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海巡航15】怎麼問為什麼,為什麼問怎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三月初的時候陽明交大外文系盧郁安教授的研究團隊透過語言音系的比較,探討臺灣人說英語會有臺灣腔的成因。然後陽明交大的校網發布以下新聞:

這則新聞其他媒體也有轉傳,不過標題各異,例如聯合新聞網「為什麼國人講英語有台灣腔? 陽明交大揭發音關鍵」、東森新聞雲「研究揭『講英語有台灣腔』關鍵原因 專家:學習要仰賴聽覺」、中央社「陽明交大揭密台式英文發音 用拼寫背單字是關鍵」等等。過幾天我就在脆上面滑到以下PO文:

raw-image

這位網友大概覺得新聞標題有個預設「臺灣人不應該有臺灣腔」,所以他就發文攻擊那篇新聞。關於說話的腔調,其實我覺得非常正常,沒有對錯、也不用特別強調。這點脆上面也有很多網友討論了。不過今天我感到好奇的,反而是「為什麼原PO會覺得新聞會預設臺灣人不應該有臺灣腔」?

兩種「怎麼」


​我會對這個問題感興趣,是因為這學期句法學正好負責導讀蔡維天老師的〈重溫「為什麼問怎麼樣,怎麼樣問為什麼」〉[註1]。這篇論文在討論疑問詞「怎麼」的用法。如果你仔細感受,會發現華語(漢語、國語)有兩種「怎麼」,並且以助動詞、頻率副詞......作為分界。我們先看以下例句:

1a. 他怎麼進去看守所? (A:因為貪汙。) 【問原因】
1b. 他怎麼進去看守所? (A:坐車進去,) 【問方式】
2a. 他怎麼很少去看棒球? (A:因為最近太忙了。)   ​【問原因】
2b. 他很少怎麼去看棒球? (A:他很少走路去,太遠了。)【問方式】

我們發現a. 句的「怎麼」比較前面,都是問事件的原因,有點類似「為什麼」。b. 句的「怎麼」比較後面,則是在問後面動詞的狀態、方法等。這個界線是分得清清楚楚的,稍微改變一下,你就會發現語句不通順,或者答非所問,例如以下錯誤的問答:

3a. 他怎麼很少去看棒球? 
  (#他很少走路去,他都搭捷運去。) 
3b. 他很少怎麼去看棒球? 
  (#因為他最近太忙了。)
※「#」表示符合語法,但是語意上錯誤的句子。

單從「怎麼」這個詞,我們可以發現華語雖然沒有形態上的變化,但是它透過語句順序來傳達不同意思,其實這也是「文法」的一種,所以不要再說華語沒有文法了!

怎麼≠為什麼


此外,華語的文法規則遠比你想像的還要複雜。以問原因的「怎麼」來說,蔡老師的論文還有提到「怎麼」並不能完全等於「為什麼」,請看以下的例句:

4a. 天空為什麼是藍的?
4b. 天空怎麼是藍的?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感受到兩句話的差異,不過根據論文,這兩句話在語意上面是不同的。4a. 句是問單純的原因;4b. 句則是覺得天空不是藍的,但是變成藍的讓人覺得很奇怪,所以想問是什麼原因造成天空是藍的。簡單來說,4b. 句問原因的「怎麼」多了說話者內心的預設。

我們再用以下的新聞標題做更詳細的分析,就可以更清楚瞭解「怎麼」和「為什麼」的用法差異:

5a. 國人講英語為什麼有臺灣腔?
  【事實】臺灣人講英語有臺灣腔。
  【提問】想知道臺灣腔的形成原因。
5b. 國人講英語怎麼有臺灣腔?
  【預設】講英語不應該有腔調。
  【事實】臺灣人講英語有臺灣腔。
  【提問】是什麼原因「造成」臺灣人講話有臺灣腔?

語言的變化


當然,以上結論並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感覺。語言是會演變的,所以今天有人覺得5a. 這句話有「臺灣人講英語不應該有臺灣腔」的否定預設我覺得也滿合理的,有可能就是「為什麼」這個詞過於頻繁使用,導致它的功能逐漸取代「怎麼」。也因此現在脆上面才會有一些人覺得新聞的標題有不尊重臺灣人講英語有腔調的感覺。

我覺得還有另一個原因是「會」這個字導致5a. 這句話有否定預設,如果我們改成「國人講英語為什麼有臺灣腔」,我個人感覺說話者似乎比較沒有預設「臺灣人說英語不應該有腔調」。不知道看到這邊各位讀者是怎麼想的呢?我們來投票看看:從你的語感,下面哪句話有「臺灣人講英語不應該有臺灣腔」的否定預設呢?

6a. 臺灣人講英語為什麼有臺灣腔?
6b. 臺灣人講英語為什麼有臺灣腔?
6c. 臺灣人講英語怎麼有臺灣腔?
6d. 臺灣人講英語怎麼有臺灣腔?
匿名投票

下面哪句話有否定預設呢?

  • 6c、6d
  • 6b、6c、6d
  • 6b、6d
  • 6d
  • 關於上面的例句,如果你有其他的看法,也歡迎提出來一起討論喔!



