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海巡航07】華語到底有沒有語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今天的文章是前一篇的延續,我想繼續討論有關華語的文法。因為網路上總有一群人說華語(中文、國語、漢語)沒有文法,學起來一點也不難:

raw-image

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如果真的沒有文法,我想家裡這櫃華語語法書的作者可能會哭死吧!辛辛苦苦研究一生的內容被別人說根本不存在......🙂

raw-image

因此,今天就來談談什麼是文法,以及為什麼有些人覺得「華語沒有文法」吧!


「語法」的概念


關於「語法」,我在「文法?語法?」有提過,簡單來說就是「語言的表達規則」,包含詞彙內部的組合、變化(構詞學)、詞彙本身的組合、句子的組成(句法學),甚至廣義一點,語音組合規律(音韻學)也可以算是「語法」。

不過為了討論方便,以下的「語法」基本上都是詞彙和句子的層次,舉凡印歐語常見的格位變化、動詞時態、主動被動,到語言之間的語序差異、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等,都是語法學家討論關注的範圍。

至於為什麼說是「語法」而不是「文法」呢?因為「文」代表的是書面語,範圍較小;而「語」則是語言,包含文字與口語兩個部分,涵蓋範圍更加廣泛。我們在這邊談論語言規則時,通常會關注「怎麼說」、「怎麼寫」,因此採取「語法」的用詞會更準確。


語言的分類


​瞭解語法的概念之後,我們還要先瞭解語言有哪些分類,才能知道華語語法究竟展現在哪裡。詳細論述可以參考「語言的分析性和語言的分類」,這邊只放上四種不同的語言類型與句子,讓各位讀者比較看看差異:

不同分析性的語言,(句子來源:參考臺師大劉承賢教授113-1所開設「語言比較下的臺語語法」課程之上課內容)

不同分析性的語言,(句子來源:參考臺師大劉承賢教授113-1所開設「語言比較下的臺語語法」課程之上課內容)

上面例子分別是四種語言的一句話,可以發現語言就像米食一樣,有像華語一樣粒粒分明的語言,也有像西班牙語,甚至是Yurakaré語一樣,不同意思的詞彙黏在一起、無法分開的語言,彼此之間差異非常大。

大家的問題正是在此,好像有語法的語言只限於1. 到3. ,只有這種詞彙本身的變化,或是透過疊加不同成分,來表示不同的性別、數量、時間、語態......的手段才能夠稱為語法。而且這些人覺得這類型的語言才是難學,相形之下,中文是a piece of cake。


華語語法從哪看


其實華語也有一套很複雜的語法系統,雖然沒有形態變化,但還是能透過詞彙搭配與順序來表達出不同的語言意思。

1. 藉由抽象的意義和語境傳達意思

我們以格位(case)為例,格位表示句子中的名詞與主要動詞之間的關係。例如拉丁語有五個格位,並且會在名詞本身的形態上進行變化,例如以下例子:[註1]

拉丁語格位(圖片來源:康華倫,《拉丁文文法大全》,臺北:秀威資訊,2016,頁28)

拉丁語格位(圖片來源:康華倫,《拉丁文文法大全》,臺北:秀威資訊,2016,頁28)

相比之下,華語的名詞並沒有這些變化,但是他難道就沒有格位了嗎?答案是「有的」,只不過華語的格位是抽象、隱性的,需要結合上下文才能知道,例如以下例句中的「張三」分別帶有不同的抽象格位(abstract case):[註2]

4. 張三打了李四。 【主格】
5. 李四打了張三 【賓格】
6. 李四搶走張三的書。 【屬格】
7. 李四給張三五百元。 【與格】

事實上,英語目前也朝著華語的語言類型發展,你會發現英語普通名詞格位已經沒辦法透過本身的形態,或是藉由冠詞(像德語一樣)來表示,英語只剩下代名詞還有主格、屬格、受格的格位差異了。跟古英語相比,他也走在簡化路上。[註3]

2. 透過詞彙搭配與語序表示意義不同

先前「怎麼問為什麼,為什麼問怎麼?」已經提到,疑問詞「怎麼」在助動詞「會」的前面、後面分別代表詢問原因、詢問方式,例如以下例句:[註4]

8. 他怎麼去聽演唱會呢?  【問原因】
9. 他怎麼去聽演唱會呢?  【問方法】

另外,「華語的「了」真的代表過去式嗎?」也講過其實華語也有進行式、完成式的差異,只是華語不是直接變化動詞本身,而是透過加上副詞或助詞,來表示不同的體貌差異,例如以下例句:[註5]

