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慣性模式成為「你的工具」,而不是「你的牢籠」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微壓力微習慣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引言:你是在選擇,還是在重複?


清晨六點半,手機鬧鐘響個不停。

小唯迷迷糊糊地睜開眼,昨晚明明信誓旦旦地告訴自己「明天一定要早起!」,結果還是習慣性地按下貪睡鍵。當她再次醒來,時間已經七點多,她猛地跳起來,手忙腳亂地準備出門。

到了公司,主管催促她提交簡報。她打開電腦,深呼吸,告訴自己:「這次不能再拖了!」結果五分鐘後,她的滑鼠早已開啟社群網頁,手裡還多了一杯熱騰騰的咖啡。

這樣的情境,你是不是也很熟悉?

  • 想改變習慣,卻總是無法堅持
  • 想專心工作,卻總是被拖延與分心打敗
  • 想變得更好,卻發現自己一直在重複過去的模式

這不是意志力的問題,而是慣性在主導你。

慣性可以讓人變強,也可以讓人受困。


如果我們能夠掌握它,它將成為提升效率的利器;但如果我們放任它,它就會成為我們逃避成長的枷鎖。

問題是,你是在駕馭慣性,還是被它綁架?

raw-image

一、慣性的雙面刃:它既能幫助你,也能限制你


在職場上,有些人總是能高效運作,比如每天固定時間回覆郵件、處理報告,甚至連喝咖啡、思考創意的時間都安排得井然有序。他們看起來「自律」,但其實是因為他們已經把這些行動變成了習慣,這些「好慣性」讓他們不費力地保持高效。

但另一種情況是,當慣性變成一種逃避機制,它會悄悄地拖垮你的效率與決策。

  • 習慣性拖延,導致最後一刻手忙腳亂
  • 習慣性打開手機,導致無意間浪費大把時間
  • 習慣性防禦批評,導致錯失改進的機會

慣性就像是一條河,它可以帶著你順流而下,也可以讓你困在同一片水域打轉。

關鍵不在於消滅慣性,而是學會如何讓它為你所用。


二、真實場景:小唯的「慣性困境」


場景:部門會議後,主管找小唯談話

主管(皺著眉):「小唯,這次的提案簡報還是趕在最後一刻交來,妳有發現嗎?」

小唯(心虛低聲):「我有想早點做完的,但總覺得還有更緊急的事情……」

主管(嘆氣):「妳的創意很好,但如果一直拖延,最好的想法也會變得沒價值。」

小唯(苦笑):「我知道啊,可是……我就是改不了。我一坐下來就會想先滑一下手機、泡杯咖啡……」

主管(拍她肩膀):「這很正常,我以前也這樣。但妳有沒有想過,既然妳已經知道自己的慣性,為什麼不試著利用它?」


小唯怔住:「慣性還能利用?」這時,她才意識到,自己一直在對抗慣性,卻從沒想過,如果順著它走,或許可以讓它成為推動自己的動力。


三、破解慣性牢籠:找到你的行為模式


在主管的建議下,小唯開始記錄自己每天的行動,結果發現了一個明顯的慣性模式:

  1. 早上到公司後的15分鐘:她總是先處理一些「簡單的小事」,例如回覆郵件、整理桌面,因為「這樣做會讓我覺得有成就感」。
  2. 10點後,開始想做簡報:但只要一遇到「整理數據」這種麻煩事,她就會覺得煩躁,然後習慣性地滑手機、去茶水間晃一圈。
  3. 中午前,不知不覺又在做零碎的雜事,而真正重要的簡報工作,還是沒開始。
  4. 下午焦慮衝刺:等到會議快到了,她才開始手忙腳亂地補救,結果品質時好時壞。


這讓她驚覺:她並不是不想做好工作,而是「想獲得立即滿足」的慣性,讓她不斷地選擇容易做的小事,而逃避真正重要的挑戰。

但如果這個「立即滿足」的慣性可以被重新利用呢?


