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去年整年來看,我有PO出200多篇文章,內容包含個人分享、工作經驗、學習心得等,而遇到最多次的問題就是不知道要寫什麼,一開始光想梗就快想破頭,但後來有理出一些想法,雖然還是有卡關狀況,但不至於會造成中斷。
【1. 寫文章不是求多變,而是求「優化」】
一開始寫的時候因為不知道怎麼做,常常會這邊寫一點那邊寫一點,看看怎樣的內容是比較吸引人的,但如同過往所提到的,在這段過程中常常會患得患失,看到自己花很多時間寫的自信之作,出來的結果是點閱率大爆死,說不在意是騙人的,但因為是摸索中,所以就是不要想太多繼續寫。
但我認為有做對的是,在試錯過程中有去思考很多不同的方向,也慢慢建立自己的風格,在前9個月也累積了幾篇受到認可的文章,找到一些感覺。
【2. 用「復盤」的方式,找到值得優化的內容】
因為一直開新主題真的很辛苦,所以我開始啟動文章復盤,花時間去看看自己過往的文章,就會感受到還有很多改善空間,另外也發現有些主題是更容易引起討論的,就可以考慮將這個主題跟內容拿來進行二次優化。
● 回顧過去寫的文章,看哪些內容反應較好,較能引起共鳴
● 思考文章中哪些地方可以再補充、內容再優化
● 重新整理後,寫出更完整、更深入主題的版本
【3. 為什麼要用復盤文章,去取代持續寫新文章】
因為我後來發現,當文章無法創造記憶點的時候,我就只是個一年寫200多篇文章的人,就算二年後寫了400多篇又如何?所以選擇過往好的主題,然後刻意去深入說明或是延伸展開,讓這些主題可以重新活過來,也是個更好更有效率的做法。
所以與其每天都在想新題材,不如適時回頭看看自己寫過的東西,試著將它們打磨升級變成真正的精品。
【4. 我是怎麼去復盤文章】
4.1 先從自己寫過的文章中,篩選出讀者比較有興趣的主題,可以從點閱數、留言、分享數來判斷。
4.2 重新思考當初寫這篇文章的概念,去做優化的動作
● 寫這篇文章的核心觀點或思維是什麼?
● 有哪些地方還可以修改或補充更多細節?
● 有沒有可以加入的案例、數據、故事?
● 有沒有更好的表達方式,讓內容更清楚?
4.3 重點是原本的文章不一定要整篇重寫,有時候只要加上一些新的觀點及細節,就能夠成為一篇更好的文章(至少我當下是這樣認為,結果還是要看回饋)
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寫不出好文章」,很可能是因為太在意「開新主題」,而忽略了「內容深度」。導致每篇文章水量很多,我也遇到相同狀況,但後續開始進行復盤後,就能夠開始有機會寫出更有影響力的文章。
不要害怕重複,因為只有透過持續優化,內容才會變得更好,讓更多人看見你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