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越來越頻繁,然而理解卻未必因此增進,反而產生更多誤會。最近在Threads上發生的一個事件,正好凸顯出世代之間因觀念不同而衍生的衝突與網絡欺凌現象。
一名15歲的少年,在Threads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第一次去日本旅行的經驗,文中寫道:「15歲,第一次去日本,打敗了99.9%的中學生」,表面看來相當自豪和驕傲。然而,這句話的真正含意並非字面上的炫耀,而是當下年輕人之間流行的一種潮流用語,帶著幾分反諷與自嘲:其實絕大多數同學早已去過日本,只有自己到了15歲才第一次踏足當地。這種幽默的自我調侃,在年輕族群之中是非常普遍且被理解的表達方式。
但意想不到的是,許多成年人看見這樣的發文之後,並未能體會到這句話的弦外之音,反而誤以為少年在公開炫耀自己的旅行經驗,甚至認為這種說法帶有強烈的優越感與攻擊性。隨即,許多成年人在留言區展開猛烈批評,指責少年「目中無人」、「惹人厭」、「炫耀財富」,言辭激烈且毫不留情,逐漸演變成言語暴力,甚至上升到網絡欺凌的程度。這次事件明顯反映出世代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隔閡與誤解。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每一代人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語言、文化與價值觀,這些觀念深刻影響著他們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理解彼此。年輕一代大多習慣以幽默、反諷、甚至帶點「二次元」色彩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對現實的感受,對於同儕而言,這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表達方式。然而,年長一代往往無法輕易辨識出這些新興語言背後的真正意涵,當他們用自己世代的價值觀與標準來衡量年輕人的言行時,自然會產生各種誤會與衝突。
加之網絡溝通的匿名性及距離感,讓人更容易在言語上表現出攻擊性,甚至使批評的言論愈發激烈與個人化。這些成年人未能準確理解少年的原意,就迫不及待地在網絡上加以批判,無形中加深了世代之間原本就存在的鴻溝,最後演變成毫無意義的口水戰。這種言語暴力不僅傷害了當事人的感受,也讓雙方更加難以跨越彼此之間的鴻溝。
從這次事件中,我們應該理解到,世代隔閡所引發的衝突與誤解,並非一方的錯誤或惡意,而是雙方缺乏深入了解彼此觀念與語言的結果。如果成年人能多一點耐心,以更開放、更願意理解的心態去接納新世代的語言與文化,而年輕人也願意更清楚地解釋自己的用語與想法,或許就能避免如此不必要的誤解與衝突。
畢竟,跨越世代之間的鴻溝並非不可能,只要雙方願意多一點溝通、多一點理解,便能減少不必要的傷害與誤會,讓彼此的距離逐漸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