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一句「你這也不會」,為何比KPI壓力還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明明只是主管的一句話:「你這報告做得不夠細」,你卻整個下午都心神不寧,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根本不適合這份工作?

你知道那不是什麼嚴重的責罵,甚至語氣不算差。但你就是沉了下去,感覺自己「又不夠好了」。

如果你曾有這種深層、無法言喻的情緒反應,很可能,你的內在正在重現一種名為「羞辱創傷」的反應模式。

職場實例

「你這案子邏輯太亂,工作這麼多年也學不會嗎?」

主管Jack當著全組人的面,對著老實又內向的資深同事Alex丟下一句話,語氣不重,語調平淡,卻讓整個辦公室的氣溫瞬間下降十度。

那天下午,Alex一整天沒說話,下班時默默收拾東西回家。隔天,他請了病假,訊息只有短短幾個字:「抱歉,我需要休息一下。」

職場中最被低估的創傷,就是「羞辱」

羞辱創傷(Humiliation Trauma)看不見傷口,但會深深刻在人的身體記憶與自尊系統中。它不是那種一次性、劇烈的災難,而是日復一日,被貶低、被比較、被懷疑的「慢性心理侵蝕」。

而這種創傷,職場裡最容易出現——特別是在權力位階不對等的主管與部屬關係中。

你可能也經歷過:

  • 當你努力準備的簡報被一句「這不是廢話嗎?」否定時;
  • 當你在會議中發言卻被打斷、嘲笑,之後再也不敢舉手;
  • 當你犯了一次小錯,卻被標籤成「總是出包」;

如果你因此開始質疑自己,不是你太敏感,而是你可能曾經受過「羞辱創傷」,現在正重新觸發。

施行羞辱的人,也可能是創傷的幸存者

從主管Jack的角度,他認為自己只是在「說實話」、「督促進步」。但更深層的是,他其實也帶著自己從小職場打滾到今天的「自我羞辱經驗」。

羞辱,有時是一種不自覺的「權力展演」:

當一個人內心無法承受自己的羞愧、失敗感時,就會本能地把這種羞愧投射出去,讓別人難堪,以便自己重新獲得掌控感。

換句話說,傷人的人,也曾被深深傷過。只是他還沒意識到。

身為主管,可以怎麼做?

  • 區分「反饋」與「羞辱」:
    • 反饋針對行為、提供改善方向;
    • 羞辱針對人格、貶低對方的整體價值。

✅「這份簡報的邏輯可以再清楚,建議下次這樣安排」

❌「你就是不會思考,做事永遠亂七八糟」 

  • 建立心理安全的團隊文化:
    鼓勵「錯誤是學習的入口」的氛圍,而非用羞辱逼迫學習。


  • 照顧自己內心的羞愧感:
    每次想要「批評」時,先問自己一句話:「我現在,是想幫助他?還是只是想發洩我的無力感?」


  •  回應而不是反擊:
    若你是受傷的那一方,記住:「對方說的,不等於你的價值。」

 

“Shame corrodes the very part of us that believes we are capable of change.”— Brené Brown(布芮妮·布朗,《脆弱的力量》作者)

