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常爭吵,家長到底要不要管?如何正向引導?】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小孩吵架到底要不要管? ​#課題分離手足版


❓「兩個孩子在玩,小一的妹妹突然對著小三的哥哥”噗”,吐口水!媽媽該不該出手教導妹妹?」


❓「小四的姐姐在睡覺時間才走進臥房跟小一的妹妹借彩色筆,說是明天學校就要用到的。妹妹都已經躺平了,正在陪睡的媽媽要不要介入呢?」


當孩子尚未成年,親子之間的「課題分離」,是我認為在關係中最難拿捏的。因為孩子尚不成熟,還需要大人的協助與教導,出手太多,變成干預孩子學習;出手太少,又擔心自己沒盡到教養責任,真的是...『媽媽好當嗎我!』😌


別擔心,我們一起來學習


#親子間的課題分離🫶


課題分離第一步:


🔍釐清誰是主要承擔後果的人?


若是孩子,原則上大方向為孩子的課題


盡可能在不插手的前提下觀察及陪伴即可


但大人仍需視情況介入與給予引導


課題分離第二步:


🔍 決定是否介入的「3個評估點」


1️⃣ 【安全】


→ 有無「身體傷害風險」或「心理羞辱性語言」?


若有安全問題,則大人必須立刻介入。


若無,則進到下一個評估點。


2️⃣ 【能力】


→ 孩子過去是否有「成功自行解決」的經驗?


若有,則持續耐心觀察。若孩子後續成功處理了,記得事後給孩子大大的肯定。


若無,則家長先心理有底,也就較不會對即面發生的手足爭執感到心煩意亂。


3️⃣ 【學習價值】


→ 這次衝突是「新問題」或是「經常上演的舊模式」?


當手足爭吵後,找個適合的時間,重新與孩子開啟對話。若爭吵的議題是常出現的舊問題,可引導孩子回憶上次的發生經驗,與這次的衝突做比對、覆盤、和學習。


若這次的手足爭吵是新的問題,則可以與孩子共同討論解決方法、若孩子年紀較小、或需要的話,家長亦可以示範解決步驟,引導孩子學習。


★總結:


🔴汲安全問題:必須立刻介入,屬「紅色情境」:


1️⃣肢體暴力(安全亮紅燈)


→ 出現咬人、抓臉、拿硬物丟擲…等行為


→ 家長可以這樣做:


介入,並將兩個孩子分開:


「停! 手放下來。我看見你們很生氣,但安全是第一規則。」


2️⃣言語暴力:嚴重的羞辱


→ 當孩子使用羞辱性字眼:「你去死」或彰話「XXX!」


→ 家長可以這樣說:


「這樣說話會讓人感到受傷,請換成說:『我現在需要調整一下、靜一靜』。」


(什麼樣的言語屬於遊戲玩笑、什麼樣的屬於帶有傷害性的,就仰賴家長智慧分辨囉!)


3️⃣出現霸凌情況,或孩子的體形/力氣明顯天差地遠


→ 家長可以這樣說:


「你們的力氣明顯失衡,我們得離清一下公平原則,並理解一下你們雙方對於玩這個遊戲的意願。」


🟠不涉及安全問題,但踩到家長的價值觀,屬「橘色情境」:


其它關於是否介入的評估點,主要與家長的 #生活哲學 有關。


家長可以先探索並寫下自己看重的價值觀後,再擬定清楚的家庭界線,如此一來,就能幫自己自己更好地落實 #親子之間的課題分離 囉!


再回到上面家長提問的:面對「妹妹對哥哥噗口水」、和「姐姐向妹妹借彩色筆」的案例,家長到底要不要介入、要如何介入?您有屬於您的、適合的答案了嗎?


