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談)一位被格式化的夥伴:習慣的建立,不斷被壟罩的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主管風格如何滲透一個人的職涯內在節奏


一次轉職的訊息同步

近期,一位過往我在飯店創業階段帶過的夥伴主動聯繫我。他說,自己準備轉職,即將邁入職涯的下一個里程碑。

raw-image


我們簡單交流了他離開前一份工作的原因,與即將加入新環境的想像和期待。聊著聊著,對他的近況不由得同情了起來。

不是關於他的能力、條件或境遇,而是感覺,他還卡在一段沒有處理完的過去苦苦掙扎著。


本來不是這樣的

這位夥伴我帶領了將近一年。當時因為公司規模不大,互動較為緊密。態度好、習慣也穩定,面對客戶表現也很得體。初期看來,工作狀況並沒有太多問題。

但在一些細節上,開始察覺有點不對勁。

有幾次,讓他自行處理中等複雜的任務,並明確表達:

「這件事你可以自己決定,我相信你的判斷。」

他的反應卻總是遲疑,會回頭確認一次、兩次,有時還會再發訊息問我:

「這樣的內容可以嗎?你要不要看一下嗎?」

我覺得有點奇怪——以他的工作年資,這種程度的任務應該可以獨立完成,為何總像沒有權限的樣子?有一種「怕決策犯錯」的氣息,如果換成別的夥伴早就自己開工了。

更妙的是,在生活聊天時,他是一個有主見、也有觀點的人,可以有自己鮮明的判斷。只有進入「工作角色」時,才會像套上了一件沉重的制服,扮演另一個人。


原來,是第一份工作的陰影

隨著時間推移,彼此的信任慢慢建立。在固定的1對1互動中,交流夥伴的職涯與未來方向。

有一次,他終於打開心房,跟我談起第一份工作。

他說自己大學是念國貿的,畢業後沒有念研究所,而是加入一間小有名氣的外貿公司。當時他對未來充滿期待,大學參與過很多社團、也擔任幹部,對溝通、人際和工作都抱有極高熱情。

但在那間公司,一切都變了。

當時的直屬主管是一位從軍事單位退伍的轉職者。由於過往的工作訓練,做事非常有執行力,領導風格非常軍事化,好處是使命必達,缺點是——強調服從、不歡迎討論。

這位夥伴初期總想表達自己的想法,覺得有不同思考就應說出來,這是過往大學開放的成功經驗,並相信這樣的成功可以遷移。但現實是,當他想開口,主管都會打斷他,並且覺得他很狀況外,明明什麼都不懂卻意見一堆。有時甚至語氣嚴厲到帶有呵斥意味:

「你說那麼多幹嘛?聽話照做就對了。」
raw-image


時間一久,漸漸不再主動發言,學會了把想法封閉起來,留下執行的身體。那一待,就是六年多。


直到現在還會夢見那位主管

還有一次在交流中,他跟我說了一句讓人為之難過的話:

「離開前公司半年多了,昨天睡覺時又夢見那位主管對著自己喝斥。」

夢境裡,那雙嚴厲的眼神瞪著他。每當他想說話、想表達時,夢裡的那張臉,用嚴肅的表情告訴他:

「你確定要講嗎?」

接著自己就醒來了。

他說:

「我好像在那個夢境中,感受到,我只是個手腳,並不需要大腦。」

這不是誇張的表達。這是六年時間、每一天的行為影響後,深深刻入一個人身體裡的反射機制。

可惜的是,無論我再怎麼引導、他也逐漸信任我,但這個內在的中毒機制,還是會不自覺地啟動。


不是自信問題,可能是信念體系的課題

如果我們只看表面,很容易對類似的夥伴貼標籤:

  • 「要有自信一點啊!」
  • 「以你的年資,這種事應該可以做決定吧?」
  • 「你會不會太謹慎了?」

真實情況是,並不是沒自信,而是內在的信念系統悄悄被格式化了

不是不知道該怎麼決策,而是身體自動體醒:

「決策很危險,你不應該做決策!」

後來,他離開了

一起工作將近一年,他的工作表現還算可以,但最終他選擇離開。

他告訴我,覺得自己不太適合新創公司。因為工作常常需要快速決策與高度主動性,而這一年的經驗雖然是開心的,但自己似乎比較適合大一點、流程更明確的組織。

我表示祝福,但心裡知道:他並不是不適合,只是還沒尋回真正的自我。

再後來,他輾轉又換了兩份工作,結果仍然相同。雖然流程明確了,壓力小了,但依然感覺被卡住,無法「自由地做自己」。


慢性中毒的夥伴

一直覺得,一個人在職場初期階段遇到的主管,真的會深深決定一個人的工作節奏、認知,甚至思維習慣。

成也主管,敗也主管。

這位夥伴,就像一位慢性中毒的病人。這毒是無形的,是觀念的滲透,行為的重複,久了,潛移默化到信念系統。

這毒非常微妙,讓人習慣性退縮、反射性不決定,甚至在自己未察覺時,已經放棄了主動發言權。


領導者可以給解藥——但解鈴還需繫鈴人

過去在我觀察到這現象時,曾努力幫他解毒,我透過一對一互動、安全邊界建立、清晰行動目標,甚至給予表現舞台....還有其他。

但最後我的體悟是:

「如果一個人還沒準備好拾起那解藥,即使你給了,也只會被默默放進抽屜裡。」

最終能幫助他走出來的,永遠是他自己。

raw-image



主管的職責,不只有指導,還有釋放

與他通完電話,反思這段經驗:

  • 如果未來再遇到這類夥伴,有沒有更成熟的方式來引導?
  • 有沒有什麼做法,能讓夥伴體會「不是不能,是未想要接受」。

這是作為一個主管,最需鍛鍊的:看見人、理解人、陪他一步步走進問題核心,輕輕撥開它看進去。

這段感受,同時呼應自己過去的省思「詳見:(啃趣)長大的我們,還能不能擁有一盒自己的玩具?」。

我們無法替他人走該走的路,但可以試著拿一盞燈,照亮他面前的那一小段,直到他有能力再次瞥見腳下。


讀到這邊的你呢?

