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錄-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摘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沉思錄-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摘錄

 

●不要讓別人的責難或話語左右了你的判斷。

●這個人所經歷的遭遇,正是命運替他開的處方,他的處方雖然常常令人不悅。但是為了改善健康,我們還是接受了。

●要是宙斯替人安排的事物對整體無益,他就不會那樣安排了。

●如果你總是按理性原則行動,卻依舊一事無成,也請不要因此厭煩、灰心或哀怨;失敗了,就從頭再做一次,只要你的所作所為大致符合人的本性,你就應該感到滿足,並且熱愛自己重新做過的事。

●哲學對你的要求不過是本性對你的要求。

●世界最令人愉悅的事物,無非是智慧。因為當你能發揮思考能力和知識,做起事來就既穩當又順利嗎?

●「我的靈魂此刻在忙些甚麼呢?」

●凡是能讓人存活之處,人都能好好過活;就算人必須活在宮廷裡,沒錯,他還是能好好過宮廷生活。

●無論每樣事物的存在目的為何,它就是為了此一目的而生,而且會朝此目的邁進。

●一個人的本性無法承擔單的事,就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請崇敬與宇宙間最美好的事物,也就是能善用一切、主宰一切的事物。同樣地,也崇敬你內在最美好的事物。

●同樣能善用你內在的一切,並主宰你的生命。

●又有人對我做了壞事嗎?讓他自己去煩惱吧。他有他自己的本性,行為也是他自己選擇的。

●我現在所擁有的,是宇宙本性希望我現在擁有的;我的本性現在要我做甚麼,我現在就照做。

●請替靈魂劃定勢力範圍,再把感受給肉體。

●因為這些感受都是自然的。也不要任由你的主宰力量妄下論斷,替感受添上善或惡色彩。

●對於一介肉身外的事物,你只要記得全部不屬於你,也不在你控制範圍內,這樣就夠了。

●不要輕易為事物表象所惑。

●深入觀察。不要讓事物的特質或價值從你眼中溜走。

●當你似乎受到環境干擾而心煩時,請盡快收斂心神,不要讓自己身陷其中,無法自拔。

●如果你同時擁有繼母與生母,請善盡你繼母的責任,但也要隨時回到生母懷抱,請把宮廷和哲學視為繼母與生母;隨時回到哲學的懷抱,在他的懷裡歇息,靠著哲學,你就能接納宮廷裡的遭遇,宮廷也會接納你。

 

●美德是種更加神聖的事物,總是以隱而不顯的方式,在自己的道路上悠然前行。

●真理傷不了人。有錯卻執迷不悟的人,才會讓自己受傷。

●每項責任都是由許多事情構成的。你的責任就是仔細觀察這些事情,如果有人對你發脾氣,你也要氣定神閒、不露慍色,繼續完成你當下所肩負的責任。

●他會仔細檢查每一件事,務求透徹理解才放心;他會原諒無理取鬧、隨便怪罪他的人,而不會反過來怪罪對方;他做事永遠不慌不忙;他不聽信謠言;他會仔細檢視人們的儀態和行為;他從不指責別人、也不膽怯、不多疑、不行詭辯之術,在屋舍、寢具、服裝、食物、奴僕等方面,他過得樸素又知足;他既勤勞又有耐心;他只需要吃點簡單的食物,就能一路工作到晚上,而且除了固定時間之外,他不太需要如廁;他對待朋友的方式堅定而一致;他能接納異議人士,允許對方自由表達意見;只要有人提出更好的見解,他就樂在其中;他十分敬畏神明,卻毫不迷信。你要仿效他所有的言行,等到你臨終之際,就能像他一樣擁有美好的良知了。

●人只要做了自己該做的工作,她的勞動就不會違反自身本性。只要她的勞動不違反自身本性,就不會是件惡事。

●每個當下都只是永恆中的一個點。所有的事物都如此渺小,而且變換無常,轉瞬即滅。

●看過了當下,就等於看遍自古以來發生的一切,以及無止境的未來會發生的一切;畢竟,所有事物的來源相同,面貌也想同。

●每一種器械、工具、器皿,只要能實現當初製造目的就是好的,只是製造者並不在場。

●你想成為哪一類工作者,得由你自己決定;主宰一切的力量肯定會善用你的才能,並在攜手共事的工作者之間替你安插位置。

●太陽是否承擔了降雨的工作?至於每個星辰,它們難道不是各自不同,卻又為了相同目標攜手合作嗎?

