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去年團隊架構大調後,我的業務開始變得動盪,變動並非全是壞事,但是我需要學到一些東西。而近期的新任務調整我開始不滿。這個任務說白了,就是在幫別人「擦屁股」——一個歷史遺留的問題,原本應該由別人解決,但因為一直沒進展,最後就落到我頭上。
雖然我以前沒做過,但基本的方法論也略知一二,所以我憑著過去的經驗,慢慢搭建出一個清晰且可落地的流程。老實說,這並不難,只是很花時間。但問題是,當我做了一段時間後,我開始意識到:這份工作根本無法讓我變得更強。
它沒有挑戰性,老闆也只是覺得這個東西好像很混亂,需要有人理清楚而已,也沒辦法讓我學到新東西,只是在消耗我既有的知識和精力。我開始覺得停滯不前,因為不管做得再好,這個成果也不會特別亮眼,無法成為履歷上的加分項,也難以幫助我爭取升職加薪。
和前老闆聊天後,我才意識到:工作其實有兩種類型——成長型工作 和 消耗型工作。
他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你是在開鎖,還是在打造鑰匙?」
成長型工作 就像是學習如何打造一把更強的鑰匙,讓你未來能夠解鎖更多高難度的門;消耗型工作 則只是讓你不斷拿著手上的同一把鑰匙,去開一堆類似的鎖,過程中你不會獲得新的工具,也不會學到更有效的開鎖方式。
我試著總結出下面的特點,如果未來我遇到了一樣的問題,我能快速判斷這個任務屬於哪類型工作
✅ 事情不難,但很花時間
✅ 不需要學習新東西,只是在運用舊有經驗
✅ 沒有突破自己的機會,長期下來成長停滯
✅ 成果不容易被看見,無法成為履歷亮點(這真的很重要,拿不出手的成果,等於什麼都沒做)
發現自己被困在消耗型工作後,我開始思考該如何改變現狀,最後決定:尋找外部機會,轉崗或跳槽。
現在的時機對我來說很合適,因為我的心態並不是處於低潮期,而是很清楚自己想要的任務方向。我知道自己需要的是更有挑戰性的工作,而不是持續消耗自己。我相信,當心態正確、目標明確時,我自然會一步步引導自己,朝著想要的方向前進。
總結:職場要讓自己「增值」,而不是「折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