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從效應(Obedience Effect):為什麼我們會聽從權威的指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什麼是服從效應?

服從效應(Obedience Effect)是指:

當人面對「權威者」的指令時,即使這些行為違背個人意願或道德,也可能會選擇服從

一句話總結就是:

🔁「我知道不太對,但對方是上級/專家/有權威……所以我照做了。」


🧪 經典實驗:米爾格倫電擊實驗

心理學家 Stanley Milgram 在1961年進行了一項震撼心理學界的實驗:

🧪 受試者被要求對「答錯題目的學習者」施加電擊,電壓越來越高(實際沒有電,但受試者不知情)。

🎓 指令來自穿白袍的「權威研究人員」。

結果驚人:

超過 60% 的人願意把電壓調到危險等級,只因「權威」叫他這麼做。


🧠 為什麼我們會服從權威?

心理機制解釋🧍‍♂️ 權威帶來安全感覺得對方比我懂,照做「應該比較不會錯」📦 責任轉移「是他叫我做的,不是我的錯」🧱 社會規範壓力從小被教導要「聽話」、「尊重長輩 / 老師 / 上司」🧠 認知負擔降低不用自己做判斷,交給權威者比較輕鬆


🔍 生活中的服從效應例子

情境描述👮‍♂️ 執法人員即使內心不認同警察的命令,也會選擇配合🏢 職場上級員工照做老闆指令,即使認為不合理(怕被炒、怕扣分)🧑‍🏫 學校教育學生少質疑老師安排,默默接受「這樣就是對的」🧪 醫療現場病人會全然相信醫師決策,甚至不問太多細節🎮 社群權威KOL、網紅說了某品牌好,粉絲就買單、不懷疑


⚖️ 服從效應 vs. 同儕壓力(從眾效應)

面向服從效應從眾效應對象權威者(上對下)同儕或群體(平行關係)原因權威命令 + 責任轉移想融入群體、怕被排擠心理狀態「我照做是因為他是權威」「大家都這樣,我不想突兀」


🚧 服從效應的風險與危害

風險說明⚠️ 道德麻痺一旦習慣聽從權威,可能做出違反良知的事🧊 喪失主體思考習慣被指揮,就會逐漸不信任自己的判斷📉 權威濫用不當領導者可能利用服從效應操控、控制群體


🧘‍♀️ 如何理性看待權威?

做法說明🧠 保留質疑就算是專家,也應該能接受你問「為什麼」🔍 檢視邏輯不是因為「他是誰」,而是「他說得有沒有道理」🧍‍♀️ 對話而非盲從可尊重、可請教,但不要放棄判斷力📚 多元知識增強判斷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學習多元觀點


📌 結語:權威值得尊重,但不該無條件服從

服從效應提醒我們:

