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漫談】台灣命運的分岔路口 | 在混亂世界中尋找立足點 | 政治觀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全球關稅戰升溫,世界走向更多不確定

當川普再次將關稅作為武器重回世界舞台,全球經濟秩序再度陷入動盪。貿易戰不再只是單一國家的經濟手段,而成為了地緣政治的延伸與施壓工具。此刻的世界,不再朝向「穩定多邊」,反而逐漸轉向分裂、對立與封閉。

美國與中國的貿易對抗日益加劇,全球供應鏈因此重組,國與國之間的信任與依賴關係也正在被重新計算與定位。俄烏戰爭、以巴衝突的火藥味仍未散去,而中東、印太地區的軍事動態又不時升高緊張氣氛。這樣的格局,讓小國如台灣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台灣,身處這場世界權力博弈的交界地帶,無論選擇中立或靠向任何一方,幾乎都難以置身事外。過去所熟悉的「維持現狀」策略,在劇烈改變的世界格局中,開始顯得脆弱、甚至岌岌可危。


raw-image


被動的命運,等不到確切的結論

許多台灣人會問:「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台灣會被武統嗎?」但事實上,等到有「確切結論」出現時,往往已經是命運被決定的那一刻。歷史總是如此殘酷,它不會等你準備好才發生,而是在你猶豫時悄然成形。

所以,現在正是我們該討論「要怎麼做」的時候,而不是等事情發生後才來追悔。

面對國際局勢的不確定,台灣不能只把安全的責任交給軍方或政府,更需要的是全民的共識與行動意識。戰略思維不該只存在於軍事會議室,而應該深入每一位公民的生活之中。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現實的提醒。


全民皆兵的意識,才是真正的國防力量

以色列長期處於戰爭邊緣,其生存之道值得台灣借鏡。這個國家並沒有比鄰和平友善的盟友,反而四周圍繞著敵對勢力,但以色列之所以能存活下來,甚至擁有強大的國防與科技實力,並不是因為他們的軍隊多麼強大,而是因為全民皆兵的意識深入每一個人心中。

在以色列,每一位青年無論男女幾乎都必須服兵役,並接受完善的國防教育。這不只是武裝自己,更是一種信念——這是我的國家,我有責任保護它。

相比之下,台灣的處境與以色列相似,但全民防衛意識卻遠遠不及。根據2024年的《台灣國防信心調查》,約65%的民眾表示希望「維持現狀」,但只有不到30%的受訪者表示願意主動參與國防相關工作或民防訓練。這樣的數據讓人不免擔憂:我們的意志,足以撐得住挑戰嗎?


意識的裂縫,撕裂團結的社會

台灣社會內部,也存在一種令人憂心的矛盾。一方面,大多數民眾不希望被中國統一,強烈希望保持台灣的自由與民主;但另一方面,卻有一小部分人積極促進與中國的「友好往來」,甚至公開支持「和平統一」的論述,甚至是荒唐的「武統」言論,忽略了這些行為在戰略上所可能帶來的危機。

這種分歧,使得「共識」越來越難建立。「我只是想做生意」、「和平比對抗好」的聲音在某些場域成為主流,但和平從來不是單靠「避免衝突」就能實現的。和平,是靠實力支撐的——包括國防、產業、民心與制度上的韌性。

若沒有足夠的內部凝聚力,一旦外部勢力加壓,社會將很容易因立場不同而分裂瓦解,從而喪失最基本的自我防衛力。


關稅戰背後的機會與壓力

美中貿易戰雖然使全球供應鏈動盪,但也帶來了新的經濟布局契機。許多企業開始尋求中國意外的產業轉移策略,東南亞與台灣因此重新受到關注。台灣有機會在全球經濟重組的過程中,扮演更關鍵的角色。

根據統計,2023年台灣出口至美國的金額首次超越出口至中國,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不過,轉單效應能維持多久?台商回流後,台灣是否能提供穩定的電力、人才與國安保障?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及早規劃。


建立全民的國家意識,是現在就要開始的事

台灣的命運,絕不是注定的。正如以色列在夾縫中強化自我、挺過重重困境,台灣也可以,但前提是:我們要有足夠的自覺與準備。不是等戰爭來了才開始訓練,不是等失去自由才懂得珍惜。

