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很好,真的不用那麼努力了嗎?」
你是部門裡大家最信賴的主管,一手扛起KPI、解決人事問題,還能在壓力山大下面帶微笑地開會、收尾、扛責任。
但你也知道,有些夜晚你睡不好,早上醒來第一件事是心跳加速、胃痛,心裡還浮出一個念頭:「我是不是做得還不夠好?」
一位過度努力主管的縮影
Lena 是一家科技公司的人資主管。她從基層一路做起,靠著超乎常人的努力,成為團隊裡最可靠的「救火隊」。
每當有專案卡住、下屬情緒崩潰、跨部門溝通出問題,她總是第一個出面解決。
但某天,一場例行性的提案會議中,她突然腦袋一片空白,說不出話,甚至開始冒冷汗。
那一刻,她才意識到:她不是撐不住事情,而是撐不住「一直要表現得很強的自己」。
她來找我諮詢時說:「我知道我很努力,但我已經不快樂很久了。我只是……不敢停下來。因為我怕,一停下來,就什麼都不是了。」
你努力的背後,是不是怕「不夠好」?
過度努力,很多時候不是來自對工作的熱愛,而是來自一種內在的恐懼——害怕不被肯定、怕失去控制、怕被看見自己的脆弱。
心理學家 Alfred Adler 曾說過:「所有人類行為的動力,都是來自對自卑的補償。」
也就是說,那些讓你拼命證明自己價值的行為,其實是來自於你「以為自己不夠好」的信念。
從「自我驗收」取代「外在認同」
1. 建立自我對話,而非自我審判:
與其每天問自己「我表現得夠好嗎?」不如每天問問「我今天的情緒還好嗎?」這是一個習慣改變的起點。
2. 將「努力」轉為「選擇性的付出」:
你可以很努力,但不是每一件事都值得你拼盡全力。學會區分哪些是你的責任,哪些是別人的人生課題,是成熟領導者的重要修煉。
3. 給自己設定「情緒預算」:
每週至少一小時的「無生產力時段」,不為了學習、不為了成就,只是單純和自己相處、補充內在能量。
寫給正在撐的你
你不是機器人。你是一個有感覺、有傷痕、有溫度的人。
你會那麼努力,是因為你曾經經歷過一些讓你懷疑自己價值的瞬間。那些經歷推著你往前,也吞噬了你內在的平靜。
但真正的強大,不是撐住所有人的期待,而是你敢承認:「我現在需要休息。」
「不是你不夠好,而是你太習慣用『好不好』定義自己。」——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
努力,是值得被尊敬的;但如果過了頭,努力就變成一種自我消耗。
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稍稍放下肩上的責任,跟自己說聲:「我已經做得很好了,現在該照顧我自己了。」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