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 應該理解的企業『組織力』之十面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HR的核心使命——強化組織力

「HR的工作,真的能影響企業的成敗嗎?」

會議室裡,一群年輕的HR專員聚精會神地聆聽資深HR總監 Lisa 的分享。


「當然可以!」Lisa 笑著回答,「組織力(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並不是一個抽象概念,而是影響企業運行的核心關鍵。

如果企業沒有強大的組織力,就算有再多的資源,也可能被內耗掉。就像一台跑車,如果它的引擎不夠強大,輪胎不夠穩固,駕駛再怎麼努力踩油門,都無法達到最佳速度。」


「可是組織力這麼廣泛,HR應該從哪裡開始理解?」一位HR夥伴舉手發問。


「很簡單,組織力的核心,就在於協作機制、資源整合、執行力。這三個元素缺一不可,而HR的職責,就是要確保這三者能夠順利運行。」

Lisa 在白板上畫出一個三角形,寫下這三個關鍵字。「接下來,我們就從十個不同的面向,來深入探討 HR 應該如何強化組織力。」


1. 組織力的核心定義:協作、資源整合與執行力


企業就像一個機器運轉系統,而組織力就是這個系統的關鍵驅動力。

Lisa 走到白板前,繼續說:「很多人誤以為組織力只是人力管理的一部分,但其實,它涵蓋了企業整體運營的方方面面。」


「那 HR 需要關心的到底是哪些部分?」小安,好奇地問。


「HR要關心的,不只是『人』,而是如何讓企業中的人、流程、決策能夠高效地協同運作。簡單來說,組織力包含三個關鍵元素:

  1. 協作機制:企業內部各部門如何有效合作?資訊如何流動?決策如何傳遞?
  2. 資源整合:企業如何分配人才、資金、技術,以創造最大效益?
  3. 執行力:企業的決策如何確保被落實?員工的行為如何與組織目標一致?


「舉個例子,蘋果(Apple)之所以能夠不斷推出創新產品,並不是因為他們有世界上最聰明的工程師,而是因為他們的組織運作方式,能夠讓不同部門無縫合作。」

Lisa 解釋道,「比如說,蘋果的產品設計團隊、供應鏈管理團隊、行銷團隊之間有高度的協作機制,他們透過頻繁的溝通與高效的專案管理,確保產品能夠準時上市。」


「所以,組織力其實是一個系統,而不是單一的管理概念?」小安試著總結。


「沒錯!」Lisa點頭,「如果HR能夠理解這個系統,就能幫助企業解決許多內部問題,比如資訊不透明、決策延遲、部門間合作不順暢等。」

關鍵連結

組織力是企業成功的基礎,HR的責任不是單純管理人,而是確保企業的「人、流程、決策」能夠高效運行。



2. 組織的「形態」:層級、流程與文化

「組織不只是個結構,它其實是一個動態調整的系統。」

Lisa 在白板上畫了一個交錯的網格圖,「這就像一張『經緯編織』的網路,縱向代表層級,橫向代表流程,而內在的結構則是企業文化。」


「什麼意思?」小安皺眉。


「舉例來說,傳統企業的組織結構比較像軍隊,層級明確,指令由上往下傳遞;而像 Google、Netflix 這種科技公司,則是強調扁平化組織,讓決策權更分散。」Lisa 說,「但不管哪種結構,流程與文化才是影響組織力的關鍵。」


「那為什麼有些企業明明組織架構很清楚,但內部運作卻還是亂七八糟?」小安問。


「這就是因為流程與文化沒有對應組織的需求。一個組織的運作方式,不能只靠制度規範,還要有適合的流程設計與文化支撐。」

Lisa解釋,「比如說,有些企業雖然組織架構明確,但跨部門溝通不順,導致資訊傳遞緩慢;有些公司雖然強調靈活性,但如果缺乏清晰的文化指引,員工反而會不知道該怎麼做決策。」


