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取捨練習找到真正的自由
作者 : 澀谷直人
💓推薦給希望整理生活與人生的人類。
同場加映分享 : https://www.netflix.com/tw/title/81074662(極簡主義 : 簡單就是潮!)
第一次聽到斷捨離這三個字,也是先從收納女王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整理」觀念開始。
我是一個會定期整理照片、對話紀錄、社群好友的人。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養成的習慣,大概也是每季都會定期丟衣服和整理房間,可是每次整理的時候都會想,為什麼會一直這樣循環呢?我不是前陣子才整理過嗎?
後來某次逛書店的時候看到這本書,精簡直白的封面設計直入眼簾,才看序章就決定要購入,今天在複習這本書的時候已經是第三次翻開了,這也是我不斷在持續練習的極簡生活。
---
極簡主義之於我而言,是一個很深很深的自我探討的過程,因為你必須非常瞭解自己,才能知道什麼樣的人事物是適合自己的。因此我會說我持續在這條路上練習者,也很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
本書一開始講述了作者自身的背景,以及為什麼會進入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當然也和日本房子坪數較小且為了省錢有一些關係),但我認為更多的其實是為了追求身心靈的輕盈與空間的舒適感。就如同前陣子在看YouTube時聽到這句話:「你要去渴望你擁有的,而不是去擁有你的渴望。」(來源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RY-foz-ZAw)
探討從重視「數量」轉型為重視「質量」,而這個信念不僅是貫穿在整理房間這件事情上,除了管理雜物之外,衍生的是為我們的人生設計。瞭解固定支出、工作與雜事的時間管理等,為生活留白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去享受我們的興趣,把我們有限的精力與能量用在真正能夠讓我們快樂的事情上。設計自己的生存之道,找到真正重視的東西,以及決定不做哪些事情,進而免去多餘的煩惱,從留白中找到自由。
---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編排,每個章節的標題都是破題且直搗核心,在此分享每個章節內我最喜歡且有感的細節,本書帶來的影響與價值之於我而言真的太深遠,需要讀者們細細品味與執行,並反覆的觀看與驗證。
序章 : 極簡主義者入門
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這個詞彙第一次出現在我的生命是我高中的時候,那時候念的是室內設計,而這個詞正是由德裔美國建築師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所提出的。這個設計原則其實非常廣為人知,例如大家最熟系的 iPhone 設計也是如此,精煉、留白、強調重點,每一筆一劃都是有原因且有意義的存在。而作者也毫不避諱的指出,雙手空空反而是貴族的排場,而越是窮困的家庭越是像垃圾堆一樣混亂。我想其中的差異除了留白之外,還有整潔與次序的重要吧。
第一章 :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需要極簡主義?
作者一再強調極簡主義不僅是體現在物質上,人際關係、數位資訊也是如此。在這個資訊爆炸的世代,數位極簡主義者也是很重要的學習。有意識的篩選與淘汰會進入我們眼簾的新聞、社群資訊、數位內容,能夠有效的減輕我們的心裡負擔與騰出心理空間(和環境一樣需要整理)。
第二章 : 毫無留白將變得愚蠢第三章 : 從江戶時代學習放手的訣竅第四章 : 減少東西後的獲得
「房間是反映內心的鏡子」相信很多人都有聽過這句話,環境映照出我們的生活狀況與心理狀態,當我們感到煩燥與不安的時候,只要動手整理環境就可以讓心慢慢的平靜下來,除了好好整理環境之外也能梳理我們的心與吵雜的思緒與念頭。
第五章 : 增與減,取決於你的個性
練習放手,是不斷「了解自己」的過程。在分手之後我總是不斷的往前跑,想要證明自己什麼事情都可以做到,但我還是常常感到矛盾與困惑,且認為一定是自己做的還不夠多,是不是只要怎樣怎樣,就會怎樣怎樣呢?
今年我給自己的年度字詞是【鬆弛感】,留白這件事情其實從去年就開始在練習,但習慣把時間塞滿的個性一時之間還難以改過,為生命留白,留下奇蹟可以進來的空間,是今年最令人期待的探險之一。
第六章 : 讓生活留白的「減法訣竅」第七章 : 不增冗物的「加法訣竅」終章 : 遇見懂得留白的自己
人生不是累積,而是一邊累積一邊失去。生而為人,還有一大段修行的路途要走,我選擇越簡單越自由的活法,快要過年了呢,相信還有很多可以掃除與整理的地方(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