羞辱會腐蝕我們最能改變的那一部分,而理解、接納與尊重,才是真正能讓人成長的土壤。

職場不是戰場,不該靠「羞辱」來強化績效,更不該讓人「帶著傷」活著。

理解「羞辱創傷」,不是讓人變得脆弱,而是讓我們重新學會如何「好好地對待人」。

讓我們成為彼此的修復者,而不是重複創傷的傳遞者。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梅根的斜槓人生沙龍
72會員
315內容數
前世界500強HR高階主管|策略顧問合伙人|跨界整合20年人才管理經驗X藝術療癒心理技術|獨創「認知升級+能量管理」雙軌破局模型|專破:35歲瓶頸期及職場情緒內耗|用策略思維點亮你的職業發展地圖|分享職場心理與成長心得,帶你解鎖職場與生活的美好,一起向光而行!
2025/05/08
許多職場主管習慣壓抑情緒、過度照顧他人,其實源自童年未被好好對待的創傷經驗。這篇文章揭示「討好型領導」背後的心理根源,並提供三階段修復策略:從覺察壓抑、練習表達需求,到重建自我價值,幫助你從創傷中走出,成為能真實連結、自我照顧的成熟領導者。
Thumbnail
2025/05/08
許多職場主管習慣壓抑情緒、過度照顧他人,其實源自童年未被好好對待的創傷經驗。這篇文章揭示「討好型領導」背後的心理根源,並提供三階段修復策略:從覺察壓抑、練習表達需求,到重建自我價值,幫助你從創傷中走出,成為能真實連結、自我照顧的成熟領導者。
Thumbnail
2025/05/07
你不是因為不夠好才拼命努力,而是因為太害怕「不夠好」。這篇文章寫給那些在職場上總是撐起一切、卻撐不住自己的你。透過心理、自我對話、職場界線與生活儀式感的建立,幫助你從過度努力的惡性循環中走出來,重新找回內在平靜與真正的價值感。
Thumbnail
2025/05/07
你不是因為不夠好才拼命努力,而是因為太害怕「不夠好」。這篇文章寫給那些在職場上總是撐起一切、卻撐不住自己的你。透過心理、自我對話、職場界線與生活儀式感的建立,幫助你從過度努力的惡性循環中走出來,重新找回內在平靜與真正的價值感。
Thumbnail
2025/05/06
職場中,許多拼命三郎式的員工背後,隱藏著「條件式價值感」:只有完美表現才配被接納的焦慮。文章從心理學切入,提出3個溫暖解法:用「存在性反饋」替代績效評價、為失敗鍍金、說「人話」的溝通。提醒管理者:真正的領導力,是讓員工相信——「你無需燃燒,本就耀眼」。
Thumbnail
2025/05/06
職場中,許多拼命三郎式的員工背後,隱藏著「條件式價值感」:只有完美表現才配被接納的焦慮。文章從心理學切入,提出3個溫暖解法:用「存在性反饋」替代績效評價、為失敗鍍金、說「人話」的溝通。提醒管理者:真正的領導力,是讓員工相信——「你無需燃燒,本就耀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職場中,誰沒遇過幾次「主管大爆走」的場面?就像是踩到地雷一樣,莫名其妙就被罵得狗血淋頭,搞得自己壓力山大,連上班都害怕。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如何面對這種情況,不僅能保住工作,還能讓自己在職場中如魚得水。 ​ 小明是某科技公司的一名工程師,平常工作表現不錯,同事間的關係也很融洽。
Thumbnail
在職場中,誰沒遇過幾次「主管大爆走」的場面?就像是踩到地雷一樣,莫名其妙就被罵得狗血淋頭,搞得自己壓力山大,連上班都害怕。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如何面對這種情況,不僅能保住工作,還能讓自己在職場中如魚得水。 ​ 小明是某科技公司的一名工程師,平常工作表現不錯,同事間的關係也很融洽。
Thumbnail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職場叢林中,有一種讓人超級火大的情況,那就是你費盡唇舌地解釋,對方卻一臉茫然地說:「說了有什麼用,反正你也聽不懂。」這種情況不僅讓人感到挫折,更可能影響工作效率和職場關係。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這個令人頭痛的問題。
Thumbnail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職場叢林中,有一種讓人超級火大的情況,那就是你費盡唇舌地解釋,對方卻一臉茫然地說:「說了有什麼用,反正你也聽不懂。」這種情況不僅讓人感到挫折,更可能影響工作效率和職場關係。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這個令人頭痛的問題。
Thumbnail
在職場中,我們經常會面臨各種挑戰和誘惑。有時候,我們會因為想要證明自己、害怕失去機會,或者單純的不好意思拒絕,而答應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但是,我們要記住,真正的勇氣不在於盲目接受挑戰,而在於能夠理性地評估情況,適時地說「不」。
Thumbnail
在職場中,我們經常會面臨各種挑戰和誘惑。有時候,我們會因為想要證明自己、害怕失去機會,或者單純的不好意思拒絕,而答應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但是,我們要記住,真正的勇氣不在於盲目接受挑戰,而在於能夠理性地評估情況,適時地說「不」。
Thumbnail
職場中,老闆對員工的要求以及專案突發情況時的工作壓力是必然現象。文章提供了應對這些挑戰的建議,包括個人情緒管理、增加專業能力和閱讀勵志書刊等。經過面對挫折的過程,該如何以正向的態度接受挑戰並從中成長。
Thumbnail
職場中,老闆對員工的要求以及專案突發情況時的工作壓力是必然現象。文章提供了應對這些挑戰的建議,包括個人情緒管理、增加專業能力和閱讀勵志書刊等。經過面對挫折的過程,該如何以正向的態度接受挑戰並從中成長。
Thumbnail
我在公司三年,從實習生到正式員工,部門顛簸換主管,直到被推派處理重要專案,這段時間獨自面對高層的會議,希望上天派好主管。某天輕熟齡女主管來,對公司文化持不同看法,參與晨會勉勵活動遭批評,專案回覆問題遭誤解被罵。情勢不妙,主管罩著新進主管,使我侷促不安。後來我被眾說紛紜的是非打敗......
Thumbnail
我在公司三年,從實習生到正式員工,部門顛簸換主管,直到被推派處理重要專案,這段時間獨自面對高層的會議,希望上天派好主管。某天輕熟齡女主管來,對公司文化持不同看法,參與晨會勉勵活動遭批評,專案回覆問題遭誤解被罵。情勢不妙,主管罩著新進主管,使我侷促不安。後來我被眾說紛紜的是非打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主管和部屬之間的關係,主管常常害怕犯錯,但其實錯誤是成長的機會。文章分享瞭如何勇於承認錯誤、誠實面對自己、提升專業和以身作則。通過這些觀念,主管可以避免強勢驅離團隊,並建立一個正向的工作文化。文章內容豐富,並且涉及工作環境中常見的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主管和部屬之間的關係,主管常常害怕犯錯,但其實錯誤是成長的機會。文章分享瞭如何勇於承認錯誤、誠實面對自己、提升專業和以身作則。通過這些觀念,主管可以避免強勢驅離團隊,並建立一個正向的工作文化。文章內容豐富,並且涉及工作環境中常見的問題。
Thumbnail
每個人在職場上,都會有感覺到壓力的事情,但職場壓力來源卻是因人而異。在面對讓人感到壓力的主管時,我們應該要如何冷靜應對呢?這篇文章就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吧!
Thumbnail
每個人在職場上,都會有感覺到壓力的事情,但職場壓力來源卻是因人而異。在面對讓人感到壓力的主管時,我們應該要如何冷靜應對呢?這篇文章就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