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拆解問題的技術—找到事情的核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上一章我們聊了邏輯的根源,說到它其實就藏在日常的觀察、假設與驗證裡。但光知道這些還不夠,因為生活裡的問題往往不是那麼簡單。手機沒電這種小事,換條充電線就能搞定,可如果面對的是「公司業績下滑」或者「跟家人關係變差」,你會發現,光靠直覺亂猜,根本抓不到重點。這時候,你需要更進階的技術:拆解問題,把亂七八糟的線頭一根根理清楚,找到事情的核心。


拆解問題聽起來好像很專業,但其實它就是把大麻煩拆成小麻煩,再把小麻煩拆到不能再拆為止。這個過程不只幫你看清真相,還能讓你少走冤枉路。這一章,我們要深入講講怎麼拆解問題,怎麼找到藏在表象下的核心,並用它來解決生活裡的大大小小挑戰。


為什麼要拆解?因為表象會騙人


很多人面對問題時,第一反應是「快點解決」,但往往越急越亂。為什麼?因為他們沒搞清楚問題的真面目,就急著下手。就像醫生沒檢查就開藥,結果可能治標不治本,甚至更糟。


舉個例子,我有個朋友小傑,他在一家小公司當主管,有陣子業績一直掉,他很著急,馬上跑去怪業務團隊:「你們是不是不夠努力?」業務同事很委屈,說他們已經加班到半夜了。後來我問他:「你有沒有想過,問題可能不在業務?」他一開始不服,但還是答應試著拆解看看。


他先把「業績下滑」這個大問題拆開,列出可能的面向:產品不好賣、客戶不滿意、競爭對手太強、還是內部流程有問題?然後再針對每個面向挖深一點:產品不好賣,是因為品質差還是價格高?客戶不滿意,是因為服務慢還是需求沒抓對?這樣一步步拆下來,他最後發現,問題出在產品更新太慢,老客戶覺得沒新意,跑去買別家的東西了。找到這個核心後,他調整策略,推出新功能,業績才慢慢回來。


你看,如果小傑沒拆解問題,一開始就逼業務加班,不但解決不了,還會搞得團隊士氣更低。表象會騙人,真正的核心往往藏在更深的地方。


拆解的第一步:把問題框起來


拆解問題的第一個關鍵,是先把問題「框起來」。什麼意思?就是搞清楚你在處理什麼,別讓它變成一團模糊的迷霧。很多人失敗,就是因為連自己在解決什麼都沒弄懂。


比方說,你覺得最近跟另一半相處不好,直接說「我們感情出問題了」,這太籠統,根本沒辦法下手。試著框一下:是因為溝通變少?還是價值觀有差?還是生活壓力太大影響心情?框得越清楚,後面拆解就越容易。


我有個讀者小靜,她曾經寫信問我:「我工作老是做不好,該怎麼辦?」我回她:「『做不好』是什麼意思?你得先框出來。」她想了一下,說:「好像是效率低,老被老闆催。」我接著問:「效率低是因為什麼?」她又想了一下,說:「可能是任務太多,分不清輕重緩急。」你看,從「做不好」到「分不清輕重緩急」,問題的邊界清楚了,拆解才有方向。


框問題時,有個簡單技巧:問自己「這問題的本質是什麼?」然後寫下來。如果還是太模糊,就再問一次,直到不能再簡化為止。這個過程就像剝洋蔥,把外面的皮一層層拿掉,看到中間的東西。


拆解的技術:三層分析法


框好問題後,接下來是真正的拆解。我自己用過很多方法,最實用的還是「三層分析法」:現象層、原因層、核心層。這三層能幫你從表面挖到根源,步步為營。


第一層:現象層—看到什麼?


這一層是問題的表象,也就是你第一眼看到的東西。比如「公司業績下滑」「我跟朋友吵架」「我最近很焦慮」。別急著往下挖,先把現象寫下來,越多越好。寫的時候別管對錯,重點是把腦袋裡的東西倒出來。


舉個例子,我有個朋友小慧,她說她最近很焦慮。我讓她把焦慮的「現象」列出來,她寫了:睡不好、胃口差、工作沒動力、老是擔心未來。這些就是第一層,具體的感覺跟行為。


第二層:原因層—為什麼會這樣?