我們要思考的不只是「萬一」,而是「如果真的發生,我們該怎麼做」。這不只是軍方的任務,而是整個社會的責任。

在這混亂而詭譎的時代,每一個人都要有意識地成為國家防線的一部分,不論是透過言論、行動、教育、參與,還是堅持一種價值。唯有全民參與,命運的主動權才會握在我們手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乘.讓 ʀ-avatar-img
2025/04/12
這張圖是 85跟101這麼靠近嗎
普普文創-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14
乘.讓 ʀ 謝謝!
avatar-img
普普文創
476會員
3.4K內容數
普普文創、水彩速寫、迷你短篇、文創漫談、心靈雞湯、踏青步道、智慧音樂、美食天堂、超級房間。
普普文創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台灣要達成全民皆兵的目標,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著手: 1. 強化全民國防教育: 從小扎根: 將國防教育融入各級學校課程,培養學生對國家安全的責任感。 擴大社會參與: 透過媒體、網路等管道,加強對民眾的國防宣導,提升全民國防意識。 辦理體驗營: 定期舉辦全民國防體驗營,讓民眾親身體驗軍事訓練,了
Thumbnail
2025/04/19
台灣要達成全民皆兵的目標,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著手: 1. 強化全民國防教育: 從小扎根: 將國防教育融入各級學校課程,培養學生對國家安全的責任感。 擴大社會參與: 透過媒體、網路等管道,加強對民眾的國防宣導,提升全民國防意識。 辦理體驗營: 定期舉辦全民國防體驗營,讓民眾親身體驗軍事訓練,了
Thumbnail
2025/04/16
強化全民國防教育是台灣達成全民皆兵目標的關鍵步驟,以下將詳細論述如何落實您提出的三個面向: 1. 從小扎根:將國防教育融入各級學校課程,培養學生對國家安全的責任感。 課程設計: 在小學階段,透過故事、遊戲等方式,培養學生對國家、土地的認同感。 在國中階段,增加歷史、地理等課程中與國防相關的內容,
Thumbnail
2025/04/16
強化全民國防教育是台灣達成全民皆兵目標的關鍵步驟,以下將詳細論述如何落實您提出的三個面向: 1. 從小扎根:將國防教育融入各級學校課程,培養學生對國家安全的責任感。 課程設計: 在小學階段,透過故事、遊戲等方式,培養學生對國家、土地的認同感。 在國中階段,增加歷史、地理等課程中與國防相關的內容,
Thumbnail
2025/04/14
根據最新的新聞報導,台灣總統賴清德近期公布了所謂的「拒統17條」或「國安17條」,旨在反制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滲透和威脅。這些措施涵蓋了國防、內政等多個層面,主要針對中國大陸被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後,台灣所面臨的五大國安威脅。 以下是根據新聞報導整理的「拒統17條」的主要內容(由於各家媒體報導側重點
Thumbnail
2025/04/14
根據最新的新聞報導,台灣總統賴清德近期公布了所謂的「拒統17條」或「國安17條」,旨在反制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滲透和威脅。這些措施涵蓋了國防、內政等多個層面,主要針對中國大陸被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後,台灣所面臨的五大國安威脅。 以下是根據新聞報導整理的「拒統17條」的主要內容(由於各家媒體報導側重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中日韓峰會,存異求同。美國對華三板斧:關稅、補貼、科技禁令。 BJ:決定不要再談戰爭了,浪費版面,,除非它真的結束了。天佑人類。 或者說,真正重要的戰爭不在以巴、俄烏,而在無形的經濟戰中。 --- 軟銀擬年砸90億鎂投資AI。馬斯克為xAI串10萬組H100,打造運算力。 BJ:昨天去看了
Thumbnail
中日韓峰會,存異求同。美國對華三板斧:關稅、補貼、科技禁令。 BJ:決定不要再談戰爭了,浪費版面,,除非它真的結束了。天佑人類。 或者說,真正重要的戰爭不在以巴、俄烏,而在無形的經濟戰中。 --- 軟銀擬年砸90億鎂投資AI。馬斯克為xAI串10萬組H100,打造運算力。 BJ:昨天去看了
Thumbnail
◎中國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和經濟風險最終將轉化爲習近平領導層的政治風險。
