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快樂,不必等完成任務才能擁有
我們都覺得,快樂就是要等事情告一個段落、工作做完、任務結束才能擁有;
但真正能支撐人繼續走下去的,不是完成以後的獎勵,而是每天在過程中,找到一點點樂趣的能力。
與其忍受每天因各種壓力帶來的不快,認為把出苦當吃補在磨練,
不如想辦法從中找一些樂趣,讓痛苦的過程變成快樂來做事,更能發揮潛能
。
1. 把任務變成挑戰,而不是壓力
今日開會時,因上個月業績未達標而被主管盯的滿頭包的小蔡,難過的碎念著,心想再這樣下去,可能飯碗要不保了。
心情極差到根本無心工作,開始玩起手遊,想要逃避現實,在解任務時,他不禁想著,如果工作也能像玩遊戲一樣快樂,那該有多好。
忽然他腦筋一轉,決定把自己的工作也設計的像是闖關遊戲般,完成後就給自己蓋一個章,並能得到一個小獎勵。
雖然只是多一個小小儀式感,但那種「主動掌握」的心情,讓自己在上班期間能夠輕鬆一點。
在工作壓力山大的日子裡,我們都覺得職場要很嚴肅,
但其實,誰說不能偷偷加一點「玩樂」的感覺呢?
當你開始自己主動設下「挑戰任務」,
而不是被動接受來自主管給的壓力,內心就會產生一種「掌控感」
。
但要如何設計工作上的小遊戲呢?例如:
- 限時30分鐘完成某件事,成功可以得到一點。
- 會議中一定要出聲發言一次,達成可得一點。
- 出門走100步後遇到的第一個人就推銷產品,成功賣出可得點。
每週結束後結算所有點數,依得到點數的多寡,
可在週末犒賞自己能買一樣喜歡的東西,或是吃一頓大餐。
這些「遊戲化的成就感」
,可以讓人從高壓中,找回一點主動的節奏。
「你不是被壓著走,而是選擇以自己的方式完成。」
2. 日常例行,可以注入風格感
小雅討厭當值日生,因為要打掃茶水間和整理會議室,有一次,她打掃完時,在完成清潔的表單上用小插圖代替了打勾勾,主管在檢核表單時,對他說:「畫的很可愛,看起來令人心情愉悅。」
其他同事聽到後,也紛紛聚集過來稱讚她,從那之後小雅不再對當值日生感到排斥了!開始願意投入其中。
有時候日常講話時,帶點適時的幽默,或是做事情時,加上一點自己的風格
,
這些微小的細節,會讓你更願意去面對那些你不喜歡的例行公事。
不是要搞笑,也不需要敷衍,而是告訴自己:
我有選擇的空間,我可以賦予它一點屬於我的樣子
。
「風格,是讓你不被工作同化的溫柔力量。」
3. 給自己一個「完成感」的收尾儀式
阿偉下班後,習慣到自己熟悉的咖啡廳點一杯熱可可,然後追一部劇或是看一本書、畫一張圖,這是他給自己的「結束感儀式」。
他告訴自己,不論今日多忙、多累、多煩,每天下班都要做著自己期待的事情。
快樂不一定要很昂貴、不一定要多重大,
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設計一個每日去做都會有小確幸的事
,
作為工作結束後,心靈降落的空間。
這些事不一定要有意義,
它只需要告訴你:「今日辛苦了,今天的任務已完成。」
總結:刻意玩樂,不是逃避,而是找回主控感
壓力仍在,工作依舊,但如果我們願意——
不只是「熬過去」,而是「有創造力地活過去」
。
讓壓力的日子裡,也能保有自己的快樂節奏,
那麼生活就不會只有痛苦,而是每天都能積累一點快樂能量,讓自己不斷前進
。
「不是天天硬撐,而是要每天,悄悄讓心情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