有的種種資源:工作中獲得的薪水以及長久累積的有形資產,以及珍貴的朋友與同事、證照、知識、經驗、技巧、評價、履歷等無形資產。這些珍珠必須用不同的方式串連起來,產生協同效應,才能提升其對自己的價值。所以金美敬老師認為中年階段還不是收成的階段,應該要再一次播種,為自己創造豐足的未來。

raw-image


另外,書裡提到人的一生當中,心靈會有兩次成長期:第一次發生在青春期,此時內心瞬間成長,是為了配合成長中的身體。而第二次發生在四十歲左右,是為了必須承受變老的影響。讓自己變得成熟,明智地接受自己的老去,為人生下半場做準備。

raw-image

積極展開40歲後的人生,可以這樣做

在讀《40歲起的人生課》時,除了對作者的觀念相當認同之外,對於行動面的提示也覺得相當受用,以下分享我蠻有感的幾點:

辭職獨立前一定要知道的事

書中以一位專為企業高階主管開設培訓、領袖能力、組織文化講座的白宗華老師為例:他在辭掉原本的工作前三年,每天透過媒體連載文章,進行外部演講,甚至為了遵守公司禁止員工參與外部商業活動的內規,因此授課培訓和諮詢全都不收費。當他41歲宣布離職時,他提供過免費課程的公司爭先恐後向他遞上正式合約。成為專門為大企業高階主管(介於40至59歲之間)提供教育訓練的專家。

白代表這麼說「一輩子只做公司交派工作的人,忽然脫離公司,肯定找不到自己能做的事。畢竟沒有人知道他們是誰、有什麼專長,可說毫無『品牌』,等到離開公司後,才終於認清現實。

另外,《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也提到:美國的研究團隊就「準備創業時,繼續工作比較好?還是辭職比較好?」在1994年至2008年間追蹤調查五千名創業者,進行了長達十五年的研究。結果與預想「放棄工作、專心創業的人更容易成功」完全相反。繼續正職工作的創業者與辭職的創業者相比之下,失敗率少了33%。行事謹慎、懂得分散風險的人較能成功。

以「一件事」培養成長的肌肉

每個人的一天都只有24小時,扣除工作、吃飯休息、照顧家人的時間,可以自由使用的時間通常不到兩小時。想在這段時間內兼顧多項目標絕對不容易。把心力全放在對自己來說最迫切、同時能達到多種效果的「一件事」上,才是最實際的方法。

金美敬老師以自身為例:他在55歲時在思考自己「想怎樣度過第二人生呢?」時得到的答案是:「想到國外生活」「隨心所欲到處旅行」「嘗試一些令人興奮的挑戰,看看自己的課程是不是能在海外備受歡迎」,而讓這些心願清單成真,勢必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要學好英文。後來金美敬老師因為積極提升自己的英文能力,不但在國外學者訪日時能夠對答如流的訪談,之後也成功完成出國與其他國家KOL合作節目的心願。

金老師這麼說「一件事可以解決的問題愈多,愈不容易做到,所以我必須不斷挑戰自己。聚焦在一件事上的強度要像重訓過程中因為承受重量撕裂肌肉,成功增肌。這不是每天十分鐘就能辦到的事,至少要兩小時以上。必須強迫自己騰出時間來做這件事,歷經千辛萬苦,才能在某個瞬間體驗到急遽上升的能力成長。」

金美敬老師提醒40世代:之所以覺得無法懷抱新夢想,是因為自己只有「生活的肌肉」,沒有「成長的肌肉」。生活肌肉足以應付三餐、上班、日常,但光憑生活肌肉,絕對承擔不起創造新夢想和新事業。要做到長期聚焦一件事,撐過瓶頸,完成一個目標,非得擁有強大的成長肌肉才行。四十歲時如果成功撕裂一次成長肌肉,這個經驗便會完整地留存在自己身上。憑藉這些,就足以解決各種人生課題,達到所有目標。

確保自己學習的空間與時間

你在家裡有屬於自己專用的書桌嗎?上面又放著些什麼呢?

想要實現自我成長,必然要先投資。在沒有投入時間、空間和金錢的情況下,成長無非是空談。如果想成為有想法的人,必須先塑造一個能讓自己產生想法的空間。為自己打造專屬的空間,放張小桌子,有個讀書的環境。金美敬老師這麼說「40歲時,夢想應該始於你的書桌。

坐在書桌前看書時,不僅有放書的空間,還有筆記本、便條紙等文具,自然而然就會思考,得到許多靈感。單憑一張書桌,就能使一個人的樣貌變成「學習的人」「為未來做準備的人」。有了書桌後,才有坐在書桌前的時間,能夠在自己容易專心的時間,養成坐在書桌前思考、學習的習慣。

raw-image


9/25晚上,一起來參與讀書會

《閱書無界,悅讀無限》電子讀書會

2024年9月25日(週三)晚上19:00,在位於台北大稻埕的閱悅電子書展示空間(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155號貝殼好室二進),舉辦《40 歲起的人生課》電子讀書會。由老查為參與者導讀這本適合中年級朋友的好書,其間也會有分組討論交流的時間。邀請您一起在擁有百年歷史的閩式建築中,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閱讀心得,參與討論。