「所以,HR不只是設計組織架構,還要優化流程,甚至影響企業文化?」小安驚訝地問。


「沒錯!HR不只是管理人,而是要讓整個組織的運作變得更順暢。」Lisa笑著說。

關鍵連結

組織形態不只是組織架構,HR要關注層級設計、流程順暢、文化建構,才能真正發揮組織力。



3. HR的角色:從行政支援到策略伙伴


「Lisa,我越聽越覺得 HR 其實是企業裡最關鍵的部門之一,但為什麼很多公司還是把 HR 視為後勤支援?」小安困惑地問。


「因為很多 HR 還停留在處理『人事行政』的層面。」Lisa 嘆了口氣,「但真正有價值的 HR,應該成為企業的策略伙伴,而不是單純的執行者。


「具體來說,HR的策略角色是什麼?」


有四個核心價值:

  1. 戰略翻譯者:HR應該能夠把企業的戰略,轉化為具體的組織目標與人才策略。
  2. 系統優化者:HR不只是處理人事,還要幫助企業設計高效的組織運作系統。
  3. 文化工程師:HR應該塑造能夠驅動組織前進的文化,而不只是管理考勤紀律。
  4. 人才賦能者:HR的價值在於提升人才競爭力,讓員工與組織共同成長。


「如果 HR 只會處理勞健保、發薪水,那當然會被邊緣化。」Lisa 語重心長地說,「但如果HR能夠提供有價值的數據分析、組織建議,那麼企業高層一定會把 HR 當成重要的決策伙伴。」


「所以,HR 的未來,不是只做後勤支援,而是要努力成為組織的變革推動者?」小安眼睛一亮。


「沒錯!HR應該主動設計組織,讓企業變得更強大,而不是等著問題發生再來解決。」Lisa笑著說。

關鍵連結

HR 需要擁有「組織設計」與「策略思維」,才能從後勤角色轉變為企業的核心驅動者。


4. 交易成本:企業內部 vs. 市場外包


小安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隨後又提出了一個問題:「可是 Lisa,企業也可以外包很多業務,那 HR 在內部推動組織力時,該怎麼判斷哪些工作應該內部處理,哪些應該外包?」


Lisa 微笑著說:「這就牽涉到知名經濟學家 科斯(Ronald Coase)的交易成本理論了。」她在白板上畫了一條分界線,一邊寫著「企業內部」,另一邊寫著「市場外包」。

「這個理論的核心觀點是,企業的組織結構,主要是為了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如果某個業務內部處理比外包更有效率,那麼企業就應該自己做;反之,外包則是更好的選擇。」Lisa 繼續解釋。

「就像蘋果(Apple),他們選擇自己設計晶片,因為這是他們的核心技術,但卻把製造交給台積電(TSMC);而 Netflix 則選擇自己掌控內容創作,而不是只依賴第三方影視公司。」


「那 HR 也可以運用這個邏輯來決定哪些工作應該內部化,哪些應該外包?」小安問。


「沒錯!」Lisa 點頭,「像是員工培訓,如果是企業文化、領導力發展這類高度專屬於企業的內容,那麼最好內部設計與執行;但如果是專業技能培訓,像是 AI 應用、數據分析等,外包給專業機構可能會更有成本效益。」


「所以,HR 要能夠幫助企業分析交易成本,找出最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小安恍然大悟。


