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人變成「爛好人」:你的愧疚感,正在被利用!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你有這樣的經驗嗎?


主管臨時交辦額外任務,你的第一反應是答應,哪怕手上的工作已經壓得喘不過氣; 同事請求幫忙,你明知道自己時間有限,卻依舊硬著頭皮答應,因為拒絕會讓你感到內疚。

這種「習慣性的罪惡感」,讓你在職場中無法堅守自己的界線,最終變成了人人可利用的「爛好人」。

「沒有人能讓你感到自卑,除非你允許。」——Anna Eleanor Roosevelt


罪惡感如何成為你的枷鎖?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罪惡感本是人類的道德機制,提醒我們遵守社會規範。然而,當罪惡感成為一種習慣性的心理反應,它就變成了一種控制我們行為的「無形牢籠」。


Andy是團隊裡最努力的員工,無論何時何事,他總是說「好,我來做!」一開始,主管很欣賞他的責任感,認為他是團隊的「定海神針」。

然而,當團隊內部調整時,Andy承擔的工作越來越多,他開始頻繁加班、壓力爆棚。當主管注意到Andy的情緒不穩定,並試圖減少他的負擔時,Andy卻因「不想讓主管失望」而選擇繼續超負荷運作。最後,他因過勞而請了長假,反而讓主管重新分配了工作。


這就是「習慣性的罪惡感」帶來的職場困境:

 ✅ 你不敢拒絕,因為害怕讓別人失望。

 ✅ 你過度承擔,因為覺得自己的價值來自於滿足他人需求。

 ✅ 你長期壓抑自己的需求,最終導致身心俱疲。


「當你過度在意他人感受,往往會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心理學家Brené Brown


如何擺脫職場罪惡感?


  1. 識別內心的自動反應:
    當你再次因內疚而妥協時,問問自己:「我是真的想幫忙,還是只是害怕拒絕?」
  2. 重新定義責任邊界:
    你的責任不是滿足所有人的需求,而是做好你該做的工作。學會區分「該做的」和「額外的」,讓自己不再被罪惡感綁架。
  3. 練習溝通技巧: 
    當你需要拒絕時,不必說「不行」,可以這樣表達:
    • 「我現在手上的專案已經排滿了,可能沒辦法幫忙,你可以找其他人一起分擔嗎?」
    • 「這件事確實重要,但我目前的時間有限,能否改期或調整?」
  4. 學會為自己負責,而非為別人的感受負責:
    你無法控制別人的想法,但你可以決定自己的行為。當你開始為自己負責時,你的價值感將不再依賴外界認可,而是來自內心的穩定。


勇敢做回自己


如果你總是活在罪惡感裡,那麼真正受害的,並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學會設立界線,適時說「不」,這並不代表你不負責任,而是你開始學會尊重自己。

