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欲罷不能》:探索上癮機制與遊戲的吸引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欲罷不能》這本書深入探討了人們為何會對某些事物上癮,特別是遊戲,並探討了遊戲設計如何利用人類心理來吸引玩家。這本書不僅揭示了上癮的機制,也探討了如何透過理解這些機制來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以下是一些重點內容,希望能幫助大家了解遊戲的吸引力以及如何應對成癮行為:

遊戲為何令人著迷?

  • 「玩樂迴路」: 遊戲專家將這種感覺稱為「玩樂迴路」,源自拉丁文,意為「好玩的」。當解決謎題後得到短暫的興奮感時,就會進入玩樂迴路 [1]。
  • 心流體驗: 高難度的填字遊戲、重複且充滿刺激的工作、或沉浸式體驗,都能讓人進入心流狀態 [1]。 心流與玩樂迴路一樣,創造令人著迷的效果 [1].
  • 挑戰與回饋: 遊戲中的挑戰和克服困難所帶來的回饋感是吸引玩家的重要因素 [2]. 適度的困難可以帶來甘甜感 [2].
  • 即時回饋: 遊戲通常會提供即時的回饋,讓玩家感到自己的行為有所進展,即使是小小的進展也會刺激玩家持續玩下去[3].
  • 不間斷的體驗: 遊戲通常會在結束後自動重新開始,讓玩家沒有時間沉浸在失敗感中 [4]. 這會讓玩家一直處於心流狀態 [4].
  • 「魔獸」效應: 像《卡卡夏夏》這樣的遊戲,透過持續提供小小的正回饋來吸引玩家 [3].
  • 誘人設計: 遊戲設計師會設計出持續吸引人的遊戲,讓玩家難以自拔 [5].

成癮的心理機制

  • 電擊的吸引力: 實驗顯示,即使是電擊這種不愉快的體驗,也能引發好奇,使人想再次嘗試 [2]。
  • 自我挑戰: 人們有挑戰自我的慾望,即使是痛苦的挑戰也能激勵他們 [2]。
  • 克服困難的喜悅: 克服困難的感覺會帶來成就感 [2]。 這種感覺會吸引人們玩高難度的遊戲,或挑戰需要高度專注的任務 [2].
  • 過度工作: 過度工作會導致身心俱疲,甚至出現健康問題,這也是一種成癮形式 [6].
  • 網路成癮: 研究顯示,每天玩遊戲超過3小時的青少年,對自己的人生比較不滿意,對他人也比較缺乏同理心 [7].
  • 社群媒體成癮: 社群媒體會使人沉迷,並讓人過度關注他人對自己的評價 [8]. 這種現象會造成社會認同感、自我價值感等方面的問題 [8].

遊戲與現實

  • 虛擬與現實的界線: 人們容易將虛擬世界的體驗與現實混淆 [9, 10].
  • 線上互動的影響: 線上互動的普及,使人們更容易與其他玩家建立聯繫 [9]. 然而,也可能會讓人們忽略真實的人際互動 [11].
  • 遊戲中的獎勵: 遊戲中的獎勵和成就感可能會讓人對現實感到不滿 [9].
  • 時間感知: 根據「規劃謬誤」現象,人們傾向於低估未來所需要的時間,這會讓人們高估自己玩遊戲的時間 [12].

如何應對成癮

  • 暫停與休息: 適時休息可以幫助人們從遊戲的魔力中解脫出來 [5].
  • 重新開始: 就像遊戲中重新開始一樣,人們可以透過「重新開始」來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1, 11].
  • 自我覺察: 人們需要了解自己成癮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應對 [3].
  • 尋求幫助: 如果發現自己無法控制成癮行為,應該尋求專業幫助 [3].
  • 平衡生活: 要平衡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確保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得到關注 [11, 13].

