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無手機靜心:練習與焦慮相處,找回內在平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一天不能使用手機、不能和別人說話交流,是什麼感覺?

這是參加正念減壓團體課程中,很特別的體驗。

一日止語靜心, 是深度的內在修煉,也是讓我們奔波忙碌的心,得以沈澱,好好休息。

我很喜歡帶這一天的課程,學員的分享總會帶給我新的啟發。每次帶完課程後,我也感覺自己的心變得更柔軟、有更多空間可以接納與涵容。

來參加課程需要將手機放入“養機場”,不能滑手機

來參加課程需要將手機放入“養機場”,不能滑手機

▍沒有手機,你怎麼面對焦慮、無聊、煩躁的情緒?


這一天最挑戰的,就是來參加課程的學員們,都不能使用手機,也不能說話交流,不能做任何跟資訊攝取/輸出有關的事情,像是:閱讀、寫字。當我跟學員們說要準備關機,把手機放入養雞場盒子裡,代為保管,總會觀察到不同的行為展現。


有些人依依不捨,臉上帶著焦慮的神情,想要把握最後一刻用手機的時間。有些人淡定平靜,感覺對於接下來的一切都是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有些人哀嚎,不知道手機會被收走,本來計謀著找休息時間偷用🤣🤣


神奇的是,一天課程結束,我跟大家說可以用手機了,幾乎都是回應一天不用手機內心好舒服,不想這麼快拿回手機。即使拿到後,發現有些人是直接收起來,不打算馬上開機使用。


這讓我不禁思考,我們一天把好幾個小時的注意力放在手機上,手機不在身邊就焦慮。這樣的焦慮感,是手機裡面要處理的事情真的重要到無法耽擱,還是成為一種習慣,如果不在焦慮、無聊時打開手機做點什麼,這份焦慮感就無法消除呢?


「滑手機」這個行為,已經變成現代人轉移無聊情緒、焦慮感的工具了。如果沒有手機,你能夠和自己好好的相處嗎?你能夠靠自己安撫當下的這份焦慮嗎?


手機本身的存在並沒有問題,我們該面對的問題是:為什麼沒有手機就感到無聊跟焦慮?來參加一日靜心的學員們,最大的收穫之一,是能夠練習跟這些不舒服的情緒相處。


▍你真的有活在當下嗎?


在這一天,放下手機,不再需要應付別人,唯一需要做的事,是往內心觀看,在走路、靜坐、伸展、吃飯、喝水...這些行為裡,自己帶著什麼樣的「品質」在生活著?


你可能會發現,在日常匆忙中,心常常不在當下。走路時並沒有真的在走路,腦袋中在思考下週的待辯事項。吃飯時並不是在咀嚼食物,而是在咀嚼腦中擔憂的工作內容。原來自己平常根本沒好好呼吸,一忙起來就會憋氣緊繃。

追求效率習慣了,我們不自覺把每一件事情都當成KPI。走路是為了快點到某個地方、中餐快點吃完才能回去工作、學習某項事物是為了期待中的結果......

但在正念練習裡,我們放下追求結果的模式,只是單純的跟所有經驗同在,不為了完成什麼,只是活在每一個當下。夥伴們也發現到:「慢慢吃飯可以吃到菜的原味」、「走路時可以感覺到腳掌踩在地板的感覺」、「伸展時不為了趕快完成某個體式,卻在過程中感到放鬆」。

是的!唯有心不再懊悔過去,追逐未來目標,專注在眼前做的事情,才能活在當下。


▍練習好好善待自己


正念並不只是培養專注當下跟覺察自我的能力,最終會讓我們跟真實的自己連結。我們平常可能對待自己很嚴厲,總覺得自己不夠好、比不上別人,為了別人的眼光而活,沒辦法善待自己。這樣的我們,和自己是疏離的。

在帶領慈心祝福練習時,我們練習喚醒每個人本來就有的本性-一顆可以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的心。培養這顆心的原料,不是強迫自己改變成另一個模樣,而是願意接納、信任此刻的自己,已經足夠美好。一個能對自己有愛的人,才能給身邊的人、給這個世界愛。


帶領課程後紀

第三次帶一日止語靜心,我也跟學員一樣在練習、也在感受。我覺得..現代人都需要有一個時間,可以暫時放下手機,放下別人的需求,靜下心來,好好和自己在一起。

我們總是忙著追趕一個又一個目標,沒事情做就開始焦慮。沒得到認同與肯定就對自己失望。我們真的有好好的認識自己嗎?


