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來談「心」開啟心門🚪:讓每個人都能閃耀的🩵五個心靈健康習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前言:五月,讓我們一起來談「心」🗣️💬

每年五月,全球迎來「心理健康意識月」(Mental Health Awareness Month),這是一個讓我們停下來,關注內心、分享感受、採取行動的特別時刻。許多人的観念因「忍耐是美德」的文化影響,習慣將焦慮、壓力或低落藏在心底。然而,這些情緒並非弱點,而是人類的自然反應。隱藏它們,反而可能讓心靈負擔更重。

這文章是你的心靈指南,獻給每一個想活得更自由、更真實的你。「來談『心』吧!」—這句話不僅是邀請,更是行動的號召。透過現代科學驗證的習慣、改變思維的技巧,以及今天就能開始的小步驟,我們將一起打造強韌的心靈。心靈健康就像肌肉,持續鍛鍊,就能讓你面對任何挑戰時都充滿自信。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開啟心門!

raw-image

第一章:心理強大者的三個核心習慣💛💚
心理強大的人並非天生與眾不同,他們只是養成了三個簡單卻深刻的習慣。這些習慣不僅改變你的日常,更能重塑你對自己的看法。

1. 擁抱負面情緒:讓它成為你的盟友❤️‍🩹
為什麼這很重要?
負面情緒如焦慮、憤怒或悲傷,是大腦的自然警報系統。根據《美國心理學會》(APA)2023年的研究,試圖壓抑負面情緒會增加皮質醇(壓力荷爾蒙),長期可能導致抑鬱或焦慮症。相反,接受情緒能激活大腦的「前額葉皮質」,幫助你冷靜決策。台灣的職場文化常要求「情緒穩定」,但這並不意味著否認感受,而是學會與它們共存

如何做到?
拳王麥克·泰森(Mike Tyson)曾在自傳中透露,比賽前他常因恐懼而顫抖,但他告訴自己:「這是正常的,證明我在乎這場比賽。」同樣,當你被主管批評而感到沮喪時,試著想:「這份沮喪很正常,它提醒我要更用心。」心理學家弗洛伊德(Freud)說:「你的強大,始於承認自己的脆弱。」
行動: 
- 日記練習:每天寫下一個負面情緒,例如「今天因捷運誤點而煩躁」,然後加一句「這很正常,因為我希望準時」。 
- APP推薦:使用「Moodpath」或「Daylio」記錄情緒,幫助你察覺並接受自己的感受。
Q&A: 
*問:如果我無法接受自己的情緒怎麼辦?* 
答:從小處開始。例如,當你感到煩躁時,試著說「這只是暫時的」,然後專注於呼吸5次。接受是一種技能,練習後會越來越自然。

raw-image

2. 主動問候:點亮心靈的連結之光❤️‍🩹
為什麼這很重要? 
《哈佛成人發展研究》(Harvard Study of Adult Development)長達80年的追蹤顯示,人際連結是幸福與心理健康的關鍵。在台灣,家族與職場的緊密關係讓問候顯得尤為重要。一句簡單的「早安」,能激活大腦的「內側前額葉」,提升安全感與自信。

 如何做到?
心理實驗顯示,與他人一起看陡坡時,坡度會顯得較平緩,因為連結感讓困難縮小。主動問候是建立連結的最簡單方式。早晨對同事說「早安」,或對咖啡店員說「謝謝」,都能讓你的大腦感到「我屬於這裡」。這份安心感,能讓你在被客戶抱怨時,輕鬆說:「沒關係,下次改進。」
行動: 
- 挑戰:今天對5個人主動問候,例如對鄰居說「好久不見,最近好吗?」 
- 習慣養成:下載「Habitica」APP,設定「每天問候3人」的目標,遊戲化你的進度。 
- 社區參與:參加台灣的「里民活動」,用問候拉近與鄰里的距離。
Q&A: 
問:我很害羞,怎麼開始問候? 
答:從簡單的點頭微笑開始,或對熟悉的人說「嗨」。重點是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善意,慢慢你會更自在。

raw-image

3. 元認知:成為自己的心靈觀察者❤️‍🩹
為什麼這很重要? 
元認知(Metacognition)是大腦「自我監控」的能力。2024年《神經科學前沿》(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研究顯示,元認知能降低杏仁核(情緒中心)的過度反應,讓你保持冷靜。在台灣,許多人因「面子文化」壓抑情緒,但元認知能讓你不被情緒牽著走。

