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要從一個充滿難言寓意的短片開始說起。
一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偶遇了一份工作。
工作內容很簡單,就只是站在路上的一個方格裡,什麼也不需要做,但是不管發生甚麼事,都不能離開這個半米見方的方格。工資非常優渥,這樣的好事哪裡有,年輕人當然就欣然接受,即便內心中無數次動搖過,但為了那份工資,還是忍住好幾次離開的念頭。
因為工作出色,年輕人的格子變大了一點,職稱職等也變高了,工資當然也就更高了,但是工作內容不變,就是站在格子內,什麼也不需要做。
時光荏苒,過了數十年,在這個格子裡的漫長歲月,年輕人也從黑髮變成了白髮,從一個精力充沛的小夥子變成滿臉皺紋的老人;他老了,終於提出了退休的請求,終於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他又拿起了滑板,卻發現自己再也無法駕馭年輕時最愛的滑板。
這是一種令人感到悲傷的黑色幽默。
其實絕大多數的我們,工作也很像這樣,一生也就這樣被困在某個格子裡,幾乎每個人都逃不過。所有人的反應不出以下三類:
何以如此?
格子裡的空間不大,但是安全也令人感到安心,雖然真的很無聊,可以有穩定的收入可以填飽肚子。這不就是舒適圈的概念嗎?走出格子,外面的世界確實很大,但待在格子裡面久了,若是沒有持續讓自己接收外界的刺激,肯定會覺得不安,覺得茫然,甚至覺得害怕。此,為人們很說服自己,逃離舒適圈之後一定會比較好的根本原因。於是慣性和惰性,就會驅使人們傾向繼續待在舒適圈裡了。
因此絕大多數人的不自覺選擇,就是催眠告訴自己自己有選擇的自由,就是把自己困在了格子裡,為的是一生安穩度過。然而真相是,其實我們沒有選擇。然後只能拼命在這個格子裡尋找意義,或創造意義,為的只是讓在格子裡的自己好過一點。
坦白說,離開舒適圈去挑戰未知的未來,與待在舒適圈裡安穩度過自己的一生,這兩種選擇並沒有誰對誰錯。白話文一點講,是有那麼一點像是選擇創業和當個上班族。我們每個人有沒有選擇?肯定有,至少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要過安穩但是無聊的一生,或是跌宕起伏但是充滿喜怒哀樂的一生。哪一種比較好?其實這也真不好說。
皮朋哥至目前為止的生涯,大概跟一般典型的上班族不太一樣,不過好像也沒有到創了甚麼了不起的業,好像就是兩面不討好。不過想了想,我只想說,有沒有兩全其美的一條路啊?不能想安穩時安穩,想搭個雲霄飛車時可以搭個雲霄飛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