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剛出社會時,明明是嘔心瀝血做出來的完整報告,卻被長官在台上嫌到一文不值,提出的問題也都無法妥善回答,當下心理除了感到洩氣外,也搞不懂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後來被刁過很多次,每次都在血淚中學習成長後,終於悟出了幾個重點,也整理出來提醒自己不要走回頭路。
1. 既然報告給老闆,先搞清楚老闆習慣看的報告格式
對於例行性報告,通常會有既定的報告模式,雖然格式好或不好但都是大家習慣的,很多新夥伴會想說,我用的方式比較好,那換個新格式或是新報告方法。
這個想法本身並沒有錯,但如果格式變動太大或是無法快速讓老闆進入狀況,就很容易就會因為說明時間太長而被飆,所以會建議循序漸進,先用小部分的優化是可以接受的,再慢慢掌握老闆的接受度逐步調整。
2. 報告不是讓老闆看電影,先講結論再補充細節。
我自己一開始也是轉不過來,報告起手往往都是「這週我們進行了多項任務,首先我們從A開始,然後進行了B+C,接著又做了C與D,最後遇到了一些困難,然後C變成C-,D後續決定停止」,但長官還是聽得霧颯颯?
現在我會這樣說明,「本週我們已完成70%進度,目前整體時程比預期提前5%。但在數據處理部分遇到X問題,已經採取X+Y措施處理,預計3天內可解決,整體還在時程規畫內。」除非老闆想要再聽X問題說明,又或是X+Y的細節解釋,不然報告就會停止。不用擔心報告時間太短,老闆會決定自己想聽什麼。
3. 如果能用示意照片的部分,就絕對不要用文字
在工廠工作,很常看到工程師喜歡寫一堆文字描述,我自己過往也是一樣,但因為每個人對於設備及異常認知不同,除非是專業小說家,不然文字構思花的時間更長,也更容易出現講很多卻看不懂的狀況。
所以我很習慣用照片+示意圖去做報告,透過照片展示後只要加幾個字描述或是標註,就能夠簡單呈現自己的想法,除了報告製作時間也更短,內容也更豐富。但需要搭配記錄+整理工作照片或影片,這部分是需要去習慣的。
4. 不要用報告說明自己有多可憐,要說明自己實際完成了哪些工作及績效
我以前會在報告中強調專案未完成,是因為自己遇到種種困難,然後才會變成延誤,然後期待老闆會摸摸頭說你辛苦了。後來發現初期確實是如此,但時間久了老闆感覺看到我就跟看到失敗畫上等號,對於未來發展並沒有幫助。
後來就要求自己,專案就是要想辦法完成,報告可以呈現困難但要有正向結果,這樣老闆反而能夠了解到這些成功,不是舉手可得。而是經過很多的努力克服挑戰才達成。才能夠更展現出自己的能力及成果。
5. 不管再怎樣完美的報告,長官都一定會問問題,確實準備Q&A是必要的。
因為每位長官重視的點不同,所以很難用基本報告就準備到位,針對準備幾張補充細節資料,可以讓長官發問時馬上進行回覆,也能夠讓長官眼睛一亮。
最後做個總結,如何讓自己能夠快速做出一份有邏輯有重點的報告,其實並不是只有在報告時才在思考,平常發Mail時、成員溝通時、工作規劃時就都可以把這些思維加入進去,才能夠更有效的進行刻意練習,報告只是正常輸出罷了。
重點回顧:
1. 報告目前的進展狀況+已完成的成果+遇到的困難與對策+下一步計畫
2. 結論先行,重點整理,準備細節,有問再提
3. 善用照片+影片說明,習慣用圖表進行整理比對
4. 報告不要用太多篇幅去說明問題,去說明自己做了那些跟得到那些結果
5. 再完美的報告資料,沒有進行預講或是Q&A演練,實際上場還是可能會卡頓延遲,所以不要因為疏忽演練,將100分的報告內容講成60分,是非常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