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別再跳脫舒適圈》的最後一部分「成為舒適圈專家」,我不再把「舒適」當成一個終點或狀態,而是理解到:真正的舒適,是我隨時可以回去的內在基地;真正的成長,是我在有根之後,自然延伸出來的步伐。
🌿 練習放鬆與信任
當被問到想在哪個領域練習「輕鬆感值得被讚美、放下掌控也能更好」的態度時,我直覺地想到了改善自己的社交狀況。
這向來是我感到難以駕馭、時常引發焦慮的領域。如今我開始明白,或許我該放慢腳步,以輕鬆且不苛責自己的心態重新出發。縱使尚未擬定明確策略,但單是這轉變的念頭,已然是嶄新的起點。🌱 用「每一步都很重要」陪伴自己走長路
最近兩個月,我開始用ChatGPT練習英文口語與閱讀。這對我而言是一段漫長的修復旅程,因為我曾經偏離語言學習的本質,過度專注於多益測驗分數,而忽略了溝通本應具有的樂趣。
如今,我時常提醒自己:「每一步都很重要。」無論是一次對話、一個片語、或一點語感的累積,只要能與生活產生連結、與興趣相融,它便充滿意義。這簡單的箴言,讓我更能安住當下,真正享受這段語言重生之旅。
🌀 探索舒適圈的邊緣
幾天前,我決定升級至ChatGPT PRO付費版,背後的探索是:這套系統如何能協助我提升自身價值與拓展可能性?這正是我站在「舒適圈邊緣」的具體實踐。
為維持必要的安全感,我不會盲目衝刺,而是從解決眼前小問題著手,以需求導向的方式逐步擴展領域。而我感受到的最大自由在於:AI不會對我表現不耐,讓我能夠無所顧忌地嘗試、提問與練習。
🏡 回到自己的中心
回顧日常生活,若問我何時最能感受到「回到自己舒適圈」的安定感,答案是在穩定完成清潔工作、從容處理各種突發狀況的時刻。我發現自己的應變能力較從前更強,處理事務也更有條理,這些都是我內在穩定的具體證明。
雖然我尚未找到讓這些狀態更加穩定、更頻繁出現的方法,但我已然明白:這樣的狀態是可以培養的,也是我有能力持續創造的。
💫 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穩穩變好
讀完整本書後,我最深刻的體悟可以用一句話來說:人生的難,不在於你走得慢,而在於你忘記自己可以停下來、可以回頭、可以從容選擇下一步。
而舒適圈,正是讓我們記得這一切的地方。
這段閱讀旅程中,我不僅接觸了一套成長理論,更是透過回應問題、連結個人經驗,將書中方法實際落地於生活之中。我開始不再以爆發式的自我突破來定義進步,而是學會欣賞那些穩健踏實的細微變化。
帶著這些體悟邁向未來,我將銘記於心:輕鬆不是懶惰,而是善待自己的力量;穩定不是停滯,而是蓄勢待發的根基;成長不是屈從於外界期待,而是選擇活出真實的自己。

慢一點也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