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1:從「努力」到「用力正確」:轉念、改變,開啟人生新局面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努力就一定會成功」曾是許多人深信不疑的信條。然而,在新世紀高速變動的環境裡,過度強調努力,反而有可能迷失方向。企業經營專家陳宗賢教授屢次強調,21世紀資訊大量流通,光靠努力不再足以解決所有問題,必須先找出「正確方向」與「關鍵方法」,才能讓付出變得真正有效。以下讓我們從「轉念」與「改變」的角度切入,探討如何將努力化為成功的動力槓桿。


raw-image


一、努力不是萬能:從「困住」到「看見契機」

  • 過度努力的迷惘
    不少人在職場或課業上常疑惑:「我已經這麼努力了,為何成果不盡理想?」當我們承襲傳統的價值觀,誤以為只要付出就能得到同等回報,卻忽略了「效率」與「方向」更為關鍵。尤其在數位時代,一條路不通時,一味地埋頭苦幹,只會消耗資源,加速落入挫敗的死胡同。
  • 走出迷惘的第一步:察覺自己的「盲區」
    也許你有很好的專業背景,但並未與市場需求結合;或你想著「再努力一點就會翻轉」,卻沒有做足功課,也沒真正盤點自身優勢。只有先意識到這些盲區,轉換觀念,才能看到新的契機。

二、陳宗賢教授啟示:用「對的方向」讓努力事半功倍

陳宗賢教授累積多家企業的輔導與管理經驗,他認為成功的基礎在於「先做對功課,再全力出擊」,更離不開以下幾個重點:

  1. 查明市場與產業結構
    • 不要盲目擴張:先分析過去、現在、未來的趨勢和競合局勢。
    • 善用工具:BCD 矩陣、安索夫矩陣與同心圓理論等,都能幫你判斷市場潛力與風險。
  2. 搞懂「上方保健」的真義——授權與調整
    • 若在企業中,領導者願意授權改革,才可能取得組織的最高動能。
    • 若是自我管理,也需懂得「對自己放權」,創造彈性思維,試錯、修正,再前進。
  3. 轉念關鍵:不要再硬拚,試著換個法子
    • 「方向不對,努力白費」:抓準目標與切入點,比埋頭苦幹更重要。
    • 主動檢討:每一次的努力,都要驗證是否貼近市場需求、是否符合個人優勢。

三、實際案例:職場青年尋找定位的「轉念」



raw-image

小樺的故事

25歲的小樺因迷惘於未來方向而不斷斜槓:白天是一名業務助理,下班後開網店賣手作甜點,週末又跑去當活動接待。但做了半年,依然看不出明顯成效,疲憊感與挫折感也油然而生。

關鍵問題

  1. 沒有明確核心定位:缺乏對市場與自我優勢的分析,想做的事太多又不夠聚焦。
  2. 忽略需求溝通:在網店、活動工作上都沒真正了解客戶需要什麼。
  3. 做事節奏混亂:三頭並進,反而導致整體效率低落。

轉念與行動

  1. 認清自己核心競爭力
    • 小樺重新思考:甜點最受好評,自己也樂在創作。她開始針對甜點市場做調查。
  2. 聚焦單一項目,確立商業模式
    • 暫停兼職活動,針對甜點電商與社群經營,研究同行訂價、行銷手法、利潤結構。
  3. 尋找夥伴與擴張空間
    • 在甜點電商稍見成效後,小樺結合懂攝影的朋友合作,拍攝網路影片、行銷短片;並思考是否可朝自建小工作室、引進批量化生產。
  4. 持續迭代與學習
    • 每週檢討銷售與粉絲回饋,用數據修正品項、客單價策略;一旦指標向好,就擴大經營。

最終,小樺以更明確的甜點品牌走出一條清晰道路,讓努力真正發揮價值。


四、行動指南:如何「改變」你的人生版圖

  1. 每半年做一次人生與職涯檢討
    • 設定具體目標與衡量方式:收入、產值、影響力或自我成長指標。
    • 檢討後若發現與預期落差太大,務必思考是否該調整投入方向或方法。
  2. 大膽試錯,小步快跑
    • 千萬別陷入「無限計畫、零執行」的陷阱;先小規模測試產品或服務,及時收集回饋調整。
  3. 善用外部資源與專業顧問
    • 若自己摸索的速度太慢,可參考陳宗賢教授強調的「專業輔導與顧問」機制;
    • 若是個人規模,也可求助有經驗的前輩或參加相關課程,快速避開常見失誤。
  4. 維持樂觀與彈性的心態
    • 走得慢不可怕,可怕的是「錯了方向還一直衝」。
    • 即使面對挫折,也要適時回頭檢視初衷、調整戰略,便能為下一階段累積能量。

