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這樣?
阿明每天通勤都在聽人際溝通的Podcast,筆記滿滿一整本,但每次同事聚餐,他還是默默低頭滑手機,整場插不上半句話。
小雅的書櫃擺滿了《極簡生活》《斷捨離》《心靈整理術》,但她的房間依舊堆滿「總有一天會用到」的東西,每次整理都像是在挖出土文物。
——問題出在哪裡?不是他們學得不夠多,而是他們「學完就放著」,從來沒有把學到的東西真正校正進生活裡。
就像你買了一支旗艦新手機,卻從來不更新系統,用久了當然會卡到爆炸。
為什麼我們「學了卻用不出來」?
📌 盲點1:你以為「有印象」=「會用了」
你可以一字不漏背出食譜,也不代表就炒得出一道好菜。
(實際情況:鍋鏟拿反、醬油倒太多、最後煮出一鍋黑到不行的不明物體。)
📌 盲點2:學的東西跟現實脫節
你花一個月研究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結果打開戶頭發現——本金只有5萬,連一股波克夏都買不起。
(結果反而更焦慮:「我是不是太廢了?」)
📌 盲點3:沒有人告訴你「做錯在哪裡」
你自學游泳,自以為游得跟飛魚一樣快,直到朋友錄影給你看——
「欸等一下,我怎麼是在用狗爬式?」
知識不用,就是無效;用了卻沒調整,就是白費。
用「5分鐘知識校正術」,讓你學的東西開始動起來
✅ 方法1:學完立刻問自己一句話
每看完一篇文章或一部影片,閉上眼睛3秒鐘,問自己:
「這個知識最有可能在哪個場合救我一命?」
🌰 舉例:
- 學到「傾聽技巧」→ 想到:「下次和老婆吵架前,先數3秒再開口。」
- 學了「時間管理」→ 想到:「明早列出3件必做事,做完就休息。」
💡 關鍵在於:幫知識貼上現實生活的標籤,它才不會沉到記憶的深海中,永不見天日。
✅ 方法2:一週找一次「小場景」試用看看
把你學到的道理拆成一個「最小行動」。
🌰 舉例:
- 學了斷捨離 → 這週就丟掉5件從沒穿過的衣服
- 學理財 → 本週每天記錄咖啡花了多少錢
🚨 重點提醒: 不要追求100%照書做,先做到20%,也算是成功的一步!
✅ 方法3:寫「失敗筆記」,比寫成功更重要
每次嘗試用新知識後,拿張便利貼寫下兩件事:
- ✅ 有用到什麼?(例:用新學的殺價技巧,省了50元)
- ❌ 哪裡卡住了?(例:對老闆試著溝通,但他直接臉垮掉)
🎮 當成遊戲在玩: 這不是在做「完美校正」,而是在玩遊戲存進度。失敗也好,記錄起來,才能升級打怪。
💥 最常見的兩個誤區,一次破解
❌ 迷思1:「我還沒學夠,不能開始」
→ 真相:你不會等「所有紅綠燈都變綠」才出門開車,邊走邊修才是人生常態。
❌ 迷思2:「校正太麻煩了」
→ 真相:你每天花15分鐘洗碗還是照做;
花5分鐘調整學到的知識,反而能讓你少走好多彎路。
✅ 現在就「亂做一次」!
「最爛的實踐,也好過最完美的空想。」
📌 小任務: 挑一個你「學過但還沒實際用過」的知識,選一個方法來校正,亂做一次,感覺完全不同!
💬 挑戰留言區: 「我最近學了______,打算用______方法校正,立帖為證!」
從今天開始,讓你學過的每樣東西,都在生活裡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