#高小露的阿薩母教養


#高佳均


#阿德勒 #薩提爾 #停課同伴問鼓棒


#課題分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41會員
290內容數
2025/04/30
很多人以為,生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是個好父母。 曾經我也是這樣以為的:愛孩子,不就夠了嗎? 有時候,他們也會說:「以前我們爸媽也沒學過,不是也把我們帶大了?」 是的,帶大了。 但你仔細看,真的沒有留下傷嗎? 真的懂得好好愛自己、接納自己嗎? 還是我們從小就學會了:討好、壓抑、害怕衝突
Thumbnail
2025/04/30
很多人以為,生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是個好父母。 曾經我也是這樣以為的:愛孩子,不就夠了嗎? 有時候,他們也會說:「以前我們爸媽也沒學過,不是也把我們帶大了?」 是的,帶大了。 但你仔細看,真的沒有留下傷嗎? 真的懂得好好愛自己、接納自己嗎? 還是我們從小就學會了:討好、壓抑、害怕衝突
Thumbnail
2025/04/30
「孩子坐不住,是不是過動?」 「孩子害羞內向,是不是亞斯?」 「孩子愛生氣且哭很久,是不是情緒有問題?」 「孩子坐不住,是不是要吃藥?」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 大人也急著把孩子的行為歸類、貼標籤。 彷彿貼上標籤,有了解釋,就好像心安了。 「不是我的教養或教育
Thumbnail
2025/04/30
「孩子坐不住,是不是過動?」 「孩子害羞內向,是不是亞斯?」 「孩子愛生氣且哭很久,是不是情緒有問題?」 「孩子坐不住,是不是要吃藥?」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 大人也急著把孩子的行為歸類、貼標籤。 彷彿貼上標籤,有了解釋,就好像心安了。 「不是我的教養或教育
Thumbnail
2025/04/29
#放下對方有讀心術的幻想 妞每天都用小紙條向我表達愛 像是提醒我記得睡前要抱抱她 偷偷在我筆記本裡夾小卡片、小愛心 送我她珍藏的貼紙、親手設計的咕卡、作品… 我身邊,隨處可見妞的愛 前天睡前溫聲時光 妞問我:「媽咪,我問妳一個問題哦」 我:好呀。 妞:「為什麼我寫那麼多紙條給妳,妳
Thumbnail
2025/04/29
#放下對方有讀心術的幻想 妞每天都用小紙條向我表達愛 像是提醒我記得睡前要抱抱她 偷偷在我筆記本裡夾小卡片、小愛心 送我她珍藏的貼紙、親手設計的咕卡、作品… 我身邊,隨處可見妞的愛 前天睡前溫聲時光 妞問我:「媽咪,我問妳一個問題哦」 我:好呀。 妞:「為什麼我寫那麼多紙條給妳,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小孩吵架到底要不要管? ​#課題分離手足版 ❓「兩個孩子在玩,小一的妹妹突然對著小三的哥哥”噗”,吐口水!媽媽該不該出手教導妹妹?」 ❓「小四的姐姐在睡覺時間才走進臥房跟小一的妹妹借彩色筆,說是明天學校就要用到的。妹妹都已經躺平了,正在陪睡的媽媽要不要介入呢?」 當孩子尚未成年,
Thumbnail
#小孩吵架到底要不要管? ​#課題分離手足版 ❓「兩個孩子在玩,小一的妹妹突然對著小三的哥哥”噗”,吐口水!媽媽該不該出手教導妹妹?」 ❓「小四的姐姐在睡覺時間才走進臥房跟小一的妹妹借彩色筆,說是明天學校就要用到的。妹妹都已經躺平了,正在陪睡的媽媽要不要介入呢?」 當孩子尚未成年,
Thumbnail
在帶著孩子跑東跑西到處玩的這段時間,當碰到了有玩具的場合,總是會聽到不少"你要分享啊!"、"小氣欸~分人家玩啊!"、"不要吵!分人家一起玩!",隨著孩子長大,長輩們也會開始提醒"可以開始教他分享了!"、"這個借阿嬤玩?不要?!這麼小氣啊!"。 我們害怕孩子變成小氣吝嗇的人,但,我們大人也不論什麼都
Thumbnail
在帶著孩子跑東跑西到處玩的這段時間,當碰到了有玩具的場合,總是會聽到不少"你要分享啊!"、"小氣欸~分人家玩啊!"、"不要吵!分人家一起玩!",隨著孩子長大,長輩們也會開始提醒"可以開始教他分享了!"、"這個借阿嬤玩?不要?!這麼小氣啊!"。 我們害怕孩子變成小氣吝嗇的人,但,我們大人也不論什麼都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沒有父母會希望孩子們彼此不合,對吧?」 那就千萬別這麼做!!
Thumbnail
「沒有父母會希望孩子們彼此不合,對吧?」 那就千萬別這麼做!!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