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朋友來找我傾訴。
他剛和人發生一場不太愉快的衝突,語氣裡滿是委屈。
他說:「我只是實話實說啊,怎麼對方反應那麼大?」語氣是真誠的,情緒也是真的,但聽完他描述的整個過程後, 我忍不住想說的,不只是安慰。
真實與衝突之間,往往只差一點「時機」
我對他說——
你是個很真實的人,
但你只是在不恰當的場合、不太好的時間、對可能聽不進去的人,
如實說出了你的感覺與想法。
這份真實,雖無惡意,卻也容易變成別人眼中的攻擊。
如果你只想做一個真實的人,那麼你已經做到了。
但如果你渴望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那麼或許,
下一步就是學會反思、學會選擇,學會控制自己說話的時間與方式。
人的真實,應是有意識的選擇
所謂真實,從來不是「有話就說、有尿就放」。
“人與動物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懂得判斷時間、場合與對象。
我認為真正成熟的真實,
不是毫無過濾的情緒釋放, 而是能夠清楚知道自己的想法、情緒、立場, 然後選擇最合適的時機與語言,與人分享。
—
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只是講真話」,
但這樣的真話,若無同理與智慧, 其實很容易變成無意或有意的傷害。
做一棵樹,不是劍
大自然裡的樹木,每一棵都真實地站立、風雨中挺拔,
但它們不會用自己的枝葉去刺傷另一棵樹。
一個真正清醒的人,
不是以「我就是真實」為名,任性表達自己, 而是以「我選擇成為更好的人」為信念, 練習溫柔地說誠實的話, 練習在理解中堅定,在共感中真實。
—
也許下一次當你想說出「實話」時,
不妨先問問自己:
現在,是說這句話最適合的時刻嗎?
對方,是願意聽見這句話的人嗎?
願我們都能成為真實的樹,
而不是用語言傷人的劍。

(2020.1.6登六順山途中,拍到一棵我很愛的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