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內向者不是不會,而是需要另一種節奏
在多數以「表現」為主的職場裡,內向者常被誤解為不積極、不夠主動
。
內向者,不是劣勢,而是另一種力量,不需要逼自己變成另一個人,只需用適合自己的節奏,走出屬於自己的影響力。
1. 帶領專案團隊時,內向者該怎麼辦?
「這次的專案企劃交給你負責。」主管笑笑的,拍拍肩對你說。
但此時的你,內心早已驚慌到,不知該怎麼辦?
腦袋想著:團隊會議要怎麼開?大家會聽我說話嗎?我講不贏他們怎麼辦?
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情境?
內向者在團隊領導時,最怕的是「即興表達」與「團隊動能掌控」,很容易陷入自我懷疑的漩渦裡。但其實,內向者擅長的是深度思考
與精準規劃
,這正是帶領專案不可或缺的能力。
內向者可以這樣做:
- 會議前備好簡報或議程,引導流程,讓你不用全靠臨場反應也能掌控節奏。
- 分階段進行團隊溝通,例如,先一對一溝通,再整合開會,能減輕壓力。
- 用書面輔助溝通,像是共編文件、進度表等,減少口語壓力、提升效率。
2. 無可避免的上台報告,怎麼練出安心感?
「關於下個月的業績目標和推進情況,等會在部門會議上簡報一下。」
每當聽到需要上台報告時,腦袋就會一片空白——
狂冒冷汗的心想:「該怎麼講?要怎麼面對這麼多雙眼?還有高階主管在看…」
對內向者來說,「當眾表達」是一種極高耗能的任務。不只是內容,更是情緒壓力。
上台報告不是即興演出,可以把他當成是一項能夠預先訓練的技術
。只要有所準備,內心也能安定不少。
內向者可以這樣做:
- 先寫逐字稿或講稿大綱,再透過小聲唸出或錄音回放練習,熟悉語感。
- 使用圖表與視覺輔助工具,幫助你轉移焦點,也讓主管更易理解。
- 模擬簡報場景(先對鏡子說話演練),能有效減緩上場焦慮。
3. 跨部門合作時,怎麼讓自己的聲音被聽見?
會議室鬧哄哄的,各部門的人都在搶著發言。而你的筆記本上雖然寫下了不少要講的重點,但就是找不到時機開口,好不容易鼓起勇氣發聲,卻因為緊張,而講的不清不楚。
跨部門合作會議,常因部門文化與溝通風格差異,加重內向者的無力感。但只要換個「策略」發聲
,也能有效讓人聽到重點。
內向者可以這樣做:
- 會議前先發放文件預告重點問題與建議,讓其他人知道你主要表達的內容。
- 會議後可再發 E-mail 補充觀點,不一定要當場搶話。
- 爭取一對一溝通機會,比團體會議更能發揮內向者的傾聽與說服力。
總結:內向,也能溫柔而堅定的,讓世界聽見你
不需要大聲吶喊,不需要特別引人關注,
內向者真正需要的是「如何發聲」
,
用適合自己的方法與節奏來說話。
內向不是阻礙,而是獨有的禮物
,
用對方式,
每一次發聲都能帶著份量,
每一次行動都能讓他人看見真正的你。
「影響力不只存在於吵雜的討論中,也存在於那份細膩
、沈穩
與深思熟慮
裡。」