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時間,慢慢來。〉
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初,除了接寧靜碰觸的個案,我的生活幾乎只剩下:上班、下班回家、待在自己的空間做自己的事。我完全不想參加活動或社交,甚至連我一直參加的寧靜碰觸團練,都沒什麼動力去了。以前的我,肯定會焦慮:「怎麼變得這麼孤僻?這樣下去是不是會孤老終生?」但這次,我選擇練習覺察、接納自己當下的狀態。
我問自己:
「我現在想什麼都不做嗎?」 是。
「這樣的決定讓我感到舒服嗎?」 是。
「這個選擇會影響到別人嗎?」 不會。
既然如此,我就允許自己靜靜待著,盡可能不受干擾,讓自己沉浸在寂靜的狀態裡。
🍃 然後,當春天來了,我的行動力,也回來了。
我開始想動,於是訂了每天的小目標,卻發現自己常常因為分心,沒有好好執行。
其實我是個想很多、很遠的人,每當有了目標,我的大腦就會試圖涵蓋所有細節,把最理想的狀態規劃出來。但也因為這樣,我很容易變得急躁、氣餒,甚至在開始之前就想放棄。
我知道,長遠的目標,意味著長時間的投入、無數次的失敗與自我懷疑。這些我全都想到了,所以… 我乾脆不做了。
💡 我發現,我對事情「想太遠,跳太快」,因此決定把焦距拉回當下,重新調整。
我把「減法」改成「加法」——
每天下班,只要完成一件與目標有關的事,就是加分。
如果今天不想做,也沒關係,這代表我的身心今天不適合運作。
現在的我,從行動中找到成就感,專注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不與別人比較,不高估、不貶低自己。我給自己足夠的時間與耐心,減少對失敗的恐懼,於是創造了一個正向循環。
🌱 這份「自我接納」的品質,從內在慢慢成長,改變了我的生活,甚至影響到我的寧靜碰觸。
我更能理解,每個來到我面前的個案,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步調。
我不干涉,不評斷,不要求改變,也不配合演出。
我聆聽,我支持,我相信,每個人都值得以自己的節奏做選擇。
✨ 這,就是我想透過寧靜碰觸帶給個案的空間——
一個完整、自由的場域,讓身心得以釋放與休息。
無須背負「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的重擔,只要單純地,與自己待在一起。
#寧靜碰觸 #自我覺察 #行動力 #身心靈成長 #慢慢來比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