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你的人格,早就決定了你的人生方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們的人生,是選擇,還是性格的必然?

1. 「你應該是 INTJ 吧?」


她第一次見到我,就這樣說。

當時,我有點驚訝,因為她竟然只憑幾分鐘的相處,就能猜對。

她是我辦公室的一位同事,年紀不大,卻對心理學有著異常的熱情。她能透過對話、觀察,準確地判斷出對方的 MBTI 類型,甚至能預測這個人在職場、感情、生活中的典型反應。

起初,我對這些「性格測驗」沒什麼興趣,覺得它們像是星座運勢——聽起來有點道理,但又太籠統。

但後來,我開始發現,她的判斷不只是「準確」,更像是一種理解人的方式


為什麼有些人擅長社交,而有些人只想獨處?

為什麼有些人做決定果斷,而有些人總是猶豫不決?

為什麼有些人習慣理性分析,而有些人完全憑直覺行動?


這些,不只是個性,而是心理學中早有的解釋


圖片來源:pexel

圖片來源:pexel



2. MBTI 真的準嗎?還是自我暗示?


MBTI(16 型人格測驗)是目前全球最廣泛使用的性格分類工具之一,將人們分為以下四個維度:

  • 內向(I)vs. 外向(E)——你是從獨處中獲取能量,還是從社交中獲取能量?
  • 思維(T)vs. 情感(F)——你更依賴邏輯分析,還是更在乎情感與價值觀?
  • 感覺(S)vs. 直覺(N)——你更信任具體的細節,還是更喜歡從大方向推測?
  • 判斷(J)vs. 知覺(P)——你偏好計畫與秩序,還是更適應變化?


這些組合,創造了 16 種不同的人格類型。


但問題來了:這真的準嗎?


有人認為 MBTI 只是「心理測驗」,準不準根本沒意義;也有人認為,這是理解自己的一種工具,幫助我們在職場、人際關係、甚至人生選擇中,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方式。

有趣的是,心理學家榮格(Carl Jung)早在 1920 年代就提出了「心理類型」的概念,而 MBTI 正是根據他的研究發展而來。


圖片來源:pexel

圖片來源:pexel



3. 你真的在「選擇」人生,還是只是被個性驅動?


我們常以為自己做決定時是「自由選擇」,但如果仔細回顧過去,你會發現很多選擇,其實是個性使然

  • 內向者(I)更可能選擇自由工作,而不是需要大量社交的業務職位。
  • 外向者(E)更容易進入需要與人頻繁互動的產業,如公關、行銷、銷售。
  • 判斷型(J)的人更適合規律的職場,而知覺型(P)的人則可能更適合創意產業、自由工作。


換句話說,很多時候,我們的人生走向,早在個性中埋下了伏筆。

這代表我們的選擇不自由嗎?也不一定。

榮格提出了一個重要概念:「個體化」

他認為,人生的過程,是從無意識的行為模式,逐漸變得有意識的過程。


當我們開始理解自己的行為模式,意識到自己為何做出這樣的選擇時,我們才真正開始掌握自己的人生



4. 人生的前 40 年為別人而活,後 40 年為自己?


榮格說過一句話:「人生的前 40 年是為別人而活,後 40 年才是為自己。

這句話,讓許多人感觸良多。

年輕時,我們總是忙著符合社會期待,追求「成功」的標準:

  • 念好學校
  • 找穩定工作
  • 賺更多錢
  • 成家立業

但到了某個年紀,開始懷疑:「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這個問題,沒有人能幫你回答,但當你開始問,它就代表——你的人生,正在展開。

這時候,有些人開始離開原本的軌道,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也有人害怕改變,選擇繼續過著「應該要過」的人生。


哪種選擇才是對的?沒有人知道。

關鍵不在於結果,而在於你是否有意識地選擇自己的道路


圖片來源:pexel

圖片來源:pexel



5. 你真的了解自己嗎?