Thumbnail
◎中國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和經濟風險最終將轉化爲習近平領導層的政治風險。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2021/2/23 疫情使美中在川普任期末段加速惡化,使雙方的敵意延伸到全政府、全社會乃至啟動了科技、教育、金融態等全領域的對抗,使原本環繞崛起中國週邊所有的地緣政治熱點都更加緊張。西方內部抗疫合作的混亂與對中俄的抵制,證明「本國優先」與「生物權力」(bio-power)在地緣政治對抗上的作用。
Thumbnail
2021/2/23 疫情使美中在川普任期末段加速惡化,使雙方的敵意延伸到全政府、全社會乃至啟動了科技、教育、金融態等全領域的對抗,使原本環繞崛起中國週邊所有的地緣政治熱點都更加緊張。西方內部抗疫合作的混亂與對中俄的抵制,證明「本國優先」與「生物權力」(bio-power)在地緣政治對抗上的作用。
Thumbnail
2023年對全世界而言都是一個逐漸走向激烈衝突的時刻,即使全球化的表象依然存在(拜習會帶有的那種尷尬象徵),科技領域倡議的AI技術仍讓許多體面世界的觀察家趨之若鶩,彷彿在科技進步的領域裡一切從歷史來看必然有所興衰的衝突都失去意義
Thumbnail
2023年對全世界而言都是一個逐漸走向激烈衝突的時刻,即使全球化的表象依然存在(拜習會帶有的那種尷尬象徵),科技領域倡議的AI技術仍讓許多體面世界的觀察家趨之若鶩,彷彿在科技進步的領域裡一切從歷史來看必然有所興衰的衝突都失去意義
Thumbnail
2021/07/03 此時美國可能被迫要接受中方的核心利益與部分規則,而淪為僅在美洲稱霸;全球則進入一種多極的鬆散秩序。霸業不進則退,美國自不可能坐視自己被擠退到「多極」。即便如此,中國光是「不畏強敵」還遠遠不夠,唯有堅持「謙虛謹慎」,才可能閃避「頭破血流」的最壞模式,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Thumbnail
2021/07/03 此時美國可能被迫要接受中方的核心利益與部分規則,而淪為僅在美洲稱霸;全球則進入一種多極的鬆散秩序。霸業不進則退,美國自不可能坐視自己被擠退到「多極」。即便如此,中國光是「不畏強敵」還遠遠不夠,唯有堅持「謙虛謹慎」,才可能閃避「頭破血流」的最壞模式,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Thumbnail
2022/4/24 從川普就任美國總統時起,許多西方國際政治學名家便對美國主導的戰後「自由國際秩序」(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的前景表示悲觀。美中貿易戰、新冠疫情與俄烏軍事衝突爆發,國際秩序加速下墜的預期更甚囂塵上。
Thumbnail
2022/4/24 從川普就任美國總統時起,許多西方國際政治學名家便對美國主導的戰後「自由國際秩序」(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的前景表示悲觀。美中貿易戰、新冠疫情與俄烏軍事衝突爆發,國際秩序加速下墜的預期更甚囂塵上。
Thumbnail
2022/6/27 兩種持久戰開打,自由國際秩序將在這場鏖戰中變得日益模糊。我們能感知到的是,全球市場、全球科技、全球旅遊等過去以為低成本的生活模式已不可復返。這固然打擊了恐怖主義,卻使全球環境、全球能源、全球糧食、全球疫情都更難治理。目前只是無法預期會不會爆發「兩場」持久戰,會不會升級為熱戰。
Thumbnail
2022/6/27 兩種持久戰開打,自由國際秩序將在這場鏖戰中變得日益模糊。我們能感知到的是,全球市場、全球科技、全球旅遊等過去以為低成本的生活模式已不可復返。這固然打擊了恐怖主義,卻使全球環境、全球能源、全球糧食、全球疫情都更難治理。目前只是無法預期會不會爆發「兩場」持久戰,會不會升級為熱戰。
Thumbnail
2023/0907自由霸權並非總是坐等「珍珠港情境」水到渠成,也可以先用制裁向對手廣域包圍、極限施壓。若挑戰者因體質缺失競爭不過而自退,固然可一再「贏得冷戰」;如果挑戰者在地緣、經濟、政治競賽失去耐心,提前掉入「注定一戰」的陷阱,則不僅要承擔「開第一槍」的批判,且可能因人單力孤而敗戰。 
Thumbnail
2023/0907自由霸權並非總是坐等「珍珠港情境」水到渠成,也可以先用制裁向對手廣域包圍、極限施壓。若挑戰者因體質缺失競爭不過而自退,固然可一再「贏得冷戰」;如果挑戰者在地緣、經濟、政治競賽失去耐心,提前掉入「注定一戰」的陷阱,則不僅要承擔「開第一槍」的批判,且可能因人單力孤而敗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