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我可能錯了 


最喜歡的一段:本淨與寬恕

raw-image


因緣際會參加讀書會, 剛好這本書我其實已經看過一次,

第二次看的時候想說從後面往回看好了 ,

先看見了對於生命本質的敘述 「本淨」,

p.214 頁

「身為佛教徒,我們不相信原罪,我們相信本淨。「本淨」(原始的純淨),瑞典語是有點笨拙的單詞,卻是一個讓人期待以舊的提醒,聽到這句話時,我坐在冥想墊上竟不禁顫抖起來。如果我內心那個經常在背地裡說我不夠好的聲音,其實是錯誤的呢?
相反的,如果許多靈修與宗教傳統一直以來的堅持才是真的:「一個人的核心,也就是堅不可摧的部分,是完全無罪的、毫無疑問的,那會怎麼樣?他一直以來都是如此,未來也是如此」。


看完覺得人其實本質都是很可愛的,也許是在不同環境下為了生存而長出了各式各樣的個性,也才因此有了好與壞之分,讓我想到常常有人會說父母的撈刀背後是因為對你有愛,害怕你受傷,他們不曾學習過如何分解自己的情緒,因此無法好好理清自己候再說出口,但理解他們背後用意的人,就能因為這一層理解產生更多慈悲心與愛。

從後面往前看還有個發現是,生命到最終會開始思考自己這一生過的是否值得,是否有後悔的事情?

這也算對自己嚴格期許的一種吧? 


p211

寬恕 : 是為了自己身體健康 , 它的前提是自己先接納了自己的情緒與自己, 有關於憤怒 , 他可以升起 但他不會有任何作用。


但也許生命的最後,讓我們感到最舒服的念頭是,我接受我全部的樣子,我接受我的起起伏伏,我接受我此生地所有遭遇,我更加好奇的是我怎麼思考以及我的思考如何影響我的每個決定,那個覺得我內心是否有感覺違背自己?

我是否為了迎合別人委屈的自己?

我是否為了在社會上生存而剝削犧牲了某些人? 

我可能會說那是不得已的,但我想我會再問自己一次,我當真沒有選擇了嗎?

還是我僅僅是因為自己懦弱了,自己想方便行事了


對於這本書的感覺


這本書是一位出家者的一生,讀書會有個問題互動是,給這本書一個形容詞,

我當下完全想不到,現在我的感覺是起起伏伏,無常,

我認為他是一位好勇敢的人,面對內心質疑的聲音,身體力行的面對了,

但是,就連如此的誠實與臣服的人都體驗了那麼多起伏,我突然感覺,原來「平靜」是所有人類一生的追求,原來生命本來就很無常,就包含許多起起伏伏,

P126

宇宙運行法則: 在你需要知道的時候, 就會知道, 你需要知道的事情。

我們擴大視野看見宇宙,讓自己有更多的留白,讓自己為奇蹟留下更多空間。


奇蹟的前提


謙虛與放手

也是我閱讀後一直感覺到的兩個詞,面對生命,永遠必須保持謙虛,這樣的心態就如同為自己保留一些空間,讓自己更可以迎接好多無常。


放手

面對很想緊握的事情,練習講緊握的拳頭鬆開,鬆開之後會很舒服,那讓我們不想放手的原因是什麼呢? 我第一想到是為了自己,自己覺得還努力的不夠多,那其實是在追求想要的樣子,某部份來說那感覺是有點狂妄自大,以為自己有能力,

但其實是自不量力.我更加不希望自己的不願放手是故意拉著以獲得某些人的原諒,

但從某些角度來看,不願放手也可以說是對自己的要求,在期限到達之前我希望我自己可以盡力的繼續努力,放手,對我而言就是如此複雜的過程.

也難怪大家都說安慰別人不要勸放下,因為放下真的很難~~


新的發現


剛剛打心得竟然打到哭出來,面對生命的無常與放上讓我想到很多事情,

我也只是個還在學習路上的小小人,讀書會很慶幸能跟很多前輩一起交流想法,

「我可能錯了」

這句話我在第一次讀的時候,只覺得用在自己對於自己嚴厲的評價上,

但讀書會交流遇到一位大哥說,這句話是他工作上常常會拿出來檢視想法的,

當下有點被點醒,對呢!!

在工作上常常會因為表現與實力而自動區分同事,當團隊在分享意見時更會不由自主的傾向相信,那些比較多成功經驗的人,當擁有較多成功經驗的同事還能常常帶著「我可能錯了」的念頭,反而更能將團隊中更多好的想法激發出來!

好喜歡這個新的發現!!