10. 我開車。 【完成】
11. 我開車/我開車。 【進行】
12. 我開車。 【經驗】
13. 我打算開車。 【未然】

由於沒有形態變化,所以華語的語言順序也較為嚴格。我們可以用阿美語來比較,以下秀姑巒阿美語的例句語序不同,然而翻譯成華語卻都只能有一個順序:

語序差異(句子來源:吳靜蘭,《阿美語語法概論》,臺北:原住民族委員會,2018,頁35-36)

語序差異(句子來源:吳靜蘭,《阿美語語法概論》,臺北:原住民族委員會,2018,頁35-36)


語言難不難學


說了這麼多,無非是想說:華語其實有語法,而且還是一套嚴謹、有系統性的語法。只是這些規則就像大自然的法則一樣,存在我們生活周遭但我們習焉不察。語言學家所做的,其實就是歸納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現象,找出背後運行的規則。

至於這套語法難不難學,我的想法和中研院語言所的林若望老師相同:語言難不難學,取決於該語言和母語的相似性,和母語越相近的語言,自然學起來越容易簡單。詳細的介紹可參考以下文章:

會覺得印歐語難學,當然是因為我們的母語缺少很多形態變化。但相對的,西方人在看華語時,也常常被華語許多同音詞和語境給搞混。例如下面例句中的「自己」,它在助動詞前面表示「親自=on one's own」,在助動詞後面則表示「一個人=alone」:[註6]

16. 他自己走去學校(,不用依靠父母接送)。
17. 他自己走去學校(,不會和同學一起走)。

我想這兩句話母語者都不一定能分辨出其中差異,更遑論非母語的學習者了,這也體現出華語的詞彙搭配和語境的重要性。



重力在自然生活中無處不在,但我們不會因此忽視它、說它沒有任何規則。語言也應如此,我們說任何話背後,都有一套運行規則,即使語言會隨著時間而變化,但這些變化也是規律可循。我們不能因為看不到,就說這些規則不存在,甚至我們應該瞭解這些規則,才能使表達更加精確,也不會每次被問問題時,都用「這是語感」來搪塞。

瞭解完這些之後,下次遇到有人說「中文沒有文法」時,就可以有理有據地反駁他了喔!如果你覺得今天介紹的語言現象很有趣,想和我一起海巡網路,從中學習更多的語言知識的話,還請持續鎖定【翠海巡航】這個專題系列,認識更多語言與文化~


註釋與補充:

[註1]:拉丁語名詞變格較為複雜,圖片僅舉一例,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康華倫,《拉丁文文法大全》,臺北:秀威資訊,2016,頁15-69」所討論的名詞、形容詞、代詞的變格規則。

[註2]:這部份較為複雜,事實上還和語意角色(thematic role)有關,這邊為了方便,僅簡單與拉丁語對照,可能不夠精確。有興趣讀者可以參考「黃正德,〈漢語動詞的題元結構與其句法表現,《語言科學》,2007(04),頁3-4」或「梅廣,《上古漢語語法綱要》,臺北:三民書局,2019,頁73-74」。

[註3]:關於古英語到現代英語的變化,可參考「王旭,《發現英語》,臺北:書林出版,2021,頁123-128」。

[註4]、[註6]:關於「怎麼」與「自己」的用法差異,可以參考「蔡維天,〈為甚麼問怎麼樣,怎麼樣問為甚麼〉,《漢學研究》,1,2000,頁209-235」與「蔡維天,〈重溫「為什麼問怎麼樣,怎麼樣問為什麼」——談漢語疑問句和反身句中的內、外狀語〉,《中國語文》,3,2007,頁195-207」兩篇論文。

[註5]:關於華語的時貌,可以參考「屈承熹,《漢語功能篇章語法》,臺北:文鶴,2010,頁122-134」或「Li & Thompson,《漢語語法》,臺北:文鶴,2020,頁147-184」。