「沒錯!HR 不能只是照單全收地推行政策,而是要像企業顧問一樣,幫助組織做最聰明的選擇。」Lisa 說道。

關鍵連結
HR 需要具備「交易成本思維」,幫助企業決定哪些工作該內部化,哪些應該外包,以確保資源配置最優化。


5. 組織的激勵機制:KPI 的雙刃劍

「Lisa,既然組織力這麼重要,那我們是不是應該透過績效考核來提升?」小安接著問。

Lisa 笑了:「理論上是這樣,但如果績效指標設計錯誤,反而會適得其反。」

她拿起白板筆,寫下:「KPI(關鍵績效指標) vs. OKR(目標與關鍵成果)」。

「有聽過一個關於市警局KPI錯誤設定的例子嗎?」Lisa 問道。


「沒有,很好奇耶……」小安說。


「這是一個典型的錯誤 KPI 設計案例。」Lisa 解釋:「這個警局為了提高治安,訂立了一個簡單的績效標準:逮捕率。表面上看起來很合理,但實際上,警察們為了提升數字,選擇逮捕輕罪者,比如街頭遊民,而不是投入更複雜的案件,導致真正影響社會治安的問題反而被忽視。」


「這樣的 KPI 只是在製造漂亮的數字,但沒有真的解決問題?」小安瞪大眼睛。


「正是如此。」Lisa 點頭,「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企業後來轉向 OKR。OKR 與 KPI 最大的差別是,OKR 強調的是長期價值,而不是短期數字。」


「有沒有企業成功應用 OKR 的例子?」小安好奇地問。


「當然有,像 Google,他們用 OKR 來鼓勵員工設定挑戰性的目標,而不是只關注數字。例如,一個產品經理的 KPI 可能是『提高用戶數 10%』,但他的 OKR 可能是『讓用戶更喜歡使用這個產品』,這樣的目標就更能促進長期價值。」

關鍵連結
HR 在設計績效制度時,不能只看短期數字,而要確保績效指標能真正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否則只是在製造假象。


6. 「明星」與「監督者」:組織的內部制衡


「Lisa,我有個疑問,企業是不是應該盡量多培養『業務明星』?」小安問。


「這就涉及到組織的制衡機制了。」Lisa 拿起筆,在白板上畫了一個天秤,一邊寫下「明星(Star)」一邊寫下「監督者(Guardian)」。

所謂的『明星』,就是那些能帶來業績成長的人,例如業務高手、創新領袖;而『監督者』,則是負責風控、確保企業穩定運作的人,例如法務、風險管理人員。」


「那麼,企業應該多鼓勵哪一種人?」小安問。


「這兩種角色都很重要。」Lisa 解釋,「如果企業只鼓勵明星,那麼組織雖然能快速成長,但風險也會變高,像當年鬧出極大企業詐騙風暴的安隆(Enron)公司就是這樣;但如果企業過於強調監督,創新就會被壓制,導致企業缺乏競爭力。」


「所以,HR 要確保這兩種角色能夠互相制衡?」


「沒錯!」Lisa 點頭,「例如銀行裡的貸款部門與風控部門,本質上是一種對抗關係,但他們的平衡,才能讓企業既能成長又能降低風險。」

關鍵連結
HR 需要確保組織內部的「創新與風控」能夠達到平衡,以避免企業走向極端。


7組織的適應力:如何應對市場變動


「Lisa,組織應該如何快速適應市場變化?」小安皺著眉,感覺這是一個讓許多企業頭痛的問題。


Lisa 微笑著說:「最關鍵的是組織文化是否鼓勵變革。市場變動越快,企業的適應力就越重要。如果內部文化過於僵化,就算策略方向正確,也很難跟上變化。


「Netflix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Lisa 在白板上寫下「Netflix」,然後解釋道:「他們的核心文化是『自由與責任(Freedom & Responsibility)』。他們給員工極大的自主權,讓他們可以快速調整策略應對市場變動。」


「但這樣的文化不會導致混亂嗎?」小安疑惑地問。


「不會。」Lisa 搖頭,「因為 Netflix 並不是完全沒有規則,而是建立了一個清晰的價值觀與決策框架。他們讓員工有自由,但也要求每個人為自己的決策負責,確保變革是有方向的,而不是隨意變動。」

「比如說,當串流媒體市場開始崛起時,Netflix 迅速放棄 DVD 事業,全力投入線上串流服務。如果他們的組織文化太過官僚、員工害怕變動,這樣的轉型根本不可能發生。」


