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點半,手機鬧鐘響個不停。
這樣的情境,你是不是也很熟悉?
這不是意志力的問題,而是慣性在主導你。
慣性可以讓人變強,也可以讓人受困。
如果我們能夠掌握它,它將成為提升效率的利器;但如果我們放任它,它就會成為我們逃避成長的枷鎖。
問題是,你是在駕馭慣性,還是被它綁架?
在職場上,有些人總是能高效運作,比如每天固定時間回覆郵件、處理報告,甚至連喝咖啡、思考創意的時間都安排得井然有序。他們看起來「自律」,但其實是因為他們已經把這些行動變成了習慣,這些「好慣性」讓他們不費力地保持高效。
但另一種情況是,當慣性變成一種逃避機制,它會悄悄地拖垮你的效率與決策。
慣性就像是一條河,它可以帶著你順流而下,也可以讓你困在同一片水域打轉。
關鍵不在於消滅慣性,而是學會如何讓它為你所用。
主管(皺著眉):「小唯,這次的提案簡報還是趕在最後一刻交來,妳有發現嗎?」
小唯(心虛低聲):「我有想早點做完的,但總覺得還有更緊急的事情……」
主管(嘆氣):「妳的創意很好,但如果一直拖延,最好的想法也會變得沒價值。」
小唯(苦笑):「我知道啊,可是……我就是改不了。我一坐下來就會想先滑一下手機、泡杯咖啡……」
主管(拍她肩膀):「這很正常,我以前也這樣。但妳有沒有想過,既然妳已經知道自己的慣性,為什麼不試著利用它?」
小唯怔住:「慣性還能利用?」這時,她才意識到,自己一直在對抗慣性,卻從沒想過,如果順著它走,或許可以讓它成為推動自己的動力。
在主管的建議下,小唯開始記錄自己每天的行動,結果發現了一個明顯的慣性模式:
這讓她驚覺:她並不是不想做好工作,而是「想獲得立即滿足」的慣性,讓她不斷地選擇容易做的小事,而逃避真正重要的挑戰。
但如果這個「立即滿足」的慣性可以被重新利用呢?
主管告訴小唯,與其對抗慣性,不如讓它成為推動自己前進的助力。
幾週後,小唯的主管對她說:「最近的報告品質比以前穩定很多,你是怎麼做到的?」
小唯笑了笑,說:「我沒有變得更自律,我只是換了種方式,讓慣性來幫我工作,而不是讓它來拖垮我。」
其實,真正的改變並不需要靠蠻力逼自己進步,而是找到方法,讓行動變得「無需思考就能自動執行」。
所以,你要選擇繼續被慣性控制,還是開始駕馭它,讓它成為你的工具?
只要掌握方法,你會發現,慣性不再是牢籠,而是助你前行的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