四、讓慣性成為工具:三個關鍵做法


主管告訴小唯,與其對抗慣性,不如讓它成為推動自己前進的助力。

1. 切割任務,讓「立即滿足」變成動力

  • 把一項困難的工作拆成小步驟,讓自己可以快速完成一部分,獲得小小的成就感,進而提升動力。
  • 例如:
    • 「先整理3筆數據」
    • 「先寫出簡報標題」
    • 「先挑選一張適合的圖片」
  • 當你獲得成就感時,大腦會分泌多巴胺,而這股動力會讓你更容易持續投入。

2. 設定「慣性啟動點」,讓行動變得自動化

  • 訂定固定的「啟動時刻」,例如每天9:00-9:30是「無干擾工作時間」,只要這段時間到,就自然開始處理最重要的任務。
  • 這就像每天早上刷牙一樣,變成不需要思考的慣性行動,久而久之,你會自然而然地進入狀態。

3. 預先阻斷干擾,讓壞慣性無法啟動

  • 在工作開始前,登出社群網站,把手機放進抽屜,讓分心的行為變得「不方便」。
  • 設計「阻斷點」,讓自己在想拖延時,先做一個簡單動作(例如深呼吸、喝口水),用一點點時間來中斷慣性的驅動。

五、結語:你能駕馭慣性,還是被它駕馭?


幾週後,小唯的主管對她說:「最近的報告品質比以前穩定很多,你是怎麼做到的?」

小唯笑了笑,說:「我沒有變得更自律,我只是換了種方式,讓慣性來幫我工作,而不是讓它來拖垮我。

其實,真正的改變並不需要靠蠻力逼自己進步,而是找到方法,讓行動變得「無需思考就能自動執行」。

所以,你要選擇繼續被慣性控制,還是開始駕馭它,讓它成為你的工具?

