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不給資源?這樣提案讓他點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職場上,爭取資源往往是一場心理戰,許多上班族朋友明明有好的專案構想,卻因為「不懂得說服」或「提案無法打動高層」,導致資源爭取失敗,專案卡關,甚至影響個人職涯發展。

我在撰寫這篇文章時,反思一路走來的職場歷練與學習,尤其面對決策者是「更懂業務、層級更高、影響更深」,體悟到他們的關注點與直屬主管不同之處。

  • 他們更在乎策略,而非執行細節 —如果你的提案無法對應公司整體目標,幾乎不會被考慮。
  • 他們的資源有限,選擇權卻多 —你不是唯一在爭取資源的人,如何讓你的需求「排進優先順序」是關鍵。
  • 他們的決策影響範圍更廣 —你的需求可能影響其他部門,沒有周全考量,就容易被駁回。

身為專業工作者的你,到底可以從哪些策略面向思考,幫助自己提升爭取資源的成功率,讓提案更具說服力,不再因缺乏資源而錯失機會!


1. 站在「策略」層面說服,而不只是「需求」

高層決策者不會因為你的「需求」就輕易批准資源,他們更關心的是這筆資源對公司策略的影響,因此我建議從以下角度來思考。

  • 如何幫助公司達成關鍵目標?(連結到企業願景或當前KPI)
  • 這筆資源的投資回報是什麼?(例如提升效率、增加營收、降低風險)
  • 如果不投資,可能的風險或機會成本是什麼?(決策者通常更怕錯失良機)
當你能用「策略影響」來打動高層,而不只是提出「執行需求」,決策者才會認真考慮你的請求。

職場情境題

Claire是一名產品經理,她希望公司能投入預算提升系統效能,避免高峰時段崩潰。但當她直接向CFO請求預算時,對方的回應是:「目前營收還不錯,這不是最優先的投資。」

她改變策略,首先從心理學上提到的「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切入: 「競爭對手最近推出更穩定的系統,我們若不升級,將流失OO%忠誠客戶」,並提供數據證明:「過去三個月,高峰期崩潰導致退款率上升了20%」,最後祭出殺手鐧:「如果系統優化,可減少OO%客訴,提升OO%轉單率。」結果,CFO當場點頭,批准了預算。

你可以這樣提案

「目前我們在高峰期的客戶流失率達到10%,這代表每個月損失約50萬營收。如果投入100萬優化系統,估計可降低流失率至3%,等於一年內回本,長期則能帶來更高收益。」

2. 以數據、案例佐證,提高可信度

決策者不會只憑感覺投資,他們要看到具體證據,才能降低風險感,做出決策。

  • 用數據說話:例如市場趨勢、競爭對手數據、內部績效數據等,讓需求有理有據。
  • 提供業界案例:如果有其他公司這麼做且成功,決策者更容易買單。
  • 內部先試點驗證:如果可能,先用小範圍實驗獲得數據,降低決策者的風險感。

職場情境題

Ken 是行銷主管,他想爭取增加數位廣告預算。但當他向決策者提案時,對方的第一反應是:「現在廣告成本太高,不一定有回報。」

他先拿出競爭對手的數據:「某品牌在增加數位廣告投放後,轉單率提升了35%。」

接著提出內部測試結果:「我們上月試投50萬,廣告ROI達到5倍,意味著每投入1元,帶來5元回報。」

你可以這樣提案

「我們試驗性投放的廣告成效良好,ROI 達5倍。如果將預算從50萬提高到250萬,根據轉換率推估,可帶來額外550萬營收。」

這種基於數據的提案,讓決策者更難拒絕。

3. 解決「決策者的潛在顧慮」

即使提案有道理,決策者仍可能有疑慮,常見的顧慮包括:

  • 預算是否合理? 提供成本效益分析,甚至給出分階段投資的方案。
  • 是否會影響其他專案? 事先評估影響,提供解法。
  • 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方案? 做好競品分析,證明你的方案最佳。
  • 是否與公司策略優先順序對齊? 連結到決策者當前最關心的議題。