「所以,Netflix 能夠快速適應市場,靠的不只是策略,而是他們讓員工擁有調整決策的權力?」小安試著理解。


「沒錯!」Lisa 點點頭,「如果企業內部決策層級過多、資訊流通不透明,那麼市場變化來臨時,基層員工不敢做決定,整個組織就會變得遲鈍。」


HR 的角色:推動適應性文化

「那 HR 在這個過程中該怎麼做?」小安好奇地問。


「HR 要塑造適應性文化,確保三件事:

1.決策靈活性——減少不必要的層級,讓基層員工能夠快速回應市場變化。

2.資訊透明度——確保所有員工都能獲得市場變動的最新資訊,而不是等上級傳達。

3.變革心態——幫助員工理解變革的價值,減少對變動的抗拒。

「如果 HR 只關注人事管理,而忽略企業的適應力,那麼企業就可能錯過關鍵的市場轉型機會。」Lisa 補充道。


「所以,HR 不能只是執行政策,還要幫助企業打造一個能夠靈活應對變化的環境?」小安眼睛一亮。


「正確!」Lisa 微笑著說,「市場變化是必然的,但能否適應變化,取決於HR 如何設計組織運作方式,讓企業能夠主動調整方向,而不是被動應對。

關鍵連結
HR 需要推動適應性文化,確保企業決策靈活、資訊透明,幫助組織在市場變動中保持競爭力,甚至領先競爭者。


8. CEO的決策力:為何高薪?


「Lisa,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 CEO 只是在開會,卻能拿這麼高的薪水?」小安帶著疑惑問道。


Lisa 笑了:「這個問題很有趣,很多人都認為 CEO 好像只是坐在辦公室裡,動動嘴皮子,結果年薪卻是員工的幾十倍,甚至幾百倍。但你要知道,CEO 的決策影響的是整個企業的生死存亡,這和一般員工的影響力完全不同。」


「可是,一家公司有這麼多高階主管,真的需要 CEO 親自做決策嗎?」小安繼續追問。


「當然需要。因為 CEO 的價值,不在於他每天埋頭苦幹,而是在於他能夠整合所有的資訊,做出最關鍵的決策。」Lisa 拿起筆,在白板上畫了一個企業結構圖,「你可以把 CEO 想像成企業的『中央神經系統』,各個部門負責不同的事情,但最後的決策權,還是掌握在 CEO 手中。」


「那 CEO 的決策到底影響多大?」


「讓我舉個例子。」Lisa 說,「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當年回歸蘋果時,第一件事情就是砍掉當時 90% 的產品線,專注於開發 iMac 和 iPod。如果當時他沒有做這個決策,蘋果可能早就倒閉了。」


「那麼,CEO 的高薪其實反映的是決策的風險?」小安恍然大悟。


「沒錯。」Lisa 點頭,「CEO 的決策影響的是數百億的業績,一個錯誤的決策,可能讓公司瞬間崩盤。


「可是不少 CEO 表現不佳,甚至讓公司虧損,為什麼他們還能拿到高薪?」小安好奇地問。


「這就牽涉到『精英圈層效應』。」Lisa 嘆了口氣,「許多 CEO 之所以能夠一直獲得高薪,是因為他們在董事會裡有強大的人脈網絡,能夠相互提拔、推薦,形成一個封閉的『高階經理人圈』。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 CEO 明明業績不佳,還能夠在不同企業之間流轉,繼續領取高額薪水。」


「所以 CEO 的薪酬,除了決策價值,還受到人脈與市場競爭的影響?」小安皺眉。


「是的。」Lisa 說,「但這不代表 CEO 沒有價值。真正優秀的 CEO,確實能夠帶領企業走向成功,而 HR 的責任,就是確保組織內部有機制,來評估 CEO 的表現,讓企業不會因為個人關係而選錯領導人。」

關鍵連結
HR 應該關注 CEO 的決策機制與評估標準,確保組織的領導層能夠真正帶動企業發展,而不是單純依賴市場競爭或人脈關係來選擇高層。


9. 組織內的「格子間」:為何存在?


