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有這種困擾?
我覺得,每個人都曾經經歷過這種狀況:
✅ 訂下目標 (我要每天運動!) → 三分鐘熱度,一週後開始擺爛。
✅ 想改變自己,但 光是想到就懶得開始,總覺得很難。
✅ 給自己太大壓力,逼著自己進步,結果反而焦慮、崩潰、放棄。
如果你有這些情況,先別自責,因為這是 正常的!
關鍵不在於你夠不夠努力,而是 動力 vs. 壓力,沒有達到黃金比例。
如何達到最佳動機以壓力平衡?
美國心理學家 Carl Rogers 曾說:
「唯一真正重要的推動力,是來自於內在的自我實現需求。」
可是,問題來了——
🔹 如果內在動力不足,外在壓力會壓垮你。
🔹 如果壓力太低,你就會陷入拖延循環,一直不行動。
所以, 找到兩者的平衡,才是真正的致勝關鍵!
有個女孩從小愛唱歌,但她只敢在家裡自嗨,完全不敢在人前表演。
她總覺得:「我還不夠好,等準備好再上台吧!」
直到某天,她的朋友偷偷幫她報名了歌唱比賽,而且還是 當天通知她:「你等下就要上台!」她超慌張,心跳快爆炸,想逃走,但已經來不及了。
當她站上舞台的瞬間,雖然手心冒汗,但音樂一下,她 鼓起勇氣開口唱了第一句。
結果,她的歌聲震撼全場,觀眾起立鼓掌,她才發現——
🔥 原來自己真的可以!她只是需要一個「被逼一把」的機會!
你的榮耀可能需要被推一把
✅ 內在動力:她本來就愛唱歌,但害怕行動。
✅ 外在壓力:朋友幫她報名,讓她「不得不上台」。
✅ 結果:她突破心理障礙,發掘了真正的潛力!
所以,很多時候,問題不是「你不行」,而是你少了一點「剛剛好的壓力」!
📌 沒動力的人:
🔸 設定的目標太無聊,不符合內心渴望。
🔸 沒有即時的正向回饋,做了也沒成就感。
🔸 生活環境沒壓力,不做也沒差。
📌 壓力太大的人:
🔹 訂的目標太遠大,導致焦慮、放棄。
🔹 規定太多細節,反而讓自己沒有彈性。
🔹 只靠外在壓力撐著,沒有內在熱情,容易倦怠。
我覺得, 這兩種問題都不行,因為缺一邊都會卡住!
那麼,要怎麼找到平衡點呢?👇
1️⃣ 設定「讓你有感」的目標 🎯
• 不要只寫「我要變健康」,改成:
「我要 3 個月內減掉 5 公斤,穿回我最愛的牛仔褲!」
• 目標越具體、越能讓你想要,動力才會變強!
2️⃣ 創造適度的外在壓力 💪
• 告訴朋友你的目標,請他們監督你。
• 設定小懲罰:「如果一週沒運動 3 次,就請朋友喝飲料。」
• 加入目標相同的社群,讓大家互相激勵!
3️⃣ 追蹤進度+獎勵自己 🎁
• 每天寫下你的小進步,哪怕只是 10 分鐘運動!
• 設定小獎勵,例如連續 7 天堅持,就買自己喜歡的咖啡!
• 享受過程,而不是只盯著最終結果!
所以, 如果你沒動力,就用壓力推自己一把;如果壓力太大,就回頭找熱情!
當你找到 「剛剛好的壓力」+「足夠的動力」,改變就會變得容易!
🔥 你本來就能飛翔,只是還沒找到屬於你的起飛點!🔥
📌 你最近有什麼目標,卻一直提不起勁?
📌 或者你是不是壓力太大,反而不想做?
👇 在留言區告訴我你的狀況,我幫你一起想辦法!
讓我們一起找到「剛剛好的力量」,突破現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