●如果神所安排的事都與我們無關,我也依然能安排關於自己的一切,並思索真正有益的事;能順應每個人內在組織及本性的事,就是真正有益的事。

●世界真正有價值的事,只有這麼一件:行真理與正義的路,並抱持慈愛之心度過一生,即使面對騙徒與不義之人亦然。

●熱愛虛名的人,會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行動上;熱愛享樂的人,會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自身的感受上,會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自身的行動上。

●面對事物時不產生意見,靈魂不為之躁動,都是我們能力所及的事;因為事物天生並不具備讓我們產生意見的能力。

●讓自己習慣傾聽他人的話,盡可能深入對方內心。

●要是水平辱罵舵手,或是病人辱罵醫生,他們還聽得進誰的話?這時候,舵手還有辦法擔保全船的安危嗎?醫生還能擔保病人的健康嗎?

●每個人所具備的價值,跟自己熱衷的事物所具備的價值是一樣的。

●在言談中,你得認真留意每一句話;在行動中,你得認真觀察每一項行為。

●除非我將所發生的事視為惡,否則我不會因此受傷,而且,我也有能力讓自己不作如是想。

●不管別人對我做甚麼,說甚麼,我始終都得保持善良,如同黃金,翡翠或紫色染料總是會說「不管別人對我們做甚麼、說甚麼,我始終都還是快翡翠,我得維持自己的光澤」一樣。

●回到自己的內心歇息。理性主宰原則有個特性,那就是採取正當行為時會怡然自得,並因此獲得寧靜。

●拋開所有幻想。不要再隨情緒絲線起舞,不要讓自己遠離當下,了解自己或他人的遭遇,分析每樣事物的形式面與實質面。想想你人生的最後一刻。不管別人犯了甚麼錯,盡管把錯誤晾在原地就好。

●請你專心聆聽,各種話語,細查正在發生的事及背後的緣由。

●讓自己散發簡樸而謙遜的氣質,不要對於美德與邪惡之間的事物掛懷。愛人跟從神。

●心收斂了就能維持寧靜狀態,理性主宰能力也不會受損傷。至於被痛苦所傷的部分,如果它們想發表意見,就讓它們去吧。

●沙子堆積時,先疊起的沙堆會被後來的沙蓋過,而人生就像堆沙,先發生的事很快會被後發生的事蓋過。

●能行善且同時承擔謾罵聲,就像一種帝王作風。

●我們沒有必要對事物發脾氣,因為事物完全不在乎。

●感受或慾望是動物性的,而理智則以高尚自居,不會自甘淪為其他事物支配的對象。

●「痛苦不至於不能忍受,也部會綿延不絕,只要記得痛苦有其限度,而且不要在幻想中渲染就好。」

●即使你自覺無望精通辯證技巧或物理學,也不要因此認為自己無望成為自由、謙遜、服務他人、敬畏上天的人。

●如果你已經洞察了真理,就無須理會你在他人眼中的模樣,只要學會安心知足,依本性之所願度過餘生就好。

●認真看輕你需要應對的事物,並記住你必須當的好人,凡事堅持順性而為。只說你自認為最恰當的話語,並以良善、謙遜且無偽方式表達。

●萬物都是變化的結果,我們大可不必懼怕會出現新事物,萬物總是一如往常,分布方式始終相同。

●你在判斷公正時,不要單純比較事物之間某個面向的差異;你應該比較的,是事物之間的整體差異。

●你雖然沒有餘裕(或能力)閱讀,但你有餘裕(或能力)克制傲氣;你有餘裕超脫苦樂,而且有餘裕擺脫虛榮心,不因愚蠢及忘恩負義之人而氣惱,你甚至有餘裕不去在意他們。

●不要再讓人聽見你埋怨宮廷生活,或者聽見你埋怨自己的生活。

●請記得,你既有遵從他人指教、改變自身想法的自由,也有堅持不改過的自由,因為這些行為都是根據你自身的意圖及判斷,也是根據你的理解而實施的。

●不要為了未來的人生發展而煩惱,也不要為了可能面臨的各種困擾而發愁,無論碰上何種情況,請先問自己:「這件事究竟哪裡令人無法忍受?」折磨你的不是未來,也非過去,而是當下。

