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實驗 ② :呼吸專家在瑜珈教室裡?科學與迷思的辯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上一篇所做的調查,推翻了我過去的認知:瑜珈老師一定是最懂呼吸、最會呼吸的專家。畢竟,像瑜珈這麼講究呼吸覺察的「運動」並不多,更別說還有各種呼吸法,教導練習者有意識地控制呼吸,以達到鍛鍊心智與促進身心健康的目的,如調節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停止心智的擾動、以及嗯......排毒。

然而,這並不代表拿YTT200小時認證的瑜珈老師就是呼吸專家;事實上,瑜珈大師主張呼吸法功效卓絕,在生理學與生物力學的檢視下,都是缺乏有力・證據的「宣稱」。

安德魯・麥高尼戈 Andrew McGonigle與馬修・胡伊 Matthew Huy對於不少瑜珈教師朗朗上口的主張,提出客觀的批判,兩人攜手寫下《瑜伽生理學解剖全書》,專門檢驗許多關於瑜珈效果的無稽之談。

攤開兩人的學經歷以及瑜珈練習資歷,我知道兩人並不是外行看熱鬧,或單純只為批判瑜珈是偽科學。

安德魯・麥高尼戈為醫學博士,馬修・胡伊則取得倫敦的布魯內爾大學──運動、健康及運動科學的理學碩士學位,專精運動生理學與疼痛科學,並在瑜珈師資培訓負責講授解剖學與生理學。

兩人的瑜珈練習資歷皆超過十五年,研究各種形式的解剖學及生理學已有二十多年。

正好《瑜伽生理學解剖全書》第三章談的是「呼吸系統」,讀來真有一種,博士一本正經地與你核對網路謠言的口吻,完全逗樂了我。

仔細看完整個章節內容,我認為有三個重點非常值得分享,不論你是瑜珈練習者或是教學者,都有助於建立正知理解瑜珈與呼吸。


•       瑜珈呼吸法宣稱的功效,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

網路上常有文章或影片的標題是「頭顱光明呼吸法(Kapalabhati 火呼吸)能幫你排毒」。蓋亞媒體一篇文章則說「用新鮮空氣裝滿你堵塞的頭顱」。某一常見媒體的網站說「頭顱光明呼吸法… …可排掉身體大多數的毒素」,且可以「保護肺部對抗有毒的空氣」。瑜伽國際網站宣稱頭顱光明呼吸法「可更新身體組織,有助抑制老化」。蘭德福Baba Ramdev是印度很有名的一位瑜伽大師,常常上電視節目,他說在他的瑜伽課裡,頭顱光明呼吸法非常重要,能治好同性戀這種「可治療的疾病」。

 (編按:說出這麼荒謬言論的人竟然是瑜珈大師?!)

勝利呼吸法(Ujjayi breath)在諸多瑜伽流派中被廣泛使用。有些教師可能會以深奧的術語說明這項技巧,但就生物力學的觀點來看,這類說法大家聽聽就好。
維基百科上的勝利呼吸法條目宣稱(且沒有任何引證):「此呼吸技巧使練習瑜伽的人能維持練習節奏,攝取足夠的氧氣,且有助於增進能量以持續練習,同時從身體系統排出毒素。」勝利呼吸法的確有助於維持練習時的節奏,但宣稱能確保得到足夠的氧氣以清理「身體系統」,就沒什麼科學根據了。排毒是肝臟及淋巴系統裡的細胞過程,目前已有證據證實運動一般能夠提高肝臟效率,但勝利呼吸法在這方面的效果沒有證據,也與邏輯不符。

此外,書中一一列舉並打破,師字輩或報章雜誌、網路文章經常宣稱:瑜珈能夠有效改善呼吸失能、過度換氣症候群、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如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多數患者因長期吸菸而致病,但吸菸非唯一成因)。這些功效宣稱,安德魯・麥高尼戈與馬修・胡伊檢視文獻、研究後表示,要不缺乏研究結果,就是研究證據不足或者有瑕疵。

