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主解僱勞工的通知什麼時候生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文將概述勞動基準法中第12條雇主可以合法解僱勞工的理由,並介紹有些解僱事由是有行使的時間限制(30天除斥期間),並重點說明在什麼情況下,雇主解僱勞工的通知可能會違法律規定時間限制,導致解僱不合法。

✍️ 一、解僱勞工的法定理由與時間限制

依據《勞動基準法》第12條第1項規定,勞工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雇主可以在不經事前預告下,直接終止契約:

    1. 一、於訂立勞動契約時為虛偽意思表示,使雇主誤信而有受損害之虞者。
    2. 二、對於雇主、雇主家屬、雇主代理人或其他共同工作之勞工,實施暴行或有重大侮辱之行為者。
    3. 三、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確定,而未諭知緩刑或未准易科罰金者。
    4. 四、違反勞動契約或工作規則,情節重大者。
    5. 五、故意損耗機器、工具、原料、產品,或其他雇主所有物品,或故意洩漏雇主技術上、營業上之秘密,致雇主受有損害者。
    6. 六、無正當理由繼續曠工三日,或一個月內曠工達六日者。


但必須注意的是,本條第2項明訂,關於第1款、第2款,以及第4款到第6款解僱事由,都必須自雇主知悉其情形之日起30日內為之,換言之,只有勞工被判處有期徒刑確定,客觀上已經難以期待勞工提供勞務,雇主才可以在知悉情況的30日內終止雇用關係,而不用提前告知勞工或者給予預告工資。這30天是一種「除斥期間」,逾期後,雇主就不能以同樣的事由來解僱勞工​

📌 二、解僱通知的生效時點:意思表示與送達

另外,雇主要解僱勞工,從類型區分上,大致可以分為「口頭告知」及「非口頭告知」兩種。如果是用口頭告知的情況,在對話當下員工就可以立即明白雇主要解僱的意思了,所以這個解僱是當場生效(至於有無違法還要看解僱的事由是否合法)。

而如果雇主是採用「非口頭告知」的方式,例如發存證信函告訴員工被解僱了,或者用line、簡訊方式通知,根據《民法》第95條第1項但書,非口頭告知方式(如寄信、LINE、簡訊等)作成的意思表示,必須該意思「達到相對人」才能生效​。也就是說,單純寄出存證信函還不夠,該存證信函必須在規定的30日內合法送達到勞工(如果是line通知,則必須舉證勞工在30日內有已讀解僱的訊息才算),解僱效力才開始發生。

實務上,有的勞工居住地址常常在更換,又或者已經從其他管道知道雇主發來解僱通知,而故意不收信件,這時候信件可能被寄存到當地派出所,此時按照民法第138條關於寄存送達的規定,必須自寄存之日起(郵局會貼通知書在門口),經過十日才會發生合法送達的效力。這意味著,即使雇主在30日期限內完成作成通知,如果寄送過程耽誤,超過30天才到達勞工手中,還是屬於逾期,導致解僱違法。

⚖️ 三、案例解析:哪些情況會導致解僱無效?

    1. 以臺灣高等法院111年度勞上易字第22號判決為例,公司認為勞工涉嫌違反公司及法律規定,在經過多方面的訪談、查證後,於109年2月3日完成調查並確信該名勞工有解僱事由後,這時候就應起算30日內的解僱期限,即最遲3月4日要完成解僱通知並送達。然而,公司在最後一天(3月4日)才作成解僱通知並寄出,且該通知直到3月5日才送達給勞工,法院因此認定,因為送達時間超過30日除斥期間,解僱不生效力,勞工得主張資遣費及工資。重點: 作成通知當天不是重點,「送達日」才是判斷標準!
    2. 相反地,以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02年度勞訴字第110號判決為例,公司認為勞工有連續曠職的情況,隨即在line群組中公告終止雇用關係,且這個解僱的內容當天就經過同事轉發給該名勞工知悉,因此法院認為,這一個解僱的通知在當天就合法生效了。

✨ 四、結語

解僱,作為一種單方形成權,在經濟權力不對等的情況下,賦予雇主重大權力,但也設下嚴格的行使條件與程序。正如前述各案例所揭示的,無論是行使時點,還是通知送達,都必須依法進行;稍有瑕疵,不僅解僱無效,還可能需負擔高額資遣費與工資補償,如果有退保導致勞工損失,甚至可能面臨求償。勞保退保後,法院判決解僱無效,可以要求回溯加保嗎?