●如果你有銳利的眼神,就要仔細觀察事物,做出明智判斷。

●不去多想,折磨你的事物,就能讓自己安穩度日。

●這裡說的自己是誰-是理性,不要讓理性自尋煩惱。

●當你思考事物一般是如何發展,你就不算是被傷害或受阻了。沒有人能阻礙理智孕育的產物。

●人各有各的快樂,而我的快樂來自於使理性主宰力量穩定運作,不去驗惡他人或自己遭遇的事物,並用慈悲的眼神觀看、接納一切,同時依事物自身價值利用各項事物。

●與人類本性相違的事,不會發生在人身上。

●當你因為外在事物而痛苦,折磨你的並非事物本身,而是你對事物的評價。

●除了初始表相之外,你無須對自己多說甚麼。假使你聽說有人在說你壞話,你接受到的訊息,就只是有人在說你壞話,而不是你因此受傷了。

●「這條路上有荊棘」-那就繞過去吧。

●你得時時刻刻形塑自己,打造知足、簡樸、謙和的自由之身。

●探入每個人的理性,同時讓其他人能探入你的理性。

●今天,我已經擺脫了各種煩惱,或者說拋開了各種煩惱,因為煩惱不是來自外界,而是源於內心,躲在我的念頭裡。

●事物存在於我們之外,它們既不了解自己,也從不論斷自己,那麼,會論斷事物的究竟是誰?是理性主宰力量。

●哲學之道是樸實而謙虛的。

●你可以屏除許多無益的煩惱,因為這些煩惱不過是你的想像。如果你想給自己更寬廣的空間,你可以用心體會整個宇宙、思索時間的永恆。

●你為何不求祂們賜給你力量,讓你不畏懼你畏懼的事物、不渴求你渴求的事物,或不為任何事所苦?你為何只祈求這些事物發生或不發生呢?

●被冒犯時,你還可以思考一件事:「自然給了人類那些能用來應對偏差行為的美德?」針對愚昧的人,自然賜給我們和善這項解方。

●那些冒犯你的人所做的事,沒有一項能傷害你的心靈。你所認定的惡行或傷害,全是你內心的想像。

●「謹慎」這個詞,意旨你能洞察事理、關照全局;「坦然」這個詞,意指你能甘願接受共同本性賦予你的一切;而「開闊」這個詞,意旨你能讓心超然物外,不為苦樂所囿、看淡虛名、生死。

●唯一值得你在乎的成敗,只有達不達得到這個境界,隨時都能遵循理性行事的人,就能既從容又積極、既愉快又鎮定。

●「你想跟甚麼就給,你想收回甚麼就收回」這句話並非出於自負,而是對宇宙自然的順從與善意。

●理性靈魂的運作特色如下:看見自己、分析自己、成為自己所願的模樣;能享受自己結出的果實。

●人的靈魂具有把生活過好的潛力,只要淡然面對無足輕重的事物就可以了。要讓靈魂變得淡定就要從個別與整體的角度觀察這些事物,同時記得這些事物不會主動在我們心裡留下印記,更不會自己挨近我們;要知道,這些事物始終文風不動,凡是關於它們的評價,都是我們自己想像出來、自己刻在心裡的。

