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做不到不用怕—那不代表你不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從「我不會」到「我還在學」的溫柔轉彎

「我就不會啊!」

孩子低著頭,語氣裡有點生氣、有點委屈,也有點想逃走。

我走過去,看見他把練習本蓋起來,鉛筆丟在一旁。

那不是任性,那是一種難以形容的自我否定。


我輕輕問:「你是不知道怎麼寫,還是寫不出來?」

他說:「兩個都一樣,我就是不行啊。」

不是不會最讓人難過,而是——把「不會」當成「我不好」的證明。

raw-image

我們太容易把「做不到」和「我不好」連在一起


從小到大,我們總被讚美「很棒」、「很厲害」、「你怎麼那麼會」。

所以當某一次我們不會、不懂、沒成功, 那個落差不只是挫折,還會讓我們懷疑:

「是不是我退步了?是不是我本來就不行?是不是大家都比我好?」


但「不會」,其實只是學習還沒走完的地方,

不是你沒價值,而是你還有空間。



如果能改變一個字,世界會變得比較溫柔


「我不會」改成「我還不會」

「我做不到」改成「我現在做不到」

這兩個小小的變化,是從定義自己 → 看見過程的轉換。


我告訴孩子:

「如果你什麼都會,那你根本就不是來學習的。
學習的本質,就是從不知道走向知道,從做不到慢慢變成做得到。

你不需要馬上變好,你只需要繼續願意學。
不知道、做不到,不是缺點,是你正在走路的證據。」


不怕不會,只怕你以為不會就代表你不好


有太多孩子在學習的路上,不是被難題打敗,而是被自己的話打敗:

  • 「我怎麼那麼笨。」
  • 「我永遠都學不會。」
  • 「他們都比我好,我幹嘛學?」


那是一種對自己失望後的保護式退縮

但我們可以教會他們的是:錯誤不是羞恥,是理解的一部分;
不會不是否定,是起點而已。


結語:你不需要完美,你只需要前進


親愛的你,

無論你是孩子、還是那個努力生活的大人, 當你又一次覺得「我怎麼還是不會」、「我是不是沒救了」的時候, 請你深呼吸,然後告訴自己:


「我還不知道。」
「我還做不到。」
但—— 我正在學,我還沒放棄。

這就夠好了。這代表你還在成長。


不知道、做不到,不用怕。

那真的不代表你不好,

那只代表——你還有希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96會員
387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刻意微挑戰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不是我要求回報,我只是希望自己的在意能被好好看見—— 「我對他那麼好,他怎麼可以無動於衷?」有時候最難受的,不是被拒絕,而是被忽略。你不是想要討好誰,只是希望,哪怕一點點,被好好看見。可惜,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接住你的溫柔。這不是你的錯。你可以難過,但不要讓一次次的落空,偷走了你對世界的溫柔。
Thumbnail
2025/04/28
不是我要求回報,我只是希望自己的在意能被好好看見—— 「我對他那麼好,他怎麼可以無動於衷?」有時候最難受的,不是被拒絕,而是被忽略。你不是想要討好誰,只是希望,哪怕一點點,被好好看見。可惜,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接住你的溫柔。這不是你的錯。你可以難過,但不要讓一次次的落空,偷走了你對世界的溫柔。
Thumbnail
2025/04/28
想說,卻總覺得怎麼說都不對。不是沒想清楚,而是太多次想靠近,最後卻被誤解、被忽略。 久了,連開口的勇氣都慢慢收起來。其實,表達從來不是一場考試,也不需要完美。 只要你願意慢慢說,不急著討好,也不怕停頓,你就正在練習讓自己被世界聽見。
Thumbnail
2025/04/28
想說,卻總覺得怎麼說都不對。不是沒想清楚,而是太多次想靠近,最後卻被誤解、被忽略。 久了,連開口的勇氣都慢慢收起來。其實,表達從來不是一場考試,也不需要完美。 只要你願意慢慢說,不急著討好,也不怕停頓,你就正在練習讓自己被世界聽見。
Thumbnail
2025/04/24
不是我不想努力,而是我真的不知道自己還在為什麼撐—— 當你說「我找不到動力」時,可能不是不想進步,而是心裡那盞燈太久沒亮了。這篇文章寫給正在低谷裡努力的你,也寫給那個早已長大、卻還在尋找方向的大人。我們不需要天天充滿幹勁,只要記得:願意再往前一小步,就是了不起的勇氣。
Thumbnail
2025/04/24
不是我不想努力,而是我真的不知道自己還在為什麼撐—— 當你說「我找不到動力」時,可能不是不想進步,而是心裡那盞燈太久沒亮了。這篇文章寫給正在低谷裡努力的你,也寫給那個早已長大、卻還在尋找方向的大人。我們不需要天天充滿幹勁,只要記得:願意再往前一小步,就是了不起的勇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有些時候,孩子就是教不會。 無論你用什麼方式, 就是...教不會、教不會、教不會! 那不是身為父母的您們的問題 用盡方法,努力過了,還是不管用怎麼辦 只要相信 「孩子會長大的」 就夠了。 然後跟隊友說聲「辛苦了!」 足以 #高小露的阿薩母教養 #高佳均
Thumbnail
有些時候,孩子就是教不會。 無論你用什麼方式, 就是...教不會、教不會、教不會! 那不是身為父母的您們的問題 用盡方法,努力過了,還是不管用怎麼辦 只要相信 「孩子會長大的」 就夠了。 然後跟隊友說聲「辛苦了!」 足以 #高小露的阿薩母教養 #高佳均
Thumbnail
我們就是情感豐富的人,這可以是我們的優勢。只要我們學會不讓情緒成為絆住我們的阻礙,在感同身受之餘學會更多應對策略,就不需要用盔甲來武裝自己的心了。
Thumbnail
我們就是情感豐富的人,這可以是我們的優勢。只要我們學會不讓情緒成為絆住我們的阻礙,在感同身受之餘學會更多應對策略,就不需要用盔甲來武裝自己的心了。
Thumbnail
如果你只能教會你的孩子一件事⋯⋯讓他學會去愛。
Thumbnail
如果你只能教會你的孩子一件事⋯⋯讓他學會去愛。
Thumbnail
大人應有耐心等待,接納孩子放手一試的掙扎過程,不要批判指認情緒,提供方法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逐步克服恐懼。簡單來說,就是微調孩子的改變,建立學習自信。
Thumbnail
大人應有耐心等待,接納孩子放手一試的掙扎過程,不要批判指認情緒,提供方法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逐步克服恐懼。簡單來說,就是微調孩子的改變,建立學習自信。
Thumbnail
這兩年開始發現到「害怕犯錯、失敗」的年齡下降了不少,不過也因為孩子年紀小就進到團體,正向肯定的鼓勵很快就起了作用。
Thumbnail
這兩年開始發現到「害怕犯錯、失敗」的年齡下降了不少,不過也因為孩子年紀小就進到團體,正向肯定的鼓勵很快就起了作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