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
從小成績優秀,考試滿分,履歷漂亮,甚至是名校畢業——
但一進入職場、一談起戀愛,就完全卡關?這類人被網友戲稱為「做題家」:
✔ 腦袋裡裝滿知識,但不會靈活應用
✔ 習慣有「標準答案」,無法應對變化與情緒
✔ 成長歷程中缺乏現實接觸,導致社會適應困難
📚 什麼是「做題家」?
這個詞源自中國網路,指的是那些在應試教育中成績優異、擅長解題的人,
但出了考場,就像失去指南針,因為他們的生活經驗、情緒理解、社交能力幾乎為零。
他們擅長「答對題目」,卻不擅長「解決生活」。
💔 愛情中遇到做題家,會發生什麼事?
1️⃣ 不懂情緒,不會共感
他們可能會說:「你生氣了?可是我沒說錯啊。」
他們以為感情有邏輯可循,卻忽略了「情緒是非理性」的本質。
2️⃣ 習慣用理性取代傾聽
你說:「我覺得你最近很冷淡。」
他回:「可是我每天下班都有回訊息啊,數據上並沒有減少。」
他不是不愛你,只是不知道如何處理非理性的情感需求。
3️⃣ 期待「SOP 式戀愛」
做題家希望有公式、流程、清單可依,卻忽略關係是動態互動。
你想要浪漫,他可能需要你明確列出「三個浪漫範例」,才知道怎麼做。
🧠 職場中遇到做題家,又會怎麼樣?
1️⃣ 不懂潛規則,習慣用標準答案解題
報告寫得再好,卻忽略「主管想要的是簡報,不是論文」
他們以為完成任務就好,卻不知道人際互動與情境判斷才是關鍵。
2️⃣ 缺乏抗壓力,一遇到模糊指令就卡住
主管說:「你先想個方向來提案」
他們可能問:「請問是哪一章要考?要背到哪一頁?」
現實中沒有標準答案,只有不斷試錯與適應。
3️⃣ 難以適應模糊與變動
這類人習慣線性目標,遇到多工協作、臨時改變、模糊需求時容易焦慮。
🌱 那該怎麼辦?如果你就是做題家,或正在跟做題家相處
✅ 對做題家本人:
- 接受「沒有標準答案」的世界,學會從生活中練習彈性思維
- 練習與人連結,而不只是提供正確資訊
- 與其追求完美,不如先開始體驗與錯誤
✅ 對與做題家相處的人:
- 他們不是冷漠,只是沒受過社交訓練
- 引導他們「感受」而不是「解釋」
- 不要把他們當機器人——他們也渴望理解,只是不知道從哪學起
📌 做題家不是壞人,只是過度訓練了「解題能力」,卻忽略了「生活感知」
在考場上,他們無敵。
在愛情與職場裡,他們卻可能是「等人解題的學生」。
📢 教育沒有錯,但如果人生是一場「開放式問答」,那你準備好了嗎?
我是 R,追蹤我看更多職場觀察與人際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