「Lisa,我最近看到有些企業開始推行開放辦公室,但也有些公司還是保留格子間,這兩者到底有什麼差別?」小安好奇地問。


Lisa 微笑著說:「這就涉及到企業如何在『溝通效率』與『專注力』之間找到平衡。」

「你覺得開放辦公室的優點是什麼?」Lisa 反問。


「嗯……資訊流動更快,員工之間更容易溝通?」小安試著回答。


「沒錯,開放辦公室能夠促進部門之間的互動,特別適合創意型團隊,如設計、行銷等。 但問題是,這種模式也可能導致過度干擾,讓員工難以專心工作。」Lisa 解釋,「有些研究發現,開放式辦公室會讓員工平均每天被干擾 50 次以上,導致生產力下降。」


「哇,那格子間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小安問。


「部分可以,但格子間也有缺點。」Lisa 在白板上畫了一條分界線,一邊寫著「開放辦公室」,另一邊寫著「格子間」。

「格子間的好處是能夠提供更好的專注環境與隱私,但也可能會降低部門間的協作,讓資訊流動變慢

例如,一家傳統金融公司如果過度強調獨立辦公,可能會導致員工之間缺乏溝通,影響團隊合作。」


「所以,這兩種模式各有優缺點?」


「沒錯。」Lisa 點頭,「現在一些企業開始採取混合式辦公模式,例如:

  1. 設立 『靜音區』,讓需要專注的員工能夠安靜工作。
  2. 設置 『協作區』,讓需要頻繁討論的團隊能夠自由交流。
  3. 提供 遠端工作選項,讓員工根據工作性質選擇最適合的工作環境。」

「這樣的做法,可以兼顧溝通與專注,讓組織運作更加靈活。」Lisa 補充道。


「那 HR 的角色就是要根據企業文化與工作需求,來設計最適合的辦公環境?」小安總結道。


「沒錯!HR 不能只關心薪酬與考核,還要確保辦公環境能夠支持組織的運作模式,這也是影響組織力的重要因素。」Lisa 說道。

關鍵連結
HR 需要關注工作環境對員工生產力與溝通效率的影響,設計最適合組織需求的辦公模式,讓員工既能專注,又能高效協作。


10. HR的未來:從「救火隊員」到「組織醫生」


「聽了這麼多,我發現 HR 其實不只是處理人事,而是影響整個組織運作的關鍵。」小安若有所思地說。


Lisa 笑著點頭:「沒錯。但問題是,很多 HR 仍然被視為『救火隊員』,每天都在處理突發狀況,而不是主動改善組織。」


「那 HR 該怎麼轉型?」小安問。


Lisa 拿起筆,寫下三個關鍵詞:

  1. 數據驅動(Data-Driven HR):運用數據來分析組織問題,例如離職率、績效、文化適配度,而不是靠直覺做決策。
  2. 變革推動者(Change Agent):設計長期的組織變革計畫,而不是等到問題出現才來補救。
  3. 人才發展專家(Talent Strategist):建立有系統的學習與成長機制,確保企業能夠持續吸引並培養優秀人才。