不定期努力更新,內容包含: 1️⃣自己學習語言的心得與訣竅 2️⃣中學學生國文文法相關問題 3️⃣歷史、語言、教育相關讀書心得與想法 4️⃣動漫與小說的心得與推薦 5️⃣日常生活觀察與紀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Reva-avatar-img
2025/03/31
教華語的老師聽到「中文沒有語法」時,我就想拿出華語課本,請他解釋XD
佚名:學語言的人-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31
Reva 沒錯!我每次聽到這種言論都想拿華語語法砸過去😂
彼得潘-avatar-img
2025/03/30
從未想過中文文法如此複雜 只知道字面含義能讓老外腦袋冒煙 剛剛雜誌有一句梗詞:一個半小時是三個半小時 於算術 於交談經驗都能懂 但對老外習慣“建構式”數學的就認為邏輯不通 這大致也是中文難度能名列前茅的關係吧!
佚名:學語言的人-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30
彼得潘 的確是,語言有其垂直的架構,例如一個半小時究竟是[一個[半小時]]還是[一個半[小時]],如果只用線性理解,的確就會出現很多歧義現象。這個我當初修課曾經聽過,例如「咬死獵人的狗」、「喜愛人民的總統」都有兩種意思,其實很有趣的。
你知道一個簡單的詞語,背後也可能包含很複雜的表達嗎?例如華語的疑問詞「怎麼」,究竟是詢問原因,還是詢問方式,它問原因的時候,又和「為什麼」有什麼不一樣呢?這篇文章來告訴你與法學家怎麼說。
今天這篇貼文是網友發現形容詞「的」和副詞「地」合二為一,感嘆自己確診老人,底下留言吸引了一堆「老人」紛紛討論。我想身為也會區分「的、地」的國文系老人,應該也要來談談這個話題!
華語(中文)的動詞型態超級簡單,加「了」就像英語「V-ed」一樣是過去式;加「要」就像英語的「will V」一樣是未來是。但是「代誌敢有遐爾簡單 Tāi-tsì kám ū hiah-nī kán-tan?」這篇文章教你從實際例句分析「了」究竟有哪些用法!
關於臺語等不等於閩南語,這個議題在Threads上面常常被拿出來吵,今天要再次談論臺語和閩南語之間的關係,並利用前幾天在句法學課程中聽到關於「白馬非馬」的解釋,來說明這個句子的邏輯關係。
有人提到最近教改導致「呵」取代「喔」,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本文梳理了早年的字典與教材,說明這個用法是從民國初年就流傳下來、沒有更動的。此外,本文也藉由方言資料比較,來說明「呵」念成「ㄛ」是老國音中的方言痕跡,見證了國語運動的演變。
如果你去Google「乘法順序」的新聞,你會發現真的每年都會至少發一篇新(舊?)聞,然後引起大眾的討論。就有人開始討論怎樣才是正確的,也有人說根本不重要。今天我們就從語言學的觀點來看看乘法的邏輯關係吧!
你知道一個簡單的詞語,背後也可能包含很複雜的表達嗎?例如華語的疑問詞「怎麼」,究竟是詢問原因,還是詢問方式,它問原因的時候,又和「為什麼」有什麼不一樣呢?這篇文章來告訴你與法學家怎麼說。
今天這篇貼文是網友發現形容詞「的」和副詞「地」合二為一,感嘆自己確診老人,底下留言吸引了一堆「老人」紛紛討論。我想身為也會區分「的、地」的國文系老人,應該也要來談談這個話題!
華語(中文)的動詞型態超級簡單,加「了」就像英語「V-ed」一樣是過去式;加「要」就像英語的「will V」一樣是未來是。但是「代誌敢有遐爾簡單 Tāi-tsì kám ū hiah-nī kán-tan?」這篇文章教你從實際例句分析「了」究竟有哪些用法!
關於臺語等不等於閩南語,這個議題在Threads上面常常被拿出來吵,今天要再次談論臺語和閩南語之間的關係,並利用前幾天在句法學課程中聽到關於「白馬非馬」的解釋,來說明這個句子的邏輯關係。
有人提到最近教改導致「呵」取代「喔」,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本文梳理了早年的字典與教材,說明這個用法是從民國初年就流傳下來、沒有更動的。此外,本文也藉由方言資料比較,來說明「呵」念成「ㄛ」是老國音中的方言痕跡,見證了國語運動的演變。
如果你去Google「乘法順序」的新聞,你會發現真的每年都會至少發一篇新(舊?)聞,然後引起大眾的討論。就有人開始討論怎樣才是正確的,也有人說根本不重要。今天我們就從語言學的觀點來看看乘法的邏輯關係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就能get 同款 韓系質感包👜 而且獨家下殺 299元up 讓它成為你的 必備單品吧! - momo優惠折扣碼 領取超簡單❤️ 點擊右下角 會員中心 - 折價券 輸入 FLOWERMOMO 點擊歸戶 就能領取 商店優惠券 啦! - https://momo.dm/RaFNzR