經典遊戲的案例

  • 俄羅斯方塊: 俄羅斯方塊的設計簡單但令人上癮,一旦開始就難以停止 [14, 15]. 這款遊戲利用了人們對挑戰和完成任務的慾望 [2].
  • 「2048」: 「2048」等遊戲利用了簡單和困難之間的「甜蜜點」來吸引玩家 [16].

總結

《欲罷不能》這本書提醒我們,遊戲和成癮行為背後都有其心理機制。了解這些機制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行為,並提升生活品質。這本書不只探討了遊戲成癮,也探討了其他形式的成癮,並提供了一些應對成癮的建議

讀者可以進一步思考:

  • 你認為自己容易對哪些事物上癮?
  • 你如何管理自己的遊戲時間?
  • 你如何平衡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
  • 你如何利用遊戲中的心流體驗來提升工作效率?
  • 你如何在生活中找到挑戰和成就感?
avatar-img
7會員
65內容數
筆者在讀神學的時候讀了不少書,希望簡單的整理一下,方享給大家 出版專題頭像: Photo by Naassom Azevedo on Unsplash 出版專題底圖: 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onio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份書摘將探討《生命教育與靈性課程》這本書中關於靈性教育的觀點。本書深入探討了教育與靈性的關係,並提出了在學校中實施靈性教育的方法。以下是一些重點內容,希望能幫助讀者了解靈性教育的意義,並思考如何在教育中融入靈性元素。 靈性教育的核心理念 教育的本質: 書中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引出」,而非強
這本書《留白溝通術》旨在探討在溝通中「留白」的重要性。作者認為,適當的沉默和停頓比直接的對話更能有效地傳達訊息,並影響他人。本書提供了實用的溝通技巧,幫助讀者學會在溝通中運用「留白」,從而達到更好的溝通效果。以下是一些重點內容,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如何透過「留白」來提升溝通能力。 「留白」
《真饒恕》這本書深入探討了饒恕的本質、在人際關係中的實踐,以及它如何帶來真正的轉化。本書不僅從神學和聖經的角度闡述饒恕,更著重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饒恕,從而促進關係的修復與個人的成長。以下是從本書摘錄的一些重點內容,希望能幫助讀者從新的角度理解饒恕。 饒恕的定義與基礎 文化扭曲的饒恕觀:
這份書摘將探討禱告的意義,並基於提供的資料,探討禱告的不同面向,包括禱告的請求、禱告的應許以及禱告的教導。以下是一些重點內容,希望能幫助讀者從新的角度理解禱告。 禱告的應許與教導 彌賽亞的預言: 資料中引述以賽亞書 9:6 的經文,描述了一個嬰孩的降生,祂將被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
這份書摘將探討《後九七粵語流行歌詞分析》這本書,聚焦於 1997 年後香港粵語流行歌詞如何反映社會變遷。本書深入分析了歌詞中的意象、主題和情感,揭示了 後九七時代香港人 的 身份認同、社會觀念和文化焦慮。以下是一些重點內容,希望能幫助讀者了解後九七時期香港社會的複雜性。 後九七香港社會的縮影
這本書《習慣大全》旨在探討如何透過培養良好的習慣來打造理想人生。書中提供了 65 個習慣養成相關的建議,幫助讀者輕鬆戒掉壞習慣,無痛養成好習慣。作者強調,成功往往取決於習慣,而不是意志力。以下是一些書中的重點,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如何透過習慣的改變來提升生活品質。 習慣養成的核心概念 行