你可以這樣提案

如果你的主管擔心資源分配影響其他部門,你可以這樣回應:「我們已與OO部門討論,他們同意以目前的資源應對前兩個月需求,待績效驗證後再追加資源,以降低風險。」

這種「先解決疑慮,再請求資源」的做法,會讓決策者更放心。

4. 讓決策者「參與決策」,而非「只做選擇題」

不要只問:「你能不能給我這筆資源?」而是讓決策者參與討論。

你可以這樣提案

  • 「如果要讓這個專案成功,您認為資源應該怎麼分配?」
  • 「我們有兩個方案:方案A需要較多預算,但回報較快;方案B較省成本,但成效會慢一些,您怎麼看?」

當決策者參與討論時,他們會更傾向支持你。

5. 找到「內部影響力人物」助攻

有時候決策者不一定直接聽你的,但如果有內部影響力人物支持(如他的親信、其他部門主管),你的提案更容易過關,因此我建議平時要累積你的「陰德值」,樂於分享,與人為善,主動幫助其他部門同事等,建立並累積信任感。

  • 私下與關鍵人物對話,獲得支持。
  • 爭取內部其他團隊的共識,變成跨部門需求,提升優先度。
  • 讓影響力人物幫忙背書或共同提案,增加說服力。


你可以這樣提案

你要向CEO爭取新工具的預算,但直接找他難度太高。這時,你可以先說服CTO,讓他在會議中提出這個需求,CEO更可能買單。

6. 讓資源請求「可選擇、可調整」

決策者不喜歡被逼著做「唯一選擇」,你可以提供不同層級的方案。例如:

  1. 最低可行方案(Minimal Viable Option):如果真的沒那麼多資源,這是最小投入的選擇。
  2. 標準方案(Optimal Option):這是推薦的選擇,有合理的投資回報。
  3. 加強方案(Aggressive Option):如果願意投入更多,能帶來額外的好處。
讓決策者覺得自己有掌控權及決策參與感,而不是只能「給」或「不給」。

職場上,會爭取資源的人,才能真正推動專案、加速職涯成長,關鍵在於策略思維、數據說服、解決顧慮、引導決策,並且讓對方有參與決策的感覺。如此一來,即使最後拿到的資源不是100%,至少能提升成功率,讓決策者更願意支持你的目標。

你有遇到資源爭取的挑戰嗎?歡迎分享,我們一起優化策略!