作為台灣首家集結各大品牌電子閱讀器的實體展示空間,閱悅致力於以一站式的服務,幫助消費者打造理想的數位閱讀解決方案,並提供免費租賃服務。歡迎閱讀愛好者或對數位閱讀感興趣的探索者到現場試用、體驗各大廠牌的電子書閱讀器。

(讀書會已結束,導讀簡報請見這裡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讀書會現場交流的討論題目:

  1. 作者提出「40歲時,夢想應該始於你的書桌。」建議中年世代都該有專屬自己的書桌,為自己打造專屬的空間,你認為呢?你在家中有自己的書桌或空間嗎,大部分都會在書桌上做甚麼呢?
  2. 作者提出中年人手上擁有的「珍珠」包括:工作中獲得的薪水以及長久累積的有形資產(如房子/存款),以及珍貴的朋友與同事、證照、知識、經驗、技巧、評價、履歷等無形資產。你有盤點過你手上有哪些珍珠嗎?接下來你會如何串聯它們,善加運用呢?
  3. 你想如何度過自己嚮往的第二人生?你覺得事前需要做哪些準備?你已經開始準備了嗎?或者你計畫怎麼開始?

4. 書中讓你印象最深刻,或者最認同的觀點是?

討論時間

討論時間

讀書會花絮影片:





23.6K會員
171內容數
持續分享商業好書閱讀心得與整理,以及人生下半場的轉型心得,歡迎你一起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中年危機」似乎成為某種「自證預言」--人們先相信中年危機存在,這樣的憂慮反而影響了自己的生活,引發失序。而《中年之路》探討在進入中年之後,我們如何重新界定自我?哪些態度與行為可以幫我們穿越中年之路,從痛苦轉化為新的意義?作者建議,你我要把中年視為讓自己的身心變得更好的轉變契機,活出不同的下半場。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你已經步入中年了嗎?《重啟人生》作者亞瑟布魯克斯雖然身為讓人敬佩欽羨的哈佛教授,在48歲時也不免有感到自己人生走下坡的失望與擔憂。因而展開對於人生下半場的探索之旅。經過他長達九年的研究、訪談與親身嘗試,本書要告訴人到中年的讀者:如何順應與轉化逐漸衰老的現實,藉由轉換想法與心態走出一條全新的人生路。
許多人面對中年轉型議題時,大多停在「我現在挺好的啊!」「我有需要嗎?」「我能不能安全下莊一路幹到退休?」,或「我現在哪有心情想這個」的狀態。以五十世代來說,要再活三、四十年問題不大。若健康許可,至少還有二十年是「可以工作」的狀態。發展第二曲線,絕對不是「想太多」,反而是「越早開始想越好」的人生課題。
在中年職涯轉型後,因自己在數位相關領域工作且有十多年擔任管理者的經驗,有一些企業邀請我擔任數位轉型或經營管理領域的顧問。剛開始大多是透過諮詢或會議的形式對客戶提供服務,漸漸的我就對這樣的方式產生不一樣的想法—我不想只是提供建議出一張嘴,而是成為客戶的協作夥伴,也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新實戰經驗。
包括我,越來越多人選擇成為自雇者,這也是中年級朋友發展職涯第二曲線可行的做法之一,但在展開行動之前,仍然有些事必須先思考,才能順利展開自雇生涯。 特別是當習慣了把自我認同和工作綁在一起,就是把自尊和自我價值和工作掛鉤。工作表現好時,我們的自我認同就堅若磐石,但要是情況不順利呢?會減損自己的價值嗎?
「中年危機」似乎成為某種「自證預言」--人們先相信中年危機存在,這樣的憂慮反而影響了自己的生活,引發失序。而《中年之路》探討在進入中年之後,我們如何重新界定自我?哪些態度與行為可以幫我們穿越中年之路,從痛苦轉化為新的意義?作者建議,你我要把中年視為讓自己的身心變得更好的轉變契機,活出不同的下半場。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你已經步入中年了嗎?《重啟人生》作者亞瑟布魯克斯雖然身為讓人敬佩欽羨的哈佛教授,在48歲時也不免有感到自己人生走下坡的失望與擔憂。因而展開對於人生下半場的探索之旅。經過他長達九年的研究、訪談與親身嘗試,本書要告訴人到中年的讀者:如何順應與轉化逐漸衰老的現實,藉由轉換想法與心態走出一條全新的人生路。
許多人面對中年轉型議題時,大多停在「我現在挺好的啊!」「我有需要嗎?」「我能不能安全下莊一路幹到退休?」,或「我現在哪有心情想這個」的狀態。以五十世代來說,要再活三、四十年問題不大。若健康許可,至少還有二十年是「可以工作」的狀態。發展第二曲線,絕對不是「想太多」,反而是「越早開始想越好」的人生課題。
在中年職涯轉型後,因自己在數位相關領域工作且有十多年擔任管理者的經驗,有一些企業邀請我擔任數位轉型或經營管理領域的顧問。剛開始大多是透過諮詢或會議的形式對客戶提供服務,漸漸的我就對這樣的方式產生不一樣的想法—我不想只是提供建議出一張嘴,而是成為客戶的協作夥伴,也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新實戰經驗。
包括我,越來越多人選擇成為自雇者,這也是中年級朋友發展職涯第二曲線可行的做法之一,但在展開行動之前,仍然有些事必須先思考,才能順利展開自雇生涯。 特別是當習慣了把自我認同和工作綁在一起,就是把自尊和自我價值和工作掛鉤。工作表現好時,我們的自我認同就堅若磐石,但要是情況不順利呢?會減損自己的價值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前言:中年危機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是你沒做到什麼,而是人生和自己期待不同。 人愈到中年,愈不快樂?愈有危機感? 哲學教授基藍有答案:是的!確實如此。 如果你現在40-50歲左右(曲線最低區間),覺得日復一日壓力巨大、事情愈做愈沒意義、覺得自己不上不下,不知道在幹嘛、覺得自
Thumbnail
你已經步入中年了嗎?《重啟人生》作者亞瑟布魯克斯雖然身為讓人敬佩欽羨的哈佛教授,在48歲時也不免有感到自己人生走下坡的失望與擔憂。因而展開對於人生下半場的探索之旅。經過他長達九年的研究、訪談與親身嘗試,本書要告訴人到中年的讀者:如何順應與轉化逐漸衰老的現實,藉由轉換想法與心態走出一條全新的人生路。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解鎖真正人生,化解焦慮的力量之書,閱讀金美敬的四十歲起的人生課,作者認為從20-49歲算是「第一人生」,50到79歲是「第二人生」,不應用總結性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價值。建議用成長性思維去思考自己如何過一天,方能計畫如何過一生。
Thumbnail
 以前我總以為中年就是日暮,人生逐漸走向衰敗與腐朽。 在《給四十歲的嶄新開始》書中,作者松浦彌太郎給了讀者一個新的視角, 他認為人生七十才開始走向耀眼的顛峰, 還能持續活躍地與社會連結、付出。 你認為人生的巔峰是幾歲? 你認同人生有所謂的中年危機嗎?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作者分享自己中年後對於生活和社會的感想的散文形式書籍。書中談到40歲是人生的折返點,開始關心健康、飲食、社會關係和孤獨感。作者也探索自己對於獨處和社交的看法,並分享一些關於老後生活和自由業的經驗和擔憂。
四十的時候,不覺得自己中年了。 不惑的能力似懂非懂的增加,但是就是那樣。 也沒什麼特別啊~(當時的我這樣想) 一天天過去了,每天除了工作,就是想著當時單身的自己,老年生活要怎麼安排? 四十一的時候,遇到了像神通一般的戀情,說了沒人理解、自己也無法理解的那種狀況, 什麼是不是前世認識啦?為什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前言:中年危機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是你沒做到什麼,而是人生和自己期待不同。 人愈到中年,愈不快樂?愈有危機感? 哲學教授基藍有答案:是的!確實如此。 如果你現在40-50歲左右(曲線最低區間),覺得日復一日壓力巨大、事情愈做愈沒意義、覺得自己不上不下,不知道在幹嘛、覺得自
Thumbnail
你已經步入中年了嗎?《重啟人生》作者亞瑟布魯克斯雖然身為讓人敬佩欽羨的哈佛教授,在48歲時也不免有感到自己人生走下坡的失望與擔憂。因而展開對於人生下半場的探索之旅。經過他長達九年的研究、訪談與親身嘗試,本書要告訴人到中年的讀者:如何順應與轉化逐漸衰老的現實,藉由轉換想法與心態走出一條全新的人生路。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解鎖真正人生,化解焦慮的力量之書,閱讀金美敬的四十歲起的人生課,作者認為從20-49歲算是「第一人生」,50到79歲是「第二人生」,不應用總結性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價值。建議用成長性思維去思考自己如何過一天,方能計畫如何過一生。
Thumbnail
 以前我總以為中年就是日暮,人生逐漸走向衰敗與腐朽。 在《給四十歲的嶄新開始》書中,作者松浦彌太郎給了讀者一個新的視角, 他認為人生七十才開始走向耀眼的顛峰, 還能持續活躍地與社會連結、付出。 你認為人生的巔峰是幾歲? 你認同人生有所謂的中年危機嗎?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作者分享自己中年後對於生活和社會的感想的散文形式書籍。書中談到40歲是人生的折返點,開始關心健康、飲食、社會關係和孤獨感。作者也探索自己對於獨處和社交的看法,並分享一些關於老後生活和自由業的經驗和擔憂。
四十的時候,不覺得自己中年了。 不惑的能力似懂非懂的增加,但是就是那樣。 也沒什麼特別啊~(當時的我這樣想) 一天天過去了,每天除了工作,就是想著當時單身的自己,老年生活要怎麼安排? 四十一的時候,遇到了像神通一般的戀情,說了沒人理解、自己也無法理解的那種狀況, 什麼是不是前世認識啦?為什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