嚴謹檢驗下,兩人唯一給出的肯定:就生理學來說,瑜珈(放慢呼吸)確實能提高副交感神經的活動及個人處理壓力的能力,並降低不自主的過度換氣。

坊間的瑜珈書籍不乏各式呼吸法的列舉與功效說明,瑜珈人閉上眼睛都能背誦,月亮呼吸法、太陽呼吸法,左右鼻孔交替呼吸法的方法與益處。但說實話,這些文字內容都像是教科書用於知識傳播,我鮮少見到有真人實證,實際操作後並親自展示使用前、使用後的轉變與心得感想。


•       瑜珈教室裡的認知偏誤



腹式呼吸

十多年前,瑜珈風格與目前主流的授課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我不知道自己練習的瑜珈流派,課程也沒有一整套序列安排,授課老師會教授幾個不同的體位法,因為是小班制(不超過10位,常態性是4~6位),老師會一一調整學生,完全不是今日大眾課堂中如體操般操練身體的方式與節奏。

記得有一堂課我仰躺在墊子上,老師說今天的練習重點「腹式呼吸」,於是她蹲在我身旁,讓我拼命吸氣把肚子鼓起,我覺得自己已經卯盡全力吸進整個宇宙的空氣了,老師仍對著我的肚子喊,再大一點再更大一點……

如果YTT正確傳授解剖學知識,就會知道「腹式呼吸」完全是錯誤引導,正確的應該是橫膈膜呼吸 diaphragm breath。

當今運動風氣盛行,一定都聽過運動時要啟動核心肌群。而橫膈膜呼吸就是為了維持腹內壓,支持脊椎的穩定性。所謂的核心肌群發力,是指橫膈膜、腹橫肌及骨盆底創造出圓柱狀的腹內壓,用以穩定人體中心及下背。

許多瑜伽教師認定腹式呼吸才是最神聖的呼吸方式:讓橫膈膜往下壓住肚子裡的器官,使得腹部向外位移,即為腹式呼吸(這裡要說清楚:老師的提示可能是要學員把氣吸到肚子裡,這個說法相當實用,也利於理解,但空氣並不會降到腹部,只會到肺)有不少人誤以為腹式呼吸等於橫膈膜呼吸,但事實上,橫膈膜呼吸是胸口移動,而腹部保持靜止。

(編按:也就是腹部不會鼓起)

一直到現在,我仍時常看到或聽見瑜珈老師給的指令是「腹式呼吸」,導致大眾都以為腹式呼吸就是瑜珈的呼吸方式。我每次聽到這樣的口令就如坐針氈,不斷冒冷汗。然而,這點偏誤不至於比「縮腹」、「把肚臍壓(貼)向脊椎收緊(啟動)核心」這條口令來的有害健康。把肚臍貼向脊椎等於是創造穩定的腹內壓的相反操作,脊椎在一個有壓力、限縮的狀態下,還要勉強身體做出超越能力範圍的動作。

「『縮腹』或是『肚臍往脊椎縮』一直被譽為對脊椎健康有益的穩固技巧,然而,這是一種有害的背部迷思。」脊椎力學專家STUART McGILL指出。


閉氣

做瑜伽時閉氣,真的是眾人口中的重罪嗎?舉重運動員會「努責現象」這種技巧,吸氣後繃緊核心,然後試著吐氣,並用聲帶(負責調節經過喉嚨的氣流)停住空氣。 練習幻椅式時,伸長手臂會產生遠離質量中心的槓桿,並加劇軀幹的傾斜角度,從這方面來說都頗具難度,尤其是在姿勢中停留5~10次呼吸時。從生物力學的角度來看幻椅式和奧運抓舉的坐姿階段相當類似。而奧運舉重運動員會在操作時閉氣,但瑜伽教室卻往往不被允許。或許對幾乎從沒把手舉過頭、背部伸肌張力很弱的初學者來說,做幻椅式憋氣,比較能持續至老師計算了5~10次呼吸。

關於呼吸,瑜珈老師的知識與技巧極可能是透過YTT訓練時所吸收的解剖學概念與呼吸法,當然前提是YTT的授課教師很負責地落實解剖學的時數。但關於呼吸的生物力學、醫學生理學,瑜珈老師的知識不足也是事實。

「氧氣真這麼有益健康?」

「過度換氣一定有害?」

「鼻呼吸是唯一選擇,口呼吸與憋氣則該死?」

書中列舉了在瑜珈教室被廣傳或禁止的「規則」,以及瑜珈老師有多麼輕易落入上行下效的行為──因為我的上師這麼教我,所以我就這麼教學生,而造成瑜珈老師輕易診斷學生,或以威權角色評斷學生不懂呼吸的負面現象。

瑜伽教師在宣傳自己的呼吸工作坊時,大多以「學習怎麼好好呼吸」為號召,或是很權威地指出「你這輩子都沒好好呼吸過」,嚇得大家趕快把學費掏出來。呼吸失能是公認的疾病,但真的人人都有這個問題嗎?

