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勞動,一個在現代社會中應該被徹底杜絕的現象,卻仍在全球各地悄然發生。臺灣,作為一個高度重視人權的國家,對於防制強迫勞動有著明確的法律規範與政策措施。
堅決禁止強迫勞動
根據《勞動基準法》第5條,雇主不得以強暴、脅迫、拘禁或其他非法手段強迫勞工從事勞動。違反者可依第75條規定,處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罰金。此外,臺灣參考國際勞工組織(ILO)第29號與第105號公約,進一步完善相關法規,展現對抗強迫勞動的決心。
「禁止強迫勞動參考手冊」:實務辨識的指南為了協助第一線執法人員、勞檢員、工會幹部及非政府組織(NGO)有效辨識強迫勞動現象,勞動部翻譯並編製了「禁止強迫勞動參考手冊」。該手冊收錄了11項強迫勞動指標,包括:
濫用弱勢處境
欺騙
行動限制
孤立
人身暴力及性暴力
恐嚇及威脅
扣留身分文件
扣發薪資
抵債勞務
超時加班
苛刻的工作及生活條件
這些指標為辨識與防制強迫勞動提供了明確的依據。
持續精進的必要性
儘管臺灣在防制強迫勞動方面已取得顯著進展,但仍面臨一些挑戰。例如,部分外籍勞工可能遭遇超時加班、薪資扣留等問題,這些情況可能構成強迫勞動。此外,某些非典型的強迫行為不易被立即辨識,這需要執法人員具備更高的專業素養和敏銳度。
多方協作,共同防制
為了進一步杜絕強迫勞動,未來應著重以下幾點:
強化培訓:提升第一線執法人員的專業能力,確保他們能準確辨識並處理強迫勞動案件。
修法與宣導:檢討現有法規的不足之處,必要時進行修法,並加強對勞工的權益宣導,讓每位勞工都能了解自己的權利,避免受到不法侵害。
臺灣在防制強迫勞動的道路上,已經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透過法律的完善、政策的推動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相信我們能夠為所有勞工創造一個更加公平、安全的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