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我深刻體會到「幸運」與「感恩」的真諦。由於公司停車場正在整修,可供使用的停車格所剩無幾,每天能否找到車位,全憑運氣。然而,我卻因為同事的一通電話,得以一次又一次順利停車——他特地在發現空位時通知我,讓我能夠趕快趕到,免去繞行的焦慮與不確定感。
這樣的舉動或許對他而言只是舉手之勞,但對我來說,卻是一份難能可貴的溫暖。他沒有義務這樣做,卻選擇主動幫助我,這讓我不禁思考:我們的生活中,其實潛藏著無數這樣的小小善意,卻足以讓一天的步調變得順遂,讓心情染上一抹明亮的色彩。
這樣的體悟,讓我對職場的環境充滿感激。我發現,身邊許多同事、上司,無論是在專業領域的指引,還是日常交流中的關懷,都是我的「貴人」。他們在細微之處影響了我的心境,讓我以更輕盈、更溫暖的姿態面對每一天。
在瑜伽哲學中,「感恩」(Gratitude)是一種內在的修習,它不僅讓我們珍惜當下,更讓我們意識到自己並非孤身一人。《瑜伽經》(Yoga Sutras of Patanjali)提到,「Santosha」(知足)是八支瑜伽之一——知足並非來自外在的擁有,而是來自內心的接受與感謝。當我們以感恩的眼光看待世界,會發現日常中的每一份關愛都變得無比珍貴,無論是別人遞上的一杯熱茶,還是一句輕描淡寫的「幫你留了停車位」。
如果我把這次的停車經歷視為「理所當然」,那麼它僅僅是一種便利,過去便過去了,不會留下痕跡。然而,當我帶著感恩的心去感受這份幸運,它便成了一種內在的滋養,讓我更懂得珍惜,也更願意將這份善意延續給他人。
瑜伽的另一個核心概念——「Seva」(無私服務)與這次的經歷緊密相連。在瑜伽修行中,無私地幫助他人,不期待回報,反而能帶來內心的豐盈。我這位同事的舉動,正是一種「Seva」精神的體現。他選擇幫助我,這樣的善意不僅帶來便利,更是一種能量的流動——它會傳遞下去,影響更多的人。
瑜伽不僅存在於瑜伽墊上,更是一種生活的藝術。這次的經歷提醒我,真正的幸福,往往不來自轟轟烈烈的成就,而是藏在日常細微處。它或許是一句體貼的提醒,一個無聲的舉動,甚至是某個陌生人無意間讓出的座位——當我們願意用心去感受,便會發現世界並不冷漠,而是充滿溫度。
就像瑜伽中的呼吸,我們無需強求,而是順應當下的流動;就像站在山式(Tadasana)時的穩定,我們腳踏實地,心懷感恩,才能在生活的變動中找到平衡。
當下的幸福,來自感恩;未來的幸福,來自分享與回饋。我相信,當我選擇主動伸出援手時,讓這份美好的能量持續流動,讓生活如瑜伽般,保持連結、平衡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