現象列好後,問自己:「這些現象是怎麼來的?」這一層要挖出直接原因。小慧的例子,她說睡不好是因為晚上想太多,胃口差是因為壓力大,工作沒動力是因為沒成就感,擔心未來是因為覺得錢不夠用。這些原因不一定是真的,但先假設它們成立,寫下來。


這裡有個重點:別停在太淺的地方。比如說「睡不好是因為想太多」,這還不夠深。問問「為什麼想太多?」小慧說:「因為我怕工作做不好,會被裁員。」這樣就更靠近真相了。


第三層:核心層—根源在哪?


最後一層是核心,也就是所有原因背後的「大魔王」。這層要問:「這些原因有沒有共同點?」小慧把原因串起來看,發現睡不好、工作沒動力、擔心未來,都跟「怕被裁員」有關。再挖深一點,她說:「我覺得自己能力不夠,所以才一直怕。」這就是核心:她對自己的信心不足。


找到核心後,解決方法就清楚了。小慧後來開始記錄每天的進步,讓自己看到成果,焦慮慢慢變少。你看,三層分析法不只幫你找到問題,還能指出解法。


進階拆解:用「樹狀圖」理清關係


三層分析法好用,但如果問題更複雜,比如牽涉很多人或很多因素,光靠線性思考可能不夠。這時候可以用「樹狀圖」,把問題像樹一樣展開,從主幹分出枝葉。


比方說,你的公司要推新產品,但市場反應不好。你可以這樣畫樹狀圖:


•主幹:新產品賣不好

•第一層分支:價格、品質、行銷、競爭

•第二層分支(以價格為例):定價太高、客戶預算低、沒折扣

•第三層分支(以定價太高為例):成本高、目標客群錯、沒做市場調查


我有次幫一個創業朋友用樹狀圖拆解「客戶流失」的問題。畫到最後,我們發現核心是「客服回應太慢」,而這又跟「人手不足」有關。於是他加招了兩個客服,問題解決了一大半。樹狀圖的好處是,它讓你看到全貌,還能找到關鍵節點。


畫樹狀圖時,建議用紙筆或電腦軟體,從大到小列出來。每個分支問一次「為什麼」,直到挖不下去為止。別怕亂,亂中才有真相。


拆解的陷阱:別被假核心騙了


拆解問題很爽,但也有風險。最常見的陷阱是「假核心」,也就是你以為找到根源,其實只是半吊子。比如小傑一開始覺得業績下滑是業務不努力,這就是假核心,因為它沒解釋為什麼努力還是沒用。真正的核心(產品更新慢)藏得更深。


怎麼避開假核心?有兩個方法:


1.多問證據:你覺得找到核心了,問自己:「有什麼證據支持?」如果證據不夠,就再挖。

2.反向驗證:假設核心是真的,問:「解決它能不能搞定全部問題?」如果不行,代表還沒到底。


我有個學生小宇,他說自己學不好英文,拆到「沒時間練」就停了。我問他:「沒時間是真的核心嗎?你把時間找出來,英文就會變好?」他想想說:「好像不會,我也不知道怎麼練。」最後他發現,真正的核心是「沒找到適合的方法」,時間只是表面藉口。


實戰練習:拆解你的問題


講了這麼多,該你動手了。挑個生活裡的問題,試著拆解看看。步驟很簡單:


1.框問題:寫下你想解決的事,比如「我老是存不到錢」。

2.三層分析:

現象層:花太多、收入少、沒計劃。

原因層:愛買東西、加薪慢、不記帳。

核心層:沒控制慾望?還是沒財務觀念?

3.畫樹狀圖:把原因再分細,看看哪個最關鍵。


我有個讀者試過這招,發現自己存不到錢的核心是「不懂投資」,後來開始學理財,真的有改變。你也試試,拆著拆著,答案會自己跑出來。


拆解的威力:從混亂到清晰


拆解問題最大的好處,是它能把混亂變清晰。生活裡的麻煩,通常不是單一原因,而是好幾個東西糾纏在一起。學會拆解,就像拿了把剪刀,把線頭剪開,找到哪條最粗,就能解開整個結。


