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典文學《坤平與坤昌》看印度與泰國神話符號的跨文化流變

從經典文學《坤平與坤昌》看印度與泰國神話符號的跨文化流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坤平與坤昌》被譽為泰國文學經典,類似於中國的金庸作品,家喻戶曉且多次翻拍。
故事情節圍繞著坤平(英雄)、坤昌(富豪)和婉通(美女)三者之間的愛恨情仇。象徵泰國父權社會下的男女關係和道德觀,並映射出泰國古代政治、社會及宗教文化。
印度與泰國的文化交融,既影響了文學、戲劇,也深刻地形塑了神話象徵、角色形象社會價值觀。從三神器的神話來源父權制度的承襲與改變,這種跨文化的影響不僅是歷史的痕跡,更體現於泰國社會的宗教信仰、道德觀念性別角色之中。



神話、象徵與角色形象:文化融合的重構與再創造

泰國文化中許多神話角色、神器與道德象徵,都能找到印度神話的影子。然而,這些文化元素並非簡單地複製,而是在泰國本土化的過程中進行了重構與再創造,賦予其獨特的道德意涵與社會價值。



三神器的印度淵源與泰國本土化

泰國神話中的三神器——雷霆劍、白馬、古曼童在象徵意涵與文化來源上,其實跟印度神話有些文化很相似。

這些神器不僅體現了印度教與佛教思想的交融,更被泰國文化重新賦予本土意涵

1.雷霆劍:天命與正義的象徵

  • 印度:

雷霆劍形象似乎與印度雷神因陀羅(Indra) 的金剛杵(Vajra) 相似。因陀羅是掌管雷電與天界正義的神祇,象徵天命、正義與力量。

印度雷神的形象在古印度吠陀文獻中多次出現,代表驅邪除惡、維護天界秩序的神聖力量。

  • 泰國:

在泰國文化中,雷霆劍 被賦予了王權象徵與正義守護的角色。

擁有雷霆劍的角色通常被視為天命所歸的正義英雄,例如《坤平坤昌》中的昆平,象徵英勇與正義,如同印度史詩中的羅摩(Rama)。

這種象徵意涵反映出泰國文化對正義與天命的崇敬,並與泰國佛教的護國觀念相結合。



2.白馬:靈性與速度的象徵

  • 印度:

白馬 的形象可追溯至白馬卡爾吉,牠是比濕奴的最後一個化身,被認為是眾馬之王,象徵靈性、速度與神聖力量。在印度神話中,白馬通常作為神祇的座騎,象徵神聖與靈性的傳遞。

  • 泰國:

泰國文化將白馬形象賦予靈性與神聖保護的意涵,並認為白馬具有通靈、迅捷的神力。

白馬被視為王室與英雄的象徵,強化了正義與靈性的象徵。此外,泰國還將白馬與佛教護法結合,使其成為保護正義、傳遞智慧的靈物。


3.古曼童:靈魂信仰的融合與再創造

  • 印度:

古曼童 的靈童形象受到印度靈魂觀念(Atman) 的影響。在印度教中,靈魂視為不滅與轉世的存在,並具有守護與庇佑的力量。

  • 泰國:

古曼童 在泰國被本土化為靈童護法,象徵保護、招財與避邪。

泰國文化進一步融合了佛教的護佑信仰,認為古曼童能保平安、護家宅,反映了泰國佛教與民間信仰的交融。

此外,古曼童 在泰國戲劇與文學中也被賦予神秘法力與英雄輔佐的象徵,例如《坤平坤昌》中,坤平擁有古曼童,象徵正義力量的守護。


父權制度與女性角色:印度思想的傳承與泰國文化的重構

父權制度在泰國文化中深受印度種姓制度與宗教觀念的影響,但在泰國的文學作品與戲劇改編中,又進行了本土化與重構。這種文化融合不僅影響了性別角色的定位,也形塑了泰國社會階級與道德價值觀。


父權制度的傳承與改變

  • 印度種姓制度與父權思想:

印度種姓制度 強調血統、貞潔與社會階層,深刻影響了泰國的貴族階層與婆羅門祭司的角色定位。

在印度思想中,女性被視為需維持貞潔與服從,這一觀念被泰國文化承襲,並融入父權體制中。


《婉通夫人》的改編:女性視角的重構與性別平等的討論

  • 從女性視角的重新詮釋:

新版《婉通夫人》 從女性視角重新詮釋故事,挑戰傳統父權體制,並透過審判與倒敘手法,強化女性主體性與性別平等的討論。劇情中,婉通拒絕在帥氣多情的坤平 與 專情富有的坤昌 之間選擇,象徵女性拒絕被物化,並挑戰父權社會中的性別角色規範。

  • 貞潔觀念的重構

劇中,婉通拒絕順從傳統貞潔觀念,並通過性別平等的視角,重新詮釋女性貞潔與道德價值。此改編不僅挑戰印度傳統的女性貞潔觀,也融合了泰國佛教中的因果報應,強調個人選擇與道德責任,賦予角色更深層次的情感與倫理。


跨文化影響的本土化與再創造

印度與泰國文化的融合,展現神話象徵、性別角色及道德價值的重構與再創造,體現跨文化影響與本土化過程的豐富性與複雜性。我認為這種文化交融不僅塑造了泰國文學、戲劇與宗教信仰,更深刻影響了泰國社會的價值觀與文化認同。