 

•       瑜珈老師的權威不應該凌駕學生自己的感覺(直覺、感受、對身心的覺察)

 

我們不能預期「無論做甚麼姿勢,呼吸應該都很容易」,而應該先有「每個姿勢都會以不同的方式影響呼吸」的認知。
瑜珈教師不具診斷權力,而是應告訴學員(或透過自行探索)如何覺察、放慢呼吸,在呼吸裡放鬆。此即最有價值的指導。

書中這一段話給我很大的感動,並促動我反省。

在瑜珈教室練習時,老師的權威性不應該凌駕於學生自己的內在權威。有道是「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而非傾聽外在權威的聲音。「怎樣做對身體最好?」沒有人比自己更清楚自己身體了。

對瑜珈教學者來說,我們更應該檢視,關於呼吸、體位法調整的制式口令,有多少是一知半解的沿襲、未經思考與查證的照本宣科。


古典與現代瑜珈練習者體型大不同都是因為......




經過美國瑜珈練習者科學研究之後,接下來讓我們跳一下,來到日本。

在日本弘揚瑜珈與阿育吠陀醫學的西川真知子,師承悉瓦南達・薩拉斯瓦蒂的四弟子之一的斯瓦米・薩吉達南達。

斯瓦米・薩吉達南達將自己領悟的瑜珈命名為「整體瑜珈」,意即生活本身就是瑜珈──打掃是瑜珈,求學也是瑜珈,耕田、做飯都是瑜珈。向日常瑣事學習才是瑜珈的真諦。


西川真知子所著的《瑜珈體位法》一書中,主要介紹脈輪、阿育吠陀,以及45種體位法與前兩者的連結,並沒有關於呼吸法的論述。然而書末這段介紹艾楊格的簡短敘述,卻讓我眼睛一亮。

This is it.


目前艾揚格瑜伽奉行者已經遍及全世界,人數高達數百萬位。於印度普納地區的艾揚格道場裡,擺滿了瑜伽用具,簡直就像是運動員們的練習場。我曾造訪過該道場,當時艾揚格也挺著大大的肚子在那裡,我暗自想著,那樣的身材還能完成體位動作嗎?事實證明我的想法太著於表象,他輕易地完成複雜的動作,讓我看得目瞪口呆。
回想艾揚格的體型,我發現從前練瑜伽的人體型都有共同的特徵──雞胸。這是因為配合呼吸法充分地將生命之氣納入體內,練出「額頭冰涼,胸部溫熱,腹部沉穩而熱騰騰」的體型。頭寒足熱的狀態,似乎完全呈現在寬闊豐滿的胸部上。
仔細想想,現在的瑜伽人,體型已經變得大不相同。近來練習瑜伽之人的體型比較多肌肉,連女性都微微地練成倒三角形。瑜伽體型已經漸漸轉變成運動員類型或比較纖瘦的類型。透過體型檢視一下自己練習瑜伽的目的與結果,說不定能夠有嶄新的發現。



 

在本書中,西川真知子認為,12 、 13世紀開始發展的哈達瑜伽,奠定了現代瑜珈的基礎。相較於古典瑜伽以「作止任滅」為目的,哈達瑜伽則以掌控心靈為目標,將重點擺在精神生理學、肉體修煉上,創造了由體位法入門的路徑。

讀完本書,我一時興起將所有瑜珈大師的照片通通找出來看一看。




從以上幾張大師的照片,可以發現古代瑜珈士的體型都比較寬廣。BKS Iyengar與sri k. pattabhi jois會面時的全身照,肚子的存在感尤其讓人相當難以忽略。

sri k. pattabhi jois於19世紀中創設Ashtanga ,Vinyasa則為Ashtanga的變化,皆源自肉體修練的哈達瑜珈,如今風行於各大瑜珈教室。練習者大多擁有姣好、精瘦的身材。