「HR 的真正價值,不是單純執行人事業務,而是讓組織變得更強大。」Lisa 語重心長地說。

關鍵連結
HR 不該只是「解決問題」,而應該「預防問題」,成為組織變革與發展的推動者,真正發揮影響力。


HR的價值,來自於對組織力的深刻理解

「組織的成功,來自於強大的組織力,而 HR 就是這股力量的設計師。」Lisa 最後說道,「真正有價值的 HR,不只是管理人,而是讓組織變得更強。」

【人資小百科】系列

#以對話引導思考_以論辯形塑觀點

❤️點愛表心|💬留言相伴|✏️追蹤世安|🔗分享此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5/02/15
謝謝您的分享❤️
avatar-img
世安哥的人資『跨界思維』
192會員
265內容數
2025/04/30
當一杯珍奶背後的風險,遠比你想像更複雜——原物料漲價、人才流失、顧客忠誠度流失,手搖飲不是賣茶那麼簡單。這篇從「韌性管理」視角深度拆解加盟品牌的營運挑戰,帶你看懂什麼才是真正能「扛得住」的體質。
Thumbnail
2025/04/30
當一杯珍奶背後的風險,遠比你想像更複雜——原物料漲價、人才流失、顧客忠誠度流失,手搖飲不是賣茶那麼簡單。這篇從「韌性管理」視角深度拆解加盟品牌的營運挑戰,帶你看懂什麼才是真正能「扛得住」的體質。
Thumbnail
2025/04/24
在職場上,你是否常常獨自硬撐,卻不敢開口尋求幫助?其實,會求援不代表你不行,而是你更懂得運用資源、創造連結。本文帶你從心理實驗、真實案例到策略技巧,全面解析職涯發展中最被低估卻最關鍵的能力——求援力。讀完,你將學會怎麼讓高手願意回你訊息,甚至成為你職涯的助推者。想讓自己不再一個人苦撐?這篇不能錯過。
Thumbnail
2025/04/24
在職場上,你是否常常獨自硬撐,卻不敢開口尋求幫助?其實,會求援不代表你不行,而是你更懂得運用資源、創造連結。本文帶你從心理實驗、真實案例到策略技巧,全面解析職涯發展中最被低估卻最關鍵的能力——求援力。讀完,你將學會怎麼讓高手願意回你訊息,甚至成為你職涯的助推者。想讓自己不再一個人苦撐?這篇不能錯過。
Thumbnail
2025/04/22
這篇文章以輕鬆詼諧的方式,列舉了11個在開始戀愛前需要注意的事項,提醒讀者應避免不健康的戀愛模式,並強調尊重、坦誠和界線的重要性。文章點出許多現代人容易忽略的愛情課題,例如試用期心態、情緒勒索、備胎等,並提出需彼此尊重和付出,才能經營長久穩定的關係。
Thumbnail
2025/04/22
這篇文章以輕鬆詼諧的方式,列舉了11個在開始戀愛前需要注意的事項,提醒讀者應避免不健康的戀愛模式,並強調尊重、坦誠和界線的重要性。文章點出許多現代人容易忽略的愛情課題,例如試用期心態、情緒勒索、備胎等,並提出需彼此尊重和付出,才能經營長久穩定的關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團隊合作在職場策略執行中的重要性,從回顧夥伴情誼、團隊合作的關鍵要素、主管的領導角色,到獎勵與榮譽的共享,闡述團隊精神如何提升效率,達成目標,並強調團隊合作是職場成功的基石。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團隊合作在職場策略執行中的重要性,從回顧夥伴情誼、團隊合作的關鍵要素、主管的領導角色,到獎勵與榮譽的共享,闡述團隊精神如何提升效率,達成目標,並強調團隊合作是職場成功的基石。
Thumbnail
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成功的關鍵不僅在於產品與技術的創新,更在於如何有效管理和利用人才。人力資源管理(HRM)功能作為企業價值創造的重要驅動力,從吸引和選拔人才,到持續培育與激勵,再到設計完善的薪資與福利制度,無不影響著組織的績效與獲利。
Thumbnail