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 你的職業選擇,是因為真正熱愛,還是因為安全?
  • 你的生活方式,是你真正喜歡的,還是只是習慣了?
  • 你一直想做的事情,為什麼遲遲不開始?是客觀環境,還是內心的恐懼?

我們常說「要活出自己」,但前提是——你真的了解自己嗎?

這不只是 MBTI 測驗的問題,而是你是否願意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性格與需求

你是否曾經試圖改變自己,讓自己更合群、更符合社會期待?


但你是否也發現,最終,你還是回到了最自然的狀態?


這不是壞事。因為真正的成長,不是「改變你是誰」,而是認識你是誰,然後善用這樣的自己


6. 你可以做的第一步:問自己這三個問題


如果你也開始思考人生方向,也許你可以從這三個問題開始:

1️⃣ 如果沒有人評價我,我會怎麼選擇?

2️⃣ 我的個性影響了我的哪些選擇?這些選擇符合我的需求嗎?

3️⃣ 過去一年裡,最讓我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麼?為什麼?


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當你開始問,你就已經在改變了。

如果你覺得人生有些不對勁,試著回頭問問自己——


這是我真正想要的,還是因為「應該」?


因為,真正的自由,


不是無限制的選擇,而是你能意識到自己的選擇,並為此負責


這,才是「活出自己」。

avatar-img
10會員
15內容數
內容創作者|市場觀察者|品牌思維實踐者 我寫市場趨勢、職場洞察、內容行銷, 有時拆解產業現象,有時只是記錄身邊的真實故事。 寫作不是答案,而是一種提問方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誠實的公關人 的其他內容
每天進公司,總是覺得「醒不過來」?試過咖啡、滑手機還是無效?其實,你的問題不是累,而是大腦沒真正休息過。資訊過載讓你的專注力被無數雜訊稀釋,而解方可能比你想的更簡單——5 分鐘的冥想,就能讓你的大腦像重新開機一樣恢復清晰。這不是玄學,而是 Google、Apple 等頂尖企業員工每天都在做的事。
許多公司表面上看似有管理階層,卻缺乏真正的領導力。此種「迴避型管理文化」如何影響企業,從老闆、員工到外部合作夥伴,以及如何打破沉默文化,建立信任與透明的組織環境。
每天進公司,總是覺得「醒不過來」?試過咖啡、滑手機還是無效?其實,你的問題不是累,而是大腦沒真正休息過。資訊過載讓你的專注力被無數雜訊稀釋,而解方可能比你想的更簡單——5 分鐘的冥想,就能讓你的大腦像重新開機一樣恢復清晰。這不是玄學,而是 Google、Apple 等頂尖企業員工每天都在做的事。
許多公司表面上看似有管理階層,卻缺乏真正的領導力。此種「迴避型管理文化」如何影響企業,從老闆、員工到外部合作夥伴,以及如何打破沉默文化,建立信任與透明的組織環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今天這種快速變化的社會中,許多人常常感到迷失方向,不知道該如何為自己的人生做出選擇。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被動地跟隨他人設定的規則生活,卻忽略了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這種情況不僅可能導致個人成長停滯,更可能讓我們失去生活的熱情和動力。因此,了解如何設立個人準則,並據此規劃人生方向,對於每個人來說都至關重
Thumbnail
人生充滿了選擇 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瞬間,都充滿了選擇。從我們開始懂事的那一刻起,選擇便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些選擇有時微不足道,有時卻關乎我們的命運。每一個選擇,無論大小,都在悄然塑造著我們的人生軌跡。當我們回顧過去,會發現,人生的成敗、幸福與否,都是我們選擇的總和。 童
Thumbnail
每個人窮極一生都在追求、尋找自己能做些什麼,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幸運的人,很早就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並早已付諸行動去實現。 有些人跌跌撞撞仍不確定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 看見自己的長處及短板不是為了持續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是朝自己的長處加強。 我想多數人會選擇加強自己的優點,並讓
Thumbnail