如何做到? 
元認知就像在心裡放一面鏡子,觀察自己的情緒。例如,當你因加班而煩躁時,說:「我現在有點不爽,正常。」這簡單的覺察,能讓情緒像被安撫的孩子,逐漸平靜。日本棒球傳奇鈴木一朗(Ichiro Suzuki)說:「我總感覺有另一個我在上方看著自己。」佛教的「標記法」(labelling)也有同樣效果。
行動: 
- 鏡子練習:每天對著鏡子說:「我現在的感覺是…」,例如「有點累,但也滿足」。 
- 冥想工具:使用「Headspace」或「Calm」APP,進行5分鐘的正念冥想,訓練元認知。 
- 日記模板:每天寫下「今天的情緒」與「我如何觀察它」,例如「焦慮→告訴自己這只是暫時的」。
Q&A: 
問:元認知聽起來好抽象,怎麼入門?
答:從命名情緒開始。例如,感到壓力時說「這是壓力」,然後問「它想告訴我什麼?」這就像給情緒一個名字,讓它不再亂竄。

raw-image

第二章:讓煩惱消失的兩個思考開關💜🤎
煩惱的根源不在事件本身,而在我們如何解讀它。以下兩個思考方式,能讓你輕鬆甩開煩惱,擁抱快樂。

1. 重新評估:把逆境變成成長的禮物❤️‍🩹
為什麼這很重要?
認知行為療法(CBT)的核心「ABC理論」指出,情緒來自「事件(A)→ 解釋(B)→ 情緒(C)」。2023年《臨床心理學評論》(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顯示,熟練重新評估(Reappraisal)的人,抑鬱風險降低30%,工作表現提高1.9倍。台灣人常因「高期望」而自我苛責,重新評估能幫你從壓力中解脫。

如何做到?
重新評估是改變解釋的藝術。例如,提案被退回時,若想「我真沒用」,你會沮喪;若換成「這是改進的機會」,你會更有動力。足球明星本田圭佑(Keisuke Honda)說:「辛苦的事,我會告訴自己,辛苦後的回報會讓我快樂。」這就是「Z型思考」。

重新評估的好處: 
- 增強心理韌性,降低心理疾病風險。 
- 提升創造力,激發創新想法。 
- 改善免疫功能,減少感冒與慢性病風險。 
- 培養「幸福視角」,讓你在任何環境中找到快樂。

 實例: 
- 捷運誤點 → 「正好多走幾步,運動一下!」 
- 主管批評 → 「他在幫我成長,感謝他的用心。」 
- 失戀 → 「這讓我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關係。」 
- 摔壞手機 → 「正好換台新機,體驗新功能!」

 行動: 
- **遊戲化**:每天將一件不順心的事重新解釋為正面意義,記在筆記本上。 
- **APP支援**:用「CBT Thought Diary」記錄負面想法與重新評估的過程。 
- **8個月挑戰**:研究顯示,8個月練習能讓你成為重新評估高手。

 Q&A: 
問:我總是先想到負面,怎麼改變?*
答:這很正常!試著問自己:「這件事有什麼好處?」例如,考試失利→「我學到哪部分需要加強。」從小處練習,負面思維會逐漸轉變。

2. 自己的標尺:活出獨一無二的你❤️‍🩹
為什麼這很重要? 
台灣社會常以「比較」驅動成功,例如「30歲前買房」「考上名校才算優秀」。這些外部標準讓人陷入無盡的壓力。《社會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24年研究顯示,依據自我價值觀生活的人,幸福感高出30%。自己的標尺,是解放心靈的鑰匙。

如何做到?
投資大師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問:「你是想做一個很棒的戀人卻被誤解,還是做一個糟糕的戀人卻被讚美?」答案顯而易見。以自己的價值觀生活,才能找到真幸福。就像盧賓之壺(Rubin's Goblet),換個視角,世界完全不同

行動: 
- 價值清單:寫下5件你認為重要的東西,例如「自由」「家庭」「成長」,每次被外部標準影響時,回顧這份清單。 
- 冥想練習:每天5分鐘,閉眼問:「什麼是我真正的快樂?」 
- 拒絕比較:當聽到「別人如何如何」時,說:「那是他們的路,我的路我自己走。」

Q&A: 
問:家人總拿我跟別人比,怎麼辦?
答:溫柔但堅定地表達,例如:「我明白你們的期望,但我想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同時,專注於自己的目標,讓成果說話。