Thumbnail
momo店+ S999純銀四葉草項鍊,精緻細膩,代表愛情、希望、信念與幸運,是送給自己或別人的完美禮物。限時下殺299元起,超取免運!
Thumbnail
一、華語的輔音與聲母 二、華語的元音與韻母 三、華語的聲調 四、華語的音節結構
Thumbnail
學習語言除了練習,一定要有適當的環境,才能事半功倍。
Thumbnail
在閱讀文言文時,很多同學會遇到困難,除了詞彙難懂外,文字順序也怪怪的,讓你無法順利翻成白話文,這是因為文言文「語序」與白話文有些不同,你知道是那些不同嗎?這次的文章要介紹文言文的倒裝現象,說明文言文與白話文語序不同的原因,這樣各位同學之後就能夠還原成白話文語序,有利解讀了!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關於語言學的一些思考
Thumbnail
這一系列的文章主要寫給中學學生或對華語有興趣的你,向你介紹一些生活中常用、考試常考的語法概念,協助你解讀困難的文章。我希望以簡單的語言,來說明「華語其實也有文法規則可循」,同時也會討論文言文的例子。有了文法概念以後,文言文的解讀也可以更加有效率,進而提升學生們的閱讀成績。
Thumbnail
要學習國文文法的規則,首先要先瞭解它有哪些基本句型。國中的國文課本主要都會說有「敘事句、有無句、判斷句、表態句」四大基本句型,那你知道這些句型有哪些不一樣嗎?
Thumbnail
要學習國文文法的規則,首先要先瞭解它有哪些基本句型。國中的國文課本主要都會說有「敘事句、有無句、判斷句、表態句」四大基本句型,那你知道這些句型有哪些不一樣嗎?
Thumbnail
要解讀一段文字,首先要先瞭解其中的組成成分,這樣才能夠進行解讀。國文也是如此,本章將告訴大家國文句子的基本組成,以便未來能夠更快速的解讀分析。
Thumbnail
其實國文和其他的語言一樣,都有一套自己的文法規則。這個系列的文章就是要帶你理解這些文法規則,進一步運用在閱讀理解上,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就能get 同款 韓系質感包👜 而且獨家下殺 299元up 讓它成為你的 必備單品吧! - momo優惠折扣碼 領取超簡單❤️ 點擊右下角 會員中心 - 折價券 輸入 FLOWERMOMO 點擊歸戶 就能領取 商店優惠券 啦! - https://momo.dm/RaFNzR
Thumbnail
momo店+ S999純銀四葉草項鍊,精緻細膩,代表愛情、希望、信念與幸運,是送給自己或別人的完美禮物。限時下殺299元起,超取免運!
Thumbnail
一、華語的輔音與聲母 二、華語的元音與韻母 三、華語的聲調 四、華語的音節結構
Thumbnail
學習語言除了練習,一定要有適當的環境,才能事半功倍。
Thumbnail
在閱讀文言文時,很多同學會遇到困難,除了詞彙難懂外,文字順序也怪怪的,讓你無法順利翻成白話文,這是因為文言文「語序」與白話文有些不同,你知道是那些不同嗎?這次的文章要介紹文言文的倒裝現象,說明文言文與白話文語序不同的原因,這樣各位同學之後就能夠還原成白話文語序,有利解讀了!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關於語言學的一些思考
Thumbnail
這一系列的文章主要寫給中學學生或對華語有興趣的你,向你介紹一些生活中常用、考試常考的語法概念,協助你解讀困難的文章。我希望以簡單的語言,來說明「華語其實也有文法規則可循」,同時也會討論文言文的例子。有了文法概念以後,文言文的解讀也可以更加有效率,進而提升學生們的閱讀成績。
Thumbnail
要學習國文文法的規則,首先要先瞭解它有哪些基本句型。國中的國文課本主要都會說有「敘事句、有無句、判斷句、表態句」四大基本句型,那你知道這些句型有哪些不一樣嗎?
Thumbnail
要學習國文文法的規則,首先要先瞭解它有哪些基本句型。國中的國文課本主要都會說有「敘事句、有無句、判斷句、表態句」四大基本句型,那你知道這些句型有哪些不一樣嗎?
Thumbnail
要解讀一段文字,首先要先瞭解其中的組成成分,這樣才能夠進行解讀。國文也是如此,本章將告訴大家國文句子的基本組成,以便未來能夠更快速的解讀分析。
Thumbnail
其實國文和其他的語言一樣,都有一套自己的文法規則。這個系列的文章就是要帶你理解這些文法規則,進一步運用在閱讀理解上,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