最後一定要放張,我所景仰的Hart Lazer老師。Hart Lazer老師一開始學習Iyengar系統,接下來又接觸了Ashtanga。進修老師的工作坊收穫豐沛,讓我走出(vinyasa派系) ytt的視野。



小結


雖然科學並非萬能,關於人體浩瀚的生命潛能與整體生命如神祇般的運作,多的是現代醫學與科學所無法檢測、追蹤、驗證的地方。我也不認為,頭顱光明呼吸法的功效完全是無稽之談,然而有個前提,頭顱光明呼吸法無法單獨存在即發揮強大作用。

我的意思是,除非練習者真的有如古代瑜珈士,日常生活遵循戒律,呼吸法還要加上冥想、潔淨法……任何戒律都不能偶一為之。若只在社群拍影片、教學時練練呼吸法,平常作息卻不正常,如暴飲暴食、熬夜、沉迷3C、胸式呼吸等。長此以往,我相信不管甚麼強大的法門都無法坐收其效。

從以上這些證據看來,若說現代瑜珈老師們是呼吸權威,是古典瑜珈中呼吸法最好的代言人,我認為都必須打上問號。

雖然F老師是一個很威權的教學者,不允許學生張嘴呼吸,也未能依學生狀態調整口令與教學,使我心生抗拒。但我卻從未懷疑F老師的功力,因為他是一個自律甚嚴的瑜珈奉行者。

老師以身教落實呼吸法、潔淨、冥想的自我鍛鍊。記得第一天見到他時,發現他跟時下瑜珈老師的身材完全不同。F老師絕對稱不上纖瘦精壯,因為他有一個非常非常大的肚子,卻依然能夠做到高難度體位法,如同西川真知子所描述的BKS Iyengar。雖然F老師並不認同Iyengar。XD

接下來,我將焦點轉向真正的呼吸專家。透過他們的專業研究向我們揭示,呼吸,這個生命的偉大奧秘。


🪐「破框生活實驗」是落實於日常的自發性實驗。宗旨在打破框限自我的思考與行動,並透過親自實踐以驗證宇宙的靈性法則及各式身心習練。在實驗中發現、擴展未知的潛能,活得自由。

 

