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不是也曾懷疑過:「我這麼努力,為什麼主管還是不肯肯定我?」
甚至覺得,是否只有變得更「好說話」、更「配合」、更「討人喜歡」,才能在職場上站穩腳步?但也許,那些你拼命努力去贏得的好感,從來就不是你真正需要的。
界限才是信任的開始
Linda 是部門裡最能幹的同事,但也是最容易讓人忽略的。
無論主管Leo交代什麼任務,她總是點頭接受、準時完成,從不表達異議。
某次部門提案簡報,她連續三次主動留下來幫別人改資料,結果自己的內容簡陋被Leo當眾指正。她紅著眼眶看著Leo,那一刻他才驚覺——原來,我早已把她視為「能扛事、不會抱怨」的理所當然。
直到有天,她開口拒絕Leo一項臨時交辦任務,說:「我手上的進度已經排滿,如果您希望我支援這個案子,我可能得延後原本的簡報進度。」
Leo愣住了,卻也第一次,重新審視她的工作量與優先順序。
從那天起,Leo開始信任她不只是「配合」,而是「能夠判斷、能夠拿捏」的人。
她的界限,讓Leo對她更放心。
你有選擇的自由
心理學有一句話是:「我們可以提要求,對方也可以拒絕,這就是界限。」——這句話,不只適用在親密關係,更是職場裡健康合作的關鍵。
你表達立場,不代表你不合作;你保護自己,不代表你不夠敬業。真正的專業,是知道什麼時候該接受,什麼時候該拒絕。
就像心理學家 Alfred Adler 曾說:「愛,是一種能力,而不是一種交換。」願意對別人好,不是因為怕被討厭,而是因為你有選擇的自由。
在「被需要」與「被尊重」之間找到平衡
在職場上,設定界限不是「說不」,而是學會有邊界的善意。以下這四個步驟,幫助你從容地擁有選擇權,同時不失專業與信任。
1. 練習用「職場語言」溝通界限,而不是情緒化表達
🟠 不說:「我真的很累,這樣加下去我會崩潰。」
✅ 改說:「目前我手上已有三個專案正在進行,為了確保品質,可能需要調整這個新任務的時程。」
這不只是一種語言技巧,而是展現你有全盤考量能力,讓主管知道:你不是拒絕,而是在保護績效與團隊節奏。
2. 使用「選項式回應」,保持合作但不委屈自己
🟠 不用:「我沒辦法做。」
✅ 改用:「我可以協助的部分是 A 和 B,C 的部分建議由 XX 來支援,會更有效率。」
這種方式能讓你掌握主導權,也讓對方感受到你仍然願意支持團隊,而非直接拒絕或逃避責任。
3. 辨識「內在討好傾向」,打破你對愛與肯定的誤解
很多人不是不懂說「不」,而是心裡覺得:「我若不接受、別人就不會喜歡我了。」
請你問問自己:「我這次接受任務,是出於責任,還是害怕被討厭?」
唯有看見內在那個「為了被愛而努力的自己」,你才能真正停止委屈自己,開始為自己選擇。
心理學家布倫·布朗(Brené Brown):「勇敢地說出『不』,是一種真正的關係親密感的開始。」
職場合作也是關係,唯有誠實與界限,才有真正的信任。
4. 給自己「定期覺察的空間」,不是每次都要做到完美
每週或每月花10分鐘問自己三個問題:
- 我最近的某個「接受」,其實是我不太願意的嗎?
- 我有沒有表達過自己的難處?
- 如果再來一次,我會怎麼說、怎麼選擇?
這不是要你責怪自己,而是重新練習把主控權拿回來。就像肌肉一樣,界限也是越練越自然。
當你逐漸學會這些做法,你會發現一件事:
人們其實更尊重那些有界限、能判斷、不一味配合的人,因為他們更值得信賴。
真正的成長,不是變得讓所有人都滿意,而是你開始願意對自己誠實,開始願意選擇什麼樣的努力,是你真心想付出的。
如果你也曾在職場裡懷疑自己的價值,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故事;也許,我們都曾走過相似的路,但你永遠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