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到《別再跳脫舒適圈》的 Part II 最後一個步驟「指引抵達的方式」,我有個重要頓悟:成長從來不是靠意志力撐出來的,而是來自行動中的穩定感,以及內在狀態的支持。
第15章到第18章帶我更深刻地看見:當我穩穩地走在自己的節奏裡,就算一開始感到不舒服、甚至懷疑自己,也仍然能一步步累積出信心與成就。每一個小小的堅持,都在為未來的自己鋪路。
🪷 成長,就是沉穩跨越「不適」之路
三年前剛開始學社交舞時,我清晰記得第一次上課時那種手腳不協調、節奏總是跟不上的窘迫感。面對舞伴時,我甚至不敢抬頭對視。這樣的「不熟悉又不舒適」階段持續了好幾個月。現在回頭看,我想對那時的自己說:「你真的好棒!只要持續穩定投入,一定會跳得越來越好。」
這句話看似簡單,卻點出了我對於學習和行動的新理解:不是要立刻精通,而是只要穩穩地在場,身心自然領會。 成長不在於一蹴而就,而在於持之以恆。
🧭 身分認同重塑自我
幾年前我曾經在中國文化大學進修推廣部學習偉特塔羅占卜,也寫過占卜日記。那時曾經想過要把它當成副業經營,但始終跨不出那一步,每當面對陌生個案時,總有股無形的阻力。
現在我明白,那是因為我內心還沒真正認同自己是個「占卜師」。我對準確度的焦慮,反映了我對這個身分的不安。
當我轉念去想:如果塔羅只是我與人連結、與自己對話的一種方式呢? 我發現,這樣的身分認同反而讓我更放鬆,少了對準確度的得失心,也更容易沉浸在占卜帶來的啟發感中。身分不是外在標籤,而是內在的安定感。
🧠 先安定身心,解法自然浮現
像我在學社交舞時,遇到進階技巧常會卡住—特別是那些需要精準重心轉移的動作。以前會焦慮,甚至在課堂上反覆嘗試到精疲力竭。
但現在我習慣先放慢,深呼吸,回家看影片、找時間複習老師的提點。通常過不了多久,就能順利掌握技巧,彷彿身體自己找到了答案。
這讓我理解到:不是問題太難,而是我需要讓自己先回到「安全、放鬆、有信心」的狀態。 就像一池混濁的水,需要先靜下來,才能看清水底的寶石。解法其實早就存在,只是我們必須先「能夠接得住」。
🪞 關係:成長的最真實鏡像
第18章讓我重新理解到:生活中遇到的每一個人,不論背景如何,其實都可以是我的老師。
關係會讓我們照見自己的樣貌—我們的優點、盲點、習慣性反應、以及是否願意從互動中回望自己。每一次衝突或不適,都是一面映照內在的明鏡。
若我能以坦誠、不指責的態度向內觀察,就能辨識出什麼行為和信念值得保留,什麼該溫柔清理。這樣的自我整理,也會讓我的舒適圈變得更乾淨、更有能量,成為真正滋養我的安全堡壘。
🌿 穩定,才是最深厚的力量
這一階段的閱讀,讓我越來越確認:我不需要急著成為某個「厲害的人」,我只需要繼續行動,同時在行動中照顧好內在狀態。
我開始在日常中實踐:
- 沉住氣面對挑戰:不急著衝破卡關,而是帶著信任深呼吸,就像在舞蹈課上遇到困難步伐時先放慢速度
- 安住在真實身分:不急著「證明身分」,而是靜靜成為我認同的那個自己,如同重新定義我與塔羅的關係
- 擁抱關係的教導:不去逃避關係中的摩擦,而是用它來淨化自己的內在居所,讓每次互動都成為成長的養分
或許,這就是最大的轉變—我已經不是一個「想成長」的人,而是正在自然成長的人。

穩穩地,就能走到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