    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Threads剛好在「熱烈討論」國文要不要降為副科,癥結點不外乎是生活中用不用得到。我想這也反映國文教育長期以來的問題:不怎麼訓練學生的基礎用字遣詞或與表達能力(這部分大多容易淪為死記硬背,教太多也會被詬病),很多時候都在強調高層次的文學寫作手法與文字背後的思想辯論,導致某些同學覺得生活中用不到,甚至國文科沒用。

    我並非覺得上述高層次的內容不重要,而是教育現場更多的學生缺少基礎實用的能力:書信或email寫不好、「在再」和「的地得」不分、無法讀懂長篇文章或較委婉的表達方式等等。語文形式的正確與否,以及意義是否能夠精準表達,這都十分重要,但卻被忽略。這篇文章的「怎麼」就是一個例子,一個簡單的詞背後其實有更多文字無法傳達的訊息,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造成混淆,這在正式場合尤為重要。這或許是為來國文科可以多加側重的一個方向。

    本章內容就到這邊,如果你覺得今天介紹的語言現象很有趣,想和我一起海巡網路,從中學習更多的語言知識的話,還請持續鎖定【翠海巡航】這個專題系列,認識更多語言與文化喔!此外,也可以追蹤我的Threads帳號(@yiminglanguage),一起討論更多有趣的語言知識喔!

    如果你願意且可以負擔,也可以訂閱「佚名:語言、歷史與生活」的沙龍,除了可以閱讀專屬的付費文章,也鼓勵創作者產出更多有趣的內容喔!


    註釋與補充:

    [註1]:關於蔡老師的論文,可參考以下兩篇:

    1. 蔡維天,〈為甚麼問怎麼樣,怎麼樣問為甚麼〉,《漢學研究》1,2000,頁209-235。
    2. 蔡維天,〈重溫「為什麼問怎麼樣,怎麼樣問為什麼」——談漢語疑問句和反身句中的內、外狀語〉,《中國語文》,3,2007,頁195-20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佚名:語言、歷史與生活
    66會員
    129內容數
    不定期努力更新,內容包含: 1️⃣自己學習語言的心得與訣竅 2️⃣中學學生國文文法相關問題 3️⃣歷史、語言、教育相關讀書心得與想法 4️⃣動漫與小說的心得與推薦 5️⃣日常生活觀察與紀錄
    2025/04/27
    這個系列會分成四篇說明:「第一篇」希望破除大家對拼音符號的一些迷思、「第二篇」介紹不同拼音系統的制定歷程、「第三篇」統整目前常見常見的拼音符號系統與差異、「第四篇」則會引用學者說法,說說怎樣是好的拼音。
    Thumbnail
    2025/04/27
    這個系列會分成四篇說明:「第一篇」希望破除大家對拼音符號的一些迷思、「第二篇」介紹不同拼音系統的制定歷程、「第三篇」統整目前常見常見的拼音符號系統與差異、「第四篇」則會引用學者說法,說說怎樣是好的拼音。
    Thumbnail
    2025/04/13
    今天要討論的是這兩天熱騰騰的貼文,說「角色」念「ㄐㄩㄝˊ ㄙㄜˋ」是受中國影響、共化的讀音,但真的是這樣嗎?今天來聊聊什麼是讀書音?什麼是口語音?兩者之間有什麼差別?
    Thumbnail
    2025/04/13
    今天要討論的是這兩天熱騰騰的貼文,說「角色」念「ㄐㄩㄝˊ ㄙㄜˋ」是受中國影響、共化的讀音,但真的是這樣嗎?今天來聊聊什麼是讀書音?什麼是口語音?兩者之間有什麼差別?
    Thumbnail
    2025/04/06
    今天原本要繼續講華語語法,但一早起來就看到有人反駁我半年前的文章,所以只能來吵吵架了。
    Thumbnail
    2025/04/06
    今天原本要繼續講華語語法,但一早起來就看到有人反駁我半年前的文章,所以只能來吵吵架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Thumbnail
    近日,在報章媒體和社群平台熱議,要把「閩南語」改成「臺灣台語」的事情,想必很多人心中會有許多疑問,因此在這裡,我根據我對這個議題的理解,簡單白話整理了9點,提供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近日,在報章媒體和社群平台熱議,要把「閩南語」改成「臺灣台語」的事情,想必很多人心中會有許多疑問,因此在這裡,我根據我對這個議題的理解,簡單白話整理了9點,提供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台語語齡近3年的一些想法和記錄。
    Thumbnail
    台語語齡近3年的一些想法和記錄。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討論一個有趣的話題——專家說的都是對的嗎? 在臺灣,這現象真的很普遍。你有沒有注意到,早上新聞上出現某個專家說了什麼,大家就會照做?很多人不會去驗證,只會說:「你知道昨天看電視,那個誰講了什麼。」然後這樣傳出去,大家都會照做...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討論一個有趣的話題——專家說的都是對的嗎? 在臺灣,這現象真的很普遍。你有沒有注意到,早上新聞上出現某個專家說了什麼,大家就會照做?很多人不會去驗證,只會說:「你知道昨天看電視,那個誰講了什麼。」然後這樣傳出去,大家都會照做...
    Thumbnail
    Communication Logic Growing up in my family, I picked up a unique way of communicating with certain folks in Taiwan. When someone tosses a question
    Thumbnail
    Communication Logic Growing up in my family, I picked up a unique way of communicating with certain folks in Taiwan. When someone tosses a question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關於語言學的一些思考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關於語言學的一些思考
    Thumbnail
    這樣的英文當課文,這樣的中文當翻譯,這樣的西方人文小常識,這樣的有心做事蕭博士,來教教臺灣小學英文,來勸勸臺灣的孩子,別再死背單字苦學文法猛做考題,難道不是件很合適的事?
    Thumbnail
    這樣的英文當課文,這樣的中文當翻譯,這樣的西方人文小常識,這樣的有心做事蕭博士,來教教臺灣小學英文,來勸勸臺灣的孩子,別再死背單字苦學文法猛做考題,難道不是件很合適的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