只要掌握方法,你會發現,慣性不再是牢籠,而是助你前行的順風。

avatar-img
17會員
282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刻意微挑戰 的其他內容
你總是默默付出、不愛爭、不愛搶,結果大家習慣了你的好,卻忘了珍惜你。你不說累,別人就以為你沒關係;你不拒絕,別人就覺得你應該幫。久而久之,你變成了「隨傳隨到的工具人」。但你可以改變!學會適時表達需求、設下界線,讓別人知道你的感受,而不只是你的付出。你的善良值得被尊重,而不是被理所當然地消耗。
學習沒用?思考沒用?努力沒用?如果什麼都沒用,那還不如躺平?可是,真的完全沒用嗎?這篇文章不否認你的疲憊,也不強迫你一定要奮鬥,而是邀請你重新思考——或許,問題不是努力本身,而是努力的方法。如果能選擇適合自己的節奏,不急、不焦慮,努力其實可以很自由。
成功不是一次飛躍,而是無數次小步向前。我們常以為人生的關鍵在於大成功,但真正推動我們成長的,往往是那些不太起眼的小贏與小輸。小贏累積信心,讓我們更願意前進;小輸則是提醒,幫助我們調整方向。如果能擁抱這些微小變化,而不是一味追求完美或害怕失敗,成長就會變成一場充滿驚喜的旅程。
「怎麼又搞砸了?」你責備自己不夠好,接著又強迫樂觀:「沒事的,我要正向思考!」但結果壓力更大,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救了。這就是「負面評論 ↔ 強制積極」的惡性循環—一邊攻擊自己,一邊假裝沒事,卻無法真正前進。成長不來自痛苦的鞭策,也不是盲目樂觀,而是接受現狀、理解情緒。停止內耗,停止擺盪,才是前進的路!
你真的在變好,還是只是「批評成癮」? 你有沒有發現,當你犯了一個小錯,腦海裡立刻響起:「怎麼這麼蠢?」、「我就是不夠好!」、「早知道我應該…」這類話語?甚至,有時候事情根本還沒發生,你就開始預設:「這一定會搞砸。」 本來,你以為這只是嚴格要求自己,但久而久之,這種負面聲音變成了一種習慣,
你總是默默付出、不愛爭、不愛搶,結果大家習慣了你的好,卻忘了珍惜你。你不說累,別人就以為你沒關係;你不拒絕,別人就覺得你應該幫。久而久之,你變成了「隨傳隨到的工具人」。但你可以改變!學會適時表達需求、設下界線,讓別人知道你的感受,而不只是你的付出。你的善良值得被尊重,而不是被理所當然地消耗。
學習沒用?思考沒用?努力沒用?如果什麼都沒用,那還不如躺平?可是,真的完全沒用嗎?這篇文章不否認你的疲憊,也不強迫你一定要奮鬥,而是邀請你重新思考——或許,問題不是努力本身,而是努力的方法。如果能選擇適合自己的節奏,不急、不焦慮,努力其實可以很自由。
成功不是一次飛躍,而是無數次小步向前。我們常以為人生的關鍵在於大成功,但真正推動我們成長的,往往是那些不太起眼的小贏與小輸。小贏累積信心,讓我們更願意前進;小輸則是提醒,幫助我們調整方向。如果能擁抱這些微小變化,而不是一味追求完美或害怕失敗,成長就會變成一場充滿驚喜的旅程。
「怎麼又搞砸了?」你責備自己不夠好,接著又強迫樂觀:「沒事的,我要正向思考!」但結果壓力更大,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救了。這就是「負面評論 ↔ 強制積極」的惡性循環—一邊攻擊自己,一邊假裝沒事,卻無法真正前進。成長不來自痛苦的鞭策,也不是盲目樂觀,而是接受現狀、理解情緒。停止內耗,停止擺盪,才是前進的路!
你真的在變好,還是只是「批評成癮」? 你有沒有發現,當你犯了一個小錯,腦海裡立刻響起:「怎麼這麼蠢?」、「我就是不夠好!」、「早知道我應該…」這類話語?甚至,有時候事情根本還沒發生,你就開始預設:「這一定會搞砸。」 本來,你以為這只是嚴格要求自己,但久而久之,這種負面聲音變成了一種習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我也想戒掉焦慮 可是就是做不到 壞習慣養成不是一天兩天 戒掉習慣也無法一氣呵成 老天會不斷給你考驗 測試你是不是真的改邪歸正 一場計劃好的旅程固然美好 可是哪有意外來得叫人印象深刻
Thumbnail
這幾天忙,一直沒空上來寫點什麼。 來到這個平台開始寫文章時,我就告訴自己,要在這裡學習寫作習慣、檢視自己的習慣,因為環境之故,也只有有上班的日子能夠上來寫文,而工作若是忙起來,又不受控制,所以要提醒自己勿忘初心,儘可能依照原本的規劃,有上班的日子就儘量上來練習寫文及記錄自己的自我檢視。 這幾天裡
Thumbnail
瞭解如何培養新習慣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本文介紹了精確行動的重要性,並提供了有關如何設定行為改變目標,以及行動設計學領域的建議。通過精確化行為、增加提醒、習慣疊加和清除卡點等步驟,讀者將學會如何以最佳方式培養新習慣。
獨處時,可進行平時有人在被限制、無法進行的任務(這是時間管理的核心),且時間使用上不可任其影響7H睡眠,影響體驗當下![時間管理] 獨處時,要控制內在欲望不容易,因為{反射腦}崇尚自由,當少了外在約束力,誘惑自然容易掌控意識,若想用{思維腦}約束,可使用{原子、成功習慣}來重新
Thumbnail
一個「在」的意識,會把自己看作是「困境的挑戰者」,是「主動的創造者」。
Thumbnail
找回真正的自由,重拾自信和道愛的能力 在每日的生活中,我總不知不覺浪費了許多時間,雖然過的渾渾噩噩,有時還是會有想嘗試的事物、想達成的目標,但是卻遲遲不敢踏出第一步,因為害怕遭遇失敗而變得更加挫折、自卑,更想要逃離為了活出價值而不斷努力的生活,說白了,就是不願給自己成長的機會。
