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5, 2021
在接觸熊仁謙的哲學內容後,有個對我很有幫助的思維在於 —— 突破二元對立的框架。 「二元論」起源於希臘,主張「一件事有絕對的兩個對立面向」。

「這件事要不就是你對,要不就是我錯。」
「他如果不是好人,就一定是壞人。」
「這個決定究竟是『正確』還是『錯誤』?」
說白話一點,「二元論」就是YES or NO,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
以前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常以這樣過於簡化的思維去思考很多問題;而這種思維會局限我們思考,得到的答案只會存在A與B,而抹去更多其他潛在的可能性。
在熊仁謙的影片中也曾經提到「光譜」的概念。光譜呈現的是漸進式、在A與B之外,存在更多選擇與可能性。

包含在這影片當中,熊仁謙聊到,我們常把人生中遇到的某個人對自己造成的影響或帶來的改變,簡化為 —— 他讓我變得更好或更壞。而這也是二元思維的一種。
如果僅僅是以「好」或「壞」去看待一件事或一個人時,我們很容易在以一概全的輪廓底下,自動屏蔽掉用其他視角去檢視或評論的可能性。
當熊仁謙用這樣的論述去表達在我們人生旅途中遇到的人與事 — — 我們只會變得「不同」,而不是變得「更好」或「更壞」。
看完影片讓我有種豁然開朗之感。我不再糾結於某件事曾帶給我的困頓、與某個人曾共度所謂「美好」或「糟糕」的時光。這些人與事,到最後都只讓我變得「不同」,而僅僅是這個「不同」,就彌足珍貴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