「聽話」不等於「正確」;服從,不代表沒有選擇。

真實世界裡,許多悲劇都源於「只是照命令行事」。

願我們在尊重權威的同時,也保有獨立思考的勇氣與判斷力。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追蹤shawn心理 及加入 shawn心理沙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2025/04/25
http://4ty.me/5brn50 http://4ty.me/xmbs1x http://4ty.me/s8syf0
avatar-img
Shawn心理
6會員
71內容數
Shawn心理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 什麼是「過程時間忽視」? 「過程時間忽視」是指: 當我們評估一件事情的價值、效率或吸引力時,常常忽略完成它所需要的時間與努力,只看最終的結果。 簡單來說就是—— 「我們常常只看到山頂有多美,卻沒考慮爬上去有多累。」 🧠 心理學背景 這個偏誤是「時間折扣」與「決策近視」的
2025/04/29
💡 什麼是「過程時間忽視」? 「過程時間忽視」是指: 當我們評估一件事情的價值、效率或吸引力時,常常忽略完成它所需要的時間與努力,只看最終的結果。 簡單來說就是—— 「我們常常只看到山頂有多美,卻沒考慮爬上去有多累。」 🧠 心理學背景 這個偏誤是「時間折扣」與「決策近視」的
2025/04/27
💡 什麼是「假性同意」? 假性同意(Pseudo-consent / Token consent) 是指一個人表面上表示「同意」,但這份同意並非出自自由意志或真誠願望,而是因為: 感到被逼迫 不敢拒絕 想避免衝突 順從社會期待或權力壓力 簡單來說,就是:不是「願意做」,而是「不敢
2025/04/27
💡 什麼是「假性同意」? 假性同意(Pseudo-consent / Token consent) 是指一個人表面上表示「同意」,但這份同意並非出自自由意志或真誠願望,而是因為: 感到被逼迫 不敢拒絕 想避免衝突 順從社會期待或權力壓力 簡單來說,就是:不是「願意做」,而是「不敢
2025/04/26
💡 什麼是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Broken Windows Theory) 是一種社會心理現象,主張: 如果一個社區出現小規模的無序(如破窗、塗鴉、垃圾),而沒有人處理,便會傳遞出「沒人管」的訊號,進而引發更多違規行為,甚至演變成更嚴重的犯罪。 換句話說——「亂」是會傳染的,容忍小錯
2025/04/26
💡 什麼是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Broken Windows Theory) 是一種社會心理現象,主張: 如果一個社區出現小規模的無序(如破窗、塗鴉、垃圾),而沒有人處理,便會傳遞出「沒人管」的訊號,進而引發更多違規行為,甚至演變成更嚴重的犯罪。 換句話說——「亂」是會傳染的,容忍小錯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三采#大衛尚塔爾#洛蘭諾格倫#抗拒 #改變 #人性#阻力 #習慣#比較基礎#誘餌效應 #慣性 #生存本能 #未知 #恐懼 #小倉鼠 #社畜逃脫筆記 #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思考 #筆記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三采#大衛尚塔爾#洛蘭諾格倫#抗拒 #改變 #人性#阻力 #習慣#比較基礎#誘餌效應 #慣性 #生存本能 #未知 #恐懼 #小倉鼠 #社畜逃脫筆記 #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思考 #筆記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三采#大衛尚塔爾#洛蘭諾格倫#抗拒 #改變#人性#阻力 #習慣#比較基礎#誘餌效應 #慣性 #生存本能 #未知 #恐懼#小倉鼠 #社畜逃脫筆記 #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思考 #筆記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三采#大衛尚塔爾#洛蘭諾格倫#抗拒 #改變#人性#阻力 #習慣#比較基礎#誘餌效應 #慣性 #生存本能 #未知 #恐懼#小倉鼠 #社畜逃脫筆記 #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思考 #筆記
Thumbnail
★心理學證實,滔滔不絕令人反感,話少更能贏得人心。
Thumbnail
★心理學證實,滔滔不絕令人反感,話少更能贏得人心。
Thumbnail
執著心比較淡的人,容易聽取正向言論,聽見智者開示好的道理,馬上入心,有機會就應用在生活上。有的人執著心比較重,容易生無明,無明就是缺少智慧領導心性,智者說的話不想聽,愚者說的話聽入心。 這兩種人分別有不同的結果,前者福慧雙修,所以福緣俱足,生活事業家庭都會順利。後者因為業力大於福澤,要親身度劫
Thumbnail
執著心比較淡的人,容易聽取正向言論,聽見智者開示好的道理,馬上入心,有機會就應用在生活上。有的人執著心比較重,容易生無明,無明就是缺少智慧領導心性,智者說的話不想聽,愚者說的話聽入心。 這兩種人分別有不同的結果,前者福慧雙修,所以福緣俱足,生活事業家庭都會順利。後者因為業力大於福澤,要親身度劫
Thumbnail
順從是理解對方?還是沒想法的表現?
Thumbnail
順從是理解對方?還是沒想法的表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