下一章,我們會聊「因果的真相」,看看怎麼從拆解出來的核心,找到真正的因果關係,避免被假象騙了。邏輯這條路,越走越深,但也越來越有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理性日常 Rational Daily
0會員
4內容數
「理性日常 Rational Daily,讓邏輯成為你的生活超能力!從拆解問題、分析數據到說服他人,我們用簡單的方法,幫你應對職場挑戰、提升生活效率。每週分享實用技巧與真實案例,讓思考更清晰,人生更輕鬆。訂閱我們,一起用理性打造日常!」
2025/04/11
關於我們 1.締寶娛樂城經營亞太區線上娛樂城領域多年,擁有堅強的自主研發團隊、客戶服務團隊,提供全面可靠信任的網路遊戲平台 2.締寶娛樂城所開發出來的遊戲軟體都是經由著名的全美權威系統技術測試 (TST) 嚴格考核認可,確保系統隨機產生的資料百分百精確無誤。並通 過國際博弈實驗室(GLI)系
Thumbnail
2025/04/11
關於我們 1.締寶娛樂城經營亞太區線上娛樂城領域多年,擁有堅強的自主研發團隊、客戶服務團隊,提供全面可靠信任的網路遊戲平台 2.締寶娛樂城所開發出來的遊戲軟體都是經由著名的全美權威系統技術測試 (TST) 嚴格考核認可,確保系統隨機產生的資料百分百精確無誤。並通 過國際博弈實驗室(GLI)系
Thumbnail
2025/03/18
上一章,我們學會用數據說真話,把邏輯從直覺升級到量化,讓決策更硬核。但生活中有些問題,光靠數據還不夠——特別是當你面對的不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活生生的人。比方說,你跟同事搶升職、跟老闆談加薪,或者跟朋友爭資源,這些都不是單獨的選擇,而是跟別人的選擇糾纏在一起。這時候,你需要「博弈的智慧」,用邏輯預測
2025/03/18
上一章,我們學會用數據說真話,把邏輯從直覺升級到量化,讓決策更硬核。但生活中有些問題,光靠數據還不夠——特別是當你面對的不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活生生的人。比方說,你跟同事搶升職、跟老闆談加薪,或者跟朋友爭資源,這些都不是單獨的選擇,而是跟別人的選擇糾纏在一起。這時候,你需要「博弈的智慧」,用邏輯預測
2025/03/17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些人總能輕鬆搞定麻煩事,而有些人卻老是在原地打轉,甚至越弄越糟?這不是運氣好壞,也不是什麼天生聰明,而是他們懂不懂得用「基礎邏輯」來看世界。邏輯聽起來好像很抽象,但其實它無處不在,從你挑早餐吃什麼,到怎麼跟朋友解釋誤會,甚至決定要不要換工作,都有它的影子。懂邏輯的人,不是不會犯
2025/03/17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些人總能輕鬆搞定麻煩事,而有些人卻老是在原地打轉,甚至越弄越糟?這不是運氣好壞,也不是什麼天生聰明,而是他們懂不懂得用「基礎邏輯」來看世界。邏輯聽起來好像很抽象,但其實它無處不在,從你挑早餐吃什麼,到怎麼跟朋友解釋誤會,甚至決定要不要換工作,都有它的影子。懂邏輯的人,不是不會犯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Thumbnail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Thumbnail
「大家意見好多...要怎麼找到最佳解法?」 「叫我解決?根本沒想法啊!靈感枯竭啦!」 「難道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嗎?」 「問題到底出在哪!?」 你是不是想找一套方法來解決問題或是構想創新方法呢? 「設計思考」也許就是你積極追求的解答,往下閱讀來初步認識這個新思維!
Thumbnail
「大家意見好多...要怎麼找到最佳解法?」 「叫我解決?根本沒想法啊!靈感枯竭啦!」 「難道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嗎?」 「問題到底出在哪!?」 你是不是想找一套方法來解決問題或是構想創新方法呢? 「設計思考」也許就是你積極追求的解答,往下閱讀來初步認識這個新思維!
Thumbnail
