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並不是生來就如此:內向、不擅交際、過度檢討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因為本職是經營社群媒體,不免需要在各個社群平台,尋找熱門的話題。我發現,社群媒體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會自稱為:「內向者」。

記得MBTI 人格剛興起的時候,說明當中寫INFJ 人格只佔所有人格的 1%,但在這幾年,網路上到處都是INFJ,或是INFP。

測驗之後,我也從第一次測INFP,變成現在的INFJ,都是屬於測驗說明當中,佔比人數較少的族群。

這讓我警覺到:說不定,自認為內向的人,並不是真的內向。



為什麼?因為:

你不是生來就內向,而是環境把你變得內向了。


撇除天生極為內向的人,我認為,大部分自稱「內向者」,都是因為環境造就了內向的個性,為了方便代稱,我暫時定義此為「後天型內向者」。

後天型內向者就像一隻原本活潑的小狗,因為被訓斥、被忽視,最後選擇安靜地待在角落,不再主動示好,甚至對於他人的主動接近,感到懼怕。

就像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小時候其實很愛說話,但後來逐漸不太敢表達,吃虧了也不敢爭取。


後天型內向者,可能會有怎樣的特點?

  • 過度在意他人看法,做事畏首畏尾。
  • 膽子小、怕事,以和為貴,卻又經常有“委屈”的情緒。
  • 社群平台上經常自動推送“精神內耗”、“高敏感”、“不再討好”等關鍵字的內容給你。


那為什麼有這些特點,就有可能是「環境把你變得內向」呢?

有句話你一定看過/聽過,就是:「你是你最常相處的五個人的平均。」


以一個年紀30、至少到大學都經常與家人來往的人來說,人生至少有1/3都與家人密集相處。

若是家人、往來的師長,甚至同儕手足,在你提出任何意見,小至晚餐要吃什麼,大至要考什麼學校/夢想是什麼,都予以激烈的批評、否定,要你認為,他們的觀點才是為你好、才是對的,但凡一個「自我」的沒那麼強烈的人,都容易形成這種過度討好他人、檢討自己,卻又經常內耗的習慣。

這不是個性,也不是心態,而是習慣。

因為是習慣,才會有“委屈”的情緒常存。



接下來我會陸續書寫,關於我是如何將自己從這種狀態拉起,如果對這篇有共鳴,就不要錯過接下來的文章喔。


推薦自救書單

對於剛開始發現,自己可能是「後天型內向者」,經常感到焦慮、惶恐不安者,以下是我推薦給你,在我極為低潮的自救書單,剛好這幾天台北國際書展,一起去把他們帶回家閱讀吧。