avatar-img
5會員
15內容數
關注內在議題、創傷修復、靈性成長,以及故事裡那些無法說出口的祕密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Gloria Real Talk 的其他內容
繼續寫下對瑜珈產業的反思與觀察。社群時代下,成為文化潮流的瑜珈產業,是否距離初心越來越遙遠。
在不同面向進行了瑜珈課程的批判性檢討,並提出許多對醫學界所引起的提問。練瑜珈不應以盲從流行風潮為目的,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練習瑜珈,過度美化將導致練習對健康有害......
一個長期成癮於瑜伽的愛好者,但後來因教學瑜伽的經歷遭遇打擊,導致對瑜伽產生了抵觸情緒......
繼續寫下對瑜珈產業的反思與觀察。社群時代下,成為文化潮流的瑜珈產業,是否距離初心越來越遙遠。
在不同面向進行了瑜珈課程的批判性檢討,並提出許多對醫學界所引起的提問。練瑜珈不應以盲從流行風潮為目的,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練習瑜珈,過度美化將導致練習對健康有害......
一個長期成癮於瑜伽的愛好者,但後來因教學瑜伽的經歷遭遇打擊,導致對瑜伽產生了抵觸情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不同面向進行了瑜珈課程的批判性檢討,並提出許多對醫學界所引起的提問。練瑜珈不應以盲從流行風潮為目的,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練習瑜珈,過度美化將導致練習對健康有害......
在瑜珈課上,透過身體的感受和專注當下的練習,讓人能夠放下煩惱,感受身體的流動和與自己對話的方式。這篇文章描述了上完瑜珈課後的舒緩感受和對下次上課的期待。
現代「瑜伽」的一系列修身養心方法 呼吸法加上冥想法 能達到身心的合一 體肉上的富足與心靈愉悅之感 #寫作練習
Thumbnail
呼吸,乍似簡單自然,甚至是本能的生存必須,卻反而平時都被忽略。好好地深吸一口、穩穩地緩慢吐出,隨著瑜珈練習,一次一次,感受這項維持生理機能的運作,似乎也連帶地觸發善待之心,更感謝了這副應著我的任性,日夜勞累的身軀。
科學證明,瑜珈具有療癒、恢復和幫助人們維持健康的力量。但同時瑜珈也是我們探索自我的一種方式。 近年來受到全世界關注的「瑜珈療法」(Yoga Therapy),雖然多著重於改善身心健康,但它也有可能指引和及協助我們轉化生活。 如果瑜珈或瑜珈療法要成為一種指引和轉化生活的方式,它必須包括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無論你是瑜珈練習者或是瑜珈老師,在你的腦海中「瑜珈老師」在課堂裡,通常都在做些什麼呢?也許有人會說是指導動作、引導呼吸練習、分享瑜珈的思維和練習體悟。除此之外呢?瑜珈老師還能夠做些什麼來協助學員呢? 這陣子,我在為帶領「疼痛照護瑜珈」認證課程做準備,講義中有一個部分正是在談論,瑜珈老師究竟能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放假的一天,體驗了兩堂不同風格的瑜珈課程,第一堂課鍛鍊呼吸,透過動作排解身心壓力,第二堂則是結合芳療與瑜珈,輔以精油舒壓。體驗實體課程的魅力,感受到與他人一同練習的頻率,實現了理想的退休夢想。
Thumbnail
練瑜伽不衝突練重訓。要定義清楚瑜伽和重訓的目標,需要找到好的老師或教練。另外,要先了解練習背後的基本邏輯以及自己的目的,才知道如何選擇自己適合的模式。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不同面向進行了瑜珈課程的批判性檢討,並提出許多對醫學界所引起的提問。練瑜珈不應以盲從流行風潮為目的,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練習瑜珈,過度美化將導致練習對健康有害......
在瑜珈課上,透過身體的感受和專注當下的練習,讓人能夠放下煩惱,感受身體的流動和與自己對話的方式。這篇文章描述了上完瑜珈課後的舒緩感受和對下次上課的期待。
現代「瑜伽」的一系列修身養心方法 呼吸法加上冥想法 能達到身心的合一 體肉上的富足與心靈愉悅之感 #寫作練習
Thumbnail
呼吸,乍似簡單自然,甚至是本能的生存必須,卻反而平時都被忽略。好好地深吸一口、穩穩地緩慢吐出,隨著瑜珈練習,一次一次,感受這項維持生理機能的運作,似乎也連帶地觸發善待之心,更感謝了這副應著我的任性,日夜勞累的身軀。
科學證明,瑜珈具有療癒、恢復和幫助人們維持健康的力量。但同時瑜珈也是我們探索自我的一種方式。 近年來受到全世界關注的「瑜珈療法」(Yoga Therapy),雖然多著重於改善身心健康,但它也有可能指引和及協助我們轉化生活。 如果瑜珈或瑜珈療法要成為一種指引和轉化生活的方式,它必須包括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無論你是瑜珈練習者或是瑜珈老師,在你的腦海中「瑜珈老師」在課堂裡,通常都在做些什麼呢?也許有人會說是指導動作、引導呼吸練習、分享瑜珈的思維和練習體悟。除此之外呢?瑜珈老師還能夠做些什麼來協助學員呢? 這陣子,我在為帶領「疼痛照護瑜珈」認證課程做準備,講義中有一個部分正是在談論,瑜珈老師究竟能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放假的一天,體驗了兩堂不同風格的瑜珈課程,第一堂課鍛鍊呼吸,透過動作排解身心壓力,第二堂則是結合芳療與瑜珈,輔以精油舒壓。體驗實體課程的魅力,感受到與他人一同練習的頻率,實現了理想的退休夢想。
Thumbnail
練瑜伽不衝突練重訓。要定義清楚瑜伽和重訓的目標,需要找到好的老師或教練。另外,要先了解練習背後的基本邏輯以及自己的目的,才知道如何選擇自己適合的模式。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