這份書摘將探討《生命教育與靈性課程》這本書中關於靈性教育的觀點。本書深入探討了教育與靈性的關係,並提出了在學校中實施靈性教育的方法。以下是一些重點內容,希望能幫助讀者了解靈性教育的意義,並思考如何在教育中融入靈性元素。 靈性教育的核心理念 教育的本質: 書中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引出」,而非強
這本書《留白溝通術》旨在探討在溝通中「留白」的重要性。作者認為,適當的沉默和停頓比直接的對話更能有效地傳達訊息,並影響他人。本書提供了實用的溝通技巧,幫助讀者學會在溝通中運用「留白」,從而達到更好的溝通效果。以下是一些重點內容,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如何透過「留白」來提升溝通能力。 「留白」
《真饒恕》這本書深入探討了饒恕的本質、在人際關係中的實踐,以及它如何帶來真正的轉化。本書不僅從神學和聖經的角度闡述饒恕,更著重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饒恕,從而促進關係的修復與個人的成長。以下是從本書摘錄的一些重點內容,希望能幫助讀者從新的角度理解饒恕。 饒恕的定義與基礎 文化扭曲的饒恕觀:
這份書摘將探討禱告的意義,並基於提供的資料,探討禱告的不同面向,包括禱告的請求、禱告的應許以及禱告的教導。以下是一些重點內容,希望能幫助讀者從新的角度理解禱告。 禱告的應許與教導 彌賽亞的預言: 資料中引述以賽亞書 9:6 的經文,描述了一個嬰孩的降生,祂將被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
這份書摘將探討《後九七粵語流行歌詞分析》這本書,聚焦於 1997 年後香港粵語流行歌詞如何反映社會變遷。本書深入分析了歌詞中的意象、主題和情感,揭示了 後九七時代香港人 的 身份認同、社會觀念和文化焦慮。以下是一些重點內容,希望能幫助讀者了解後九七時期香港社會的複雜性。 後九七香港社會的縮影
這本書《習慣大全》旨在探討如何透過培養良好的習慣來打造理想人生。書中提供了 65 個習慣養成相關的建議,幫助讀者輕鬆戒掉壞習慣,無痛養成好習慣。作者強調,成功往往取決於習慣,而不是意志力。以下是一些書中的重點,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如何透過習慣的改變來提升生活品質。 習慣養成的核心概念 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L2OgNQDzTc 之前看了啾啾鞋這部影片,裡面說退坑一款手遊,也說到一些觀念,就如下圖這樣
  「遊戲是自願去克服非必要的障礙」,伯爾納德.舒茲的定義深得我心。這說明了我們在許多遊戲上面堅持不看攻略的行為,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會覺得「能夠透過課金過關」不是一個好的遊戲設計。因為如果我們看了攻略或課金,我們會失去那個「憑自己的力量」克服障礙的機會,相當於自己斷送了自己原來可以獲得的樂趣。
Thumbnail
最近我因壓力和挫折沉迷電子遊戲,一連玩了不同的遊戲:瘋狂水族箱、成語接龍、水排序、Candy Crush、Owlboy、Bird Kind,寫下初次遊玩心得。我在遊戲中尋求短暫的快樂,藉此排解負面的情緒。然而,逃避行為不僅未能改善我的壓力狀態,反而進一步加劇遊戲成癮的問題。
Thumbnail
一、了解思維 二、大量體驗 三、拆解架構 四、找出樂趣
Thumbnail
把人生比喻成一場遊戲,這是我一直以來都會做的事情,後來看到了一部YouTube影片,影片作者詳細地把人生比擬成遊戲,邀請大家一起成為自己的「遊戲設計師」與玩家。 如果在人生這場遊戲裡,會止不住地拖延,這可能不是我們的問題,而是遊戲設計得不夠好玩。 等等,但也別急著歸咎於誰,因為空洞的遊戲大
Thumbnail
2024_B5 你玩遊戲?還是遊戲玩你? 首次看到書封與簡介真的吸引了我的眼球,直接告訴你遊戲對人的「掌控」。書中介紹了許多案例,並舉出相關研究結果佐證,愈讀愈讓我對「遊戲」一詞不寒而慄,特別是在教育現場。 |你真的在玩遊戲嗎? 因應玩家的喜好,遊戲的種類也愈來愈多元。從小時候就喜歡格