五、結語:先改變思維,再全力出擊

在這個資訊瞬息萬變的時代,一味拚命努力未必能獲得預想的收穫。先用「對」的方法和「對」的目標,再全力以赴,才能真正把努力轉化成前進的「推手」,而不是拉著你原地打轉的「絆腳石」。就像陳宗賢教授常提醒的:「不要只埋頭苦幹,先抬頭看路」。透過適度的轉念與改變,你會發現前方有更多高遠的可能性在等著你。

與其嘆息人生不如預期,不如先靜下來檢視自己是否「方法用對」,是否「方向正確」。當你不再被傳統的努力迷思所框限,而是以更有策略、更懂得分析的方式出發,你將會驚喜地發現:「原來,用力正確,真的可以改寫自己的人生篇章!」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26會員
260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2025/03/26
你是否也曾面對老闆或投資人時,被問得啞口無言:『你今年要賺多少?三年後目標?』才驚覺簡報不只是口才或設計,而是商業策略的縮影。45 歲的Alan 大叔,從無到有總結出『高勝率提案術』,讓你一次看懂差異化、效益公式與營運思維的奧祕。
Thumbnail
2025/03/26
你是否也曾面對老闆或投資人時,被問得啞口無言:『你今年要賺多少?三年後目標?』才驚覺簡報不只是口才或設計,而是商業策略的縮影。45 歲的Alan 大叔,從無到有總結出『高勝率提案術』,讓你一次看懂差異化、效益公式與營運思維的奧祕。
Thumbnail
2025/03/26
多巴胺,或許你早聽過它和『快樂』扯上關係,但實情遠不只如此。它帶來的興奮與期待,既能推著我們探索未知,也能反噬我們於欲望的洪流。研發工程師出身的 Alan大叔,帶你深入剖析這股無形能量:為何我們喜愛追逐新奇?又該如何兼顧當下幸福?讓我們一起打開腦內的秘密開關,學習『適度擁抱慾望』與『品味此刻的美』。
Thumbnail
2025/03/26
多巴胺,或許你早聽過它和『快樂』扯上關係,但實情遠不只如此。它帶來的興奮與期待,既能推著我們探索未知,也能反噬我們於欲望的洪流。研發工程師出身的 Alan大叔,帶你深入剖析這股無形能量:為何我們喜愛追逐新奇?又該如何兼顧當下幸福?讓我們一起打開腦內的秘密開關,學習『適度擁抱慾望』與『品味此刻的美』。
Thumbnail
2025/03/26
「工作,究竟是為了什麼?為了完成目標?為了滿足上級指令?還是,為了服務真正需要你的人?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被瑣碎規則與荒謬流程綑綁,看不見微笑與溫度,請停下腳步。讓我們,跟著 Alan 大叔,一起找回『常識』,找回那份對人性的尊重與體貼。」
Thumbnail
2025/03/26
「工作,究竟是為了什麼?為了完成目標?為了滿足上級指令?還是,為了服務真正需要你的人?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被瑣碎規則與荒謬流程綑綁,看不見微笑與溫度,請停下腳步。讓我們,跟著 Alan 大叔,一起找回『常識』,找回那份對人性的尊重與體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這篇文章強調了努力和實力在取得成功和尊嚴方面的重要性。透過努力,我們可以展現積極的態度、持之以恆以及自我提升。而實力代表著真實的能力、獲得社會認可以及自我實現。努力和實力是達到成功和尊嚴的關鍵。
Thumbnail
這篇文章強調了努力和實力在取得成功和尊嚴方面的重要性。透過努力,我們可以展現積極的態度、持之以恆以及自我提升。而實力代表著真實的能力、獲得社會認可以及自我實現。努力和實力是達到成功和尊嚴的關鍵。
Thumbnail
我們已經很難再靠「一招半式打天下」!在這不斷加速、變化的時代,曾經的成功策略許多都不再管用。從《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我提取出一些突破階段瓶頸的例子,適用於組織或個人運用於管理與創意的參考方向。(▼ 系統思考圖解,掌握僵化瓶頸的本質原因) ❍ -- 打破僵化,管理也需要進化
Thumbnail
我們已經很難再靠「一招半式打天下」!在這不斷加速、變化的時代,曾經的成功策略許多都不再管用。從《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我提取出一些突破階段瓶頸的例子,適用於組織或個人運用於管理與創意的參考方向。(▼ 系統思考圖解,掌握僵化瓶頸的本質原因) ❍ -- 打破僵化,管理也需要進化
Thumbnail
