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煤氣燈效應?
這個詞源自一部電影 Gaslight,講的是一個丈夫透過操控燈光強度、否認發生過的事,讓妻子懷疑自己的記憶和理智,最後變得依賴他的判斷。簡單來說,就是透過 操控資訊 讓你 質疑自己,最終喪失獨立判斷能力。
生活中的煤氣燈效應
朋友借錢不還,還說你記錯了:「我明明已經還你了!你怎麼老是記錯?」(但你的帳本明明白白寫著「未還」)
渣男/渣女套路:「你是不是想太多了?我哪有跟那個人聊天?」(但你手機截圖存檔都留著)
職場黑心主管:「你表現一直都不好,還覺得自己應該加薪?」(但你明明業績第一)
投資市場的煤氣燈效應
股市和金融圈充滿這種心理操控手法,讓你懷疑自己的判斷,最後跟著市場走進深淵。
案例1:股市崩盤前的「一切都很好」
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前,各大銀行、投行都說:"市場很穩健,別擔心"結果轉眼間雷曼兄弟倒閉,資產歸零,大家才驚覺自己被灌輸了一場「市場沒問題」的煤氣燈效應。
案例2:散戶被市場洗腦
當市場高點時,分析師說:"現在不買,永遠買不到這價格"
當市場崩盤時,分析師又說:"這只是短期回調,趕快加碼"
最後散戶聽著聽著,永遠買在最高點、賣在最低點,懷疑自己是不是不會投資。
案例3:迷因股(Meme Stocks)與韭菜收割
當年GameStop、AMC等迷因股狂飆時,網路上充滿「Diamond Hands(鑽石手)」的口號,讓人覺得只要拿住就能發財。結果市場回歸基本面後,很多人爆倉,才發現自己被一場情緒操控大戲牽著走。
如何避免被市場煤氣燈效應影響?
獨立思考:別只聽市場的聲音,要看市場不讓我們看的,生活上的新聞也都只是讓我們看"想看的",光是一個政治選舉就可以清楚知道各派的新聞台都在控制"輿論"
紀錄決策:每次投資時寫下你的決策原因,事後檢討自己當初是被資訊影響,還是真的有邏輯推理或是賭氣運?
量化交易:當所有人都在瘋狂或恐慌時,應該冷靜思考,把過去的交易經驗歸類好一個人性常見的情緒機會
結論:市場是煤氣燈大師,你要當清醒的人
當你發現市場或投資專家說的話讓你開始懷疑自己,那很可能你已經被煤氣燈效應影響了
煤氣燈效應不只在投資市場、職場上發生,其實 夫妻關係 也是高風險地帶,尤其是 老婆 vs. 老公的日常攻防戰,常常讓老公懷疑自己是不是記憶出問題了
我的經典"老婆煤氣燈效應"案例
例子 1:你明明說過… 沒有?
太座:「你上週才答應週末帶我去逛街!」我:「我?答應?什麼時候說的?」
太座:「你難道忘了?你當時還點頭了!」(其實當時我嘴裡吃著魷魚絲,根本沒聽清楚,只是本能點頭…)
例子 2:家裡東西不見,一定是你亂放
太座:「遙控器呢?你又亂放了吧?」我:「不是你剛剛拿走的嗎?」
太座:「怎麼可能是我?一定是你」(最後在老婆的包包裡找到…)
太座:「那一定是你放進去的!」 我:「你開心就好(心理E04#$@&*」
例子 3:你是不是又忘記了?(但根本沒發生)
太座:「你根本沒在聽我說話,上次我講過這個!」
我:「蛤?什麼時候?」太座:「上個月你自己說過 OK 的!」我:「我確定我完全沒印象…」
太座:「哼,算了,我就知道你會這樣。」(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記憶力變差)
例子 4:這跟你有關!
太座:「你看,我剛買的盆栽枯了,都是因為你!」
我:「…???跟我有什麼關係?」
太座:「你就不能提醒我要澆水嗎?」
我:「但你不是說你是養花達人?」
太座:「你懂什麼?」(結論:我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該負責這一切)
例子 5:她記得的事情,都是對的
太座:「你去年生日我送你那隻錶,你感動得要哭,還說超喜歡!」
我:「…但這支錶是我自己買的啊?」
太座:「怎麼可能?你記錯了吧?」
我:「hl4#$@^???」
市場:當所有人都說股市不會崩,你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錯了?
太座:「這次房子是真的便宜,買下去一定會漲!」我:「但地點不對啊?」
太座:「你就是不懂!」 我:su3w8#%#^$$#
市場:當所有人都在說某支股票一定會漲,你怕錯過機會進場,結果高點被套。
太座:「你再不買這個名牌包,以後就買不到了!」
我:「真的嗎?」(買了後發現打折季來了…)
市場:跌了之後開始找藉口,覺得都是別人害的,自己輸錢都是因為XXX
太座:「這件衣服買回來才發現不適合,都是因為你當初說好看的!」
我:「…蛤?」(開始打電話找朋友打5天4夜的高爾夫國外之旅)
遇到市場波動或是老婆溝通障礙就是保持冷靜,別被牽著走
就像投資一樣,先搞清楚現階段的情緒跟市場共鳴
不管是面對金融市場還是家裡的伴侶都要保持有量化經驗的冷靜思考後再行動或是溝通
人生的哲學之一就是"跟伴侶和市場都不能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