「愛自己,不是自私,而是讓你有能力去愛別人。」——Charles Bukowski

從今天開始,試著放下「取悅他人」的枷鎖,勇敢地做回真正的自己!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梅根的斜槓人生沙龍
1.9K會員
572內容數
前世界500強HR高階主管|策略顧問合伙人|跨界整合20年人才管理經驗X藝術療癒心理技術|獨創「認知升級+能量管理」雙軌破局模型|專破:35歲瓶頸期及職場情緒內耗|用策略思維點亮你的職業發展地圖|分享職場心理與成長心得,帶你解鎖職場與生活的美好,一起向光而行!
2025/04/29
即使再努力,我們也常忘了問自己一句:「我,好不好?」在職場上,許多人總把自我價值綁在表現上,卻忽略了溫柔對待自己的重要。其實,真正的成熟,不是永無止境地追求更好,而是願意在每個努力之後,對自己說:「其實這樣,已經夠好了。」
Thumbnail
2025/04/29
即使再努力,我們也常忘了問自己一句:「我,好不好?」在職場上,許多人總把自我價值綁在表現上,卻忽略了溫柔對待自己的重要。其實,真正的成熟,不是永無止境地追求更好,而是願意在每個努力之後,對自己說:「其實這樣,已經夠好了。」
Thumbnail
2025/04/28
在人生與職場中,我們常以為自己「沒有選擇」,卻忽略了——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選擇仍然存在。承認自己的選擇,並不是責怪自己,而是重新取回對生命的主導權。停止自我批評,理解每一個選擇背後的勇氣與努力,才能真正擁抱自己,走向更自由、有力量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4/28
在人生與職場中,我們常以為自己「沒有選擇」,卻忽略了——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選擇仍然存在。承認自己的選擇,並不是責怪自己,而是重新取回對生命的主導權。停止自我批評,理解每一個選擇背後的勇氣與努力,才能真正擁抱自己,走向更自由、有力量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4/27
在職場上,許多主管習慣用堅強與壓抑來帶領團隊,卻忽略了真正拉近彼此的力量,其實來自於「敢於展現脆弱」。當主管願意承認自己的恐懼與無助,不但能化解隔閡,更能建立深層的信任感。真正的領導力,不是孤軍奮戰,而是與團隊共同承擔。勇敢示弱,反而讓團隊更有力量,一起走得更遠。
Thumbnail
2025/04/27
在職場上,許多主管習慣用堅強與壓抑來帶領團隊,卻忽略了真正拉近彼此的力量,其實來自於「敢於展現脆弱」。當主管願意承認自己的恐懼與無助,不但能化解隔閡,更能建立深層的信任感。真正的領導力,不是孤軍奮戰,而是與團隊共同承擔。勇敢示弱,反而讓團隊更有力量,一起走得更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生過為了幫朋友出氣,而做出傷害自己或朋友的事?出氣之後,你和朋友的感情有更好嗎?這件事對你有甚麼影響嗎?在生活中,我們都會有自己關係要好的朋友,當朋友遇到困難時,伸出援手也是很自然的事,但是講義氣也必須有底線。
Thumbnail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生過為了幫朋友出氣,而做出傷害自己或朋友的事?出氣之後,你和朋友的感情有更好嗎?這件事對你有甚麼影響嗎?在生活中,我們都會有自己關係要好的朋友,當朋友遇到困難時,伸出援手也是很自然的事,但是講義氣也必須有底線。
Thumbnail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生過為了幫朋友出氣,而做出傷害自己或朋友的事?出氣之後,你和朋友的感情有更好嗎?這件事對你有甚麼影響嗎?在生活中,我們都會有自己關係要好的朋友,當朋友遇到困難時,伸出援手也是很自然的事,但是講義氣也必須有底線。
Thumbnail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生過為了幫朋友出氣,而做出傷害自己或朋友的事?出氣之後,你和朋友的感情有更好嗎?這件事對你有甚麼影響嗎?在生活中,我們都會有自己關係要好的朋友,當朋友遇到困難時,伸出援手也是很自然的事,但是講義氣也必須有底線。
Thumbnail
我們今天要來討論一個有趣的話題:「那些年你做過的善舉是在為地獄鋪路」。這個標題聽起來有點難懂,讓我來幫你解釋一下。 這其實很簡單,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做對別人好的事情,但事實上,這些事情可能對對方並不好,甚至可能會產生反效果。舉個例子,有些人可能會在不經意間做出一些行為,認為這樣是幫助別人...
Thumbnail
我們今天要來討論一個有趣的話題:「那些年你做過的善舉是在為地獄鋪路」。這個標題聽起來有點難懂,讓我來幫你解釋一下。 這其實很簡單,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做對別人好的事情,但事實上,這些事情可能對對方並不好,甚至可能會產生反效果。舉個例子,有些人可能會在不經意間做出一些行為,認為這樣是幫助別人...
Thumbnail
現在的人,文明病太多了。 以前的人,不懂事..... 這也不能說不懂事,就是不懂替人家想,所以想什麼,做什麼... 以前總有句話說~好人,不長命。 以前,不懂。 但現在,似乎明白了什麼.... 因為好人,總是替別人想太多,所以身體,心裡,都蘊藏了過多的毒素,最後,就把自己毒死了,然後
Thumbnail
現在的人,文明病太多了。 以前的人,不懂事..... 這也不能說不懂事,就是不懂替人家想,所以想什麼,做什麼... 以前總有句話說~好人,不長命。 以前,不懂。 但現在,似乎明白了什麼.... 因為好人,總是替別人想太多,所以身體,心裡,都蘊藏了過多的毒素,最後,就把自己毒死了,然後
Thumbnail
所有人都會認為自己是個好人,這是因為「人類自我馴化」讓自己更友善。有團隊的時候,人類也會傾向團隊合作。如果我們真的天性善良,又怎麼會同時幹出「殘忍的事?」,怎麼看就怎麼矛盾!人類雖然擅於社交、同情,甚至會害羞,但為什麼也能殘酷到極致呢?
Thumbnail
所有人都會認為自己是個好人,這是因為「人類自我馴化」讓自己更友善。有團隊的時候,人類也會傾向團隊合作。如果我們真的天性善良,又怎麼會同時幹出「殘忍的事?」,怎麼看就怎麼矛盾!人類雖然擅於社交、同情,甚至會害羞,但為什麼也能殘酷到極致呢?
Thumbnail
遇見糟心的人與事 你可以選擇不善良 只因為… 所謂的善良,從來就是~有條件的 不是對一些當成“應該”及“理所當然”這樣的付出 就該概括承受,這是錯誤的觀念 如同我們的好,是付予懂得感恩惜福的人 從來不是任由當成很沒價值的付出與奉獻 沒有所謂應該要,甚至必須這麼做 許多時事教
Thumbnail
遇見糟心的人與事 你可以選擇不善良 只因為… 所謂的善良,從來就是~有條件的 不是對一些當成“應該”及“理所當然”這樣的付出 就該概括承受,這是錯誤的觀念 如同我們的好,是付予懂得感恩惜福的人 從來不是任由當成很沒價值的付出與奉獻 沒有所謂應該要,甚至必須這麼做 許多時事教
Thumbnail
生活中,當我們遇見令人感到無比可悲,卻又讓人忍不住憎惡的某個人時,如果細心去觀察那個人的言行和神情,在他的背後,往往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可憐因素。有些人可能是曾經受過嚴重的傷害,並將這些造成傷害的記憶烙印在他們的心底,始終没有復原,最後硬化成刀,不斷地揮砍著自己的靈魂。
Thumbnail
生活中,當我們遇見令人感到無比可悲,卻又讓人忍不住憎惡的某個人時,如果細心去觀察那個人的言行和神情,在他的背後,往往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可憐因素。有些人可能是曾經受過嚴重的傷害,並將這些造成傷害的記憶烙印在他們的心底,始終没有復原,最後硬化成刀,不斷地揮砍著自己的靈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