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接觸正念,我練習靜坐是為了獲得內心的平靜。每天出門上班前給自己5-10分鐘的時間靜坐,即使很忙碌,至少我能在一天的開始有平靜。有一段時間,我享受這種內心平靜的感受,對外在環境的吵雜反而很受不了。一聽到吵雜聲,腦中「不要干擾我」的念頭就會冒出來。
後來在某一次的靜坐中,我腦中冒出好多的念頭,都是關於「我」的期待,我才體會到,是我內心的執念阻礙了我,而不是外在的人事物。
像是:去咖啡廳想要好好安靜一下,旁邊的人聊天很大聲,我認為他們應該要小聲一點;公司辦活動讓員工參加,內容不符合我期待,我認為公司應該要考慮到大家的喜好;本來安排好上午要專心思考提案內容,結果別的部門同事一直來找我要討論事情,我就對他感到不耐煩,認為他打擾了我的工作節奏;好朋友的聚會沒有找我,我會開始想為甚麼他們不找我;參加團體靜修時,空間裡的老舊空調聲一直發出很大的聲響,我就會想為什麼不把空調換掉,影響到我的練習。
這一切,都是因為我有執著,我只想讓外界符合我的期待運作,我討厭事情不在我掌控之中。
包括原生家庭的關係也是一樣,當我想要離開公司體制,往正念老師這條路發展時,他們不諒解,我覺得父母應該要100%支持我,而不是潑冷水。這是我的期待,但不代表事情都要往我期待的方向走。
對人事物有執著,是痛苦的,此時我的內在沒有力量,我把情緒的掌控權給了別人。後來我的每一次靜坐,都是為了練習放下,而不是獲得平靜。當我覺察到腦中的執念,我就放過它,讓它流過去。我練習對人事物有平等心,喜歡的不貪戀,討厭的不抗拒。歡迎所有感受的出現,包括靜坐時發現自己根本靜不下來。從那之後,我的內在才有了真正的平靜。
像是:我可以在咖啡廳、捷運上聽著吵雜的聲音,但不起厭惡反應。我可以和一個情緒起伏很大的人說話,但我的情緒不被牽著走。我可以在歐洲獨旅時,面對火車當天被取消要重新安排,沒有煩躁,還是好好享受當下。
我不認為追求平靜的感受是一件好事。有時候,這反而會讓我們離平靜越來越遠。
就像有些參加完止語禪修營獲得平靜的人,回到日常生活中,反而會懷念在全然靜默的環境中的平靜感,對於充滿各種「無法預期」的現實生活,會有排斥感。過去經驗讓我學到,練習放下執著,才是通往內在平靜的路。
這樣的經驗也影響了我的正念教學。在課堂上帶領學員靜坐時,我引導的重心是覺察,覺察自己如何面對煩躁不安的心、覺察自己如何面對空間中的聲音干擾。甚至去覺察,如果你來課堂上為了平靜,卻無法達到你期待的效果,你怎麼反應?
菩薩寺的慧光師父說過:「真正的放下,不是放棄一切,而是捨離內心對一切的執著」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要面對的挑戰,只要活著,就得接受事情不會永遠如我們所願。我希望能在正念課給大家的,是不管遇到順境、逆境,都能用允許、接納的態度面對。帶著這顆不執著的心,也許生活不會總是平靜,但身心會更自在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