一日止語靜心,我們大家不說話交流、不使用手機。在靜默中,你會體會到活在當下是什麼感覺。也會重新連結我們內在的善意、愛,還有那個被忽略,最需要被好好照顧的自己。不需要非得要完成什麼、擁有什麼、透過外在娛樂,才能讓自己真正的擁有自在跟喜悅。光是能和當下的這一口呼吸同在,腦中沒有特別擔憂著什麼,就有平靜。

你也可能發現.....或許你這輩子,從來沒和自己這麼靠近過。


謝謝來參加的學員的投入、謝謝過程中幫忙的助教、謝謝這個空間的支持、謝謝正念一再讓我體會到生命的本質、謝謝我自己。

祝福我們都能有平安健康、喜悅自在的生活,Namaste🙏​

什麼是正念減壓課程?為什麼要學習正念?

正念減壓八週課程(簡稱MBSR, Mindfulness Based Stress Reduction)是一套為期八週,結合「西方腦神經科學」、「心理學」,以及東方的禪修技巧,有系統的學習正念、培養專注力與覺察力的身心鍛鍊課程。我將帶領你透過每週漸進式的正念練習 👉 訓練專注力、增加情緒覺察、學習壓力管理,獲得身心平衡,在工作、家庭、人際關係等層面,都有更高的品質


★ 經過科學研究實證,持續八週的正念練習 👉 能有效減輕焦慮、減緩疼痛感、降低壓力感、提升睡眠品質與幸福感等,對於大腦的專注力也有正面效果。

正念 (Mindfulness) 是指有意識地將專注力放在當下,保持對內在、外在的覺知,並且不帶評判

2025年正念減壓課程早鳥登記


陳芸緻老師的正念減壓團體課程每年會開設3梯次,2025年第一梯次開課預計在過年後,想要收到最新課程通知、早鳥優惠報名的夥伴,可以先填寫表單登記,歡迎一起來學習正念,和自己好好相處😊