●心越平靜,人就越自由、越強大。痛苦是一種脆弱、憤怒亦然。一旦屈服於痛苦及憤怒,人會因此受傷,而且逆來順受。

●如果你能努力活出自己的人生,也就是活在當下,那麼,你的餘生就能過的寧靜而高尚,讓一切順著內在神性發展。

●每個人明明愛自己甚於愛別人,卻總是把別人的想法看得比自己想法重。

●你為事心煩,就表示你忘了,一切都是按宇宙知道發生的;別人的錯誤與你無關;還有,現在發生的事過去如此,未來亦會如此,而且隨處皆如此。每個人的理智都具有神性,因為是從神的身上溢出來的;你忘了,沒有一樣事物是屬於人的,無論是兒女、身體、靈魂,都是神明所賜;你忘了,一切是你的主觀念頭;最後,你忘了,每個人能活的只有當下,能失去的也只有當下。

●只欣賞適時到來之物,並按理性行事,而不在乎做得多或少,更不在乎探索世界的時間長或短-這樣的人,是不會害怕死亡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晴仔的沙龍
0會員
5內容數
閱讀是通往新世界的一條道路,它引領我們走出熟悉的日常,走進無窮無盡的知識和想像之中,帶領我們穿越不同的世界。
晴仔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17
海德格《存有與時間》闡釋-  陳榮華   存有是存有者的存有(無實體意義)   存有的延續下去方式:此有的「延續方式」就是「關心(理解存有)」 此有=人,此有的存有不具實體,而是存在。   存有必與存有者共處「道不離器,器不離道」   探索存有就是被探索者(存有)和被研究者(此有)
Thumbnail
2025/02/17
海德格《存有與時間》闡釋-  陳榮華   存有是存有者的存有(無實體意義)   存有的延續下去方式:此有的「延續方式」就是「關心(理解存有)」 此有=人,此有的存有不具實體,而是存在。   存有必與存有者共處「道不離器,器不離道」   探索存有就是被探索者(存有)和被研究者(此有)
Thumbnail
2025/02/12
有些人被深刻的孤單感所驅使而不停地工作,另一些人則是被野心和貪心所驅使而不停地工作。這兩種情況中,當事人都是某種情緒的奴隸,牠的活動事實上是一種「被動」,因為它是被驅使的,是蒙受者而不是原動者。   如果一個靜靜坐者,除了體驗自己的生命和自己與世界合一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目的和意圖,則人們往往認為
Thumbnail
2025/02/12
有些人被深刻的孤單感所驅使而不停地工作,另一些人則是被野心和貪心所驅使而不停地工作。這兩種情況中,當事人都是某種情緒的奴隸,牠的活動事實上是一種「被動」,因為它是被驅使的,是蒙受者而不是原動者。   如果一個靜靜坐者,除了體驗自己的生命和自己與世界合一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目的和意圖,則人們往往認為
Thumbnail
2025/02/11
神經可塑性_讀書筆記   邊緣系統:負責動機和情緒的處理和調解 杏仁核、海馬體:參與情緒處理,杏仁核為邊緣系統關鍵一員。 你的大腦是為了擺脫壓力而不是為了理解壓力而設計的。   焦慮:形成原因 「提示」(Cue)-觸發壓力之原因 「套路」( routine)-重複行為模式或思考模式
Thumbnail
2025/02/11
神經可塑性_讀書筆記   邊緣系統:負責動機和情緒的處理和調解 杏仁核、海馬體:參與情緒處理,杏仁核為邊緣系統關鍵一員。 你的大腦是為了擺脫壓力而不是為了理解壓力而設計的。   焦慮:形成原因 「提示」(Cue)-觸發壓力之原因 「套路」( routine)-重複行為模式或思考模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討論如何看待困難與取得成功。
Thumbnail
討論如何看待困難與取得成功。
Thumbnail
本文主要介紹了在面對困難時,要擁有積極的人生觀及目標,並分享了作者的經歷和目標。文章中提到了西方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幽默故事和作者的學習與成長計劃,以及對未來孩子的期許。作者也引用了亞馬遜總裁貝佐斯的名言,鼓勵大家保持正向的態度。
Thumbnail