Thumbnail
現代人都為拖延症所苦,也嘗試了眾多方法想要解決拖延症,我也是其中之一。嘗試過番茄鐘工作法、艾森豪矩陣排列優先緊急順序、遠離手機…..等等,大多都失敗。後來我發現,拖延症是一種抗拒的情緒,當我們拖延,就代表大腦在抗拒。偏偏人類的大腦又是喜歡做不費力的事情,此時就會把注意力轉到滑手機等不費腦力的事。
Thumbnail
你有沒有這樣子的經驗? 早上起床睜開眼睛後,開始無意識的展開一天的生活, 進入公司或是學校之後,就開始自動導航的開會,開始無意識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大腦為了生存,本能性就會保護身體的能量,減少不必要的耗損, 而專注力也會盡量保持在重要的事情上面,讓自己的感官消耗降到最低,以利生存。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是這樣子呢? 先玩手機一下子再去學習,結果一看手機就是2個小時 先吃點零食再去做家事,結果吃完一袋又一袋,還是不想做家事 如果你是這樣的情況,從現在開始你就要開始改變吧 這裡分享3個教你如何逼自己學習的方法 第一 心理暗示尋找榜樣,督促自己學習 不要小看心裡暗示的作用,可以在心
Thumbnail
在生活中,堅持可能看起來並不那麼轟轟烈烈,但它其實無處不在。比如早上那鬧鐘一響,你還想再賴床五分鐘,但你還是選擇起床,因為你知道新的一天有新的挑戰在等著你。或者是那個看似永遠也學不會的外語,你每天都堅持學習幾個單詞。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其實都是堅持的體現。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我也想戒掉焦慮 可是就是做不到 壞習慣養成不是一天兩天 戒掉習慣也無法一氣呵成 老天會不斷給你考驗 測試你是不是真的改邪歸正 一場計劃好的旅程固然美好 可是哪有意外來得叫人印象深刻
Thumbnail
這幾天忙,一直沒空上來寫點什麼。 來到這個平台開始寫文章時,我就告訴自己,要在這裡學習寫作習慣、檢視自己的習慣,因為環境之故,也只有有上班的日子能夠上來寫文,而工作若是忙起來,又不受控制,所以要提醒自己勿忘初心,儘可能依照原本的規劃,有上班的日子就儘量上來練習寫文及記錄自己的自我檢視。 這幾天裡
Thumbnail
瞭解如何培養新習慣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本文介紹了精確行動的重要性,並提供了有關如何設定行為改變目標,以及行動設計學領域的建議。通過精確化行為、增加提醒、習慣疊加和清除卡點等步驟,讀者將學會如何以最佳方式培養新習慣。
獨處時,可進行平時有人在被限制、無法進行的任務(這是時間管理的核心),且時間使用上不可任其影響7H睡眠,影響體驗當下![時間管理] 獨處時,要控制內在欲望不容易,因為{反射腦}崇尚自由,當少了外在約束力,誘惑自然容易掌控意識,若想用{思維腦}約束,可使用{原子、成功習慣}來重新
Thumbnail
一個「在」的意識,會把自己看作是「困境的挑戰者」,是「主動的創造者」。
Thumbnail
找回真正的自由,重拾自信和道愛的能力 在每日的生活中,我總不知不覺浪費了許多時間,雖然過的渾渾噩噩,有時還是會有想嘗試的事物、想達成的目標,但是卻遲遲不敢踏出第一步,因為害怕遭遇失敗而變得更加挫折、自卑,更想要逃離為了活出價值而不斷努力的生活,說白了,就是不願給自己成長的機會。
Thumbnail
現代人都為拖延症所苦,也嘗試了眾多方法想要解決拖延症,我也是其中之一。嘗試過番茄鐘工作法、艾森豪矩陣排列優先緊急順序、遠離手機…..等等,大多都失敗。後來我發現,拖延症是一種抗拒的情緒,當我們拖延,就代表大腦在抗拒。偏偏人類的大腦又是喜歡做不費力的事情,此時就會把注意力轉到滑手機等不費腦力的事。
Thumbnail
你有沒有這樣子的經驗? 早上起床睜開眼睛後,開始無意識的展開一天的生活, 進入公司或是學校之後,就開始自動導航的開會,開始無意識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大腦為了生存,本能性就會保護身體的能量,減少不必要的耗損, 而專注力也會盡量保持在重要的事情上面,讓自己的感官消耗降到最低,以利生存。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是這樣子呢? 先玩手機一下子再去學習,結果一看手機就是2個小時 先吃點零食再去做家事,結果吃完一袋又一袋,還是不想做家事 如果你是這樣的情況,從現在開始你就要開始改變吧 這裡分享3個教你如何逼自己學習的方法 第一 心理暗示尋找榜樣,督促自己學習 不要小看心裡暗示的作用,可以在心
Thumbnail
在生活中,堅持可能看起來並不那麼轟轟烈烈,但它其實無處不在。比如早上那鬧鐘一響,你還想再賴床五分鐘,但你還是選擇起床,因為你知道新的一天有新的挑戰在等著你。或者是那個看似永遠也學不會的外語,你每天都堅持學習幾個單詞。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其實都是堅持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