搶先登記表單:https://jc17.pse.is/MBSR_new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的正念生活旅程
20會員
20內容數
我曾經是一位在外商工作的上班族,因職場壓力身心失衡,接觸了正念,學習自我照顧、平衡身心。 現在是一位正念引導師,這裡與大家分享正念練習方法,一起鍛鍊覺察力、學習與壓力共處、提升生活幸福感,感受活在當下的美好🧡
2025/02/13
我曾經因職場壓力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焦慮症,透過正念練習找回了內在平靜,學習與自己和解,最終擁有更穩定情緒與更有彈性的心理韌性。文中分享正念減壓的益處,以及如何透過正念練習改善身心健康,並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2025/02/13
我曾經因職場壓力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焦慮症,透過正念練習找回了內在平靜,學習與自己和解,最終擁有更穩定情緒與更有彈性的心理韌性。文中分享正念減壓的益處,以及如何透過正念練習改善身心健康,並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2025/02/13
從追求內心平靜到放下執著,正念練習的轉變。與大家分享如何透過正念練習,從執著於外在環境的平靜,轉變為接納內心各種感受,最終獲得真正的內在平靜。我也將此經驗應用於正念教學,引導學員覺察並放下執著。
Thumbnail
2025/02/13
從追求內心平靜到放下執著,正念練習的轉變。與大家分享如何透過正念練習,從執著於外在環境的平靜,轉變為接納內心各種感受,最終獲得真正的內在平靜。我也將此經驗應用於正念教學,引導學員覺察並放下執著。
Thumbnail
2024/05/23
在一場講座中和正處於轉職與待業階段的夥伴們分享了如何透過正念,好好的照顧自己。 帶大家一起練習正念呼吸,許多夥伴在練習後都表示變得很放鬆,即使腦袋對於未來還是有擔憂的念頭,也更能接納自己了。做正念伸展練習時,有夥伴覺察到自己身體的緊繃,發現每天花點時間伸展身體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4/05/23
在一場講座中和正處於轉職與待業階段的夥伴們分享了如何透過正念,好好的照顧自己。 帶大家一起練習正念呼吸,許多夥伴在練習後都表示變得很放鬆,即使腦袋對於未來還是有擔憂的念頭,也更能接納自己了。做正念伸展練習時,有夥伴覺察到自己身體的緊繃,發現每天花點時間伸展身體的重要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繁忙帶來的無力感,怎麼辦? 經歷了上半學期後,筆者即將面對多個專案和國際合作,這些大多都是首次嘗試。如何在每次面對新活動或新專案時,減壓並保持冷靜,成為了一項重要的課題。筆者發現,「放空」有時候確實很重要,儘管這看似與繁忙的日程相矛盾。當時間緊迫時,休息似乎成了一種奢侈,然而正是在這些時刻,我們需
Thumbnail
繁忙帶來的無力感,怎麼辦? 經歷了上半學期後,筆者即將面對多個專案和國際合作,這些大多都是首次嘗試。如何在每次面對新活動或新專案時,減壓並保持冷靜,成為了一項重要的課題。筆者發現,「放空」有時候確實很重要,儘管這看似與繁忙的日程相矛盾。當時間緊迫時,休息似乎成了一種奢侈,然而正是在這些時刻,我們需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用認知行為療法更認識自己,擺脫恐慌、憂鬱、社交恐懼症和強迫症,讓心靈清爽愉快的自我練習
Thumbnail
用認知行為療法更認識自己,擺脫恐慌、憂鬱、社交恐懼症和強迫症,讓心靈清爽愉快的自我練習
Thumbnail
在這快節奏的時代中,人們常常感到壓力重重,應學會停下腳步,尋找內心的寧靜。例如透過靜心、運動、親近大自然以及與親友共度時光,這些都是讓我們重新與自己連接的方法。
Thumbnail
在這快節奏的時代中,人們常常感到壓力重重,應學會停下腳步,尋找內心的寧靜。例如透過靜心、運動、親近大自然以及與親友共度時光,這些都是讓我們重新與自己連接的方法。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透過忙碌暫時忘卻痛苦。然而,若沒有忙碌,我們是否只能被憂鬱吞噬?正向心理學提到冥想、腹式呼吸、身體掃描等方法。專注於當下的每一刻,感受身邊的一切,發現生命中微小的美好。在這過程中,我們暫時忘卻內心的煩悶,感受宇宙的力量,並重新找回內在的平靜與力量。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透過忙碌暫時忘卻痛苦。然而,若沒有忙碌,我們是否只能被憂鬱吞噬?正向心理學提到冥想、腹式呼吸、身體掃描等方法。專注於當下的每一刻,感受身邊的一切,發現生命中微小的美好。在這過程中,我們暫時忘卻內心的煩悶,感受宇宙的力量,並重新找回內在的平靜與力量。
Thumbnail
焦慮時,我們往往沉浸在過去和未來的擔憂中,忽略了現在。正念,是把我們的注意力放在當下,不加以評價。從感官和情感出發,透過有意識的練習,正念可以幫助降低焦慮,憂鬱,提升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為我們在焦慮的狀態中帶來平靜。
Thumbnail
焦慮時,我們往往沉浸在過去和未來的擔憂中,忽略了現在。正念,是把我們的注意力放在當下,不加以評價。從感官和情感出發,透過有意識的練習,正念可以幫助降低焦慮,憂鬱,提升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為我們在焦慮的狀態中帶來平靜。
Thumbnail
在現代快節奏和充滿壓力的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身心疲憊,渴望一個可以幫助我們放鬆並重新連結內在寧靜的地方。沉浸式靜觀工作坊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深入體驗和探索靜觀的空間。這種工作坊不僅讓我們學習和實踐靜觀技巧,還能帶來許多其他的好處和啟發。 培養專注力和創造力:沉浸式靜觀工作坊注重培養專注力。透過各種靜觀
Thumbnail
在現代快節奏和充滿壓力的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身心疲憊,渴望一個可以幫助我們放鬆並重新連結內在寧靜的地方。沉浸式靜觀工作坊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深入體驗和探索靜觀的空間。這種工作坊不僅讓我們學習和實踐靜觀技巧,還能帶來許多其他的好處和啟發。 培養專注力和創造力:沉浸式靜觀工作坊注重培養專注力。透過各種靜觀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受到各種分心的因素影響,這使得我們的心靈無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專注。 透過靜坐和冥想等方式,我們可以讓自己脫離外界的干擾,專注於內在的寧靜和平衡。這不僅有助於訓練我們的心靈,還能夠啟發我們大腦神經的新迴路,促進心智的放鬆和成長。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之旅,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受到各種分心的因素影響,這使得我們的心靈無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專注。 透過靜坐和冥想等方式,我們可以讓自己脫離外界的干擾,專注於內在的寧靜和平衡。這不僅有助於訓練我們的心靈,還能夠啟發我們大腦神經的新迴路,促進心智的放鬆和成長。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之旅,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