結語:你的心門,改變世界🩹
心靈健康是生命的基石。焦慮、壓力、低落,不是要隱藏的秘密,而是需要我們溫柔面對的信號。心理健康意識月提醒我們:談心不丟臉,尋求幫助是勇氣。本文的每一個習慣——擁抱情緒、主動問候、元認知、重新評估、用自己的標尺生活——都是通往自由的鑰匙。

 你的每一個小行動,都可能點亮他人。當你對同事微笑、分享正能量、或勇敢撥打諮詢電話,你正在為台灣打造一個更溫暖的未來。讓五月成為你的「心靈健康革命月」,從今天開始,開啟屬於你的心門!💕💖💗💝💞

 **「來談『心』吧!」每一次對話,都是我們變強大的開始。**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里卡多』😊Shop👍一番
3會員
59內容數
作為邁向璀璨未來旅程中的一步,衷心感謝閣下蒞臨本部落格。😄 願每一個明天都比今日更加美好,🌈我們深感榮幸能與您共享這段旅程。💐
2025/05/09
這篇文章探討心靈崩潰的徵兆、應避免的行為和自我照顧的技巧。文章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瞭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並提供具體的建議,幫助讀者應對生活中的壓力和困境。
Thumbnail
2025/05/09
這篇文章探討心靈崩潰的徵兆、應避免的行為和自我照顧的技巧。文章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瞭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並提供具體的建議,幫助讀者應對生活中的壓力和困境。
Thumbnail
2025/05/08
本文探討番茄汁的5大健康益處,包括:減少體內發炎、促進肌膚年輕化、改善腸道環境、降低疾病風險及維持血管健康。並提供選擇番茄汁、飲用時機、提升效果的添加物、以及每日攝取量的建議,鼓勵讀者將飲用番茄汁納入每日習慣,以促進健康。
Thumbnail
2025/05/08
本文探討番茄汁的5大健康益處,包括:減少體內發炎、促進肌膚年輕化、改善腸道環境、降低疾病風險及維持血管健康。並提供選擇番茄汁、飲用時機、提升效果的添加物、以及每日攝取量的建議,鼓勵讀者將飲用番茄汁納入每日習慣,以促進健康。
Thumbnail
2025/05/07
以7月5日為中心,預測將有重大事件發生,包含法案通過、名人相關新聞、自然災害等可能性。文章提醒讀者保持冷靜,學習辨別資訊真偽,並透過音樂和正能量維持心靈平衡。
Thumbnail
2025/05/07
以7月5日為中心,預測將有重大事件發生,包含法案通過、名人相關新聞、自然災害等可能性。文章提醒讀者保持冷靜,學習辨別資訊真偽,並透過音樂和正能量維持心靈平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認知療法權威教你用書寫方式,擺脫擾亂的思緒與情緒問題
Thumbnail
認知療法權威教你用書寫方式,擺脫擾亂的思緒與情緒問題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用認知行為療法更認識自己,擺脫恐慌、憂鬱、社交恐懼症和強迫症,讓心靈清爽愉快的自我練習
Thumbnail
用認知行為療法更認識自己,擺脫恐慌、憂鬱、社交恐懼症和強迫症,讓心靈清爽愉快的自我練習
Thumbnail
這幾年我非常重視自己的情緒,因為我認為心情的好壞會影響身體的健康以及舒適度,因此,讓自己保持好心情真的太重要了,尤其今年感覺又是特別忙碌的時期,更是要好好關照情緒啊。
Thumbnail
這幾年我非常重視自己的情緒,因為我認為心情的好壞會影響身體的健康以及舒適度,因此,讓自己保持好心情真的太重要了,尤其今年感覺又是特別忙碌的時期,更是要好好關照情緒啊。
Thumbnail
《心理學的法則》 ★反思精神疾病、翻轉生活難題,用心理學視野認識自己。
Thumbnail
《心理學的法則》 ★反思精神疾病、翻轉生活難題,用心理學視野認識自己。
Thumbnail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談論情緒的書,並且從各種面向討論情緒,而這本書《壞情緒,變好事的5堂正向心理課》主要強調情緒調節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去「意識或覺察到情緒,並且探索這樣的情緒」,也強調要與自己和解。這本書比較多的是透過「探索」、「反思」,因為在閱讀過程中要去不斷思考裡面的問題,才可能比較會有收穫。
Thumbnail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談論情緒的書,並且從各種面向討論情緒,而這本書《壞情緒,變好事的5堂正向心理課》主要強調情緒調節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去「意識或覺察到情緒,並且探索這樣的情緒」,也強調要與自己和解。這本書比較多的是透過「探索」、「反思」,因為在閱讀過程中要去不斷思考裡面的問題,才可能比較會有收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