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狂照妖鏡!你是同事眼中的工作狂嗎?!

工作狂照妖鏡!你是同事眼中的工作狂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你身旁,有 30% 的人是工作狂!你是其中一個嗎?

現代職場的「工作狂」現象

不管你承載著 X、Y 還是 Z 世代的特質,也不管你的行業為何,你一定會發現身旁有人近乎瘋狂的執著在工作上 - 這些人在一般人(我也是其中之一)眼中就是工作狂。隨著職場越發激烈,安度職場晚年,或選擇成為 FIRE 族成了熱門的選項,但成為「工作狂」就像是抗漲抗跌的股票一樣,這些人隨時都在,也默默地在成長中。

職場上,大概有 30% 的職場人員被認為過度投入於工作,而他們中的大多數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經變成了工作狂!當然,投入工作並非壞事,但如果工作開始吞噬了你的生活、健康和人際關係,就值得你停下腳步好好檢視!

所謂旁觀者清,我們設計了一份「是非題的測驗」,來看看你是否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別人眼中的「工作狂」!!(順帶一提,我測完了,我不是!)

測驗分成 4 個層面,都是是非題:工作行為與習慣、心理層面、人際關係與生活平衡,以及職場互動與團隊合作


測驗開始:你是工作狂嗎?!

工作行為與習慣

  1. 你經常將工作帶回家,即使下班或是假期也無法放下。
  2. 你對於未完成的工作會感到極度不安,甚至影響睡眠。
  3. 即使完成工作,你仍然會花時間重複檢查是否有改進空間。
  4. 你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總是有無法完成的任務清單。
  5. 即使是度假期間,你仍然會查看工作相關的訊息或郵件。

心理層面

  1. 你覺得你的自我價值主要來自於工作的成果。
  2. 當別人的效率低於你的期望時,你會感到不耐煩或想要接管工作。
  3. 你明明感到疲倦,但仍然強迫自己繼續投入工作,無法放鬆。
  4. 即使在非工作時間,你也會因工作上的問題或未完成的任務而分心。
  5. 你認為「努力工作才能成功」是無可置疑的職場法則。

人際關係與生活平衡

  1. 你曾因為工作錯過與家人或朋友的重要活動,例如生日或聚會。
  2. 家人或朋友曾提醒你應該花更多時間陪伴他們,而非專注於工作。
  3. 你覺得娛樂或社交活動浪費時間,還不如多完成一些工作有意義。
  4. 當聽到別人談論輕鬆的生活方式時,你會覺得他們不夠努力。
  5. 你很少安排假期,因為認為工作比放鬆更重要。

職場互動與團隊合作

  1. 你偏好自己完成大部分的工作,因為認為這樣效率更高。
  2. 即使已經很忙碌,你仍然會主動接下額外的任務。
  3. 當團隊成員無法達到你的期望時,你會感到失望或想取而代之。
  4. 你對於工作中的小失誤會感到過度自責,即使那並非你的全部責任。
  5. 你相信「全力以赴是職場上唯一值得尊重的態度」。

結果分析

將所有 「是」 的答案加總後,對應以下結果:

0-5 個「是」:非工作狂

你的生活與工作之間保持良好的平衡,能有效分配時間給自己、家人和工作。建議你繼續保持這種狀態,適當給予自己成長空間,享受多元的生活方式。

6-12 個「是」:隱性工作狂

你在某些方面展現了工作狂的傾向,但並未完全失去平衡。這表明你可能會在壓力較大的情況下陷入工作狂的模式。建議:

  • 建立界線:為工作和生活設定清晰的界限,例如固定的下班時間。
  • 自我調整:學會放鬆,嘗試運動、閱讀或其他興趣活動來減壓。
  • 團隊合作:適當分工並信任他人,避免過度承擔所有責任。

13-20 個「是」:顯性工作狂

恭喜你中標!你可能已經是典型的工作狂,工作幾乎占據了你的生活。這樣的狀態可能會帶來健康問題、人際關係緊張,甚至降低工作效率。建議:

  • 優先健康:定期運動、充足睡眠,並考慮尋求專業輔導來平衡生活。
  • 職場選擇:嘗試尋找更健康的工作環境,例如注重員工福祉的企業文化。
  • 調整心態:重新審視工作在你人生中的位置,學會放手並相信團隊的力量。

答案無對錯,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

看到了這裡,想必大家應該都已經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工作狂了。不管你是或不是,都不是壞事,這些答案只代表你有自己適合的工作結構,以及生活平衡。但我們對於經認證的「工作狂」想說,投入工作是件好事,但偶爾要適時的放鬆,避免健康出了問題,最後還擔上了自己最認真看待的工作!

無論結果如何,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並找到屬於你的生活與工作的最佳步調。

工作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avatar-img
Versa Voice - 沙漠中發聲
23會員
73內容數
Versa Voice,匯集多樣化資訊的發聲平台。我們將依靠瑣碎的時間與步調,拾起並塑造遙無邊際的沙粒般知識,期望踏上此行者,終將抵達沙漠中的泉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成功的演講來自於周全的準備,而非單純的練習。本文提供四個關鍵步驟,協助你打造成功的演講:釐清演講場合與聽眾屬性(遊說型或資訊型演講、歐美或亞洲聽眾等),提煉出單一的關鍵訊息,並建立與聽眾的連結。上台前的練習非常重要,然而練習是一個「確定目標」後的過程,因此,演說是否會成功,更多的是取決更早階段
有 30% 的企業採用線上面試,且企業規模越大,比例越高。員工數超過 500 人的大型企業中,高達 70% 使用線上面試。 近年來視訊面試已經成為了主流,為了在這種新型態面試中脫穎而出,掌握幾項細節絕對會是必要的。 我們透過以往的人資經驗,提供幾項重點給各位職場人參考!
「我們雇用聰明的人,不是為了告訴他們該做什麼,而是讓他們告訴我們該做什麼。」- 賈伯斯 Steve Jobs 同樣擁有專業背景,為什麼有些人能順利拿到好工作,而有些人卻屢屢碰壁?在激烈的求職競爭中,如何讓自己成為面試官記憶中的亮點,脫穎而出,正是每位職場新鮮人必須面對的挑戰。
成功的演講來自於周全的準備,而非單純的練習。本文提供四個關鍵步驟,協助你打造成功的演講:釐清演講場合與聽眾屬性(遊說型或資訊型演講、歐美或亞洲聽眾等),提煉出單一的關鍵訊息,並建立與聽眾的連結。上台前的練習非常重要,然而練習是一個「確定目標」後的過程,因此,演說是否會成功,更多的是取決更早階段
有 30% 的企業採用線上面試,且企業規模越大,比例越高。員工數超過 500 人的大型企業中,高達 70% 使用線上面試。 近年來視訊面試已經成為了主流,為了在這種新型態面試中脫穎而出,掌握幾項細節絕對會是必要的。 我們透過以往的人資經驗,提供幾項重點給各位職場人參考!
「我們雇用聰明的人,不是為了告訴他們該做什麼,而是讓他們告訴我們該做什麼。」- 賈伯斯 Steve Jobs 同樣擁有專業背景,為什麼有些人能順利拿到好工作,而有些人卻屢屢碰壁?在激烈的求職競爭中,如何讓自己成為面試官記憶中的亮點,脫穎而出,正是每位職場新鮮人必須面對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