無論是生活上或工作上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但為何有些人面臨問題時往往束手無策,而有些人卻能輕易迎刃而解呢? Why-Why分析,也被稱作5個為什麼分析,常被用來識別和說明因果關係鏈,透過不斷提問為什麼前一個事件會發生,直到回答 “沒有好的理由” 或,直到一個新的問題被發現時,才停止提問。
Thumbnail
無論是生活上或工作上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但為何有些人面臨問題時往往束手無策,而有些人卻能輕易迎刃而解呢? Why-Why分析,也被稱作5個為什麼分析,常被用來識別和說明因果關係鏈,透過不斷提問為什麼前一個事件會發生,直到回答 “沒有好的理由” 或,直到一個新的問題被發現時,才停止提問。
Thumbnail
這種差異不在於誰對理論的理解更深,而在於我們的心智品質。 無論你是經理過什麼樣的問題,例如經常為情所困性、在生活中猶豫不決、或感到莫名孤獨,都可以參與《豐盛金流藍圖》的探索。
Thumbnail
這種差異不在於誰對理論的理解更深,而在於我們的心智品質。 無論你是經理過什麼樣的問題,例如經常為情所困性、在生活中猶豫不決、或感到莫名孤獨,都可以參與《豐盛金流藍圖》的探索。
Thumbnail
邏輯,是幫助我們判斷事理的重要因子。本篇我們將從表述、系統、思維下手來探討如何透過邏輯來幫助我們看清問題,甚至是解決問題。
Thumbnail
邏輯,是幫助我們判斷事理的重要因子。本篇我們將從表述、系統、思維下手來探討如何透過邏輯來幫助我們看清問題,甚至是解決問題。
Thumbnail
邏輯不是真理,但是邏輯可以從語句提煉出真理。自古以來,人們就在尋找一套工具,用來審視事物、分析經驗、組織思想、裁決爭議,也就是能判斷真假對錯的邏輯。
Thumbnail
邏輯不是真理,但是邏輯可以從語句提煉出真理。自古以來,人們就在尋找一套工具,用來審視事物、分析經驗、組織思想、裁決爭議,也就是能判斷真假對錯的邏輯。
Thumbnail
遇到問題總會去追查探究事物的根本,在事情微有徵兆而未發生之時便能事先觀察,而了解契機所在。這樣心思細膩、觀察入微,凡事追根究底又能洞察先機的特質。把它用在研究或學習上就會得到很好的發揮。但如果將它放在日常與人相處或思考自己的問題時,就會被視為思慮過重、鑽牛角尖 ,打破砂鍋、執著及糾結。 找到一件感
Thumbnail
遇到問題總會去追查探究事物的根本,在事情微有徵兆而未發生之時便能事先觀察,而了解契機所在。這樣心思細膩、觀察入微,凡事追根究底又能洞察先機的特質。把它用在研究或學習上就會得到很好的發揮。但如果將它放在日常與人相處或思考自己的問題時,就會被視為思慮過重、鑽牛角尖 ,打破砂鍋、執著及糾結。 找到一件感
Thumbnail
你是一個邏輯清楚的人嗎? 每次與人溝通都可以先把所有事情想清楚嗎 那會不會常常發現大家跟不上你的節奏 反而落得一個不知道你在說什麼的囧境呢   其實當發生大家說不知道你在說什麼的時候 有兩種可能性 第一種是你真的邏輯沒有清楚,所以大家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第二種則是你的邏輯因為先想過
Thumbnail
你是一個邏輯清楚的人嗎? 每次與人溝通都可以先把所有事情想清楚嗎 那會不會常常發現大家跟不上你的節奏 反而落得一個不知道你在說什麼的囧境呢   其實當發生大家說不知道你在說什麼的時候 有兩種可能性 第一種是你真的邏輯沒有清楚,所以大家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第二種則是你的邏輯因為先想過
Thumbnail
你可能會好奇,要解決問題,不就要先知道問題根源? 但是你相信嗎?這個思考方法可能讓問題更難解決! 遭遇到困境的時候,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可以責怪的對象。 因為找出責怪的對象(無論是自己或他人),可以讓自己得到問題根源的確定感。 但是,探究問題根源對解決方法,常常使事情更糟糕。
Thumbnail
你可能會好奇,要解決問題,不就要先知道問題根源? 但是你相信嗎?這個思考方法可能讓問題更難解決! 遭遇到困境的時候,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可以責怪的對象。 因為找出責怪的對象(無論是自己或他人),可以讓自己得到問題根源的確定感。 但是,探究問題根源對解決方法,常常使事情更糟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