這幾天又不小心迷上線上遊戲,規定給自己七天放鬆的時間,誰知...第四天後就自行砍掉,再此斷絕惡緣的開端,當然,我不可能規定自己只能做正向的事,其餘的事都不能接觸,這樣的人生也未免限制太多;總之,適度的調變是為了測試自己對心魔的抗性,遊戲雖然好玩但不及學術的變化,遊戲是為了讓人性沉迷,...
Thumbnail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 1.老是刷社群、打遊戲的人 如果你老是刷社群、沉迷打遊戲,這本書將為你分享這種行為背後的原因,並提供一些解決方案。 ​ 2.想了解為什麼有人玩遊戲玩到瘋掉的人
Thumbnail
談論到遊戲的意義與參與人數之間的關係,並提到遊戲對於助人、身心健康以及個人感受的影響,同時也強調了在選擇遊戲時要尊重個人感受和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遊戲不僅是轉化心情的良藥,於我而言,遊戲進行時,也是我思考事情或建構文章脈絡的時候。 只要不沉迷,個人認為玩遊戲其實是有幾許好處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L2OgNQDzTc 之前看了啾啾鞋這部影片,裡面說退坑一款手遊,也說到一些觀念,就如下圖這樣
  「遊戲是自願去克服非必要的障礙」,伯爾納德.舒茲的定義深得我心。這說明了我們在許多遊戲上面堅持不看攻略的行為,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會覺得「能夠透過課金過關」不是一個好的遊戲設計。因為如果我們看了攻略或課金,我們會失去那個「憑自己的力量」克服障礙的機會,相當於自己斷送了自己原來可以獲得的樂趣。
Thumbnail
最近我因壓力和挫折沉迷電子遊戲,一連玩了不同的遊戲:瘋狂水族箱、成語接龍、水排序、Candy Crush、Owlboy、Bird Kind,寫下初次遊玩心得。我在遊戲中尋求短暫的快樂,藉此排解負面的情緒。然而,逃避行為不僅未能改善我的壓力狀態,反而進一步加劇遊戲成癮的問題。
Thumbnail
一、了解思維 二、大量體驗 三、拆解架構 四、找出樂趣
Thumbnail
把人生比喻成一場遊戲,這是我一直以來都會做的事情,後來看到了一部YouTube影片,影片作者詳細地把人生比擬成遊戲,邀請大家一起成為自己的「遊戲設計師」與玩家。 如果在人生這場遊戲裡,會止不住地拖延,這可能不是我們的問題,而是遊戲設計得不夠好玩。 等等,但也別急著歸咎於誰,因為空洞的遊戲大
Thumbnail
2024_B5 你玩遊戲?還是遊戲玩你? 首次看到書封與簡介真的吸引了我的眼球,直接告訴你遊戲對人的「掌控」。書中介紹了許多案例,並舉出相關研究結果佐證,愈讀愈讓我對「遊戲」一詞不寒而慄,特別是在教育現場。 |你真的在玩遊戲嗎? 因應玩家的喜好,遊戲的種類也愈來愈多元。從小時候就喜歡格
這幾天又不小心迷上線上遊戲,規定給自己七天放鬆的時間,誰知...第四天後就自行砍掉,再此斷絕惡緣的開端,當然,我不可能規定自己只能做正向的事,其餘的事都不能接觸,這樣的人生也未免限制太多;總之,適度的調變是為了測試自己對心魔的抗性,遊戲雖然好玩但不及學術的變化,遊戲是為了讓人性沉迷,...
Thumbnail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 1.老是刷社群、打遊戲的人 如果你老是刷社群、沉迷打遊戲,這本書將為你分享這種行為背後的原因,並提供一些解決方案。 ​ 2.想了解為什麼有人玩遊戲玩到瘋掉的人
Thumbnail
談論到遊戲的意義與參與人數之間的關係,並提到遊戲對於助人、身心健康以及個人感受的影響,同時也強調了在選擇遊戲時要尊重個人感受和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遊戲不僅是轉化心情的良藥,於我而言,遊戲進行時,也是我思考事情或建構文章脈絡的時候。 只要不沉迷,個人認為玩遊戲其實是有幾許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