本文主要介紹了在面對困難時,要擁有積極的人生觀及目標,並分享了作者的經歷和目標。文章中提到了西方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幽默故事和作者的學習與成長計劃,以及對未來孩子的期許。作者也引用了亞馬遜總裁貝佐斯的名言,鼓勵大家保持正向的態度。
Thumbnail
日前於社交媒體頻頻看到一段話,「只要你發現這個人心性不對,就不要跟他對話,一個字都不要說,放生即可,交給因果。因為,無論你的修為有多高,都會有你渡不了的人,這樣的人會拉低你的能量,讓你好久都緩不過來,人生各有渡口,各有各舟,渡人不如渡己,他渡不如自渡。」據說出自弘一法師。 乍見交給因果,我心頭一
Thumbnail
日前於社交媒體頻頻看到一段話,「只要你發現這個人心性不對,就不要跟他對話,一個字都不要說,放生即可,交給因果。因為,無論你的修為有多高,都會有你渡不了的人,這樣的人會拉低你的能量,讓你好久都緩不過來,人生各有渡口,各有各舟,渡人不如渡己,他渡不如自渡。」據說出自弘一法師。 乍見交給因果,我心頭一
Thumbnail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學而第一)。  我看以往的解釋,基本上將這句話等同於『人不知而不慍』,不要擔心自己不被他人知道的意思。   這兩句話是有相通之處,但也有細微的差別,側重點不同。『人不知而不慍』關乎是否得到廣泛的承認,關乎名氣問題;而『不患人之
Thumbnail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學而第一)。  我看以往的解釋,基本上將這句話等同於『人不知而不慍』,不要擔心自己不被他人知道的意思。   這兩句話是有相通之處,但也有細微的差別,側重點不同。『人不知而不慍』關乎是否得到廣泛的承認,關乎名氣問題;而『不患人之
Thumbnail
2015/4月: 命中該受絞刑的人 絕不會淹死……西方諺語。 你必須很喜歡和自己作伴 好處是:你不必為了順從別人或討好別人 而扭曲自己……義大利 導演 作家 費德里科 費里尼“自傳”。 德不稱其任 其禍必酷;德不稱其位 其殃必大……東漢 哲學家 王符。 如果一棵植物不按自己的本性生長 那它就
Thumbnail
2015/4月: 命中該受絞刑的人 絕不會淹死……西方諺語。 你必須很喜歡和自己作伴 好處是:你不必為了順從別人或討好別人 而扭曲自己……義大利 導演 作家 費德里科 費里尼“自傳”。 德不稱其任 其禍必酷;德不稱其位 其殃必大……東漢 哲學家 王符。 如果一棵植物不按自己的本性生長 那它就
Thumbnail
【了凡四訓】原文 (積善之方) 【原文】天地鬼神之福善禍淫。皆與聖人同是非。而不與世俗同取捨。凡欲積善。絕不可徇耳目。惟從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 純是濟世之心則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為曲。皆當細辯。 從此篇文章學習、分析自己觀念、言行是真善假善?! 會發現世俗中的善惡大都是荒謬的假善!!
Thumbnail
【了凡四訓】原文 (積善之方) 【原文】天地鬼神之福善禍淫。皆與聖人同是非。而不與世俗同取捨。凡欲積善。絕不可徇耳目。惟從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 純是濟世之心則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為曲。皆當細辯。 從此篇文章學習、分析自己觀念、言行是真善假善?! 會發現世俗中的善惡大都是荒謬的假善!!
Thumbnail
人的命是天註定的嗎? 如果是天註定,那努力還有用嗎? 命運可以改變嗎? 如果可以,究竟要如何改變命運? 以上問題的解答盡在以下即將分享的經典好書👇👇👇 這次第九期的沉浸分享讀書會,我"特別"分享了一本420年前的「改運之書」----《了凡四訓》的全新解讀版《了凡四訓:白話插圖版》。 錯!
Thumbnail
人的命是天註定的嗎? 如果是天註定,那努力還有用嗎? 命運可以改變嗎? 如果可以,究竟要如何改變命運? 以上問題的解答盡在以下即將分享的經典好書👇👇👇 這次第九期的沉浸分享讀書會,我"特別"分享了一本420年前的「改運之書」----《了凡四訓》的全新解讀版《了凡四訓:白話插圖版》。 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