在職涯中,有沒有遇過這種「慢性中毒的夥伴」?你是如何幫助他的? 或是你也正被一些職場餘毒給困擾著呢?或許你的經驗,能幫助某位還在迷霧裡的人,看到出口的微光。

歡迎留言給我,或是分享給需要的人,一同成為前進路上的同行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啃談』Ken's Talk
4會員
32內容數
2025/04/29
服務業該不該對客戶分級?在「以客為尊」的款待精神下,我們是否仍能實施資源的策略性配置?這篇文章從課堂上的商業案例出發,延伸至房地產與飯店業的實務經驗,深度探討「制度上的公平分級」與「態度上的真誠款待」如何並存,並提出透明、可監督的機制設計,讓每位客戶都感受到被尊重,同時讓企業資源運用達到最佳效益。
Thumbnail
2025/04/29
服務業該不該對客戶分級?在「以客為尊」的款待精神下,我們是否仍能實施資源的策略性配置?這篇文章從課堂上的商業案例出發,延伸至房地產與飯店業的實務經驗,深度探討「制度上的公平分級」與「態度上的真誠款待」如何並存,並提出透明、可監督的機制設計,讓每位客戶都感受到被尊重,同時讓企業資源運用達到最佳效益。
Thumbnail
2025/04/25
在職場協作中,認知差異往往被誤認為是溝通問題。本文從一段魚骨圖的討論出發,拆解「事實 vs 問題」的本質差異。透過下雨的生活比喻與認知機制解析,提醒我們:許多痛苦來自於「解錯問題」。接受事實,是修養;解決問題,是能力。只有釐清,才能在職場中真正高效,也才能停止不必要的抱怨,專注於行動。
Thumbnail
2025/04/25
在職場協作中,認知差異往往被誤認為是溝通問題。本文從一段魚骨圖的討論出發,拆解「事實 vs 問題」的本質差異。透過下雨的生活比喻與認知機制解析,提醒我們:許多痛苦來自於「解錯問題」。接受事實,是修養;解決問題,是能力。只有釐清,才能在職場中真正高效,也才能停止不必要的抱怨,專注於行動。
Thumbnail
2025/04/24
在職場裡,總有一些夥伴與人為善、樂於順手補位,看似是合作力強的人選。這樣的「合作」,真的是高效團隊的養分嗎?從一段真實對話出發,以籃球防守比喻,深刻揭示「合作≠補位」,而是責任清晰、訊號同步與互相信任的節奏。幫忙,其實是一種無聲的干擾。真正的合作,是讓每個人都能站穩自己的區域,並勇於發出訊號。
Thumbnail
2025/04/24
在職場裡,總有一些夥伴與人為善、樂於順手補位,看似是合作力強的人選。這樣的「合作」,真的是高效團隊的養分嗎?從一段真實對話出發,以籃球防守比喻,深刻揭示「合作≠補位」,而是責任清晰、訊號同步與互相信任的節奏。幫忙,其實是一種無聲的干擾。真正的合作,是讓每個人都能站穩自己的區域,並勇於發出訊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一位曾經共事的夥伴準備再次轉職,談起過往第一份工作的主管與影響時,讓我深刻看見職場早期的「習慣養成」,其實很多時候不只關乎個人努力,更來自於環境、風格與制度的「格式化訓練」。這篇文章,記錄我從觀察、理解到陪伴他的過程,也思考作為主管,我們究竟能不能成為那位真正給出解藥的人。
Thumbnail
一位曾經共事的夥伴準備再次轉職,談起過往第一份工作的主管與影響時,讓我深刻看見職場早期的「習慣養成」,其實很多時候不只關乎個人努力,更來自於環境、風格與制度的「格式化訓練」。這篇文章,記錄我從觀察、理解到陪伴他的過程,也思考作為主管,我們究竟能不能成為那位真正給出解藥的人。
Thumbnail
如果公司有個內部規範流程,推行運轉也七八年以上,對於一個剛接此業務大概一年的人員,竟然可以在一年內被反應這樣流程有問題,希望可以有所調整,反應的單位來自於平行單位的非主管職。身為人事行政的自己,會如何處置呢? #管理辦法的修改流程 這個也許是表層最關鍵的部分,公司內部對於管理辦法的修
Thumbnail
如果公司有個內部規範流程,推行運轉也七八年以上,對於一個剛接此業務大概一年的人員,竟然可以在一年內被反應這樣流程有問題,希望可以有所調整,反應的單位來自於平行單位的非主管職。身為人事行政的自己,會如何處置呢? #管理辦法的修改流程 這個也許是表層最關鍵的部分,公司內部對於管理辦法的修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同事,有些人充滿熱情,有些人則安於現狀。 當積極的職場新人面對消極前輩,透過本文分享的策略建立基礎,打造優勢!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同事,有些人充滿熱情,有些人則安於現狀。 當積極的職場新人面對消極前輩,透過本文分享的策略建立基礎,打造優勢!
Thumbnail
Y世代員工升為主管之後,開始會面臨到該如何與下屬溝通,這是主管無可避免的課題。過往身為基層員工,只需要把自己的份內事做好即可,成為主管後,執行業務變少,管理事物變多,整體的工作方向與內容也隨之改變。主管必須做好MBO目標管理,需要負責訂定部門目標、執行策略,並引導部門同仁進行腦力激盪,將執行計畫
Thumbnail
Y世代員工升為主管之後,開始會面臨到該如何與下屬溝通,這是主管無可避免的課題。過往身為基層員工,只需要把自己的份內事做好即可,成為主管後,執行業務變少,管理事物變多,整體的工作方向與內容也隨之改變。主管必須做好MBO目標管理,需要負責訂定部門目標、執行策略,並引導部門同仁進行腦力激盪,將執行計畫
Thumbnail
從工作模式、飲食模式再到看清一些人事物。 我想疫情的到來是必然要發生的。沒有這件事,不會有後面接二連三的事發生。
Thumbnail
從工作模式、飲食模式再到看清一些人事物。 我想疫情的到來是必然要發生的。沒有這件事,不會有後面接二連三的事發生。
Thumbnail
我在公司三年,從實習生到正式員工,部門顛簸換主管,直到被推派處理重要專案,這段時間獨自面對高層的會議,希望上天派好主管。某天輕熟齡女主管來,對公司文化持不同看法,參與晨會勉勵活動遭批評,專案回覆問題遭誤解被罵。情勢不妙,主管罩著新進主管,使我侷促不安。後來我被眾說紛紜的是非打敗......
Thumbnail
我在公司三年,從實習生到正式員工,部門顛簸換主管,直到被推派處理重要專案,這段時間獨自面對高層的會議,希望上天派好主管。某天輕熟齡女主管來,對公司文化持不同看法,參與晨會勉勵活動遭批評,專案回覆問題遭誤解被罵。情勢不妙,主管罩著新進主管,使我侷促不安。後來我被眾說紛紜的是非打敗......
Thumbnail
初接管理職的感受與困惑,面對不同性格的團隊成員如何管理與引導,如何在職場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一起來探討在管理職上的經驗和心得。
Thumbnail
初接管理職的感受與困惑,面對不同性格的團隊成員如何管理與引導,如何在職場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一起來探討在管理職上的經驗和心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