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童子 五十三參.(十七) 拜無厭足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第十七參.拜無厭足王

修行法門:菩薩如幻解脫

無厭足王,梵文 Anala,又稱滿足王。善財至多羅幢城,參詣無厭足王,無厭足王為其解說「菩薩如幻解脫」。

善財童子 拜無厭足王

善財童子 拜無厭足王

摘自《華嚴經.入法界品》

第十七參.拜無厭足王 五十三參目錄

經文】爾時,善財童子,憶念思惟善知識教,念善知識:「能攝受我,能守護我,令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退轉。」如是思惟,生歡喜心、淨信心、廣大心、怡暢心、踴躍心、欣慶心、勝妙心、寂靜心、莊嚴心、無著心、無礙心、平等心、自在心、住法心、遍往佛剎心、見佛莊嚴心、不捨十力心。

漸次遊行,經歷國土、村邑、聚落,至多羅幢城,問無厭足王所在之處,諸人答言:「此王今者在於正殿,坐師子座,宣佈法化,調御眾生,可治者治,可攝者攝,罰其罪惡,決其諍訟,撫其孤弱,皆令永斷殺、盜、邪婬,亦令禁止妄言、兩舌、惡口、綺語,又使遠離貪、瞋、邪見。」時,善財童子依眾人語,尋即往詣。

遙見彼王,坐那羅延金剛之座,阿僧祇寶以為其足,無量寶像以為莊嚴,金繩為網彌覆其上;如意摩尼以為寶冠莊嚴其首,閻浮檀金以為半月莊嚴其額,帝青摩尼以為耳璫相對垂下,無價摩尼以為瓔珞莊嚴其頸,天妙摩尼以為印釧莊嚴其臂;閻浮檀金以為其蓋,眾寶間錯以為輪輻,大琉璃寶以為其竿,光味摩尼以為其臍,雜寶為鈴恆出妙音,放大光明周遍十方,如是寶蓋而覆其上。

阿那羅王有大力勢,能伏他眾,無能與敵;以離垢繒而繫其頂,十千大臣前後圍遶共理王事。其前復有十萬猛卒,形貌醜惡,衣服褊陋,執持器仗,攘臂瞋目,眾生見者無不恐怖。無量眾生犯王教敕,或盜他物,或害他命,或侵他妻,或生邪見,或起瞋恨,或懷貪嫉,作如是等種種惡業,身被五縛,將詣王所,隨其所犯而治罰之。或斷手足,或截耳鼻,或挑其目,或斬其首,或剝其皮,或解其體,或以湯煮,或以火焚,或驅上高山推令墮落,有如是等無量楚毒;發聲號叫,譬如眾合大地獄中。

善財見已,作如是念:「我為利益一切眾生,求菩薩行,修菩薩道。今者,此王滅諸善法,作大罪業,逼惱眾生,乃至斷命,曾不顧懼未來惡道。云何於此而欲求法,發大悲心救護眾生?」

作是念時,空中有天,而告之言:「善男子!汝當憶念普眼長者善知識教。」

善財仰視而白之曰:「我常憶念,初不敢忘。」

天曰:「善男子!汝莫厭離善知識語,善知識者,能引導汝至無險難安隱之處。善男子!菩薩善巧方便智不可思議,攝受眾生智不可思議,護念眾生智不可思議,成熟眾生智不可思議,守護眾生智不可思議,度脫眾生智不可思議,調伏眾生智不可思議。」

時,善財童子,聞此語已,即詣王所,頂禮其足,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教誨,願為我說!」

時,阿那羅王,理王事已,執善財手,將入宮中,命之同坐,告言:「善男子!汝應觀我所住宮殿。」

善財如語,即遍觀察,見其宮殿,廣大無比,皆以妙寶之所合成,七寶為牆周匝圍遶,百千眾寶以為樓閣,種種莊嚴悉皆妙好,不思議摩尼寶網羅覆其上;十億侍女端正殊絕,威儀進止皆悉可觀,凡所施為無非巧妙,先起後臥軟意承旨。

時,阿那羅王告善財言:

「善男子!於意云何?我若實作如是惡業,云何而得如是果報、如是色身、如是眷屬、如是富贍、如是自在?

「善男子!我得菩薩如幻解脫。善男子!我此國土所有眾生,多行殺、盜乃至邪見,作餘方便不能令其捨離惡業。

「善男子!我為調伏彼眾生故,化作惡人造諸罪業受種種苦,令其一切作惡眾生,見是事已,心生惶怖,心生厭離,心生怯弱,斷其所作一切惡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

「善男子!我以如是巧方便故,令諸眾生,捨十惡業,住十善道,究竟快樂,究竟安隱,究竟住於一切智地。

「善男子!我身、語、意未曾惱害於一眾生。善男子!如我心者,寧於未來受無間苦,終不發生一念之意與一蚊一蟻而作苦事,況復人耶!人是福田,能生一切諸善法故。

「善男子!我唯得此如幻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得無生忍,知諸有趣悉皆如幻,菩薩諸行悉皆如化,一切世間悉皆如影,一切諸法悉皆如夢,入真實相無礙法門,修行帝網一切諸行,以無礙智行於境界,普入一切平等三昧,於陀羅尼已得自在;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名:妙光;王名:大光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時,善財童子頂禮王足,遶無數匝,辭退而去。

續… (第十八參) 拜大光王

見 :【五十三參目錄

***

按 : 五十三參的啟示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相關:
.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 淨業三福.修行的基礎
. 佛說十善業道經
.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 《西方發願文》— 蓮池大師
. 《西方發願文注》— 省庵大師
. 《淨土或問》— 蕅益大師
. 《示念佛法門》— 蕅益大師
. 《普勸念佛文》及其 釋義 — 蓮池大師
. 《七筆勾》— 蓮池大師
. 《西方合論》— 袁宏道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查在佛教善財53參裡面,有一個主張用嚴刑竣法管理人民的菩薩是誰? 結果看到了這篇。謝謝。
一念相應一念佛-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12
老安的雜文基地 菩薩因大慈悲心為根本,以種種方便而救拔眾生...「善男子!我以如是巧方便故,令諸眾生,捨十惡業,住十善道,究竟快樂,究竟安隱,究竟住於一切智地。」
avatar-img
一念相應一念佛
19會員
424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一念相應一念佛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21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21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21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19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19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做一個菩薩容易嗎?要精進。這人世間很短的時間,幾十年一下就過了,能修的時間很少,不精進怎麼成就菩薩道?菩薩為了度眾生「施無礙辯」,把祂的無礙辯才布施出來,利益有情。「無礙辯才」怎麼修?得先有無礙辯,再來施無礙辯,得先有錢才能布施錢。所以,無礙辯怎麼修?「語業」短時間沒有辦法講得很微細
Thumbnail
做一個菩薩容易嗎?要精進。這人世間很短的時間,幾十年一下就過了,能修的時間很少,不精進怎麼成就菩薩道?菩薩為了度眾生「施無礙辯」,把祂的無礙辯才布施出來,利益有情。「無礙辯才」怎麼修?得先有無礙辯,再來施無礙辯,得先有錢才能布施錢。所以,無礙辯怎麼修?「語業」短時間沒有辦法講得很微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