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欸,你怎麼最近又變胖了?該不會是過年時放縱餐吃太多吧,哈哈哈!」
大家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明明對方說的時候臉帶笑容語氣輕鬆,但聽到的人卻一點都笑不出來,甚至開始懷疑:「這算是玩笑,還是找碴?」
開玩笑是一件很容易緩和氣氛的事,但如果拿捏不好,很容易從「讓人開心」變成「讓人不舒服」。到底幽默跟白目的區別在哪裡?可以用以下幾點去說明。
1. #不碰對方的禁忌,不熟就不要亂開玩笑
每個人的幽默感和接受程度都不同。在開玩笑之前,先了解對方的底線和敏感點,避免觸及對方不喜歡或痛苦的話題。像是有些人對體重、外貌或家庭狀況特別敏感,我們就應該避免這些話題,甚至不要為了硬要開玩笑而故意找梗。
幽默的本質是讓聽的人開心,但不是讓其他人成為笑話焦點,所以不應該是攻擊或貶低對方。如果你的玩笑帶有貶低或批評意味,那麼即使語氣再輕鬆,也無法掩蓋其中的攻擊性。
有些人會在事後說:「我沒有惡意啊!開玩笑嘛,不用這麼認真吧?」但問題在於,幽默與否不是由你決定,而是取決於對方的感受。
【真正的幽默是讓人臉上笑著,心裡也覺得開心,而不是陪笑完後,心裡隱隱作痛。】
3. #注意場合和氛圍,有些場合就算是幽默也不允許
公司內部會議上,主管正在嚴肅討論一個專案進度落後的問題,小林突然插話:「看來這個計畫,應該可以超越我們過往的延遲紀錄了!」
主管的表情瞬間變得嚴肅,小林自覺氣氛不對,尷尬地縮了回去。
不同場合和氛圍適合不同類型的玩笑。在正式場合或嚴肅討論中,應該避免開過於輕浮的玩笑。當然在朋友間輕鬆的聚會則可以放鬆一些,但仍需注意玩笑的尺度。因為很多時候開錯玩笑結果比不講話更嚴重。
☆ 當所有人都專注在嚴肅話題時,避免插入太過輕浮的玩笑。
☆ 當對方心情明顯低落時,比起幽默,更重要的是表達關心。
☆ 在正式場合,幽默應該點到為止,而不是搶走討論的焦點。
4. #觀察對方的反應,狀況不對就應收手
就算是很要好的朋友,也可能因為環境改變,造成承受力改變,所以我們很難掌握一個人的底線,在開玩笑的過程中,要隨時觀察對方的反應。對方表情僵了一下,接著沒有回應或刻意轉移話題,這可能代表他不太認同這個玩笑。
要尊重對方的感受,讓對方知道我們不是故意要冒犯他們。
5. #自嘲是最安全、最受歡迎的幽默方式
很多成功的人際溝通高手,擅長用「自嘲」來營造幽默感,不用擔心會因此被人看不起,因為力道可以視當下狀況自己掌控,也不會因此冒犯到任何人,同時可以拉近關係,讓對方更容易接受我們的玩笑,所以會是安全又可靠的做法。
【要點整理】
☆ 幽默的本質是讓人開心,而不是讓人難堪。
☆ 了解對方的底線,不觸及敏感話題。
☆ 場合和時機很重要,正式場合需特別注意。
☆ 隨時觀察對方的反應,不適時要懂得收手。
☆ 適時使用自嘲,表現幽默又不會冒犯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