人生沒有固定的公式,也沒有絕對安全、絕對正確或是絕對能獲得幸福的選項。有些時候,我們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或想要的太多,但更重要的是,只要能好好釐清我們不需要什麼就好! 在跨越困難,感到無力的時刻,停下來確認自己的狀態,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擁有怎樣的性格?喜歡和需要什麼樣的東西?覺得什麼是真正有價值的?
人生為自己負責,選對或選錯至少是開心茁壯以及了解自己的未來。
這篇寫給以前的自己,還有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們🫶🏻 人生從出生到結束,事實上會永遠陪伴你的人,都是自己,請凡事以自己想活出的人生為主。 為什麼這麼說呢? 1、每個人有其條件與特質 有些人在社會框架下非常有優勢,成為社會上的風雲人物,有些人在小領域中闖出一片天,發展其重視的領域並自給自足,
Thumbnail
再大的挫折,也要努力為自己的目標奮鬥。
人生每個階段都會有自己的追求,但我覺得人生的目標一般不會。
Thumbnail
在人生中,我們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時間視角來看待自己的未來,這種觀點將成為我們的資源和框架。本文將探討如何面對未來的恐懼和不安,並提供了兩種不同的方式來幫助自己找到答案。首先是透過探討未來的自己,從現在的角度去感受未來的的生活,另一個方法則是從過去的記憶中尋找答案。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今天這種快速變化的社會中,許多人常常感到迷失方向,不知道該如何為自己的人生做出選擇。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被動地跟隨他人設定的規則生活,卻忽略了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這種情況不僅可能導致個人成長停滯,更可能讓我們失去生活的熱情和動力。因此,了解如何設立個人準則,並據此規劃人生方向,對於每個人來說都至關重
Thumbnail
人生充滿了選擇 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瞬間,都充滿了選擇。從我們開始懂事的那一刻起,選擇便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些選擇有時微不足道,有時卻關乎我們的命運。每一個選擇,無論大小,都在悄然塑造著我們的人生軌跡。當我們回顧過去,會發現,人生的成敗、幸福與否,都是我們選擇的總和。 童
Thumbnail
每個人窮極一生都在追求、尋找自己能做些什麼,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幸運的人,很早就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並早已付諸行動去實現。 有些人跌跌撞撞仍不確定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 看見自己的長處及短板不是為了持續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是朝自己的長處加強。 我想多數人會選擇加強自己的優點,並讓
Thumbnail
人生沒有固定的公式,也沒有絕對安全、絕對正確或是絕對能獲得幸福的選項。有些時候,我們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或想要的太多,但更重要的是,只要能好好釐清我們不需要什麼就好! 在跨越困難,感到無力的時刻,停下來確認自己的狀態,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擁有怎樣的性格?喜歡和需要什麼樣的東西?覺得什麼是真正有價值的?
人生為自己負責,選對或選錯至少是開心茁壯以及了解自己的未來。
這篇寫給以前的自己,還有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們🫶🏻 人生從出生到結束,事實上會永遠陪伴你的人,都是自己,請凡事以自己想活出的人生為主。 為什麼這麼說呢? 1、每個人有其條件與特質 有些人在社會框架下非常有優勢,成為社會上的風雲人物,有些人在小領域中闖出一片天,發展其重視的領域並自給自足,
Thumbnail
再大的挫折,也要努力為自己的目標奮鬥。
人生每個階段都會有自己的追求,但我覺得人生的目標一般不會。
Thumbnail
在人生中,我們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時間視角來看待自己的未來,這種觀點將成為我們的資源和框架。本文將探討如何面對未來的恐懼和不安,並提供了兩種不同的方式來幫助自己找到答案。首先是透過探討未來的自己,從現在的角度去感受未來的的生活,另一個方法則是從過去的記憶中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