1.《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













2.《象與騎象人》












3.《內向者的溝通課》




avatar-img
0會員
4內容數
生而為人,應當成為你自己的主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你要記得多愛自己一些!」第一次聽到這句話已經是20年前的話,現在想想還是覺得受用。 當時為什麼不當一回事呢? 好漢不提當年勇,只是一切莫再提。 -沒那麼嚴重吧! -我還年輕,還有很多資本 -愛自己,應該......先顧好眼前的事情 -聽起來有點軟弱 你呢?你有多愛自己一些嗎?
「你要記得多愛自己一些!」第一次聽到這句話已經是20年前的話,現在想想還是覺得受用。 當時為什麼不當一回事呢? 好漢不提當年勇,只是一切莫再提。 -沒那麼嚴重吧! -我還年輕,還有很多資本 -愛自己,應該......先顧好眼前的事情 -聽起來有點軟弱 你呢?你有多愛自己一些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筆者是一位內向者,在一群人裏頭、公共場合亦或是親朋好友身旁,總是獨自安靜待在周遭,鮮少談話與人交流,或許這就是I人會有的特質—安靜。最近幾個月流行一項MBTI測驗,究竟 MBTI 是什麼樣的測驗?它的起源又是如何?
Thumbnail
近年流行MBTI,把人分為16種性格。而第一個字母就分為”E”(Extraversion)外向型和”I”(Introversion)內向型。指的是該測試者是傾向外(喜歡和人面對面相處)還是向內(喜歡一個人獨處)。而作為高度”I”型的筆者收集了一個適合內向者的歌單和大家分享。 社會生活最早的群體活動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MBTI中的I人特質,並解釋了他們的行為特點及性格特徵。文章對於誤解和疑惑進行了逐一的解釋,並探討了I人的內在世界以及與外在世界的關聯。
經測試MBTI,發現自己是INFJ 我是一位內向者,但經過社會化之後的我,可以在需要的場合呈現外向者。 每天花最多的時間就是在工作上,但這份行政的工作, 其實我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看待的,覺得像是我要做的,而有時候又不像我想做的。 但我得感謝,至少目前部門內,所發生的一切都是值得感恩的,與和
Thumbnail
 「I」是什麼? 英文是「Introversion」,內向性格的意思,是區分自己如何補充或者調解自己能量的方法。內向人需要時間獨處思考充電;而外向人的狀況是透過跟人群相處補充能量。但這並不代表內向人不喜歡交朋友!! 這個很重要,只是需要時間與自己相處。
Thumbnail
透過了解I型人的特質,幫助I型人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並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Thumbnail
不管是『內向』還是『外向』,只是貼一個標籤的話,並不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及尋找到適合自己的資源。
Thumbnail
我是 內向者, "內心"卻擁有許多複雜又細膩的感受, 時常被貼上怪異、孤僻等標籤, 我的高敏感旅程展開一段"探尋自我的人生", 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沒有」奇怪與不奇怪, 「跟你不一樣」就叫做奇怪,難道我不能是「我自己」嗎~ 高敏感的我,並不代表我是不好的存在, “你只是不夠認識我而已”。
Thumbnail
你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呢? 內向者都不善表達、冷漠難以親近? 我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筆者是一位內向者,在一群人裏頭、公共場合亦或是親朋好友身旁,總是獨自安靜待在周遭,鮮少談話與人交流,或許這就是I人會有的特質—安靜。最近幾個月流行一項MBTI測驗,究竟 MBTI 是什麼樣的測驗?它的起源又是如何?
Thumbnail
近年流行MBTI,把人分為16種性格。而第一個字母就分為”E”(Extraversion)外向型和”I”(Introversion)內向型。指的是該測試者是傾向外(喜歡和人面對面相處)還是向內(喜歡一個人獨處)。而作為高度”I”型的筆者收集了一個適合內向者的歌單和大家分享。 社會生活最早的群體活動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MBTI中的I人特質,並解釋了他們的行為特點及性格特徵。文章對於誤解和疑惑進行了逐一的解釋,並探討了I人的內在世界以及與外在世界的關聯。
經測試MBTI,發現自己是INFJ 我是一位內向者,但經過社會化之後的我,可以在需要的場合呈現外向者。 每天花最多的時間就是在工作上,但這份行政的工作, 其實我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看待的,覺得像是我要做的,而有時候又不像我想做的。 但我得感謝,至少目前部門內,所發生的一切都是值得感恩的,與和
Thumbnail
 「I」是什麼? 英文是「Introversion」,內向性格的意思,是區分自己如何補充或者調解自己能量的方法。內向人需要時間獨處思考充電;而外向人的狀況是透過跟人群相處補充能量。但這並不代表內向人不喜歡交朋友!! 這個很重要,只是需要時間與自己相處。
Thumbnail
透過了解I型人的特質,幫助I型人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並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Thumbnail
不管是『內向』還是『外向』,只是貼一個標籤的話,並不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及尋找到適合自己的資源。
Thumbnail
我是 內向者, "內心"卻擁有許多複雜又細膩的感受, 時常被貼上怪異、孤僻等標籤, 我的高敏感旅程展開一段"探尋自我的人生", 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沒有」奇怪與不奇怪, 「跟你不一樣」就叫做奇怪,難道我不能是「我自己」嗎~ 高敏感的我,並不代表我是不好的存在, “你只是不夠認識我而已”。
Thumbnail
你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呢? 內向者都不善表達、冷漠難以親近? 我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