因此,對雇主而言,解僱行為必須嚴謹、合法,才能真正保障自身權益;而對勞工而言,熟悉相關法律規定,也能在面對不當解僱時,適時爭取應有的保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器的沙龍
12會員
7內容數
不器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阿偉被公司以業績不佳為由解僱並辦理勞保退保,法院判決解僱無效,但勞保無法回溯加保。本文說明勞保申報制與僱主違法退保的求償方式。
2025/04/27
阿偉被公司以業績不佳為由解僱並辦理勞保退保,法院判決解僱無效,但勞保無法回溯加保。本文說明勞保申報制與僱主違法退保的求償方式。
2022/04/17
有的雇主可能會想說,既然都有勞保了,而且勞保第一年會幫忙分攤70%的工資補償,那麼我可以就勞保給付的70%主張抵充,每個月發薪時只給付剩下的30%就好了吧?
Thumbnail
2022/04/17
有的雇主可能會想說,既然都有勞保了,而且勞保第一年會幫忙分攤70%的工資補償,那麼我可以就勞保給付的70%主張抵充,每個月發薪時只給付剩下的30%就好了吧?
Thumbnail
2022/01/17
想要找到適用的判決書,首先要清楚自己查詢裁判書的目的為何。
Thumbnail
2022/01/17
想要找到適用的判決書,首先要清楚自己查詢裁判書的目的為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如果遇到工作時間一到就下班,卻被其他同事酸言酸語、被老闆冷眼相待的經驗,不要因此被迫改變自己的生活觀念。文章內容闡述了公司無故扣員工薪水、開除員工的情況,並詳細解釋了相關的勞動法規定,提供了針對這類情況的應對建議。
Thumbnail
如果遇到工作時間一到就下班,卻被其他同事酸言酸語、被老闆冷眼相待的經驗,不要因此被迫改變自己的生活觀念。文章內容闡述了公司無故扣員工薪水、開除員工的情況,並詳細解釋了相關的勞動法規定,提供了針對這類情況的應對建議。
Thumbnail
勞工請假規則第10條: 「勞工因法令規定應給予公假者,工資照給,其假期視實際需要定之。」 勞工因勞資爭議,告雇主了要給公假? 不是的。 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85年01月13日(85)台勞動二字第100419號函: 「有關勞工與雇主因勞資爭議事件出席主管機關加開之協調或調解會議或經法院之傳喚
Thumbnail
勞工請假規則第10條: 「勞工因法令規定應給予公假者,工資照給,其假期視實際需要定之。」 勞工因勞資爭議,告雇主了要給公假? 不是的。 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85年01月13日(85)台勞動二字第100419號函: 「有關勞工與雇主因勞資爭議事件出席主管機關加開之協調或調解會議或經法院之傳喚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勞工請假的合法流程,以及相關的法律規範和限制。針對員工請假時常有的疑問和情況,提供了相應的建議和解決方法,同時也介紹了僱主可以依法解僱不適任員工的相關事宜。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勞工請假的合法流程,以及相關的法律規範和限制。針對員工請假時常有的疑問和情況,提供了相應的建議和解決方法,同時也介紹了僱主可以依法解僱不適任員工的相關事宜。
Thumbnail
解僱員工其實並不容易! 法定解僱事由要具備。 原則要遵守。 不確定法律概念要釐清。 雇主解僱員工於勞動契約終止時,依照勞基法第 11條與第12條分別區分有經濟性解僱(第11條第1至4款)、能力解僱(第11條第5款)、懲戒解僱(第12條)。 又勞基法第11條、第12條分別規定雇主之法定解僱事
Thumbnail
解僱員工其實並不容易! 法定解僱事由要具備。 原則要遵守。 不確定法律概念要釐清。 雇主解僱員工於勞動契約終止時,依照勞基法第 11條與第12條分別區分有經濟性解僱(第11條第1至4款)、能力解僱(第11條第5款)、懲戒解僱(第12條)。 又勞基法第11條、第12條分別規定雇主之法定解僱事
Thumbnail
勞動契約是雙向的,勞、資雙方於契約中地位互為平等。僱主可以試用勞工,勞工當然也可以試用僱主。雇主認為勞工不能勝任而依法資遣,沒問題;相反,勞工認為職場不適合而離職,也是很OK的。只是要注意,若公司未與勞工約定試用期,終止契約就受到「最後手段原則」拘束喔。
Thumbnail
勞動契約是雙向的,勞、資雙方於契約中地位互為平等。僱主可以試用勞工,勞工當然也可以試用僱主。雇主認為勞工不能勝任而依法資遣,沒問題;相反,勞工認為職場不適合而離職,也是很OK的。只是要注意,若公司未與勞工約定試用期,終止契約就受到「最後手段原則」拘束喔。
Thumbnail
身為勞工,面對公司不當行為時,不須預告便可離職。勞動法規定多種情況下,勞工得不經預告終止契約,例如僱主施暴或虛假招攬,且有損害勞工權益之虞。此外,當公司違反法令或損害勞工健康時,員工也可不須預告離職。文章內容詳盡列舉勞工可選擇不預告離職的情形,值得一讀。
Thumbnail
身為勞工,面對公司不當行為時,不須預告便可離職。勞動法規定多種情況下,勞工得不經預告終止契約,例如僱主施暴或虛假招攬,且有損害勞工權益之虞。此外,當公司違反法令或損害勞工健康時,員工也可不須預告離職。文章內容詳盡列舉勞工可選擇不預告離職的情形,值得一讀。
Thumbnail
最近剛好碰到一個案例,僱主與員工約定10月10日國定假日調移至11月5日,結果員工做到10月31日就離職了,僱主是否須要返還員工國定假日呢?勞動部對此事的解釋引發了爭議,文章分析了勞基法的相關規定以及國定假日的意義。
Thumbnail
最近剛好碰到一個案例,僱主與員工約定10月10日國定假日調移至11月5日,結果員工做到10月31日就離職了,僱主是否須要返還員工國定假日呢?勞動部對此事的解釋引發了爭議,文章分析了勞基法的相關規定以及國定假日的意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