嗨!我是愛蜜莉 Emilie,15年業界實戰經驗,10年管理職,任職於科技業、資訊業及外商,客戶群有電信、科技、零售、網路、FMCG、公部門等。演講、課程、講座、工作坊,商務洽詢請聯繫:switch.life.studio@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擁有 3 年以上經驗的行銷人,你已經掌握基礎行銷策略與執行能力,並累積了許多成功的行銷專案。然而,要讓薪資與職位進一步提升,不僅需要更強的技能,還需要有策略地選擇職缺與產業。本篇將提供進階學習地圖,幫助你從行銷執行者晉升為策略決策者,並找到高薪且具前景的發展方向。
恭喜你踏入行銷領域!無論你是行銷本科系畢業,還是半路轉行的新鮮人,這個產業充滿挑戰與機會。但許多剛入行的新人對於行銷的範疇感到迷茫,不知道有哪些職缺、應該培養哪些技能、如何規劃自己的學習路線。這篇文章將幫助你建立清晰的行銷職涯藍圖。
「跨世代溝通」已經不是新話題,市面上有許多討論「如何溝通」的文章,強調世代特質、溝通技巧、同理心等,因此本文將從主管及員工的視角出發,聚焦探討如何讓跨世代溝通帶來商業價值,促進人才發展,進而提升企業競爭力。
當你被挖角或升遷為空降主管時,這不僅是一次個人成就的提升,更是一場高風險的挑戰。老闆為何找你來?是希望你解決現有問題?取代某個人?還是打造新事業?這些問題,若在 90 天內搞不清楚,你的領導之路將步步驚心。
農曆新年過後,許多員工開始重新評估自己的職業生涯,思考是否要換個環境、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身為主管,如何提前察覺團隊的離職情緒,並有效因應,成為企業留才關鍵。本文提供4個方法:1. 職涯探索對話。2. 找到內在動機。3. 提升工作意義感。4. 提供彈性與選擇:增加員工掌控感。
年輕時,我們創造的商業模式是用時間換取金錢,你將自己視為產品,第一個使用產品的用戶就是公司,許多人覺得:「老闆給的薪水不高,為什麼要這麼努力工作?」我並不是這麼想的,反而全力以赴.....然而真正的職場高手,如何從最基礎的工作中,找到成長的機會。
擁有 3 年以上經驗的行銷人,你已經掌握基礎行銷策略與執行能力,並累積了許多成功的行銷專案。然而,要讓薪資與職位進一步提升,不僅需要更強的技能,還需要有策略地選擇職缺與產業。本篇將提供進階學習地圖,幫助你從行銷執行者晉升為策略決策者,並找到高薪且具前景的發展方向。
恭喜你踏入行銷領域!無論你是行銷本科系畢業,還是半路轉行的新鮮人,這個產業充滿挑戰與機會。但許多剛入行的新人對於行銷的範疇感到迷茫,不知道有哪些職缺、應該培養哪些技能、如何規劃自己的學習路線。這篇文章將幫助你建立清晰的行銷職涯藍圖。
「跨世代溝通」已經不是新話題,市面上有許多討論「如何溝通」的文章,強調世代特質、溝通技巧、同理心等,因此本文將從主管及員工的視角出發,聚焦探討如何讓跨世代溝通帶來商業價值,促進人才發展,進而提升企業競爭力。
當你被挖角或升遷為空降主管時,這不僅是一次個人成就的提升,更是一場高風險的挑戰。老闆為何找你來?是希望你解決現有問題?取代某個人?還是打造新事業?這些問題,若在 90 天內搞不清楚,你的領導之路將步步驚心。
農曆新年過後,許多員工開始重新評估自己的職業生涯,思考是否要換個環境、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身為主管,如何提前察覺團隊的離職情緒,並有效因應,成為企業留才關鍵。本文提供4個方法:1. 職涯探索對話。2. 找到內在動機。3. 提升工作意義感。4. 提供彈性與選擇:增加員工掌控感。
年輕時,我們創造的商業模式是用時間換取金錢,你將自己視為產品,第一個使用產品的用戶就是公司,許多人覺得:「老闆給的薪水不高,為什麼要這麼努力工作?」我並不是這麼想的,反而全力以赴.....然而真正的職場高手,如何從最基礎的工作中,找到成長的機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職場叢林中,有一種讓人超級火大的情況,那就是你費盡唇舌地解釋,對方卻一臉茫然地說:「說了有什麼用,反正你也聽不懂。」這種情況不僅讓人感到挫折,更可能影響工作效率和職場關係。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這個令人頭痛的問題。
公司不公平?努力,老闆看不見?當責,是騙人賣命的話術?
Thumbnail
現代企業管理中,建立開放溝通和問題解決文化至關重要。 討論問題的根源及後果,並提供解決建議,包括建立開放溝通文化、強調問題導向的思維、鼓勵團隊合作和鼓勵試驗和學習。
Thumbnail