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成功的關鍵不僅在於產品與技術的創新,更在於如何有效管理和利用人才。人力資源管理(HRM)功能作為企業價值創造的重要驅動力,從吸引和選拔人才,到持續培育與激勵,再到設計完善的薪資與福利制度,無不影響著組織的績效與獲利。
Thumbnail
本文探討HR如何強化組織力,從組織力的核心定義、組織形態、HR的角色轉變、交易成本、激勵機制、內部制衡、組織適應力、CEO決策力、辦公環境設計到HR未來的角色發展等十個面向,深入分析HR如何成為企業的策略夥伴,推動組織變革與發展。
Thumbnail
本文探討HR如何強化組織力,從組織力的核心定義、組織形態、HR的角色轉變、交易成本、激勵機制、內部制衡、組織適應力、CEO決策力、辦公環境設計到HR未來的角色發展等十個面向,深入分析HR如何成為企業的策略夥伴,推動組織變革與發展。
Thumbnail
在快速變化的工作環境中,團隊適配性成為成功的關鍵。本文探討團隊適配性的定義及其重要性,並分享四大策略以提升團隊的合作效率與穩定性,如明確角色分工、增強溝通、使用評估工具以及鼓勵多元化。通過這些方法,團隊能夠更有效地達成目標並應對挑戰,進而促進團隊的凝聚力和創新能力。
Thumbnail
在快速變化的工作環境中,團隊適配性成為成功的關鍵。本文探討團隊適配性的定義及其重要性,並分享四大策略以提升團隊的合作效率與穩定性,如明確角色分工、增強溝通、使用評估工具以及鼓勵多元化。通過這些方法,團隊能夠更有效地達成目標並應對挑戰,進而促進團隊的凝聚力和創新能力。
Thumbnail
在如今的商業環境中,數據分析成為HR部門的必要工具。透過有效的數據分析,HR專業可以實現全面的數據思維,掌握員工需求,解決組織挑戰。本文介紹了HR數據分析的八個步驟,從定義業務挑戰到評估結果與改進,提供了穩健的流程,幫助HR專業人員有效運用數據,推動數位轉型,促進企業發展。
Thumbnail
在如今的商業環境中,數據分析成為HR部門的必要工具。透過有效的數據分析,HR專業可以實現全面的數據思維,掌握員工需求,解決組織挑戰。本文介紹了HR數據分析的八個步驟,從定義業務挑戰到評估結果與改進,提供了穩健的流程,幫助HR專業人員有效運用數據,推動數位轉型,促進企業發展。
Thumbnail
自從上次主管面談時跟我說:「今年HR的績效這麼好,但明年的挑戰會是要如何再更上一層樓。」我就一直焦慮明年到底還要做什麼呢?周末上了期待許久的景翔老師在小周末的《人資主管應具備的商業思維》課程,終於把卡了我一個多月的困惑解開了。這堂課總計重擊了我三拳以及啟發我三件事情
Thumbnail
自從上次主管面談時跟我說:「今年HR的績效這麼好,但明年的挑戰會是要如何再更上一層樓。」我就一直焦慮明年到底還要做什麼呢?周末上了期待許久的景翔老師在小周末的《人資主管應具備的商業思維》課程,終於把卡了我一個多月的困惑解開了。這堂課總計重擊了我三拳以及啟發我三件事情
Thumbnail
一本由台大三位頂尖教授所編纂,集結趨勢科技、金士頓、大聯大、杜邦、王品、台泥、微軟、台達電、聚陽、阿瘦皮鞋、法藍瓷、宏全、飛利浦、宏碁、智冠等48位CEO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的教科書,或許有幾位在多年後已不再擔任原公司的領導人要職,而有幾位領導人已離我們而去,但其經營理念仍值得後人效仿,奉為圭臬。
Thumbnail
一本由台大三位頂尖教授所編纂,集結趨勢科技、金士頓、大聯大、杜邦、王品、台泥、微軟、台達電、聚陽、阿瘦皮鞋、法藍瓷、宏全、飛利浦、宏碁、智冠等48位CEO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的教科書,或許有幾位在多年後已不再擔任原公司的領導人要職,而有幾位領導人已離我們而去,但其經營理念仍值得後人效仿,奉為圭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