內容總結
坤平與坤昌
5
/5
avatar-img
生活中的文化線索|富貴觀人記事 Fukuei’s Notes
10會員
42內容數
這裡是一個寫字的人,安放觀察與情感的角落。 有些生活寫得太慢,才有餘味;有些文化不夠近,才值得靠近。 如果你喜歡安靜讀字,也許可以在這裡停留一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泰國君主在國家中佔據著至高無上的地位,被視為“神的化身”,這一觀念深深植根於泰國的歷史及宗教傳統。這種獨特的地位反映印度文化對泰國的深遠影響,也展現了泰國在政治、宗教與文化上的結合。 強調君權神授:神聖權力的象徵與文化融合 「君權神授」是一種強調統治者權力源自神明意志的政治哲學,曾在歐洲封建
猶記得,2016年10月,拉瑪九世(普密蓬·阿杜德)駕崩,全泰國陷入深深的哀痛。 記得那年十月,泰國每個地方都籠罩著哀悼的氛圍,街道上飄揚著哀悼的黑白旗幟,泰國人民無聲地哭泣著。那時候我心中不禁思索,為什麼他的離世會讓整個國家如此悲傷?這位泰皇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能讓人民如此愛戴?本週整理到了
拉瑪五世(朱拉隆功),他的名字與改革進步和智慧策略密不可分。其實拉瑪五世好多很好提到的事蹟。但這篇我先選擇了泰式的人權改革議題以及宗教文化來寫一篇。 他在位期間,成功帶領泰國渡過了內憂外患的艱難時期,既保住了國家的獨立,又推動了一系列現代化改革。他的成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廢除奴隸制度」。
本週剛整理完拉瑪四世上課資料。來記錄一下。 說到泰國歷史,你可能聽過一位特別的國王:拉瑪四世(Rama IV,蒙固王)。他不僅是泰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還是一位學識豐富、充滿改革精神的國王。然而,這部在西方觀眾眼中備受喜愛的作品,卻在泰國成為禁播電影。禁播背後的原因並非單一,而是涉及歷史真實性、
最近文化課帶著我們一個個認識泰國的歷史人物,這週有空我就整理了拉瑪一世。 歷史上,拉瑪一世(Rama I)是無人能忽視的角色。不僅創建了曼谷王朝,還讓泰國從混亂中脫穎而出,重新站穩腳跟。他就像是那個用一手好牌逆風翻盤的高手,不僅「建國」還「建城」,把曼谷變成國家未來希望之地。而課堂中我還理解到了,
前幾年考過台灣泰國文化協會的檢定,分數上還算可以。去泰國也還能做溝通,學習泰文陸續間段的上課也有8年左右。前幾個月看到又有泰語檢定(CU-TFL)(我們老師也都說難的程度),但我也就報名考看看(心想前幾年都沒做什麼準備就上場,第一次考試我也都聽得懂,去泰國也都還能溝通),想要再次檢驗自己的程度。
泰國君主在國家中佔據著至高無上的地位,被視為“神的化身”,這一觀念深深植根於泰國的歷史及宗教傳統。這種獨特的地位反映印度文化對泰國的深遠影響,也展現了泰國在政治、宗教與文化上的結合。 強調君權神授:神聖權力的象徵與文化融合 「君權神授」是一種強調統治者權力源自神明意志的政治哲學,曾在歐洲封建
猶記得,2016年10月,拉瑪九世(普密蓬·阿杜德)駕崩,全泰國陷入深深的哀痛。 記得那年十月,泰國每個地方都籠罩著哀悼的氛圍,街道上飄揚著哀悼的黑白旗幟,泰國人民無聲地哭泣著。那時候我心中不禁思索,為什麼他的離世會讓整個國家如此悲傷?這位泰皇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能讓人民如此愛戴?本週整理到了
拉瑪五世(朱拉隆功),他的名字與改革進步和智慧策略密不可分。其實拉瑪五世好多很好提到的事蹟。但這篇我先選擇了泰式的人權改革議題以及宗教文化來寫一篇。 他在位期間,成功帶領泰國渡過了內憂外患的艱難時期,既保住了國家的獨立,又推動了一系列現代化改革。他的成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廢除奴隸制度」。
本週剛整理完拉瑪四世上課資料。來記錄一下。 說到泰國歷史,你可能聽過一位特別的國王:拉瑪四世(Rama IV,蒙固王)。他不僅是泰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還是一位學識豐富、充滿改革精神的國王。然而,這部在西方觀眾眼中備受喜愛的作品,卻在泰國成為禁播電影。禁播背後的原因並非單一,而是涉及歷史真實性、
最近文化課帶著我們一個個認識泰國的歷史人物,這週有空我就整理了拉瑪一世。 歷史上,拉瑪一世(Rama I)是無人能忽視的角色。不僅創建了曼谷王朝,還讓泰國從混亂中脫穎而出,重新站穩腳跟。他就像是那個用一手好牌逆風翻盤的高手,不僅「建國」還「建城」,把曼谷變成國家未來希望之地。而課堂中我還理解到了,
前幾年考過台灣泰國文化協會的檢定,分數上還算可以。去泰國也還能做溝通,學習泰文陸續間段的上課也有8年左右。前幾個月看到又有泰語檢定(CU-TFL)(我們老師也都說難的程度),但我也就報名考看看(心想前幾年都沒做什麼準備就上場,第一次考試我也都聽得懂,去泰國也都還能溝通),想要再次檢驗自己的程度。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