前陣子剛好接觸到慈悲心,

再看這本書的時候,覺得自己已經在練習柔軟了,好像更可以與生命共同生存了。 

但依舊提醒自己,你知道的都還是要練習。


謝謝 閱讀與書 為我的世界帶入許多令人驚喜的事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ⁿᵘᵐᵇᵉʳ ¹⁰⁻² 宇宙
6會員
12內容數
𝐒𝐨𝐮𝐥 𝐝𝐨𝐜𝐤靈魂靠岸 - 疲憊的靈魂休息一下吧! 如果世界是個宇宙,那我們都是在其中漂泊的靈魂 。累了就來soul dock。「文字的力量陪伴我度過最黑暗的一段時光.」 我喜歡手寫語錄並記錄下我的感受,那都是我在內心走過的每一步, 如果你也剛好喜歡我寫的字, 我說的話 , 那就停下來看看聊聊吧!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身為採購專家,當然不能錯過11/11購物節的超殺折扣!本文將帶你深入瞭解蝦皮11/11購物節的完整攻略,從必領的各種優惠券、商城折扣,到限時的搶購技巧,讓你買到手軟荷包也不哭泣。更重要的是,揭密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零成本創業,透過分享商品連結,每月輕鬆加薪,開啟數位遊牧人生!
Thumbnail
身為採購專家,當然不能錯過11/11購物節的超殺折扣!本文將帶你深入瞭解蝦皮11/11購物節的完整攻略,從必領的各種優惠券、商城折扣,到限時的搶購技巧,讓你買到手軟荷包也不哭泣。更重要的是,揭密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零成本創業,透過分享商品連結,每月輕鬆加薪,開啟數位遊牧人生!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將近,這次分享一些蝦皮海外賣場購物的步驟與注意事項,並且介紹雙11蝦皮購物的相關優惠;另外蝦皮分潤計畫持續招募新血中,只要分享購物連結即可獲得分潤,是很適合創作者的額外收入管道喔!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將近,這次分享一些蝦皮海外賣場購物的步驟與注意事項,並且介紹雙11蝦皮購物的相關優惠;另外蝦皮分潤計畫持續招募新血中,只要分享購物連結即可獲得分潤,是很適合創作者的額外收入管道喔!
Thumbnail
世間的法,有這個東西,你得到了我就少了;我得到了,你就沒有了,是必定會生起諍論。 佛法這個東西妙不可言,我給了你,你固然好了,我更好;反過來,你給了我,我固然好,你更好,就這麼個好處,就這麼個好處。—師父的叮嚀
Thumbnail
世間的法,有這個東西,你得到了我就少了;我得到了,你就沒有了,是必定會生起諍論。 佛法這個東西妙不可言,我給了你,你固然好了,我更好;反過來,你給了我,我固然好,你更好,就這麼個好處,就這麼個好處。—師父的叮嚀
Thumbnail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無見本性,學法無益 ★我們要回歸本源,要如何在本源修? 修行不是在本源修,因為你找不到本源   佛說:【從萬物修】 從萬物的感受中去修   電影:「美麗人生」 小孩子的心境, 當你把萬物的一切當做是遊戲 就進入到天真本性的天真生活   所有的一切
Thumbnail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無見本性,學法無益 ★我們要回歸本源,要如何在本源修? 修行不是在本源修,因為你找不到本源   佛說:【從萬物修】 從萬物的感受中去修   電影:「美麗人生」 小孩子的心境, 當你把萬物的一切當做是遊戲 就進入到天真本性的天真生活   所有的一切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在我現在(至少現階段)了解的 "真理"來說, 他是可以用很多文字去包裝、去詮釋的。 但,文字中的核心脫離不了的是 「對多元的尊重、尊重多元存在」 這個概念 佛陀說的「萬物平等 」最初的意思便是指 :一切的存在,任何「存在」本身 甚至連抽象的 觀點的存在本身 、性情的存
Thumbnail
在我現在(至少現階段)了解的 "真理"來說, 他是可以用很多文字去包裝、去詮釋的。 但,文字中的核心脫離不了的是 「對多元的尊重、尊重多元存在」 這個概念 佛陀說的「萬物平等 」最初的意思便是指 :一切的存在,任何「存在」本身 甚至連抽象的 觀點的存在本身 、性情的存
Thumbnail
我的信仰就50個字: 盡可能時時刻刻安靜、喜樂,去用這坨肉身,把無條件的愛,兌現在這個充滿條件,很少真愛,但值得去改善的世界。但不能太ㄍㄧㄥ。
Thumbnail
我的信仰就50個字: 盡可能時時刻刻安靜、喜樂,去用這坨肉身,把無條件的愛,兌現在這個充滿條件,很少真愛,但值得去改善的世界。但不能太ㄍㄧㄥ。
Thumbnail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Thumbnail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Thumbnail
圓覺淨性 現於身心 隨類各應 身心幻垢 對離幻垢 是真菩薩 圓覺淨性:每個人的真心都是清淨無染,具有無量功能 現於身心:真心(如來)創造了我們執著的身,以及執取的森羅萬象 隨類各應:真心隨我們的意識,求仁得仁,求貪得貪,同頻共振 身心幻垢:當我們愛我們的身體,取有對錯好壞好惡的
Thumbnail
圓覺淨性 現於身心 隨類各應 身心幻垢 對離幻垢 是真菩薩 圓覺淨性:每個人的真心都是清淨無染,具有無量功能 現於身心:真心(如來)創造了我們執著的身,以及執取的森羅萬象 隨類各應:真心隨我們的意識,求仁得仁,求貪得貪,同頻共振 身心幻垢:當我們愛我們的身體,取有對錯好壞好惡的
Thumbnail
在這篇筆記中,主要是紀錄道德經第二章的不同版本及其解釋。並通過亞當夏娃與禁果、鳩摩羅什與佛缽的故事來討論分別心與無為。同時提到心理學的覺察及理性情緒行為治療(REBT)的理論。
Thumbnail
在這篇筆記中,主要是紀錄道德經第二章的不同版本及其解釋。並通過亞當夏娃與禁果、鳩摩羅什與佛缽的故事來討論分別心與無為。同時提到心理學的覺察及理性情緒行為治療(REBT)的理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