在職場上,提案是我們展現能力、爭取機會的重要方式。然而,許多人都曾有過提案被拒絕的經歷。面對提案被拒絕,我們難免會感到沮喪、失望,甚至自我懷疑。那麼,為什麼我們的提案會被拒絕呢?是我們的想法不夠好嗎?還是我們的表達方式不夠清晰?其實,提案被拒絕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時候解決問題,不僅僅只有一種方法,環境的框架改變了,人就有可能變好。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個看似書寫潦草的問題,卻因為雇主換個眼光,變成了障礙者的獨特優勢。
盡可能保住「目標、利益」,不是重點的東西「不要過度執著」,可以改變就改,不能改變的釋懷。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與主管溝通時遇到的問題,以及如何運用冰山理論解決這些問題。通過瞭解主管的感受、觀點和期待,以及採取相應的行動計劃,可以更有效地解決溝通問題。
Thumbnail
在職場待了一段時間的你 是否有時候或常常遇到主管交辦給你一個模糊不清的任務 當你想要細細追問時 卻發現主管會突然生氣 或是坦言告訴你這是上級交辦下來的任務 他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在唸書時期的我 也遇過這樣的問題 不清楚教授的問題語意 教授也還不清楚想要你研究的方向 當時的我
Thumbnail
表達清楚不代表你想和他人正向連結 有個朋友我們進行了一場對話,他說「到底要怎麼跟固執的人進行溝通?」 前一陣子, 他和老闆溝通工作上被否決的企劃案,在陳述這些過程前他說,他心裡早有預設,他的老闆很固執很難溝通,所以不容易「說服」,但他抱著還是讓自己「練習」溝通的想法願意嘗試,接著他輕輕一笑的說
Thumbnail
不傳統人資的職場大小誌主管篇,是來自一個小夥伴的困擾, 主管希望小夥伴能多做一些,而小夥伴困惑在自己明明已經很努力... 職場中常見的主管與員工的分歧,其實還可以這樣去看,那樣去試~ 4點整理自我檢核盤點法,把焦點放回自己,找到工作動力!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職場叢林中,有一種讓人超級火大的情況,那就是你費盡唇舌地解釋,對方卻一臉茫然地說:「說了有什麼用,反正你也聽不懂。」這種情況不僅讓人感到挫折,更可能影響工作效率和職場關係。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這個令人頭痛的問題。
公司不公平?努力,老闆看不見?當責,是騙人賣命的話術?
Thumbnail
現代企業管理中,建立開放溝通和問題解決文化至關重要。 討論問題的根源及後果,並提供解決建議,包括建立開放溝通文化、強調問題導向的思維、鼓勵團隊合作和鼓勵試驗和學習。
Thumbnail
在職場上,提案是我們展現能力、爭取機會的重要方式。然而,許多人都曾有過提案被拒絕的經歷。面對提案被拒絕,我們難免會感到沮喪、失望,甚至自我懷疑。那麼,為什麼我們的提案會被拒絕呢?是我們的想法不夠好嗎?還是我們的表達方式不夠清晰?其實,提案被拒絕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時候解決問題,不僅僅只有一種方法,環境的框架改變了,人就有可能變好。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個看似書寫潦草的問題,卻因為雇主換個眼光,變成了障礙者的獨特優勢。
盡可能保住「目標、利益」,不是重點的東西「不要過度執著」,可以改變就改,不能改變的釋懷。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與主管溝通時遇到的問題,以及如何運用冰山理論解決這些問題。通過瞭解主管的感受、觀點和期待,以及採取相應的行動計劃,可以更有效地解決溝通問題。
Thumbnail
在職場待了一段時間的你 是否有時候或常常遇到主管交辦給你一個模糊不清的任務 當你想要細細追問時 卻發現主管會突然生氣 或是坦言告訴你這是上級交辦下來的任務 他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在唸書時期的我 也遇過這樣的問題 不清楚教授的問題語意 教授也還不清楚想要你研究的方向 當時的我
Thumbnail
表達清楚不代表你想和他人正向連結 有個朋友我們進行了一場對話,他說「到底要怎麼跟固執的人進行溝通?」 前一陣子, 他和老闆溝通工作上被否決的企劃案,在陳述這些過程前他說,他心裡早有預設,他的老闆很固執很難溝通,所以不容易「說服」,但他抱著還是讓自己「練習」溝通的想法願意嘗試,接著他輕輕一笑的說
Thumbnail
不傳統人資的職場大小誌主管篇,是來自一個小夥伴的困擾, 主管希望小夥伴能多做一些,而小夥伴困惑在自己明明已經很努力... 職場中常見的主管與員工的分歧,其實還可以這樣去看,那樣去試~ 4點整理自我檢核盤點法,把焦點放回自己,找到工作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