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風格如何滲透一個人的職涯內在節奏
一次轉職的訊息同步
近期,一位過往我在飯店創業階段帶過的夥伴主動聯繫我。他說,自己準備轉職,即將邁入職涯的下一個里程碑。

我們簡單交流了他離開前一份工作的原因,與即將加入新環境的想像和期待。聊著聊著,對他的近況不由得同情了起來。
不是關於他的能力、條件或境遇,而是感覺,他還卡在一段沒有處理完的過去苦苦掙扎著。
本來不是這樣的
這位夥伴我帶領了將近一年。當時因為公司規模不大,互動較為緊密。態度好、習慣也穩定,面對客戶表現也很得體。初期看來,工作狀況並沒有太多問題。
但在一些細節上,開始察覺有點不對勁。
有幾次,讓他自行處理中等複雜的任務,並明確表達:
「這件事你可以自己決定,我相信你的判斷。」
他的反應卻總是遲疑,會回頭確認一次、兩次,有時還會再發訊息問我:
「這樣的內容可以嗎?你要不要看一下嗎?」
我覺得有點奇怪——以他的工作年資,這種程度的任務應該可以獨立完成,為何總像沒有權限的樣子?有一種「怕決策犯錯」的氣息,如果換成別的夥伴早就自己開工了。
更妙的是,在生活聊天時,他是一個有主見、也有觀點的人,可以有自己鮮明的判斷。只有進入「工作角色」時,才會像套上了一件沉重的制服,扮演另一個人。
原來,是第一份工作的陰影
隨著時間推移,彼此的信任慢慢建立。在固定的1對1互動中,交流夥伴的職涯與未來方向。
有一次,他終於打開心房,跟我談起第一份工作。
他說自己大學是念國貿的,畢業後沒有念研究所,而是加入一間小有名氣的外貿公司。當時他對未來充滿期待,大學參與過很多社團、也擔任幹部,對溝通、人際和工作都抱有極高熱情。
但在那間公司,一切都變了。
當時的直屬主管是一位從軍事單位退伍的轉職者。由於過往的工作訓練,做事非常有執行力,領導風格非常軍事化,好處是使命必達,缺點是——強調服從、不歡迎討論。
這位夥伴初期總想表達自己的想法,覺得有不同思考就應說出來,這是過往大學開放的成功經驗,並相信這樣的成功可以遷移。但現實是,當他想開口,主管都會打斷他,並且覺得他很狀況外,明明什麼都不懂卻意見一堆。有時甚至語氣嚴厲到帶有呵斥意味:
「你說那麼多幹嘛?聽話照做就對了。」

時間一久,漸漸不再主動發言,學會了把想法封閉起來,留下執行的身體。那一待,就是六年多。
直到現在還會夢見那位主管
還有一次在交流中,他跟我說了一句讓人為之難過的話:
「離開前公司半年多了,昨天睡覺時又夢見那位主管對著自己喝斥。」
夢境裡,那雙嚴厲的眼神瞪著他。每當他想說話、想表達時,夢裡的那張臉,用嚴肅的表情告訴他:
「你確定要講嗎?」
接著自己就醒來了。
他說:
「我好像在那個夢境中,感受到,我只是個手腳,並不需要大腦。」
這不是誇張的表達。這是六年時間、每一天的行為影響後,深深刻入一個人身體裡的反射機制。
可惜的是,無論我再怎麼引導、他也逐漸信任我,但這個內在的中毒機制,還是會不自覺地啟動。
不是自信問題,可能是信念體系的課題
如果我們只看表面,很容易對類似的夥伴貼標籤:
- 「要有自信一點啊!」
- 「以你的年資,這種事應該可以做決定吧?」
- 「你會不會太謹慎了?」
真實情況是,並不是沒自信,而是內在的信念系統悄悄被格式化了。
不是不知道該怎麼決策,而是身體自動體醒:
「決策很危險,你不應該做決策!」
後來,他離開了
一起工作將近一年,他的工作表現還算可以,但最終他選擇離開。
他告訴我,覺得自己不太適合新創公司。因為工作常常需要快速決策與高度主動性,而這一年的經驗雖然是開心的,但自己似乎比較適合大一點、流程更明確的組織。
我表示祝福,但心裡知道:他並不是不適合,只是還沒尋回真正的自我。
再後來,他輾轉又換了兩份工作,結果仍然相同。雖然流程明確了,壓力小了,但依然感覺被卡住,無法「自由地做自己」。
慢性中毒的夥伴
一直覺得,一個人在職場初期階段遇到的主管,真的會深深決定一個人的工作節奏、認知,甚至思維習慣。
成也主管,敗也主管。
這位夥伴,就像一位慢性中毒的病人。這毒是無形的,是觀念的滲透,行為的重複,久了,潛移默化到信念系統。
這毒非常微妙,讓人習慣性退縮、反射性不決定,甚至在自己未察覺時,已經放棄了主動發言權。
領導者可以給解藥——但解鈴還需繫鈴人
過去在我觀察到這現象時,曾努力幫他解毒,我透過一對一互動、安全邊界建立、清晰行動目標,甚至給予表現舞台....還有其他。
但最後我的體悟是:
「如果一個人還沒準備好拾起那解藥,即使你給了,也只會被默默放進抽屜裡。」
最終能幫助他走出來的,永遠是他自己。

主管的職責,不只有指導,還有釋放
與他通完電話,反思這段經驗:
- 如果未來再遇到這類夥伴,有沒有更成熟的方式來引導?
- 有沒有什麼做法,能讓夥伴體會「不是不能,是未想要接受」。
這是作為一個主管,最需鍛鍊的:看見人、理解人、陪他一步步走進問題核心,輕輕撥開它看進去。
這段感受,同時呼應自己過去的省思「詳見:(啃趣)長大的我們,還能不能擁有一盒自己的玩具?」。
我們無法替他人走該走的路,但可以試著拿一盞燈,照亮他面前的那一小段,直到他有能力再次瞥見腳下。
讀到這邊的你呢?
在職涯中,有沒有遇過這種「慢性中毒的夥伴」?你是如何幫助他的? 或是你也正被一些職場餘毒給困擾著呢?或許你的經驗,能幫助某位還在迷霧裡的人,看到出口的微光。
歡迎留言給我,或是分享給需要的人,一同成為前進路上的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