在成功的追求中,僅僅依靠努力不懈並不足夠。 本書探討在正確時機「華麗轉身」的重要性,強調正確的決策能力以及有效的退場與停損策略。 讀者將學會如何改善決策品質,提高勝算,選擇適合的目標,並在變化中保持彈性。 這種思維轉變能使人們更好地理解成功與放棄並不總是相對立的,並從中獲得更大成就。
Thumbnail
在成功的追求中,僅僅依靠努力不懈並不足夠。 本書探討在正確時機「華麗轉身」的重要性,強調正確的決策能力以及有效的退場與停損策略。 讀者將學會如何改善決策品質,提高勝算,選擇適合的目標,並在變化中保持彈性。 這種思維轉變能使人們更好地理解成功與放棄並不總是相對立的,並從中獲得更大成就。
Thumbnail
堅持是通往成功的關鍵 在現代社會中,成功不再僅僅是一時的光環或機遇的偶然,而是一種持續努力和堅持不懈的結果。無論是在學業、事業還是個人生活中,堅持都是通往成功的關鍵。這篇文章將探討為什麼要學會堅持,以及如何通過堅持不懈來達成我們的目標。 克服困難與挑戰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常常會面臨各
Thumbnail
堅持是通往成功的關鍵 在現代社會中,成功不再僅僅是一時的光環或機遇的偶然,而是一種持續努力和堅持不懈的結果。無論是在學業、事業還是個人生活中,堅持都是通往成功的關鍵。這篇文章將探討為什麼要學會堅持,以及如何通過堅持不懈來達成我們的目標。 克服困難與挑戰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常常會面臨各
Thumbnail
《有技巧的努力回報翻倍》⁣這本書帶領讀者從工作、人際及生活等面向,思考我們所努力的方向,是否有忠於自己內心想做的事。本文分享了書中的幾章心得,並鼓勵讀者確定目標及方向後再開始努力。
Thumbnail
《有技巧的努力回報翻倍》⁣這本書帶領讀者從工作、人際及生活等面向,思考我們所努力的方向,是否有忠於自己內心想做的事。本文分享了書中的幾章心得,並鼓勵讀者確定目標及方向後再開始努力。
Thumbnail
許多人會想要追求成功,可以是學業上或事業上的成功,也可以是人生歷程或家庭生活的成功,我也不時會分享跟成功相關的書籍,而成功通常都跟心態與努力脫不了關係。 常言道,有努力就有收穫,越努力的人就能獲得越多,在某些事情上是這樣,但在股票市場就未必,不是因為努力不重要,而是努力要在對的道路上才
Thumbnail
許多人會想要追求成功,可以是學業上或事業上的成功,也可以是人生歷程或家庭生活的成功,我也不時會分享跟成功相關的書籍,而成功通常都跟心態與努力脫不了關係。 常言道,有努力就有收穫,越努力的人就能獲得越多,在某些事情上是這樣,但在股票市場就未必,不是因為努力不重要,而是努力要在對的道路上才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L6hdaILl28&ab_channel=%E8%80%81%E9%AB%98%E8%88%87%E5%B0%8F%E8%8C%89Mr%26MrsGao 從小父母就常對我們說明努力的重要性,希望我們更認真讀書,雖然不知道自己有沒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L6hdaILl28&ab_channel=%E8%80%81%E9%AB%98%E8%88%87%E5%B0%8F%E8%8C%89Mr%26MrsGao 從小父母就常對我們說明努力的重要性,希望我們更認真讀書,雖然不知道自己有沒
Thumbnail
本文探討『挫折逆轉勝』一書中『行動的修煉』和『意志的修煉』的部分。
Thumbnail
本文探討『挫折逆轉勝』一書中『行動的修煉』和『意志的修煉』的部分。
Thumbnail
「不追求努力的人」為何比「努力的人」更容易得到想要的成果? 50個贏家思維陪你做對選擇,從此不再精神內耗
Thumbnail
「不追求努力的人」為何比「努力的人」更容易得到想要的成果? 50個贏家思維陪你做對選擇,從此不再精神內耗
Thumbnail
上行的真正目標是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擁有源源不斷的吸引力。財富自由不如追求自由,成為想成為的人。這本書教你培養觀念、提升競爭力、合理運用時間、拓展人際關係、並成為值得追隨的人。學習成長、建立自身影響力,助你走向成功之道。
Thumbnail
上行的真正目標是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擁有源源不斷的吸引力。財富自由不如追求自由,成為想成為的人。這本書教你培養觀念、提升競爭力、合理運用時間、拓展人際關係、並成為值得追隨的人。學習成長、建立自身影響力,助你走向成功之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